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天命为皇 > 第92章 第九十二章

天命为皇 第92章 第九十二章

作者:燕柯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8:41:41 来源:就爱谈小说

姚家军, 人手其实一直不大充足, 地盘不断的在扩大,这人才培养的速度……着实有些跟不上。泽州棉南城, 姚千枝领着霍锦城走了,姚千蔓根本派不出人员来管理……

毕竟,泽州四城——苦刺被调至旺城坐守, 涔丰城空出来, 姚千蔓只能把姚千朵强架起来, 怕她震不住场子,还把蒋琼安排过去相助,王花儿快马来到泽州城——这里离旺城最近,算是运粮重地,需心腹轮转……姜熙依然驻在岗城,频频想要请战, 为父报仇, 随后, 被亲娘小王氏镇压……

棉南城——没人管了!

姚千蔓左挑右选, 实在摘不出人手!

姚家那群——千叶在婆娜弯, 千朵在涔丰城, 维持都挺艰难, 已然是硬撑,千蕊性子实在软了点儿, 教书育人还行, 单独把她安排出来, 让她管理一城,哪怕是‘搭架子’,姚千蔓都怕她砸着自个儿,长辈们嘛……

不用姚千枝主动开口,姚千蔓都不会用他们。

有没有能耐是一回事儿,泽州、姚家军——最好还是姓她们的姚!

上下翻找了一遍,实在是没人能压场了,姚千蔓并不怎么情愿,但实在没有选择的把棉南城托付给了乔氏,这位她了解,短短见过几回。能耐是有的,然而,治理一城,跟内宅争斗根本毫无可比性,且,最重要的是,乔氏并未‘投靠’。

她跟姚家军是妥妥的‘合作’关系。

治理棉南城,姚家军是‘请’她相助,并非共同进退!

这个感觉——平时没什么,一但打起仗来,棉南城还是大后方粮草的地方,就有点微妙了,万般无奈,姚千蔓把孟大儒和孟央都安排了过去,顺带着个郭五娘,算是互为犄角,牵制着吧。

这仗打完了,一定要把手下人全练出来!

关键时刻拿不出几个有名望,能顶事儿的,太闹心了!

姚千蔓恨恨不平。

而,对乔氏来说,管理数万人的大城,同样不是件简单的事儿。

打出生开始,闺阁娇女、新嫁少妇、节女寡妇、哪怕最后被激怒,一波带走公公‘婆婆’,走上巅峰——她的人生,其实还是一直围着后院打转儿。

基本没出来过。

此一回,突然被委派了重任,身边是有不少帮忙的,但她不像姚千朵那样被撑起来的‘花架子’,在泽州,她的身份是最高的,毕竟,谦郡王的‘泽州牧守’大印,是在她手里掌握着的。

晋江城和叱阿利胶着了多长时间,她就强撑了多长时间,从刚开始的焦头烂额,到如今一派从容,离开小小的后院,来到广阔天空,乔氏觉得,她的人生都得到了升华。

这一日,刚把一批粮草送走,好不容易有了点闲功夫,乔氏本想着歇歇,瞧瞧帐册,结果……连口气都没喘过来呢,就出事了!

“要跑?他们?这兵慌马乱的,他们想往哪跑啊?”抬头看着一脸愤慨的洪嬷嬷,乔氏有气无力的问,“走吧,走吧,让他们滚,我这儿都够忙的了,他们滚了,免得给我添乱!”

他们——敬郡王府一众。

胡人临境,做为充州牧,坐镇一方之地,不说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吧。好歹守一守,全点面子,结果,这一家子,连两天都没撑住,扔下世子妃个女流之辈,全家漏夜逃亡,跑的那叫一个快。

兔子都是他们孙子!

没影没踪的!

不过,跑的快,安全归安全,后遗症肯定会有,既然选择偷摸溜走,护卫自然不能多带,家眷轻车简行,一路急奔往燕京方向跑,结果,一家人刚出泽州地介儿,就让流民给撵回来了!

路阳州——姚千枝都管它叫‘人间地狱’,带着数百精兵走的都挺艰难,更别说惯来养尊处优的敬郡王府一行了。

三天没熬过,行囊被抢的干干净净,连拉车的俊马都让流民给生嚼了,敬郡王六十多岁,养的白白胖胖的……差点让一伙儿饿疯了的土匪给活煮了!

事实证明,为了省银子缩减护卫规模,在北方这地介儿,真的是一件很傻的事情!

在路阳州走了三天,敬郡王府差点全军覆没,衣裳都被扒干净的敬郡王,吓的两股颤颤,发下宏誓,决定打道回府。

胡人,已经兵临晋江城下了,他们不可能在回充州,所以,郡王府一众主子们商量又商量,琢磨还琢磨,最后决定齐齐往泽州棉南城而来。

谦郡王府不是驻扎在这儿的嘛!

