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 > 第75章 第 75 章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 第75章 第 75 章

作者:回眸已半夏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8:36:16 来源:就爱谈小说

当晚, 黎锦把银票拿着给秦慕文看。

少年微扁的杏眼瞪圆, 说“阿锦哪儿来的这么多钱?”

黎锦说“我把消食丸的药方卖了, 换来五十两银子。”

秦慕文没再去看那张银票, 纵然那是他出生以来见过的数额最大的钱了。

因为他明显更关注自家夫君, 他能察觉到黎锦的情绪。秦慕文为黎锦解开盘扣, 又端来水给擦脸。

他的声音温软, 带着抚平人心的魔力“阿锦,为什么有些不开心?”

黎锦说“因为大山楂丸的药方不是我所创, 只是我在一本古籍上看到的,如今却卖药方赚钱,心里有负罪感。”

秦慕文抱住他, 依然是温软的语调,“我之前很喜欢看杂书, 正好有关于此方面的介绍。”

他顿了顿, 说道“大有裨益的独创秘方在京城一般都可以卖上千两,再不济,只要是独创的,至少都可以卖三百两银子以上。

至于那些非独创的药方, 且看效用如何,五十两到一百两之间定价都可以。

阿锦提前说了自己的方子不是独创,再加上咱们镇子小, 所以掌柜的才给你五十两。”

黎锦一愣, 原来掌柜的之前说的那句话根本不是宽慰, 而是行内的定价本就是如此……

不得不说, 黎锦跟自家小夫郎接触的越久,就能发现他身上更多吸引自己的地方。

之前心里的疙瘩被秦慕文这句话完全解开,让黎锦有点跃跃欲试,甚至还想去卖个做皮蛋的法子。

不过他也仅仅是想想而已,这样的来财方式,他不想再经历第二遍了。

但若是他能根据《九章算术》和自己脑海中的知识,编撰出简化版的启蒙算术,那样应该可以赚不少银子。

秦慕文凑近了,说“阿锦,今日喝了酒。”

“恩,你要来尝尝是什么味道的酒吗?”

秦慕文惊讶“可是阿锦根本就没有带酒回来。”

黎锦直接吻上去,两人鼻息交接“尝出味道了吗?”

秦慕文原本可能想羞涩一下,但思维被黎锦的话带跑,他居然认真思考了一下,然后摇头“没有。”

黎锦强忍着才不去欺负他,他家小夫郎怎么如此乖啊。

黎锦洗了澡后把人抱在怀里,跟他说自己的打算。

“我明日从水路走去府城,先去挑好房子,然后等我回来接你和包子。”

小包子原本都睡着了,结果听到黎锦说了‘包子’两个字,他知道在叫自己,居然突然睁大眼睛,“嗲嗲。”

黎锦赶紧把小包子抱起来,哄他睡觉。

幸好小包子平常没这个点儿醒过,身体的生物钟让他没醒来多久,又很快睡着了。

秦慕文指了指睡着的小包子,小声说“他现在知道‘包…’是在叫他,机灵着呢。”

黎锦沉默了一下,只想感慨自家崽怎么这么聪敏啊。

他之后说话若是涉及到包子,都用黎若来代替了。果然,小包子还不知道自己大名就叫黎若,对这两个字丝毫没有反应,睡得很香。

第二天一大早,黎锦把秦慕文和孩子托付给李柱子的媳妇照顾,道谢后便带着干粮,背着箱笼,前去镇子上。

镇上其实有个船舶的停靠点,但还不算码头,此前中秋放河灯都是在那里放的。

原本元月十五镇子上也有庙会,但那时候距离二月县试已经没多久,又是寒冬,最后他还是选择跟夫郎和孩子呆在烧了地龙的家里。

从镇子上到府城的外城,顺风的话,只需要一个白天的时间。

但若是不顺风,那就得晚上把船停靠在岸边,自己找个寺庙或者客栈住一晚上。

水路沿途大多就是山,有客栈的几率不大,大部分有经验的船家都会选择在临近府城的寺庙借宿。

这还是黎锦第一次坐古代的船,没有任何动力设备,只靠着一根竹篙,就能平稳的漂浮在水面上。

出了镇子后,河流的宽度剧增,流速也更加湍急,河岸两边的景色像画布一样,一寸寸展现。

黎锦站在船头,背着手,风吹得他衣袍猎猎作响,但他却好像一点都感觉不到冷一样,只顾着欣赏周围的景色。

无非就是好山好水,但却能在半山腰看到若隐若现的青瓦飞檐,让人仿佛置身画中。

黎锦突然想作画了。

船家说“读书人,别吹风太久了,容易着凉。”然后他招呼船头的老太太给黎锦一碗姜汤,“喝了这汤,你再看也不晚。”

黎锦笑着道谢“多谢了,我第一次坐船,此前没未过如此美妙的景色。”

“俺们天天见,都觉得这没啥了。不过,初春那会儿,山上的雪还没化,河里的冰都化了的时候,看到的景色才是真的好看。

但是那会儿俺们不敢行船,直到有船能漂到府城又漂回来,俺才敢出船。”

要不然河里没化开的冰可以把船撞个大窟窿,到时候连人带船都沉入河中,这就要命了。

黎锦说“平安才是最重要的。”

船家还是第一回见到如此好说话的年轻人,他说“你跟其他人不一样,之前我还载过一个读书人,他嫌俺不会说官话,一直假装听不懂俺说话。

俺当时以为他真的听不懂,结果送他到了府衙,接他的人也也是一口咱镇子的方言。”

黎锦再次沉默,最后只能生硬的转了话题“这天都快黑了,咱晚上住哪儿?”

