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梦回十里洋场 > 2.民国二年

梦回十里洋场 2.民国二年

作者:蔚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3 19:03:24 来源:就爱谈小说

再醒来,江薇就来到了民国二年的初冬。

这个时候,距离宣统小皇帝退位将近两年,刚刚失败的二次革命,拉开了此后多年军阀混战的帷幕。

实际上,在半个世纪之前,洋人的大炮彻底打开中国国门开始,这片土地就始终没有再安宁过。

而与此同时,随着炮火而进入这片旧山河的西方文明,让时代的齿轮忽然加速。上海开埠后的这六十多年,让一个沿海的小县城,一跃成为远东最繁华的大都市。

而民国二年,上海南市的人们,讨论得最热闹的大事,莫过于正在拆除的那堵将华界和十里洋场隔开的城墙。

南市县城本是这座大都会的发源地,一道城墙,九道城门,墙内外的城厢,曾是最热闹的商业中心,就在几十年前,还是“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可如今九华里环城圈的老商行,早已不能和迅速崛起的租界洋行相提并论,凌乱不堪的马路和破败的石库门老房子,更是无法和十里洋场同日而语。

南市的城厢,变成了老城厢。

于是,在过去这些年里,走出去的人多,进来的人少。一墙之外的洋场里,有着新时代最摩登的男女,而老城厢里,还有着不愿剪掉辫子的遗老们。

辛亥之后,那堵曾经抵御过倭寇的城墙,终于开始被拆除。如今这城墙北半城早已经拆完,在城址上修筑了一条宽阔的民国路。

拆得是城墙,打破得却是新旧时代的隔阂。

当然,南市虽然正在没落,但仍旧住着许多豪绅富贾,也仍旧有着让百姓望而却步的高门大宅。

沁园的江家就是其一。

江家祖上是红顶商人,曾富甲一方。如今的家主江鹤年办钱庄开工厂,在大上海仍旧是数一数二的大亨。江家在租界自然也置有洋房公馆,但一家人还是习惯住在老城厢的祖宅沁园。

沁园是典型的江南园子,白墙黑瓦,亭台楼阁,荷池小山,松竹梅柏,一一俱全。

园子里除了江家十余口人,还有三十多个佣人和听差,是个十分热闹的大园子。

今日天气不错,□□点钟,沁园里的佣人们早已经忙碌了好一阵。一个穿斜襟月白衫子搭黑色纺绸裙的少女,正拎着竹制食盒穿过两道月亮门,走上雕梁画栋的游廊。

她正是曾经的江薇,现在的江家五小姐江采薇。她是两个礼拜前来到这个世界的。

江家这位五小姐,与她少女的模样竟长得差不多,只是更加温婉清丽,有着这个时代独有的特色。

采薇今日起了个大早,叫听差去城隍庙买了一屉南翔小笼回来。手中食盒提着的正是热腾腾的小笼包,游廊尽头是一处临水小楼,她走到门口停了下来。

她的二姐文茵,因为不满父亲想将她与刚刚入沪的谢家联姻,前几日愤而离家出走。虽然她这位二姐艺高人胆大,无奈盟友办事不利,事情提前败露,在登上邮轮前,被江鹤年派去的人捉了回来。这几日,一直关在这个静心阁里,让人看守着。

守在门口的听差,见到采薇,恭恭敬敬行了个礼:“五小姐。”

采薇笑着拎起手中食盒,道:“我给二姐送点吃的。”

江鹤年虽然对女儿的离家出走大为光火,但他本质上并不算一个专.制的大家长,对孩子们也足以称得上疼爱。文茵是嫡出长女,向来十分看重。所以他对文茵的惩罚,也仅仅只是关在静心阁思过,其他人来看她,并不阻拦。

实际上文茵在静心阁过得不错,因为小楼临着水,才刚刚入冬,江鹤年就让人给她生了炭盆,开着窗也不冷。

文茵已经食过早餐,这会儿正坐在窗棂边的榻上,捧着一卷书在读。她今年二十岁,有一张生得极好的面孔,肤如凝脂,五官精致,一双大眼睛总是闪着光芒,缎子般的黑发垂在身后,只戴着一只镶着碧玺的发箍,身上穿得是一件简单的鹅黄色洋装裙子。

江鹤年虽出身于传统商贾世家,但少时曾在国外游历,深受维新思想影响,不让女儿缠足,支持女儿们同男孩子一样接受新式教育。文茵去年从中西女塾毕业,成绩优异,能说得一口好的英文。

父亲的开明,让这个女孩成长为一个生机勃勃的新派少女,她对西方的文明,无论是科技还是文化,都充满着向往,她一直打算去国外学习西医,然后回国治病救人。

她在家中,常常毫不避讳大谈特谈自己的理想抱负,江鹤年对长女的理想,总是笑盈盈表示赞许,也早就答应送她留洋学医。

江家有一位亲近的表叔在美利坚,如果不是谢家入沪,向江家伸出联姻的橄榄枝,文茵已经踏上开往美利坚的邮轮。

而直到这时候,文茵才知道,女子的理想抱负,在家族利益面前,完全不足一提。当然,这并没有让文茵失望或者一蹶不振,反倒激起了她愈发强烈的斗志和反叛之心。

听到隔扇被推开,文茵偏头,见到来人是五妹妹采薇,立马眉开眼笑,吸吸鼻子道:“让我猜一猜,你手中盒子里装的是南翔小笼对不对?”

