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天命为皇 > 第一百五十章

天命为皇 第一百五十章

作者:燕柯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8:41:41 来源:就爱谈小说

姚家军在豫州安的钉子们因是时日有些短,地位确实不怎么高, 然而, 扇风点火这点事,他们总是能做的。

辗转联系了埋在豫亲王妃院里的做粗使小丫鬟的安全部, 他们隐晦, 并小心翼翼的行动起来。

而孟央,则是唯恐天下不乱的,把她亲爹娘孟余和井氏这对让孟家养毁了的大儒子媳,悄眯眯放了出来。

豫州、豫亲王府。

正院里,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栊照射进来, 斑斑点点散落唐王妃的身上,映出一股阴沉的气氛。

穿一身淡月色素服,她是个看起来约莫四十出头的妇人,相貌秀美, 身材丰腴, 肌肤白皙而光滑,保养的很好,只是, 不知为何,头发竟是花白了一半,神色亦有些怔怔的, 很有几分憔悴之感。

呆呆的坐在窗边,她手里拿着件竹青色的衣裳,机械性的揉着, 目光空洞扫过窗外,不知在看什么。

外头梢间,大丫鬟香阳轻手轻脚的走进来,透过门帘儿往里窥了两眼,见唐王妃像长在窗边儿似的,自晨起便没动过,心里不由暗叹口气,有些不知所措。

“嬷嬷”冲着站门帘儿边的柏嬷嬷招了招手,她低声唤。

柏嬷嬷就瞧见了,对她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小心窥了唐王妃一眼,见她根本没有异动,好像没听见似的,这才踮着脚儿,悄无声息的出来,“怎么了”她问。

香阳一脸为难,小声道“二公子和三公子他们过来请安了。”

豫亲王子嗣少,世子还远质燕京,承欢膝下的只有两儿子,便没有分家,唐王妃做为嫡母,庶子们理应恭敬,每日晨昏定醒,自然不能少的。

本来,唉,三州这等风气地方养出来的女人,唐王妃性格是不错的,很是温和宽厚,哪怕亲儿子被质出去,一别十多年不见,庶子庶女们眼前乱晃儿她同样是个慈爱而公正的嫡母,从来没说面甜心苦,苛刻过谁,哪怕不能把庶出们都视如亲子,然,都是一视同仁,她尽了做嫡母的责任,孩子们都平平安安养大,没见谁被养废了。

这许多年,豫亲王府就没夭折过幼儿,就是因为这样,豫亲王对唐王妃很是尊重敬爱,这么多年了,夫妻俩没红过脸儿。

就算是府里有两子一女,占半壁江山的孟侧妃,在主母王妃面前,都得恭恭敬敬,不敢有丝毫怠慢。

正院里,哪怕世子质在燕京,但像香阳这样的大丫鬟,出外都很受尊敬,便是府里的小姐们,都得叫她们一声姑娘。

不过

这般的待遇,自世子爷燕京归了天,便在没有了

到不是府里见人下菜碟,王妃在是没儿子,人家有娘家,有靠山,没断了跟王爷的夫妻情儿,便是真倒了,都不会这么快,只是娘娘那个岁数了,一下失了独子,瞬间,就万念俱灰了。

尤其,儿子死了,侄子没了,偏偏庶女跑回来,还住进了府里,见天眼皮子底下晃荡,这情景,哪容得王妃娘娘不难受呢

心里百转千回,香阳瞧着柏嬷嬷,“唉,那个”弯起两根青葱纤指,翘出个三的手势,她一脸苦涩的道“也来了”

豫亲王府里六个姑娘,楚曲裳便是排老三。

“她哎呀”柏嬷嬷下意识的往里屋瞧瞧,见唐王妃正用手抚摩着给世子爷做的衣裳,便不由原地转了个圈儿,“怎么就那么没有眼色,跑咱们这来招什么烦”

“咱们世子爷都没了,她自个儿还养着两个,西院已经大获全胜,何苦还要这么剜娘娘的心啊”她说着,眼眶发红。

西院自然便是孟侧妃的住所。

“三姑娘能回来没人说不好,保住性命是她的能耐,只是,怎么就不知道收着点儿,她是嫁了人的,就算唐少爷没了,她也是唐家媳,守在夫家是理所当然,她怎么住了两天就不高兴,非得回得府来。”

“回便回吧还见天的来请安问礼,不知道娘娘看着她心里难受吗”柏嬷嬷抱怨着。

楚曲裳是唐家妇,抱着孩子一路跑回豫州,她那身份自然是要住回唐家的,不过,就像姚千枝说的,人嘛,生来就会迁怒,都是一样燕京逼宫,结果,儿子死了,儿媳妇活着回来,哪怕明明知道不是儿媳妇的错,唐家人都难免冷脸。

