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今儿不是只有我们六户来洗衣服吗后面怎么多了一个人”
“哎呀你不说我都没发现,这人到底是男的还是哥儿”
“傻了吗你,这分明是那个破落户黎锦”
“他抱着盆子和棒槌,难道也是要去洗衣服的”
“这谁知道呢他的夫郎最近不是生产么,没看出来,黎锦这人还是会心疼人的。”
黎锦不远不近的跟着她们,虽然他腿长,每一步跨的距离大。
但这会儿避免男女大嫌,不好跟的太紧。
村上头有一条河,水深大概就到一个成年男子膝盖处。
水底有小石头和螃蟹,清澈见底,村里的姑娘和哥儿一般都来这里洗衣服。
但是村子里人也有口头上的约定,那就是每次六户人家去洗。
毕竟是河流,有上游下游之分,在上游洗衣服的人未免就占点便宜。
为了公平,大家占好六个石头墩,每次轮流去最上游的石头墩洗衣服。
黎锦到河边的时候,这些人已经各就各位。
她们看到黎锦真的来洗衣服,排在最后的那个媳妇儿端着自己盆子去了前面一个媳妇儿的石头墩子。
“黎锦,你真的来洗衣服了啊,我的地方让给你”
说完,她又对旁边的女人说,“阿姐,我今儿衣服少,跟你挤挤,一会儿我就洗完了。”
“成。”
黎锦还不知道村子里有这些风俗,看到这一幕,也只能摸摸鼻尖,然后道谢。
媳妇儿姑娘们听着他的话,一个个一边手脚麻利的洗衣服,一边悄悄地打量黎锦。
其实这洗衣服的位置,有秦慕文一个,但不是在今天。
村子里那么多户,大家都按照顺序排好了。
只是黎锦忍不了把脏衣服放很久,这才没问过秦慕文,就自己来洗了。
黎锦没用过棒槌洗衣服,再加上这时代的皂角跟现代的肥皂还是有点差距的,故此,刚开始洗的时候,黎锦这边动作略显笨拙。
还没嫁人的姑娘们不好意思去跟黎锦说话,一个个只偶尔偷瞄一下黎锦。
结婚了的媳妇们也就开始跟黎锦打了招呼,后来也不便多说什么。
毕竟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男女大防得格外严格的遵守。
这条河就在回村的必经之路上,早上用牛车把黎锦从镇子上拉回来的大汉这会儿赶车回来,大老远就觉得河边那个洗衣服的人十分眼熟。
走近了,更眼熟了。
简直越看越像黎锦。
但他不敢认,黎锦那人会出来洗衣服这太阳怕是要打西边出来了啊。
于是这牛车都走过河边了,过了半分钟,大汉又折回来。
他大声喊着“黎锦,真的是你小子”
还好黎锦不脸盲,认出了这人就是早上送他回来的人。
这人应该是村里的老好人,黎锦在心里给他贴了标签。
“嗯。”黎锦应了一声。
这人把牛拴在路边的石头上,自己走到黎锦这边,探着头仔细看了看。
还真的在洗衣服。
别说,看起来洗得还挺像模像样。
黎锦一直面无表情,洗衣服又不难,只是古代的衣服面料多,手揉起来不方便。
有了皂角和棒槌,洗起来更省力。
再说了,他年少时也看过古装电视剧,慢慢上手就行了。
那大汉乐了“呵,你居然还真的会洗衣服,真希望有个画师能给你画下来,回头就装裱了送给你夫郎。
以后你再敢欺负他,就让他拿这幅画威胁你。”
黎锦“”听听,这说的可都是人话。
大汉看着面相大概有二十四五,正值壮年,按照古代早婚早育的尿性,孩子估计都可以打酱油了。
黎锦起初也借着水看过自己相貌,跟他前世的容貌大抵是十分相似。
但却不同于二十九岁的成熟稳重
跟秦慕文一样,带着少年人的朝气。黎锦想,他这个身体现在大概也就十七八岁。
大汉见黎锦还在洗衣服,乐呵了,打算多欣赏一会儿,反正之前脚崴了,这会儿也懒得走路。
“你夫郎生了可给你生了个带把儿的你这都高兴的自己出来洗衣服了。”
黎锦皱了皱眉,说“父子平安就好。”
那个小娃娃长得多可爱啊,管他是男生还是哥儿,总归都是自己跟少年的孩子。
那大汉更乐呵了“你黎锦这下也有后了,以后你就是当爹的人了,得当家里的顶梁柱。
早上我赶集卖柴火,这才没跟你多说几句。
现在说也是一样的,你娘临死前把她亲戚家的闺女说给我弟弟当媳妇儿,俩人现在成了,我们一家都记着这件事。”
黎锦不着痕迹的点头,原来这大汉也不是一个老好人,而是因为黎锦家里跟他家有点弯弯绕绕的关系,才肯这么帮他。
“你娘临走前最放心不下你,让我多照看着你点。
但我也不能整天追在你屁股后头,本来我还想着今天你夫郎生孩子,你还在外面喝酒,这就很过分了。
