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化宋 > 第103章 准备工作

化宋 第103章 准备工作

作者:九州月下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7 23:05: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时光飞逝, 转眼之间,已经到了五月。

天气炎热,知了在树上叫得有气无力, 疏浚的河工们从淤泥里爬出来,将身体冲洗干净,在堤坝上略做歇息, 便扛着工具,四下散去。

宗泽也视察完了这段河道,密州夏季雨水甚多, 必须在雨季来临之前, 修葺河道, 避免冲毁堤坝, 淹没沿岸农田。

走完了河道,并没发现什么问题, 宗泽扶了扶头上的斗笠, 又牵起自己的毛驴, 悠然地走向那河边的几亩方田。

方田被分隔成好几块, 种上了四五种不同的作物,有的已经枯死, 有的希希拉拉、青中带黄, 还有的却是健壮高耸,鹤立鸡群。

方田边歇息着几位老农,正躲在树荫下, 拿着斗笠扇风。

这几位都是他在密州各地请出来的老农, 每人都管着一块地皮, 赵小公子还给他们配备了识字的助手, 帮他们记录不同位置的禾苗的生长。

一开始时, 这几位老农都很不满意,觉得自己的农活的一把好手,但赵士程每人砸了二十贯钱下去,他们便瞬间不再出声,所有的要求都按着赵士程说的来,处于一种“我虽然有意见,但看在钱的份上,我不说”的状态。

看宗泽来了,不由得纷纷起身相迎道“知州又来了,可有带来化肥啊”

宗泽热情地和他们打了招呼“这不是顺路过来看看么,当然没带那化肥。”

于是几位老农目带嫌弃,纷纷散去无论他们最开始对知州多么恭敬,可发现每天都这么点卯挑剔的人并不给他们发工钱后,在老农们眼中,这位知州就是一个妥妥的事精,并不想在他身上浪费精力。

宗泽却对他们的嫌弃不以为意,反而挨个摸过去,亲切地问道“老戚啊,你今天的麦田浇了多少水,长了几寸,抽了多少穗什么,还没浇水,这怎么行啊,这最近都没下雨,这干热风多伤麦啊,不浇麦黄水,地要是干了,麦芒会炸开,麦粒会干瘪什么,明天浇哎,我就说说而已,这多久浇当然是你说了算。”

问完一位,他又去另外一块田点名“老田啊,今天的豆苗又长了几寸,浇了多少水,开了多少花”

一番询问下来,宗泽又溜达到麦田边,挽起袖子,伸出手,小心地摸了摸麦穗,仿佛在摸小孙儿的头发。

摸完,他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陶醉在麦田里。

多么饱满的麦穗啊

这么满满的一只麦穗,就有二十多粒的麦子,而且一株麦上,生了整整三根穗子

一粒麦,生了六十多粒麦子

比那平时的田地,足足多了五成的收成

且这些麦子每颗都如此饱满

宗泽实在不知道,为什么赵家小公子还对这样的收成不满意,硬是说要增加三倍才是标准

宗泽对此的评论是唉,年轻人,就是好高骛远。

这才第一个年头,有什么好急的,不过,那化肥真是太好用了,加在土地里,那禾苗长得就是健壮,开的花就是多,结的粒也足,和那些普通的堆肥相比,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这些稻麦长得太好,以至于几个老农不得不每天歇息在田地里因为一不小心,就被人挖走,周围好些庄稼汉子都知道好种子有多重要。

所以,越到收割,越是马虎不得,宗泽甚至已经决定回头派厢军在这里守上两天,免得出什么状况。

至于林灵素要的嘉禾,他已经挑好了,有一株长得特别好的麦子,只生了一穗,但那穗上足有四十粒麦可是一想要这穗子要献上去,宗泽还很心疼,反复要求了小公子许久,小公子才允许他在收获时抠下两粒,当做下年的种子。

只是小公子这化肥也太少了些,要是能让密州之民都用上,那才是苍生之福啊

信阳镇,小风村。

这里是离密州新镇最近的一处小村镇,只有一百多户人家,而今天,这村子格外热闹。

一辆崭新的牛车拉着满满一车的货物,在数十个汉子的簇拥下,缓缓走进了村口。

他们受到村人狂热地欢迎,家家户户都欢喜得如同过年一样。

到了村里的晒麦场上,村民们小心地上车上的货物拿出来,驾车的男人拿出一本笔记,一个个报数“李二家,三斤毛料,一斤盐,一两沙糖。”

一名妇人很快分到了货物,还不轻不重地拧了自家男人一把“你说你,买什么糖啊,钱多是不是”

旁边的憨厚男人摸了摸头,小声道“你刚生了孩子,吃好点是应该的。”

