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最强兵王闯三国 > 第1166章 良苦用心

最强兵王闯三国 第1166章 良苦用心

作者:东一方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7 18:50:15 来源:就爱谈小说

倭州刺史定下,张绣并没有立刻启程,而是暂时还要在倭州逗留半个月的时间,这是为了给荀攸执掌倭州的时间,方便荀攸顺利施政。

事实上,对荀攸来说,治理一个倭州,简直是杀鸡用牛刀。尤其张绣坐镇,荀攸施政更是轻松,很容易就贯彻下去。

尤其倭州本就贫瘠。

百姓没有开化。

在这个前提下,荀攸治理倭州,难度看似大,实际上也不大。

在荀攸忙碌时,时间匆匆而逝,抵近张绣撤离的时间,荀攸却是开始轻松下来。原因很简单,大方向的政策定下后,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操作,是靠地方进行施政了。

不过荀攸却不满足。

荀攸专门找了张绣,请张绣传信给长安书院,希望从长安书院调拨一部分士子来倭州,以便于教化倭州百姓,以便于治理倭州。

这是施政的基础。

唯有足够的士子充实到地方,才能影响到倭州的未来发展,才能同化倭州百姓。

临行之际,荀彧却是找到了荀攸。

荀彧面色肃然,看着两鬓斑白,且脸上布满了沧桑的荀攸,说道“公达,此番大军即将撤离。即便是陛下留下一部分士兵给你,但对你来说,一个人留在倭州,也是不容易的。你当真,做好了坐镇倭州的准备吗”

荀攸笑道“我已经接任了倭州刺史,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叔父放心,我不是三岁顽童,清楚我能做什么,清楚我该做什么。”

荀彧正色道“你出仕,其实我倒没有什么好担心的,相反,你作为倭州刺史,即便这是一个蛮荒之地,尚未开化。可是,在这地方任职,那是开疆拓土。对于你,对于荀家,都是大有裨益的。待将来,说不定我荀家,还有入阁的高官存在。”

稍作停顿,荀彧又道“实际上,我清楚出仕对荀家好,只是我有些疙瘩,所以迈不过去。如今作为言官御史,也是不错。但你,我希望,你能走得更远。”

荀攸道“叔父嘱托,攸铭记于心。”

荀彧叹息道“说起来,张绣这个人,的确是厉害。事到如今,仔细的想一想,张绣凭借一己之力,在最短的时间内一统天下,天下万民为此而不再受苦。张绣,功莫大焉”

荀攸道“站在百姓的角度,的确如此,这是无法抹掉的。”

顿了顿,荀攸又说道“可惜了先帝,生不逢时。遇到了张绣这样的人,若非是张绣,我可以断定,一统天下的人,必定是先帝。”

荀彧对此,却是没有发表意见。

他一贯是支持汉室的。

即便效力于曹操,却也是心在汉室,希望能一直维持着汉室江山。

这就是荀彧的态度。

荀攸见状,顿时明白了荀彧所想,话锋一转,便岔开了话题道“叔父,我担任倭州刺史。实际上,我对于大秦内部,倒是还有一些想法。你作为御史言官,可以提出来。”

荀彧道“什么看法”

荀攸沉声道“如今的大秦,虽说对于军方有些压制,甚至据我了解,各大军区的官员会做轮换。可实际上,这样还是不够。既然到了天下一统之计,该马放南山的,就该马放南山。该收权的,也就该收权了,不能继续拖延。这件事情,便需要叔父向陛下劝谏了。”

荀彧道“这事儿难”

荀攸道“为什么”

荀彧解释道“张绣这个人,是极有主见的人,要劝说张绣,其实很难。你看上一次,单单是对付俘虏的处置,我们各抒己见。但最后,张绣却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当然,张绣的方案,自有其考虑的缘由。总之,张绣有能力有眼光,他考虑问题,和我们不同。”

荀攸道“不管如何,还是要劝说一番。”

荀彧想了想,便道“如今张绣还在倭州的,公达,你既然有建议,为什么,不是你自己提出来呢”

荀攸的眸子中,掠过了一道精光,旋即说道“叔父,这件事情,容易得罪人。而叔父是言官,所以我希望,叔父能劝说张绣。”

荀彧听得有些怪异。

这事儿不对劲儿。

这不符合荀攸的风格,荀攸一般情况下,也不会让他去做困难的事情。

只是,荀彧看到荀攸热切的眼神,最终还是挡不住荀攸的托请,便说道“罢了,你既然提出来,我自当帮你劝谏一番。”

“多谢叔父”

荀攸嘴角上扬,勾起一抹笑容。

那布满了褶子的脸上,随之舒展开来。他如今是倭州刺史,但荀攸既然打算为张绣效力,他更是希望荀彧也一样如此,而不是一直藏拙。

荀彧没有怎么逗留,起身就告辞离开。

荀攸望着荀彧离开的背影,喃喃道“叔父,这一次你去劝谏,料想,应该能感知到陛下的魄力,以及陛下对于整个天下的考虑。希望,你能打开心结,不再是如此藏拙。”

他眼中有着希望。

因为论及治理政务上,荀彧的才华,绝对不亚于徐庶。甚至在荀攸看来,荀彧的政务能力,绝对是比徐庶更强的,荀彧值得更大的平台。

荀彧离开后,便径直往张绣所在的地方去。他见到张绣后,躬身行礼,便说道“臣荀彧,拜见陛下。”

张绣道“文若难得亲自来见朕,真是稀客。来人,赐座”

士兵立刻递上了坐席。

荀彧撩起衣袍坐下,正襟危坐,一副郑重模样。

张绣道“文若今日来见朕,不知道,有什么指教的”

荀彧微微欠身,道“陛下折煞臣了,臣今日来觐见陛下,是如今倭州的战事结束,加上乌桓平定,辽东、乐浪郡尽皆在陛下的掌控中。如今这大秦天下,已经是彻底平定。故而臣认为,大秦如今,不需要再保留如此多的兵力,可以马放南山,裁撤一部分兵力了。”

张绣听到后,思索一番,倒也不觉得荀彧的话有古怪。

纵观历朝历代,国家抵定后,最终肯定都要马放南山,或者是削减武将的兵权,或者是处置掉一部分武将,避免武将作乱。

毕竟有军队,就容易作乱。

荀彧的建议,是中肯的。

只是张绣却是摇了摇头,淡淡说道“文若,我大秦的兵锋,绝不会裁汰,更不会马放南山的。因为大秦的兵锋,不会停下,还会继续往前。”

荀彧听到后,颇为惊讶。

如今,大秦统一天下,根本不需要再征战沙场,可为什么张绣说还要继续往前。

这令荀彧有些不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