谦郡王还躺倒了,府里不过个守寡的世子妃撑熬着,且,最重要的是,他家承嗣的娃娃,是敬郡王世子的儿子,这不是两相两得?一个操作的好,说不定那寡妇被唬住了,还会派兵送他们远行呢!

打定了主意,敬郡王府一行人昼夜不停的往回奔。

没办法——马让流民煮了!

花费了数倍与逃跑的时间,他们进了棉南城,深夜敲响谦郡王府的大门,把乔氏吓的啊,一刹那睡意全无。

隔着屏风见面,打探来意——乔氏气的两腮鼓鼓,有心想把他们五花大绑,压回充州,然而仔细想想,送回去有什么用?当大爷吗?

敬郡王身份在那摆着,朝廷不下令,他就是充州牧,送回晋江城——人家那打仗呢,他往那儿一摆,着三不着两的,不说别的,就见天儿作着要走,嚷嚷要输什么的,丧了民心,乔氏都觉得不值当。

如今,晋江城是万众一心抗胡,敬郡王这一行人,还是别回去添乱帮倒忙了!

不能让他们走,还不好处理,乔氏当然不能让他们‘反客为主’,口吐莲花,好一通忽悠,什么‘胡人正找他们呢,千万别露头’‘周府台气的两眼发晕,发下宏誓要叁奏他们’‘姜小将军伤情其父惨死,要杀他们祭旗’云云,把敬郡王吓的够呛……

就听了乔氏的‘哄’,顺从的住进了乔氏给安排的外宅里。

那外宅,是当年谦郡王世子安排私宠儿住的。

很豪华、很幽静、很隐蔽!

把敬郡王一家‘按’在那儿,乔氏忙的飞起,几乎就把他们忘了,结果,敬郡王还不老老实实,非得找存在感,今儿要点这个,明儿要点那个,下人伺候的不好,膳食花果不新鲜……

这便罢了,总归银子的事儿,敬郡王世子三天两头的唤楚导过府伺候,又吓又哄,把个孩子弄的眼泪汪汪,惊恐交加的,乔氏心里就有点不是滋味了。

那孩子已经过继给她女儿,是她外孙子了,敬郡王世子那一脸‘儿子孝顺老子、应当应份’的表情,算什么?

满心不舒服,偏偏人家是确实血缘摆在那儿,乔氏亦想稳住敬郡王一家,别在这要命的时节添乱,便睁只眼闭只眼,全当不知道了。

此一回,听说他们跑,“让他们赶紧滚。”不拘滚到那儿,就是添了流民的口,好歹多活几个人!!乔氏咆哮着,两腮都鼓起来了。

养活着小郡主那样的孩子,她脾气一惯挺好,轻易不动怒,敬郡王一众能把她惹成这样,绝对是种能耐。

“夫人,他们是要往胡地跑,不,不对!是……”洪嬷嬷一张老脸焦急万分,额头全是细汗,“他们要往被胡人占的那几个县城跑!”

加庸六关和庸城,并晋江城外几个县镇,都让叱阿利率军占领了,这是他能在充州打持久战的基础。

“啊?嬷嬷,你是说……敬郡王通胡?”乔氏几乎不敢相信,脱口而出,“不可能吧?”

他姓楚啊,是晋国宗室皇族,身上背着世袭的爵位,他通胡?疯了吗?有病啊!!

长脑子没有??

“是真的,夫人,外宅那边都传来信儿了,钱什长亲自扒墙头听见的,敬郡王亲口说的要去青河县。”洪嬷嬷急声,“您想想,青河县早让胡人占了,他们偏偏要去哪儿,不就是通胡吗?”

钱什长——姚家军里的小武官儿,镇守棉南城的,为了‘看管’敬郡王府一家,乔氏特别把他并一干姚家军安在外宅里当粗使,本不过防备罢了,结果……

竟然还有意外收获!

“他们,他们……”乔氏嘴角直抽抽,整个人都愣了,一脸的哭笑不得,“又不是什么正经高贵人儿,几辈子没回燕京了,宗室里还有没有认识他们都不一定,他们通胡?图什么啊?”

“谁知道?许是觉得逃跑丧良心,朝廷饶不得他们,就扒着胡人大腿儿,想从龙呢!”洪嬷嬷一脸鄙夷。

既是镇守,就要镇守的样儿,袭了爵位,坐了州牧,享了富贵,怎能一点风险都不担?她们夫人和小郡主都没跑,敬郡王大老爷们,跑就算了,还想通胡?

要脸不要!

洪嬷嬷愤慨了!