于是又被妻子拍了一下,这次的力道,却是扭捏得紧。

分货的男人继续道“张草根家的,一斤盐、一升油,十斤毛料”

“居然买油”周围有人窃窃私语,“真是舍得”

“张草根进的是碱坊,那里工钱可比修城墙高多了”

“难怪他舍得给儿子买灯油。”

叫张草根的汉子骄傲地带着儿子妻子,上前领自己的货物,那有些白发的妇人还炫耀一般将一罐油举得老高了。

很快,一车货物分完,天已经黑了下去,驾车的汉子却没分到什么东西,他看着空荡荡的车厢,露出微笑。

在一边等了许久的妻子也很满意,她带着自家的两个小孩儿,坐到车上,那驾车汉子也坐上车,吆喝着牛,走到自家庭院。

他的妻子激动地看着那牛,紧紧握着男人的手臂“崇郎,你真的挣到了一头牛,还有一驾车”

和那些什么柴米油盐比起来,这车和牛才是真正的好物,她都没想到,自己一家居然还能有一头牛

“当然了,我亲自去挑的牛,”张崇很是得意,“这可是用当时绞杀海寇的赏额换的,你可不知道,那时为了拿到那海寇的首级,我有多幸运。”

他的妻子有些害怕“河郎,既然已经有牛了,不如就在村里种地,别出去了吧。”

有了牛,那一家人就能多种好些地,平时再用牛车送些货,必是能衣食饱足的。

张崇立刻摇头道“这可不行,安娘,我这次回来,是给坊里请了假,回来帮着收割麦子,等收完麦子,和村里人要一起回坊里,好好干到年底,听说还有能拿十斤肉的赏额呢。”

安娘子情绪低落起来“你这都两月未回家了,孩子都想你的紧,都不能多留几日么”

“这不是坊里赶工赶得急么,”张崇安慰道,“咱家二郎已经五岁了,每年的工钱,都够让去镇上开蒙,大郎八岁,以后得找一门手艺,咱们家地少,就算有了牛,也就能吃饱饭,我多赚些钱,也是为了孩子将来啊。”

安娘子不由低头“我也知你辛苦,可村里多是些老幼,我这心里,总是不安稳”

张崇把妻子抱进怀里“你才辛苦,不过啊,宗知州已经把密州的盗匪都清绞过了,你暂且安心,等我再干两年,便把你和孩子,一起接入城里”

安娘子低声道“我不去,家里还有地呢。”

“地可以给旁人租种,”张崇悄悄从怀里拿出一只银镯,在她手腕比划了一下,“那城里可不一样,不用挑水,不用挖渠,也不受风吹日晒,每天你可以梳些羊毛,也可以去纺线,那里不用砍柴,孩子也有人帮着带,以后,我看那里必是有县学的,咱们也能照顾孩子”

“那么好么”安娘子有些心动。

“当然了,你且等着。”

说话间,已经到了自家院子,张崇将黄牛牵到自家院中放着,准备回头盖一间牛舍。

入了屋,点了灯,安娘子便去做饭。

这时,院外有人敲门,张崇去开了,便见了村中的十来个汉子。

“张兄弟”

见他出来,十来个男人七嘴八舌地问起来。

“你这次待多久”

“能带我们一起去镇上讨生活么”

张崇已经很熟练了“进来再说吧。”

于是院子里,他一一给村人解释,要怎么去新镇做工,首先是要他这样的,在镇上做过活的人介绍,然后的登记户籍,再考虑去哪个工坊。

有的工坊钱多,有的钱少,有的吃的好,有的吃的差,那里如今缺的修路的,修城墙的,运煤的,在码头当力夫的,还有扛货的散工。

做长工必须有人介绍,身家清白,做散工的没那么多要求。

而长工之中,修路的、运煤的,都能包吃包住,还能每个月还有八百文钱,若是去了碳坊、碱坊、铁坊、脂坊做长工,那钱可就更多了,一个月能拿一贯,多的甚至能拿两贯,逢年过节,还有肉食补贴,尤其是碱坊和脂坊,听说有一个是什么“治本”的活,对身体有害,听过干那活久了活不过五十,但是工钱特别高,一月能拿十贯

这听得众人热血沸腾,十贯啊能买一头牛能起一座青砖宅子

至于说活不过五十

嗨他们这些人,谁做过这种梦啊,便是军中敢死之卒,赏钱也不过是五十贯啊

“那张哥能带我们去做长工吗”有人热情地问道。

“有的长工需要保证金的,不是人人都能做,尤其是钢铁坊和煤炭坊,都需要将压金,如修路和城墙倒是随便几个人介绍就够了。”

一些人露出了失望之色。

又问了好一会后,他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很多人都遗憾,在张哥上一次招工时没有及时报名,现在那些工坊都不缺人了,想进去可就不容易了。

悔不当初啊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