一回了唐家,孩子就被婆婆抱走了,四面都是白眼,谁都不跟她说话,赔了几天小情儿,楚曲裳受不住了

她是豫亲王女,顶上两个亲哥哥,嫁了唐睨做继室,都因为老夫少妻被捧掌心里,这辈子没受过什么委屈,热脸贴冷屁股这种事,干了几天没效果,人家就不伺候了,收拾收拾包袱,连孩子都没管,楚曲裳甩甩袖子,直接回了娘家。

反正,儿子是在亲奶奶那儿,亲啊宝啊的都不够,半点受不着委屈。

只是她这个做法,痛快归痛快,确实有点不太经得起讲究,到引得府里隐隐有些微词。

“嬷嬷,你抱怨这个有什么用如今人家茶房里等着呢,得禀告娘娘一声,不能就那么晾着啊。”香阳无奈的道“她到好说还有两位公子的面子呢。”

三姑娘一个外嫁庶女,娘娘能不当回事儿,然而王爷膝下就那两位公子,日后大业成了,娘娘不得落人家手里过活不看僧面,得看佛面啊。

谁让三姑娘会投胎,有两个亲哥哥呢。

“唉”柏嬷嬷长长叹了口气,“你且等着,我去跟娘娘回禀。”说罢,反身掀了帘子,步进里间。

香阳就看着她恭敬走了唐王妃身边,弓腰垂首,小声说着什么。而唐王妃那表情,真是一言难尽,就连她这奴婢看着,就觉得心头酸涩。

“让他们进来吧。”听了柏嬷嬷的话,唐王妃沉默了好一会儿,方哑然说。

“诺。”香阳便应声,曲了曲膝,返身迈过门槛儿。

没一会儿的功夫,府里两位公子楚敦、楚玫并楚曲裳,便一块进来了。

“儿子女儿拜见母亲。”三人肩挨着肩,一并恭身行礼,态度很恭敬。

唐王妃勉强弯了弯嘴角,“都起吧,一旁坐下。”她轻声。

“多谢母亲。”三人便起身,坐到一旁。

四位主子,简单互相问候着,楚敦和楚玫关切了嫡母的日常饮食和睡眠问题,得到了没事的答案,然后,就没有话题可聊了。

往日这等时节,都是唐王妃主动开口,负责缓合气氛,然而如今,死了儿子,人家没那心劲儿。

于是,屋里的情况变成了大眼儿瞪小眼儿,谁都不说话,还都不能走,气氛简直尴尬到了极点。

楚曲裳敬陪末座,为了占住嘴,只能一盘一盘的吃点心,其实,说句心里话,她知道她这身份,来正院是惹人烦,凭胸而论,她同样不想来,然而,实在没办法啊

她一个嫁了嫡母娘家的庶女事情还闹到这个份上儿,已经选择了不受白眼,回娘家住了,那么,她怎么敢不来给嫡母请安

每日来正院受半个时辰的罪,总比一天十二个时辰在唐家挨白眼强吧

楚曲裳闷头喝茶吃点心,想的挺开。

不过,两个亲哥哥见她这样难免心疼,“母亲,昨夜父王曾言过,跟儿子们有大事相商,儿子们便先告辞,让刘氏和三弟媳来陪您”

楚敦开口,“铭哥儿早晨还吵着要见祖母呢。”

刘氏是楚敦的正妻,铭哥儿是他嫡子,孟侧妃生的这两儿子,人家都顺利成亲,并且没有频繁死老婆,如今膝下都有了儿子,孟侧妃已经三代同堂,不拘是亲孙还是外孙,都有了。

想到这儿,唐王妃心里一疼,面色就有些苍白。

“好,你们既有事,便速速去吧,别让王爷等着。”勉强开口,她连笑都挤不出来了,只能无力的挥挥手。

“是,儿子们告辞了。”楚敦和楚玫便起身,同时瞧了妹妹一眼。

楚曲裳赶紧随着大溜儿,跟着哥哥们离开了。

就留下个唐王妃,瞧着人家三兄妹亲亲热热,肩挨着肩的模样,默默流下了泪。

柏嬷嬷和香阳脸上表情既是愤愤,又难免心疼,眼角一剜一剜的扫着三兄妹离开的方向,一口白牙都快咬碎了。

角落里,有个洒扫的小丫鬟,无声的将这一幕,完整的收进了眼里。

垂着头儿,她嘴角微微翘起,露出了一抹笑容。

古语有云有得必有失。

什么都要想的结果,往往是什么都得不到。

楚曲裳的人生太顺遂了,她想要自在不愿意在唐家过守节挨白眼的日子,又不想失了名声就见天把唐王妃当副本那么刷,想要个孝女的头衔

仗着母妃得宠,自家两个哥哥,未来豫亲王府的一切都由哥哥继承,她就真没把唐王妃放在眼里,生生拿人家当泥菩萨,怎么摆怎么是

或许是燕京里收拾继女收拾的太顺手,她已经忘了,人是会反抗的,只把唐王妃当个刷孝女人设的工具,反正,世子死了,嫡母那岁数也不能在生,她还有什么可怕的

然而,人生嘛,岂能事事尽如人愿人家唐王妃同样是家里娇养出的小公主,晚年失子这般的痛苦,本就折磨的她想毁天灭地了,偏偏庶女还天天眼前乱晃儿,且,不止是她,庶子、庶子媳妇、还有几个庶孙子一众跟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然而就要抢夺她儿子一切的人,就那么在她眼前热热闹闹,其乐融融

