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最强兵王闯三国 > 第320章 鸣冤鼓的作用

最强兵王闯三国 第320章 鸣冤鼓的作用

作者:东一方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7 18:50:15 来源:就爱谈小说

第320章 鸣冤鼓的作用

张绣接过书信,拆开来快速浏览。等看完信上的消息,他眉宇间多了一抹凝重神情。信上的消息,是说段煨出兵奇袭长安后,后方空虚。

河内太守张扬,趁机派遣大将眭固夺取了华阴县。

当然,以张扬的胆量和魄力,也没胆子出兵弘农郡,并且袭击了段煨的后方。这件事幕后策划的人,是冀州牧袁绍。

袁绍派遣大将颜良率领一万精兵协助张扬夺取华阴县,而在张扬夺取了华阴县后,颜良继续出兵,在短短时间,横扫弘农郡,拿下了整个弘农郡。

袁绍布局关中,对张绣来说是一大变故。

历史上,袁绍始终不曾插手关中,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并州、冀州和幽州。在曹操夺取了关中后,袁绍有了压力,才和曹操发生了官渡之战。

张绣深吸口气,吩咐道“来人,通知李儒来议事。”

如今空闲的,唯有李儒。

毕竟,李儒负责刑部。

贾诩负责的兵部,要核准对士兵的嘉奖和抚恤等,整个兵部上下事情繁多。

“喏”

士兵得令,当即去通知。

张绣看向王越,吩咐道“关于弘农郡的情况,以及河内郡张扬的情况,再仔细打探。尤其如今的张扬,是归顺了袁绍,还是仅仅和袁绍合作各项消息,仔细打探清楚。”

“喏”

王越应下后就离开。

在王越离开过后,时间不长,李儒进入了大厅中,拱手道“主公”

张绣摆手示意李儒坐下,开门见山道“文优,刚得到弘农郡传回的消息。河内太守张扬,联合袁绍的军队发兵弘农。如今,弘农郡已经在袁绍的掌握中。张扬的大将眭固,盘踞在华阴县。袁绍的大将颜良,掌控着整个弘农郡。”

李儒皱眉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没想到黄雀之后,还有猎人埋伏。按理说袁绍主要的兵力,都在攻打公孙瓒,怎么有心思攻打关中呢”

张绣说道“袁绍麾下,具备大局观的谋士很多,不乏厉害的人。不论是田丰,亦或是沮授,还是许攸等人,都足以看穿局面。”

“极可能是我们杀入关中,连斩李傕和郭汜,拿下了右扶风和京兆地区,引起了袁绍的忌惮,加上有谋士劝说,所以袁绍派遣了颜良进入关中。”

“这,加大了我们一统关中的难度。”

张绣眼神锐利,道“接下来要攻打弘农郡,难度增加了。”

“确实如此”

李儒点头回答。

张绣道“当下的局面,先生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办”

李儒沉吟片刻,缓缓道“主公,即使攻打弘农郡难度大,也必须出兵。整个关中,必须在主公的掌控中。但如今的情况,暂时不宜出兵。要攻打弘农郡,得等到九月过后。”

张绣道“理由呢”

李儒说道“卑职的理由有四”

“第一,如今抵近七月,正是夏季最炎热的时候。这时候劳师远征,对军中士兵来说,是极为艰苦的。六七月的天气,士兵承受不住的。”

“第二,即将进入秋收时节,整个长安地区,粮食要收割。虽说今年关中未必是丰收,但保证栽种下去的粮食收上来,也是极好的。”

“第三,和韩遂、马超交战,虽说取得了胜利,但狼牙营损失极大,需要恢复战斗力。军中士兵也有极大的折损,加上俘虏还需要整编形成战斗力。”

“第四,照徐尚书所言,政治中心从育阳县搬迁到长安来,各项事情暂时上了正规,但还没有协调好。这里,也需要主公费心。”

李儒眼神睿智,说道“以上四点,是卑职的考虑。再等两三个月,出兵时天气凉爽,趁着天气何时,便一鼓作气拿下弘农郡。”

张绣道“就这么办吧。”

对李儒的建议,张绣也是赞同,如今抵近七月,是愈发炎热。

行军打仗,很是艰苦。

李儒继续道“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武器和粮食上,已经可以开始筹划了。除此外,对弘农郡以及河内郡的情况,也必须尽快打探。”

