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最强兵王闯三国 > 第450章 好消息

最强兵王闯三国 第450章 好消息

作者:东一方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7 18:50:15 来源:就爱谈小说

第450章 好消息

进入十二月下旬,黄忠和甘宁会师,拿下了整个河内郡。至少在表面上,已经是收降了河内郡各县。张绣得到消息后,令黄忠驻扎在河内郡和冀州交界的边界,以防备袁绍的进攻。

如今天寒地冻,不利于作战。

张绣如今,也不可能和袁绍真正的开战。

他不可能杀入冀州去。

因为根基还不稳。

留下黄忠的飞熊军坐镇,以防万一,而甘宁率领的烈虎军,则是开始往怀县撤回。

如今的怀县,已经大变。

整个怀县上下,虽说是寒冬,但也忙碌不断。胡昭彻底掌控了怀县,以怀县作为突破点,一点点的施加自己的影响,改变怀县的情况。

虽说胡昭是河内郡太守,但没有急躁的要掌控所有各县。因为各县虽说归顺了张绣,但各自都有不同的情况,未必真能把命令贯彻下去。

所以胡昭要做的,是一步步的进行下去。

在怀县忙碌时,张绣也时不时的,就去城内闲逛。

这一日,在张绣闲逛的时候,王越急匆匆赶来,禀报道“主公,有长安送来的消息。这一消息,是徐尚书派人送来的。”

说完,王越递上了书信。

张绣接过后,直接拆开书信,脸上露出了笑容。

王越见状,便知道是好消息。

“好,好,好”

张绣把书信递给王越后,吩咐道“走,我们返回怀县。如今战事结束,也该班师回长安。和袁绍的战事,暂时告一段落。”

王越快速看了一遍。

书信上的内容,是左冯翊、河东郡的太守,尽皆抵达长安,递上了印绶,愿意归顺张绣。两人都到了长安,等待张绣的接见。

这不是名义上的归顺。

是真正的归顺。

如果不是真正的归顺,左冯翊和河东郡太守,不会亲自到长安。

此前司马懿曾说胡昭认识河东太守王邑,但如今左冯翊和河内郡都归顺,就不需要张绣再操心,能顺势掌握两郡。

虽说河南还有一部分没有拿下,但总而言之,对张绣来说,近乎拿下了整个司隶地区。

张绣算得上真正的封疆大吏。

张绣回到军营中,安排了人收拾行囊。与此同时,张绣询问了甘宁的行程。如今甘宁距离怀县,还有一天的路程。

张绣得知甘宁即将返回,不再等待,安排锦衣卫传信给甘宁,让他调遣军队往长安赶。

然后,张绣又见了胡昭,说了离开的事情。

胡昭神情肃然,道“请主公放心,河内郡在卑职治下,定会大治的。除此外,卑职一定会处理好开科取士的事情。明年的时候,卑职会着手进行。”

“我相信你”

张绣点头赞许,他相信以胡昭的手腕,一定会圆满推进。

把各项事情安排好,张绣调集大军撤离。

军队离开,浩浩荡荡。

张绣从怀县离开,径直往长安去。

这一路虽说冒着风雪前进,一路倒也是顺畅,没有遇到什么大雪封路的情况。刚过了十二月,进入一月,张绣麾下的大军,便返回了长安。

此番张绣出征,长达数月。

可是,对张绣这整个团体来说,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是张绣麾下实力的扩张,拿下了弘农郡、河内郡、河南尹,实力增强了至少一倍有余。另一方面,招揽了更多的人才,凝聚力更强。

张绣回城,徐庶带人出城相应。

无数百姓欢呼。

无数的官员脸上,洋溢着与有荣焉的神情。

张绣和徐庶汇合后,为众人介绍了杨修、田丰、张颌等新面孔,便带着众人入城。回到将军府,张绣没来得及见黄月英和曹节,便径直来到大厅中,安排人召见河东太守王邑以及左冯翊方峻。

左冯翊,既是地区名,又是官名,是京畿三辅之一。

方峻和王邑,本就是好友。

两人才一同来归顺。

方峻年龄四十出头,两鬓已经有了风霜之色。王邑和方峻年龄相当,是四十出头,但他却俊逸儒雅,颇有君子之风。

张绣风尘仆仆的,略有一丝的疲惫。他见到两人,吩咐道“来人,赐座”

侍从端来了坐席。

这时候,王邑和方峻都在打量张绣。他们初次见到张绣,虽说知道张绣年轻,可真正见到张绣这般年轻的样子,仍感到惊讶。

这般俊杰,竟如此年轻。

王邑看到张绣衣衫有些不整,甚至风尘仆仆,心中颇为感动。他并不认为张绣是怠慢,相反更是欢喜,因为张绣一回到府上,就立刻接见他们,足见对两人的器重。

方峻见状,微微颔首。

王邑没有任何的犹豫,主动取出印绶,双手捧在手中,拱手道“张将军,此乃河东太守印绶。王邑愿归顺张将军,请张将军收下印绶,另择贤明”

方峻也是依葫芦画瓢,取出印绶捧在手中,说了相同的话。

两人都愿意归顺张绣。

至于张绣怎么安排,那是张绣的事情。

两人同时拿出印绶,都是要看张绣怎么处理事情。

张绣见状,心中好笑。

王邑和方峻归顺,但两人其实大可不必上交印绶,可以继续担任各自的官职。或者说,两人只需要留在原地,等张绣的调整即可。

然而,两人直接上交印绶。

这就考验张绣的能力。

如果张绣收了印绶,对两人新的任命没安排好,就可能造成让两人心有结缔的情况。毕竟两人现在都是一方太守,官职也不低,算是司隶地区的封疆大吏。

如果张绣不收印绶,那么现在张绣不调整官职,等转过身后,张绣再立刻调整两人的职位,就显得不够磊落,过于小家子气。

张绣神色坦然。

这情况对他,不难。

张绣笑着起身,走到王邑的面前,抓起来河东太守的印绶。然后,张绣又走向方峻。来到方峻的面前,就抓起了左冯翊印绶,回到坐席落座。

两枚印绶搁在身前,张绣沉声道“两位的品行,我是知晓的。不论是左冯翊,亦或是河东,和曾经的长安比,就是世外桃源。即使两地也屡遭战火,但有两位坐镇一方,两地的百姓,还算是能过得去。”

“主公谬赞。”

王邑神情淡然,笑着回答。

方峻也跟着附和。

张绣继续道“两位是治理地方的能臣,据本官所知,王邑擅长法治,更喜欢以律法约束百姓,让百姓有法可依。方峻也依照律法办事,但更擅长德治,主张量轻刑,以感化百姓。”

此话一出,王邑和方峻都是心头一震。

王邑和方峻,各有所擅。

王邑的确是以法约束百姓,更偏向于法治。而方峻则不同,他更喜欢感化百姓,他认为这才是治理地方的根本。

张绣一开口,道出了两人各自的优缺点,令两人分外的惊讶。

可见张绣对他们的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