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 > 第127章 第 127 章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 第127章 第 127 章

作者:回眸已半夏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8:36:16 来源:就爱谈小说

那个男人明显震惊了一下, “他就是黎锦”

起初, 他看到那两本算经的时候, 还以为编撰者至少也过了不惑之年,有多年教书经验。

所以才一直没把登门来的修之与黎锦这个名字联系起来。

万云道:“我骗大人作什么, 他就是黎锦,帮与不帮是大人的事情。”

万云回来的这段时间里,男人虽然留在府城, 但也不是一直都在万云身边。

更何况, 万云也不想他每次都偷听自己跟黎锦说话。

故此, 这人到现在还不知道原来‘修之’只是黎锦的字。

听万云说了这句, 男人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抬眸看了看反将他一军的万云, 说:“确实很有诚意, 但不是我想要的。”

说完, 他还不等万云说话, 又拿起万云刚刚新拿出来的杯子,就着他喝过的地方把茶水喝完, 道, “这才是我想要的。”

万云气地甩袖子走了。

原来这男人名叫莫绪林, 出身将门世家,家里排行老四。

当初万云回宁兴府能坐官船, 也是托了他的福。

有件事黎锦不知道,万云也仅仅知道一点,那就是《蒙学算经》和《农桑算经》不仅仅普及到各个村落, 莫绪林的军队里也一直在做普及。

毕竟一年到头打仗的时间最多不过一半,其他时候将士们就在半山腰屯田耕种。

士兵们有些人本来就是庄家汉,有农桑经验,但他们却不懂西北的山坡上怎么种植粮食。

毕竟各地的农作物都不太一样,有些农作物喜水、有的喜阴、还有的喜阳。

为了提高产量,让兄弟们都能吃饱饭,他们也请教了当地人,可他们与当地人不仅语言不通,甚至有些人还专门欺骗他们。

穷山恶水出刁民,这句话也不是空穴来风。

就在今年(甲辰年)初春,陛下那里收到宁兴府知府呈递上来的两本算经。

于是,尚在京城养老的大将军就知道了这件事,正好那会儿莫绪林写信回去询问父亲西北高原农作物的种植情况。老将军写了些自己的经验,同时让人带过去的还有这两套书。

老将军不知道,莫绪林看到‘校对者万云’后,双手颤抖,翻了好几次,连书页都没翻开。

之后,凭借这本农桑算经,他们果然找到了适合春季、秋季播种的作物,成熟时间还很短,产量又高。士兵们一个个也都可以敞开肚皮吃。

将士们能吃的饱了,练兵也自然有了更大劲头。

但见效更快的显然是另外一本《蒙学算经》,士兵们大都不识字,有的人连自己名字都只会认不会写。

蒙学算经本来就是给小孩子启蒙用,深入浅出,讲了不少实际例子。

莫绪林派军师给士兵们讲蒙学算经,告诉他们怎么数数简单,怎么计算十以内的乘法。

更重要的一点,还给骑兵分析怎么可以射的更准,从哪个角度下去,敌人可以一击毙命。

虽然《蒙学算经》没有后半部分,但其中却讲了弧度和简单抛物线的问题,军师从中得到启发,分析出一套专给骑兵的理论知识。

无论在什么地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收效都无比显著。

四月初,莫绪林的军队大获全胜,胡人鸣金收兵,与我朝签下‘和平条约’。

莫绪林把指挥权交给副将后,自己终于按耐不住,抱着那几本封面和书脊都快要被指腹磨破了的书籍,快马加鞭,连夜回了京城。

莫绪林回去那天,正好看到万榜眼骑着高头大马,在满城姑娘和百姓们崇敬的目光中,缓缓游街,风光霁月。

起初,莫绪林跟着万云回中原,借口就是要找《农桑算经》和《蒙学算经》的编撰者。

其实这只是个幌子,毕竟这两本书在军队里发挥大作用的事情暂且不能暴露出去,要不然黎锦和万云恐怕都有危险。

莫绪林表面上在忙正事,反而偷偷调查万云这些年来为什么不娶妻。

他虽然脸皮厚,但也从没想过万云是为了他而这怎么做。

毕竟他们俩都是男人,兄弟情升华之后,却又注定不能在一起,没有什么比这件事更磨人的了。

=

翌日,莫绪林亲自登门拜访了黎锦。

黎锦认出他的相貌,莫绪林解释道:“这件事可能对你和万云有影响,我乔装打扮是为了安全起见。”

黎锦颔首表示理解。

莫绪林虽然出身高,自己也有军功在身,却一点都不盛气凌人。道谢时候语气也十分诚恳。

而黎锦更是不卑不亢,就算莫绪林说了这些书的大作用,黎锦也仅仅是单纯的惊讶了几秒,很快就恢复之前的云淡风轻。完全没有沾沾自喜。

这让莫绪林愈发高看他,就算没有万云这层关系在,莫绪林也直接把他当成自己的平辈来交流。

最后,甚至还给黎锦留了信物。

“银钱这些谢礼,在下之后会派人送来。这块玉是将军府信物,若黎先生还想编撰其他的蒙学书籍,出版事宜可以直接找将军府的人,他们也会送一份到西北。有些东西,恐怕可以派上大用场。”