晨昏定醒每天一早一晚,她都得眼睁睁看着庶子们在她面前上演一出夫唱妇随、父慈子孝的情景,唐王妃心里的痛苦就无需提了,简直挖心掏肺一样。

她是个性格温和的人,儿子死了她就算迁怒庶女,亦不过态度冷淡些罢了,不会有什么动作,因为她明白,这事跟楚曲裳没有关系,庶女就算没跑,留在燕京,同样改变不了什么,不过白白搭进一条人命,那孩子就算性格不讨喜,终归是她看着长大的,总有两分情谊。

她跑了,唐王妃迁怒归迁怒,但是不恨她,但是,她永远无法原谅楚曲裳能抱着亲生儿子跑了,那么,为什么不能多走两步,带上她的孙女呢

她儿子是有子嗣的,哪怕是个女儿,然而,那同样是他儿子的血脉,若楚曲裳能把那孩子带回豫州,帮她儿子留下骨肉,让他九泉之下有子嗣继承,唐王妃会感激她的。

听护送楚曲裳回豫州的燕京旧部说,他们离开前,是曾经提醒过三姑娘,得回燕京豫州王府找找孙小姐,准备一块带走。结果,是楚曲裳觉得时间不够,怕出不得城,强令旧部们即刻离开,生生把她孙子扔在了燕京。

对豫亲王来说,那不过是个孙女,局势紧张,扔了就扔了,并未因此苛责女儿,甚至,连旧部们都没怎么责罚,然而,对唐王妃来说,那是她的亲孙女,哪怕没见过,亦是她在这世间最亲近的血脉了

有亲孙女中间隔着,唐王妃怎么看庶女,怎么不顺眼,偏偏楚曲裳对她不过表面恭敬,实则根本没把她这无子老妇放在眼里,两边对峙着尤其还有姚家军安全部玩命搓火儿,唯恐天下不乱的四处下舌头,把个唐王妃那满腔的幽怨自哀,生生搓成了灭绝天下

她这半辈子就那么一个儿子,为了豫亲王的大业,小小年幼远质燕京,受了那么多的苦,遭了数不清的罪,结果呢,他一命归了西,奋斗挣扎出的所有胜利果实,就如此简单的让别人摘走了

贤良淑德了四十多年,她的下场难道就是在庶子手下讨生活,眼睁睁看着他们享受她儿子用性命换来的荣耀,甚至,连庶女都敢看不起她

凭什么啊

豫亲王还说爱重她,会安排她的未来呵呵,简直就是荒谬

把她当傻子那么哄呢

她连儿子都没了,还有什么未来可言

被姚家军安全部的暗人彻底带上了偏路,唐王妃顺着她们给摆下的道儿,一路奔跑着就下来了。

直接寻了娘家人,她决定要拼一拼,毕竟,王爷那个岁数,府里进个唐家姑娘,应该还是能养下个孩子的,哪怕依然不是她的血脉,但就像翟儿说的,局面总不会更坏了。

反正儿子都死了,她还有什么可怕的

想一想,要是后半生得屈服孟侧妃下头,看她的眼色过活,那样的日子,唐王妃真是宁可死了。

唐家是宛州大族,族众过千余,然而,能做得亲王妃的位置,自然得是嫡枝嫡脉。

唐王妃的亲爹是唐家的前任族长,如今已然年近八旬,其嫡长子唐王妃的同母大兄唐颂继承了他的族长位,如今正在相江口领兵。

族内做主的,是她二兄唐诸。

唐王妃是小女儿,闺阁里很是受宠,她这般哭泣着回了娘家,父兄自然心疼,尤其,此一遭燕京劫难,不止她失了儿子,唐家还失了嫡长孙呢。

唐睨是唐颂的长子,是唐老族长内定的继承人啊。

从小将他培养起来,唐家长辈们投进了多少精力花费了多少心血为了豫亲王大业,舍了按理他们不该有怨言,毕竟,豫亲王同样没了世子,但

事情不是那么说的啊

那世子是唐家的外孙,是他们愿意忠诚豫亲王的最大理由

“咱们家的儿郎阵前拼命,不是为了让孟家那些酸儒摘桃子的。”安抚下妹妹,将她妥善送回院里休息。回到书房,脑海里想着她憔悴的脸,通红的眼,唐诸心疼的不行,抬头看着亲爹,他猛的拍了拍桌案,“爹,这样不行啊。”