“从龙?呸,胡人也算条龙?”乔氏恨声,站起身在原地打了好几个转儿,面带犹豫,“嬷嬷,你说,我,我该怎么办?”

直接寻问?人家傻了才会承认!当做不知道,肯定是不行……派人把他们围了,晋江城跟胡人还打着呢,这得围到什么时候才能算了啊?

且,瞧眼前这局势,万一打不过,大军退守泽州,甚至胡人‘更进一步’……

敬郡王府……真他娘豆腐一样儿,还吹不得打不得了!

乔氏闹心的不行。

“夫人,我知道,您是瞧他们的身份……确实是不好办,但,不拘如何,咱们不能让他们跑了啊!总得先拿下了在说。”洪嬷嬷低声劝,“到时候,您还是拿不下主意,就写信往姚提督那问问……”

“敬郡王是充州牧,姚大姑娘是旺城提督,归充州管,问她,她能把个世袭郡王怎么样?”乔氏苦笑,“就算压往燕京请朝廷裁决,这时节,哪有闲人送他们?”打仗还打不过来呢!

“罢了罢了,我先过去瞧瞧情况吧。”

乔氏叹了口气,起身往外走。

洪嬷嬷赶紧抓过件斗篷,罩到她身上。

两人快步出二门,轻车简行,一路往外宅奔去。

——

棉南城、崇明学堂。

孟央一身大红衣裳,站在书架前,仔细清点查看着,“柳本的阐明书记雕版有误,第四十三页是露了字的,日后注意,不要在收这一版,疑,这本……灵明居士标注过的,到可以让学子们多抄写些,发往各地,这位居士本人名声虽然不显,却教出了不少有学识的徒弟,她注解过的论语,是值得一读的。”

刷刷点点吩咐身边随从,她随手抽出书籍翻开,一本一本,偶尔点评,“字不错,笔峰浑劲,可称上品……字迹清俊,可惜笔力不足,中品有余……疑,这本怎么还抄错了?”

“早说过了,熙园广林,赵版和宋版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宋版比赵版多了三百余字,是前朝大家添则,居然抄成一样的?做事太草率了?”孟央拧起眉头,将书翻到末页,“马姓书生?确实是够马虎的,日后抄书,银钱少他一成,让他长点记性,对着抄都能抄错了!”

“诺,诺。”随从柳纸接过书,连声应是。

孟先生自来棉南城,她就一直跟在身边伺候,按理早该习惯,然,抬头瞧,满屋满墙,足足千余册的书籍,分类广博,天、文、史、书、农、艺……应有尽有,便是只看都需无数时日,但孟先生随口随心,抓过一本就能点出错处,说出来历,连哪家哪版都如数家珍一般,柳纸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她不过刚刚扫盲,将将把字识全了,什么‘风骨、浑劲的’,一概听不懂,看不明,但,这根本不妨碍她对孟先生的崇敬之情。

虽然外界传言孟先生长的不好看,审美也有问题。然而,粉丝对本命的过滤性是无限的,孟先生的相貌——人家那叫有个性,就不跟普通人长一样!!审美观嘛,超前!!红配绿而已,有什么,多显眼啊!!新鲜!!

柳纸貌似冷静的跟在孟央身后,心里小旗子拼命挥舞,默默看着孟央,两眼直放光,突然,就见她眉头微拧,小圆脸上隐含怒火……“先生?”您怎么了?

“这本女论语,谁送进来的?”孟央沉着脸,两手捏着本摊开的书。

柳纸一愣,顺眼望去,隐约能看见纸页上的面容,‘凡为女子,先学立身,立身之法,惟务清贞。清则身洁,贞则身荣……凡为女子,习以为常,五更鸡唱,起着衣裳,盥漱已了,随意梳妆,拣柴烧火,早下厨房……敬事阿翁,形容不睹,不敢随行,不敢对语。如有使令,听其嘱咐,姑坐则立,使令便去……女处闺门,少令出户,唤来便来,唤去便去,稍有不从,当加叱怒……”

拧着眉头,她不大看的懂,指着那书,“这,这……先生,我好像没学过这个,不,不知道是哪来的……”

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这几本合做女四书,传世不久,还不到百年,是今朝几位烈女所书,虽不曾风靡大晋,但在民风保守的地介儿,到是广为流传,尤其是徐州,这四本书是每个大家闺秀、小家碧玉的闺中读物,甚至,哪怕有些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人,家里女孩儿连字都不认,都要一句一句念出来,让孩子死记硬背下来。

孟央小时候,这几本就是她的枕边书,一个字一个字的释解,已经到了看见就想吐的地步,嫁到杨家,女论语同样是杨夫人对付她的‘利器’,但凡哪点不对,就端起婆母身份,强压下来,理都不讲……哪怕孟央有办法对付,心里都已经烦透了。