莫绪林走后,黎锦总觉得自己好像抓住了什么,但仔细思考去,又觉得莫绪林的话没一点毛病。

直到晚上睡觉前,黎锦才捕捉到莫绪林话里的一个词‘西北’,

之前万云也说了自己递了帖子要去西北传播农桑和蒙学算经,这俩人的目的地,会不会是同一个地方

不过,黎锦显然没这么多好奇心。

想通了这个点后,他也渐渐的睡着了。

庞老爷子得知黎锦要拖家带口去京城,并没有表示惊讶,而是直接给了他一处地契。

“这宅子是别人送我的,一直有人在打扫,你们去了就能直接住下。反正你只住短短不到一年,京城没人愿意租这么短的时间,这房子就暂时借给你住。”

眼看着黎锦就要道谢了,庞老哼哼道,“这院子里也有处水潭,记得好好练字。”

黎锦失笑,“多谢师父指点,徒儿必定谨尊师命。”

庞老爷子十分满意了,道:“会试和殿试你尽力去考,不必有太大压力,心态放好,才能正常发挥。”

至于其他人,黎锦没有再当面道别,而是留下了书信,便跟着万云和莫绪林同时从宁兴府出发的。

只不过他们的船一个往西一个往北,过了宁兴府没多久,就分别了。

万云看那载着黎锦一家人的船只越走越远,站在船头,神情很是悲伤。

黎锦心中也同样泛起离别的悲痛,小包子黏糊糊的抱着他的腿,跟着爹爹一起沉默。

小包子不知道,他爹爹沉默的另一个原因是万云果然跟莫绪林是一路的。

过了会儿,黎锦盘腿坐在船头,把小包子搂进怀里,他神情依然蔫儿哒哒。

“万伯伯什么时候再回来看小包子”

黎锦揉揉他的发顶,说:“大概会过很久,明年爹爹教你写字,你可以给万伯伯写信。”

小包子闷闷地说:“嗯,小包子要快点学会写字。”

=

又过了五日,一家人还在船上漂泊,小山豹尚且还有羊奶拌着米糊吃,虽然这也是最后一顿了。

而小包子只能跟着大人一起啃窝窝头。

啃了两顿他还能坚持,后来,小包子就忍不住跟两位爹爹撒娇:“爹爹,阿爹,窝窝头不想让小包子吃了。”

因着古人表达喜好会委婉一点,秦慕文自小就教小包子说话得客气。

结果这孩子活学活用,说了上面那句话。

黎锦听到后只有心疼,他问船家什么时候可以靠岸,买点新鲜的水果蔬菜都成。

船家说:“不行的嘞,咱们这都是江面,岸边都是石头,不能过去嘞。我让婆娘给你们捞些鱼,煮了也能吃嘞。”

黎锦道:“麻烦了。”

船家见可人如此好说话,松了口气,让媳妇儿多捞了几条大鱼,还有一些虾子。

黎锦给鱼刮鳞片,去内脏,把鱼肉纹理分明的切出来。

江里的鱼刺少,祛了脊梁骨的大刺后,其他地方的小刺就很少。

秦慕文把鱼肉清蒸了一下,又在上面浇了酱油调味。幸好他家的调味品没用完,秦慕文就收到一个篮子里带了上来,这会儿总算派上用场了。

至于虾子,黎锦把肉剥出来后,自己把虾肉剁碎,里面加入少量面粉,用油、香油、酱油等搅拌均匀,一个个捏成小圆球,最后擀成牛舌状,给锅底刷了一层油,放在锅里煎成两面金黄。

小包子对这顿饭果然很满意,连吃了两块虾饼。

秦慕文原本想把剩下的留给小包子明天吃,黎锦看着他的动作,笑问:“你不尝尝吗”

秦慕文动作顿了顿,黎锦便给自家小夫郎也投喂了一块。

“再过两日就可以靠岸了,去驿站前可以先好好的吃一顿,现在不用节省。”

秦慕文嘴里嚼着黎锦做的虾饼,杏眸瞪得滚圆,这可比他做的清蒸鱼还好吃。

黎锦忍不住笑道:“小包子吃东西时候的眼神跟你现在一模一样。”

但与小包子那种人见就夸的可爱不一样,小夫郎只有在他面前会释放可爱的一面。这个认知让黎锦内心无比愉悦。

乘了整整七日船,靠岸的时候,小包子都不用黎锦抱,拉着他的手就往下跳。

黎锦付了剩下的钱,在这里雇佣了一辆马车后,先去内城在路引上盖了章,才去驿站登记。

进京赶考的举人们可以申请坐公车,但却不能带家眷。

黎锦这次是托了莫绪林的福,按照莫绪林的说法,明日他二哥护送家里的小孩子们回京会经过这里。

此前这些**岁的孩子们都被扔去军营训练了半年。眼看着马上就要过年了,他们的娘亲也想孩子了。

而黎锦一家人只要从驿站租了马车,就能沾将军府的光,一路顺遂的跟去京城。

作者有话要说: 【2w营养液第三更(昨天有两更)。】

月末还没完结qwq下月继续努力,五月不立早10点的flag啦,每天一更。如果手速快,夏夏就还欠更。

剩下的将补成番外啦。

小天使们晚上好啊五一愉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