“大哥年近六旬,还在相江口苦熬,大嫂失了睨哥儿,几乎没了半条性命,当初,咱们愿意跟随王爷起势他是承诺过世子位置的,如今,世子没了,睨哥儿没了,孟家那群单靠嘴哄事的东西到是蹦哒了起来”

跟天下所有掌权人一样,豫亲王同样不喜欢手下人结党营私,唐、孟两家既是他右膀左臂,那关系肯定不能太和谐。

娶了唐家贵女,生下嫡子,就要纳孟家贤媛,宠爱有加,唐家军功赫赫,有他家血缘的儿子就得进京做质,孟家大贤名声,唐王妃就要府内称霸此乃豫亲王的平衡之道。

且,不止内宅,就连政事和军中,他都是如此做为的。

东、西两风对持,他才好坐钓鱼台,当那安稳主公。

不过,如今一朝失策,唐家瞬间落得下风,眼瞧连点希望都没了,就他们跟孟家那关系,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他们上位

要是豫亲王事成,登基做主,孟侧妃的儿子继承了他的位置,那么唐家的下场,会是怎样

这几年,因为豫亲王的努力,他们跟孟家是面不和,心不更和,没真打起来,就是碍着豫州大业未成啊

“爹,不光是为了妹妹,咱们家同样得开始考虑未来啊。”唐诸焦急的说着,眼里满是愤怒,“我仔细问过,燕京逼宫,世子和睨哥儿是做万全准备的,怎么就被事事料了先机,北地姚家军突然出现,摘了桃子她们是从哪儿得来的消息”

“说什么韩太后宣召这是骗鬼呢吗”他高声,“在我看来,就是孟家搞鬼,一举葬送了世子和睨哥儿,好给楚敦那庶孽辅路说不得,就是楚曲裳下的手,否则,她区区弱女人,怎地能千里迢迢,平安回了豫州”

“姚家伪王如此厉害,世子和睨哥儿都不是对手,到让她逃了我竟不信,定然是她早有准备。”唐诸横眉厉目。

有大圣孟家在,三州的风气就是如此,不大相信女人有什么能耐,楚曲裳能顺利归来,这都成了她的疑点了

“三王女之事且不说,世子没了,对咱们家来说,确实是太过突然。”唐老族长都快八十了,眼皮搭拉着,他满脸皱纹,身形削瘦的如同十岁小儿般,团坐在太师椅里,他长长叹了口气,“自王爷来了豫州,咱们便追随侍奉,无一日不尽心尽力”

“你妹妹嫁进王府做得主母,为王爷管理后宅,开枝散叶,没有功劳亦有苦劳,如今世子爷和睨哥儿死的冤枉,三王女弃夫而逃,这其中疑点重重,王爷给得咱们家一个交代。”

“诸儿,你和颂儿就王妃一个妹妹,你们不帮她,还有谁能帮她呢。”唐老族长语重心常。

事情的真像是怎么样世子和唐睨的死终究有没有人搞鬼那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唐家需要一个理由,来让他们突破劣势局面,重新占回上风,抓住楚曲裳这个破绽,他们要彻底压下孟氏,将有孟侧妃血脉的楚敦和楚玫打落尘埃,至于日后大业由谁来继承

不像女儿想的那么美好,唐老族长对豫亲王的生育能力没那么大的信心,不过,该送女孩还是要送,但是得做两手准备。

“我记得楚玫的嫡幼子,应是刚刚满月吧让你妹妹找理由抱过来养,日后,若能有个唐家血脉的孩子自然是好,若是没有,就把那孩子过继给世子爷,充做嫡长孙吧。”他声音沙哑,抬头看了儿子一眼,“你好生劝劝你妹妹,莫让她太伤心,让她且等着咱们给她出气。”

“哎。”唐诸连忙应声。

唐家,自此行动起来。

唐家乃是宛州大族,姚家军潜伏豫州的那点细作,根本不能跟他们相比。

安全部的人几乎耗尽了心血,亦不过在唐王妃和唐诸府里动了点手脚,还都是隐晦吹风儿,鼓动他们的心思。其余,类似掀起舆论压力什么,那是根本不可能。

只是在民间微微兴起了一丁点儿话头,他们就让孟家的人给发现了,差点被连跟拔起,吓的他们赶紧全面收缩势力,越发小心翼翼起来。

不过,这等局面,在唐家出手后,果断消失。

真真是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地头龙的能耐就是强,就几天功夫,豫州就掀起了一股惊涛骇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