等我赶集回来一定要好好教训你。
现在看起来,你当爹之后倒是懂事多了。”
正好这会儿黎锦也把衣服洗完了,他拧干水,把衣服装进盆子里。
“多谢之前的照顾,我以后不会再犯浑了。”
两人一起往回走,之前把位子让给黎锦的姑娘也洗好了衣服。
跟她的姐妹们道别后,也端着洗衣盆,快步走了。
身边的大汉一脚深一脚浅的走着,时不时还皱皱眉。
黎锦停下脚步,刚想着自己还不知道这人叫什么。
结果一个名字就浮现在脑海里李柱子。
你们李家人取名字可真的随便啊。
李大牛,李柱子
黎锦想,以后估计还有李铁柱之类的名字。
“柱子哥,你脚崴了。”
李柱子说“不碍事,我回去自己用木板夹一下,再睡一觉就好。”
村子里的人有很多自己的土方子,简洁又实用。
黎锦却说,你找快石头坐着,我给你正一下骨。
李柱子本来说不用管,但下一脚就踩进坑里,这下真的疼的抽气了。
再不正骨,这腿就要废了。
黎锦握着他的脚踝,李大牛看着黎锦那骨节分明的手,心想,乖乖的,这读书人就跟他们庄家汉不一样。
这手看起来比那娘们儿的手还精致。
倒不是女气,就是这手一看就是那笔写字的,有种说不出的好看。
李柱子想,以后家里有钱了,也得让儿子读书。
看看黎锦,虽然没学到什么墨水,但人家这气质就跟普通人不一样。
黎锦则没空看自己的手,要真的说起来,这双手也算是黎锦对这个身体全身上下最满意的地方了。
十指修长如玉,每一个指甲都圆润如贝壳,手心里也没有任何茧子,一看就是一双养尊处优的手。
当然,也没怎么练字。
黎锦没跟李柱子打招呼,直接找准位置,双手用力一掰。
李柱子没做心理准备,疼的嗷一声叫。
惊得旁边洗衣服的姑娘们抬头看过来。
“你们干什么呢别打架啊,咱们村子禁止斗殴的”
李柱子差点给把眼泪疼出来,但还是沙哑着嗓子回复。
“没打架,我脚崴了,黎锦给我正骨。”
黎锦扶着他站起来“你现在踩在地上走走看。”
李柱子本以为踩在地上又有那股钻心的疼。
结果黎锦的正骨好像给他施加了魔法一样,一点感觉都没了。
黎锦只是看着他的神情,就知道正好了。
于是又回去洗了洗手,再把洗衣盆端起来。
李柱子的牛车就在旁边,他让黎锦把盆子放上去,自己跟黎锦在一旁走着。
“好小子啊,这一手正骨,就算是镇子上医馆里的大夫都没你厉害。”
黎锦没说话,他最厉害的不是正骨,而是做手术。
只是当年在外科轮休了半年,这一手还没荒废。
李柱子感激黎锦,话就多了,他说“你今年还要去考秀才吗考不上就去医馆当个学徒也成,这样至少还能养家。
你夫郎那瘦瘦弱弱的样子,缝一天的衣服也赚不了几个铜板。
我听说了,那医馆的待遇可好了,你如果去那里当大夫了,每顿饭都能在医馆吃,一个月还有三两银子呢”
黎锦想,自己确实得思考赚钱养家的问题了。
如果按照李柱子的说法,这个时代的大夫一个月可以赚到三两银子,那就是三贯铜钱,也就是三千文。
那这个朝代大概与清朝类似。
一个铜板等于一文钱,一贯钱也就是一千文,等于一两银子。
黎锦问道“一只鸡可以卖到四十文”
李柱子说“是啊,这是镇上的价钱,如果你想买鸡来养,最好在村子里直接买,去跟李大牛买就成,可以饶到三十五文。”
黎锦点点头,那他大概对这个时代钱的购买力有了一定了解。
想想家里仅剩的七八文钱,估计也就只能买十个包子。
真的是要穷的揭不开锅了。
河距离村子并没有多远,李柱子跟黎锦滔滔不绝的讲着省钱之道。
反正他觉得黎锦现在开窍了,知道心疼夫郎了,这就是好事。
得让黎锦再不能拿钱去买酒喝了。
赚多了钱,先买瓦把屋子修好再说啊。
要不然这夏天漏雨冬天透风的,小孩子怎么扛得住。
对了,古代婴幼儿的夭折率简直太高,家家户户都有养不活的孩子。
先不说天花水痘,就说吃饱、吃好这都是个大问题,还有有没有衣服穿的问题。
黎锦想,的确得注意先把房子补好,要不然过段时间梅雨连着下,家里东西都要发霉了,对孩子不好。
李柱子看他听进去了,心里也是颇为欣慰。
这会儿正好是村子里家家户户忙完农活,吃饭的时间,有人刚好也赶集了,知道李柱子伤了脚,这会儿看李柱子健步如飞的模样,哪还有崴脚的样子
“李柱子,你今儿赚大钱了吗去医馆瞧了”
李柱子哈哈一笑,说“咱身边就有位神医呢”
众人“”
作者有话要说 黎锦我不是,别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