船家此次主要运一些镇子上特产去府城,捎带一个人,还能多赚一笔钱,他也很乐意。

船家听到黎锦问话,果然忘了刚刚自己想说什么,他回答道“前面拐过去有个寺庙,我一会儿就停那旁边,我们直接睡船篷里。

你是读书人,可以去寺庙借宿,不收钱的。”

黎锦点头应下,古时很多考生都在考进士之前,选择到处游历。

寺庙对读书人确实很友好,甚至有的人家里房子漏雨,就会长时间的住在寺庙念书。

故此,古时很多文人墨客与僧人关系和谐。甚至成为挚友。

天还没完全黑下来的时候,黎锦就下了船,背着行囊,爬了三百多级台阶,到了寺庙门口。

扫地的小僧见到黎锦的打扮,就直接说“施主可是来借宿?”

“正是,天色已晚,行船怕有危险,只能前来叨扰。”

“施主客气了,我寺还有许多空房,施主请随我来。”

小和尚把他带到后堂,有一个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僧人客气的让黎锦把身份文书拿出来。

检查完毕后,直接给黎锦分了一个靠河岸的屋子。

“寺庙规定,每个时辰都得敲钟,还请施主见谅。”

“贵寺能让在下借宿,已是感激不尽。”

等到僧人走后,黎锦才打量自己的屋子,一张床,一个蒲团、一个案几和一盏油灯,房间虽小,却也五脏俱全。

天已经完全黑了,黎锦去斋房吃了素斋,回屋后点亮油灯,把白日看到的山景、水景都画下来。

画完后已是深夜。

黎锦和衣躺下,还没彻底睡着,就听到铜钟悠远的响声,尾韵绵长。

他脑海中突然冒出来两句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他这借宿的不也是府城外的寺庙么?客船上的船家和老太太每次在此休息的时候,也都能听到钟声。

翌日一大早,黎锦收拾好自己的房间,背起行囊,在佛堂前上了一炷香,就再次出发了。

这天午时,黎锦就到了府城外,他付钱后,赶紧进城。

黎锦先找了一家客栈,最近不是科举考试期间,客栈生意惨淡,三十多文就能在外城找个干净的客栈。

他找了店小二打听府城内管房屋租赁购买的负责人。

店小二给他指了方向“客观是要找王先生吧。进入内城后,从正街往前直走,第一个巷子往左拐,大门一直敞开的就是王先生的住处。”

“多谢。”

黎锦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了所谓的王先生。

在古代,府城、县城乃至镇子上房屋的买卖和租赁都有专人在管,要买房得先去找他,筛查买主的购买条件,随后才会给他挑房子。

这也就是说,就算买家和卖家商量好了,也得先来负责人这里登记,然后负责人还会去询问邻里的意见,邻里不答应的话,这房子也卖不了。

王先生首先查看了黎锦的籍贯和村长的知情书,又看了他仅剩亲属名单。

他皱了皱眉“你这个资料不太行,财力不丰厚,又无族亲,我给你办不了。”

黎锦说“王先生,后面还有文书资料。”

王先生说“我很忙,这最基础的两点我就筛查不通过,你还是去外城买房子吧,那里的又便宜,给负责人一点意思,他就给你办好了。”

黎锦叹气“在下不才,正是县官和知府大人‘钦点’的县试、府试双案首,此次来府城买房,也是为了准备明年的院试。”

说着,他拿出那封宋先生写的信,“这是老师推荐在下去府城书院念书的信函。”

王先生惊了一下,赶紧看过后面的那两份‘喜报’,知府和县官大人的印章都在上面呢!

他赶紧站起来,说“原来是黎童生,我这一忙起来,脑袋就发晕,还请您大人不记小人过。”

考过科举的人都知道,拿过案首之位,那院试后肯定是秀才。而秀才就有当官的可能性了。

所以王先生才对他突然尊敬起来,其实他此前态度也没有多恶劣,说话办事的语气都很公事公办,最后那句也是表明自己不受贿。

黎锦完全不因他的态度改变而骄傲,反而夸赞道“王先生高风亮节,在下怎会计较?”

王先生听到他这话,心里十分舒坦,给黎锦倒了杯茶,问道“黎童生可有心属的地段?或者房屋大小和价位要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