采薇在她的时代,到底比自己这位姐姐多活了几年,见她这小女儿模样,不禁舒眉轻笑:“二姐,你这鼻子也忒灵了点吧?”

烧着炭盆的屋子里也暖烘烘的,文茵放下书卷,盘腿而坐,接过采薇的食盒,将小笼包取出来,放在身前的小案几上。

江家的二小姐,喜爱爬山和骑马,是个精力充沛的女子,被关禁闭并未影响她的食欲,哪怕才食过早餐不久,仍旧一口气吃了四个小笼包。

但毕竟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虽然食欲好,吃相却还是很优雅。

采薇褪了鞋子,盘腿坐在文茵对面,笑盈盈看着这个才认识不足半月的异母姐姐。她从原身继承了模糊记忆,她母亲是江鹤年的二姨太,也是江先生最爱的女子,生下她不久后,就离开了人世。

她和长她一岁的亲哥哥青竹自小被养在江太太膝下。江太太是个知书达理的旧式女子,以夫为天,对孩子疼爱。江鹤年也十分敬重自己这位原配太太。妻妾的地位分明,江家的后宅,自然也就井然有序,安宁和谐。

在模糊的记忆中,采薇有父亲和嫡母疼爱,有兄长和姐姐爱护,是一个天真快乐的女孩子。这记忆中,有着令她陌生的亲情之爱。而这段时日下来,在与江家人相处的过程中,那陌生的情感,渐渐变得具体而真实。

“二姐,你真不想嫁给那位谢三公子?我听说他少年英才,在新军中是个很不得了的人物,长得也十分英俊倜傥。”

采薇才来这个世界不久,对谢家和谢家三少并不熟悉,寥寥无几的信息无非是道听途说,和江鹤年书房的那些报纸。

谢家是簪缨世家,谢司令早年做过江苏总兵,后来北上统领新军,是大总统的心腹。虎父无犬子,谢家一门三杰,三个儿子都是新军翘楚,虽然最得意的长子,两年前在西南剿匪中丧生,但另外两个儿子依然在新军中拔群出萃,如今随谢琨一同南下,谢司令担任两江巡阅使,二公子谢珺为上海镇守使,三公子谢煊镇守华亭。

二次革命之后,上海是各方势力最活跃的地方,革命派保皇派各方伺机而动,总统心腹谢家率数万新军镇守上海及其周边,意义不言而明。

谢家作为上海新主,自然是要笼络本地有头有脸的人物。谢司令第一件打算做得事,就是替未婚的三公子,寻一门得力的婚事。

而作为上海滩数一数二富贾的江家,毫不意外地成为谢家首选。

文茵听了妹妹的问话,放下筷子,拿出手绢擦了擦嘴角,轻哼一声道:“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最不喜欢当兵的,丘八们就晓得对小老百姓耍横。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西洋人东洋人一个接一个打进来,他们做了什么?我跟你说,我如今上街看到那些拿枪的丘八,都恨不得上前啐一口。我是绝对不会和那个谢家三少成亲的。什么了不得的人物?我看也就是个小丘八。别的我不知道,但有一样却是听说过的,那位谢三少在北京城时,可是个大名鼎鼎的风流人物,八大胡同的常客,早年和一个前清小王爷抢女人,开枪将那小王爷打成重伤,还放火烧了一家戏园。和这么个风流少爷成亲,只怕不到一年,十房姨太太就能给抬进门。”

采薇见识过她这位二姐的伶牙俐齿,仍旧被她这噼里啪啦一番话,逗得乐不可支。

她想了想,说:“那我帮你再去求求爸爸。”

文茵显然不以为然,她伸手握住她的手:“我的好妹妹,你可别天真了。虽然爸爸素日里最疼你,但这件事他可绝对不会听你这个小丫头片子的。如今这世道谁也说不准,咱江家在上海滩上是数一数二的有钱人家没错,可本本分分做生意的,在这乱世中,其实就是个蝼蚁,大清还没亡的时候,咱们朝中还有几个靠山,如今大清一亡,爸爸清楚得很,不马上寻到新靠山,遇到事还不如青帮那些小瘪三。”

采薇:“可是……”

文茵摆摆手:“我知道你想帮我,我再想想办法,有需要帮忙时再找你。总之,在下个月谢家的礼查饭店晚宴前,我一定要登上开往美利坚的邮轮。”

谢家欲与江家联姻这事,谢司令只是托人跟江鹤年透了个口风。而要正式确认下来,则是要在下个月礼查饭店宴会,待谢煊谢三少和文茵见过面之后。在外人看来,那是谢家新主宴请名流的社交盛宴,但其实也是他替儿子张罗的隐形相亲宴。

采薇点头,认真道:“二姐,无论你想怎么做,我都会帮你的。”

文茵挪到她旁边,伸手抱过她,笑说:“好妹妹,我是一定要去留学的,等我出去了,你可要好生照顾自己,日后嫁一个疼爱你的如意郎君,我才放心。”

江薇道:“指不定你学成归国,我还待字闺中呢。对了……”她说着又狡黠一笑,“到时候你可别给我带个洋姐夫回来。”

文茵啐了一声,伸手去挠她。

窗子外日头正好,照得碧绿荷池,泛着一层柔光。暖烘烘的屋子里,姐妹俩笑闹作一团,高墙大院里锦衣玉食长大的女孩子们,还没来得及体会人世间的兵荒马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