“好孩子,没学过就好,日后都不要学。”捏着女论语,孟央一脸嫌弃,手微微动了动,仿佛想撕了,只是——自幼爱书,她真没干过这事。强忍着撕碎的**,她拧着眉头把书合上,塞进怀里,叮嘱柳纸一句,“你带着你的同学们,仔细在这检查检查,但凡有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的书儿,全挑出来放在一旁,一会儿我回来处理。”

“……是。”柳纸点头应声。

孟央便快步下楼台。

崇明学堂——早已开遍充、泽两州,如今早有两百余家,男女比例依然三、七开,女子众多。孟央和孟大儒观其规格,私下品来,都觉得‘姚总兵’所图甚大,志向高远……

做为当世大儒,大冲真人对朝廷感情不深,先帝还行,能耐虽然不怎么样,好歹励精图治,爱民的心是有的。然而当今小皇帝嘛……

大冲真人就呵呵了。

充、泽两州挺好,崇明学堂办的不错,姚总兵为人还行,姚家军兵强马壮,哪怕是女子当政,多少有点别扭,大冲真人依然坚持了下来。

毕竟,他孙女在这儿活的自在,所以,就算胡人进犯,他亦没想过脚底抹油,依然听从了姚千蔓的请求,坐镇棉南城,给姚家军镇压。

他还在,读书人为显示气节,就不会大批逃走。

他个当世大儒都这样了,更别提孟央了,在充、泽两州混在姚家军里,跟一众漂亮女孩儿们‘花天酒地’,孟央简直乐不思蜀了!

“崇明学堂是咱们家培养人材的所在,其中女孩儿众多,足有七成,日后——不拘有能耐的,自然步步高升,普通些的散落城县各地,就是最平庸的,回乡后都会有所做为……这等书,放在书堂里做什么?把她们个个教成‘女子典范’吗?”快步来到楼下,把那本女论语扔到学堂管事面前,孟央声急色厉。

“一视同仁,崇明学堂里没有男女分别,这样的书,查!!两州两百三十七间学院,一个一个的查!”她咬牙恨声,“全都处理了,一本不能留,还有,采买这些书的管事,不拘什么背景,都给我走人!”

“这,这,孟先生,您别急,这书是徐州那边学子家眷带过来的,我瞧着确实没什么道理,在充、泽两州,在姚家军里说这个就是笑谈……然而,咱们的学生总是要放出去的,就算不遵从这个,好歹得知道……”别学堂里教了堆甚都‘一样一样的’,结果出去在让打击了……

还是慢慢透,明白世道真相,太突然了多不好!学堂管事陪着笑脸儿解释。

“她们现在年纪小,什么都不懂,还处在给什么要什么的年纪,就算徐徐图之,亦不能拿这个来教。”孟央面色微缓,叮嘱道“但凡教迂了,有一个信成真的,都是咱们的损失。”

“真想学,就令人采买些‘赵——真武皇后本纪’之类的书吧。”

“真武皇后?”学堂管事一怔。

“是一千年前赵国的摄政皇后。”孟央就笑了笑,“当初赵宣帝身体‘不好’,皇后李采垂帘摄政,史称‘二圣临朝’,不过可惜的是,李皇后英年不瑕,四十来岁就没了,都没活过赵宣帝……其实,就我看来,李皇后的政令更符合当时赵国国情,要不是她亡的早,政令未曾执行下来,赵国未必会四代而亡。”她满面遗憾的解释着。

“哦!?还有这样人物,到是要了解了解。”学堂管事赶紧说,见孟央双目炯炯看着他,犹豫片刻,“那成,孟先生,我便下令,此等女四书,我马上通传四里,让他们直接撤了。”

“嗯,这就好。”孟央松了口气,笑着点点头。

她在崇明学堂位置不显,算是辅助大冲真人的,两州两百多学堂,四下通传不是小事儿,她若强令不是不能做到,然,学堂管事肯出面,还是比她名正言顺的。

跟管事笑谈了两句,细问了书是谁送来的,心里有了数。孟央转身,刚准备唤人,把棉南城各处学堂的先生们叫过来问问,看有没有哪家已经学了那些‘玩意儿’,突然,外头响起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嗯?!”孟央站定,蹙眉抬头往外张望,就见楼门处,一身亮银骑装的郭五娘面色潮红,额头都是细汗,急匆匆大步闯进来。

“五娘?”孟央赶紧上前,一把拉住她,“怎么这么急?是出事了?”她开口问。

“孟先生,我正找您呢,乔夫人安排敬郡王那外宅……那边闹起来了,您快瞧瞧去吧!”郭五娘喘着粗气,“乔夫人都让气的不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