张绣笑道“我已经安排王越打探消息,至少出兵前,肯定会摸清楚所有的情况。”

李儒道“主公英明”

张绣摆手道“你忙去吧”

“喏”

李儒应下,起身离开。

张绣一个人坐在房中,处理着呈递上的政务。

“咚咚”

忽然间,鼓声敲响。

这鼓声是从将军府的门口传来,击鼓的声音不怎么雄浑,但却无比的清晰。张绣听到后,眉头上扬,棱角分明的脸上有一抹惊讶。

这是敲响了鸣冤鼓。

张绣在将军府外,设置了鸣冤鼓后,这是第一次遇到。

不多时,就有士兵快速来到厅,禀报道“将军,府外来了六十三名百姓。所有人,都是来请求将军申冤的。”

张绣面色微变。

六十三户百姓一起来鸣冤。

不是小事。

张绣当即吩咐道“把所有人,都请到大厅来,本将亲自询问。”

“喏”

士兵得令便去通知。

不一会儿的功夫,呼啦啦六十三个人进入大厅。在这些人站定后,大厅门口的光线,都突然暗了下去,仿佛有黑云压城的感觉。

六十三个人,由胖有瘦,有中年人,更有老年人。一个个进入大厅中,看到了大厅正上方的张绣,全都局促起来。

张绣是谁

是杀匈奴、败曹操、斩李傕郭汜的人。

这样的人,令人敬畏。

百姓们虽说进入大厅中,是打起精神要申冤,但见到张绣,仍是有些惴惴不安。好在这大厅曾经是董卓居住的,大厅宽阔,足以轻松容纳六十多人。

张绣面带微笑,吩咐侍从取来六十三个坐席,一一摆放在大厅中,让所有的百姓坐下,不至于一圈人全部站着。

这阵仗有些吓人。

众人坐下来,对张绣更满心的感激。

不愧是司隶校尉、镇南将军,平易近人,丝毫没有将军的架子。

张绣目光扫过众人,率先道“你们当中,谁能代表所有人说话如果一个个的挨个询问、阐述,太浪费时间。你们推举一个人来,由他来阐述事情。”

话语一落,众人的目光,齐刷刷落在了最前面的中年人身上。

此人身着粗布麻衣,衣着简单,没有半点的奢华,不是富贵人家出身。但他立在人群中,如鹤立鸡群,自有不凡的气度。

中年人的身上,有漫卷的书生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令人眼前一亮。在听到张绣的话后,中年人也不客气,往前踏出一步,拱手道“在下杜畿,拜见张将军。”

张绣听到瞬间,眉头上扬。

杜畿

这是历史上的名人。

张绣心中一动,他也不确定是不是历史上的杜畿,开口问道“你是京兆人”

“是”

杜畿点头回答。

在杜畿的内心,却有些疑惑,张绣怎么知道他是京兆人

不过,杜畿没有多话。

张绣此刻心下大定,知道眼前的杜畿,是历史上的杜畿。

杜畿出身贫寒,他祖上却也显赫过。杜畿的先祖杜周,曾是汉武帝时期的酷吏,担任御史中丞,权势滔天,深受汉武帝的器重。

杜周的儿子杜延年,通晓律法,在汉昭帝时期,平定上官桀等人的谋乱,封建平侯。汉宣帝时,位居九卿,乃是汉宣帝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西汉一代,杜家高官不断,门厅显赫。

到了东汉时期,杜家才渐渐衰落。到了杜畿这一代,家境颇为贫穷。尤其在杜畿年幼的时候,父亲续弦再娶,后母凶恶,待杜畿很不好。

杜畿的父亲没过几年就病逝,杜畿以孝心感动后母,关系融洽。不到二十,杜畿被举孝廉,担任京兆功曹。任职期间,他兢兢业业,政绩斐然,最终被任命为汉中府丞。

后董卓入京,杜畿南下荆州避难。

到曹操平定关中后,杜畿北上,得到荀彧的举荐,进入曹操眼界,深受曹操器重,担任护羌校尉,任西平太守,稳定河东局势,为曹操平定关中立下汗马功劳。

曹丕称帝后,封杜畿为丰乐亭侯,命杜畿为尚书仆射,更是器重杜畿。

这是治理地方的能臣。

能保境安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