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化宋 > 第128章 略有权势

化宋 第128章 略有权势

作者:九州月下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7 23:05: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处理好刘锜的事情后, 赵士程便甩手了,刘锜已经回去, 硝石的事情,可以让童贯上书,想来很快就会有好消息。

炮火的事情,便交给了王洋和手下的工匠,自己回了密州,老爹对此颇有微词,言道说好半个月, 这都一个月了, 你才回来, 知不知道我被你母亲骂了多少回

赵士程为了安抚爹娘, 好好当了几天孝顺孩子, 给母亲送了牡丹精油,还给老爹弹了一下午的琴。

很多问题其实都是态度问题, 看儿子这么给脸了, 赵家爹妈也维持不住凶狠的表情, 没过几个时辰, 便露出了骄奢之色,享受起了儿子的孝敬, 也都没提早就商量好的, 再也不许他独自出门的事情了。

赵士程就很淡定, 他的糖衣炮弹, 光糖衣就把人腻死了,根本用不着上炮弹。

在家里闲了几日, 五月中旬, 朝廷里又传来新的消息。

赵士程其实不太想看朝廷的消息, 因为基本就没几个好的,看多了必然让小小年纪的他血压升高,但又不能不看。

这次朝廷传来的消息是蔡京已经重新掌握了大权,在他的支持下,皇帝如今的政令不经过中书省门下省这些政府系统商议,而是全用皇帝的私人手诏发出,敢不听的,就用违制的名义处罚,也就是说,台谏系统相当于完全废除了,因为那些不合理的命令避开了中枢,谏臣们想阻止也不知消息。

简单地说,被几升几降后,蔡京已经完全被皇帝拿捏住了,皇帝可以为所欲为。

不过这些事情,大家都已经不在意了,都一门心思混日子。

林灵素在信中告诉徒弟,官家如今一心想当道君皇帝,求得长生,却又谨慎得很,从不吃丹药,他平时也很谨慎小心,不敢过于出头,还有就是那个太子殿下非常聪明,在私底下想拜他为师,被拒绝后,有一次在宫中偶然遇到他,太子居然想主动退避。

还好他跑得快,直接转身离开,否则想必京城第二就会有他大逆不道,依仗官家宠幸遇到太子都不避让的消息传开了,就这,让他觉得这位太子年纪虽小,但他的权谋,也一点不弱啊。

赵士程看到这,忍不住叹了口气。

权谋是不弱,继位后能在那种地狱开局坚持两年,并且把画宗拖回来一起死,但光有权谋有什么用,没有实力,没有容人之能,不能明辨是非,那样有权谋只能是反效果。

算了,不想了,越想越生气。

他放下师父的来信,又打开了北方辽泽那边陈行舟传来的信件。

如今的辽泽还没办法自给自足,大部分的资源都是新镇这边在支持,辽泽是数百里的烂泥河滩,是游牧骑兵天然克星,只要水军和城防弄得好,就算是十万大军来了,也得折在烂泥里,成为北方一颗天然的钉子。

陈行舟的信里永远都是写的要钱,当然,为了要钱更有底气,他会有条不紊地详细列出他到底把钱花在哪里,买了多少粮食、农具、铁、油还有泥灰,都写得清清楚楚,每月上涨的人数、开垦的土地、修筑的堤坝详细至极。

按他的推断,至少还要两年,他那里才能自给自足,才能开始反哺新镇,大量粮食。

赵士程其实并不那么看好这一点,因为辽东的稻米就算真种出来,也只有一年一熟,产量有限,能自给自足就已经很不错了。

于是他提笔回信,告诉陈行舟,先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用急着做出成绩,辽城最大的作用不是反哺新镇,而是做好在北方的旗帜,幽云之地,从唐灭后,已经脱离中原近两百年,汉人夷人杂居,许多人早已经忘记了汉唐之华章,对宋已无归心。所以,你要在那里建造一座大城,让汉夷都羡慕向往,如此,才能在将来收复幽云时,一呼百应。

他又在信中细细安慰了他,提起他的父亲和家人如今过得还好,不必担心云云。

写完信后,他放在一边,微微叹了口气。

陈行舟很急,他必须压着一点,辽东局面复杂,一不小心就折在那了,这位可是他好不容易找到的人,可不能如此浪费掉。

趁着火器还不是管制物品,他得送些火器给辽东城,接下来的十几年里,那里的局面会越来越乱,陈行舟必须把自己的城池打造成一座灯塔,让辽东向往羡慕,人心归复,将来对抗才会更容易。

他倒也不怕辽人将火器学去了,火器这东西,需要的是工业,是人口,才能爆发出改变世界的力量,若只是门火器,改变不了战局,大宋近亿人口,辽国诸族加起来,也不到两千万,比厕所那也是比不过的。

想到这,赵士程真的是对大宋开国两兄弟无语了。

从古至今,无论哪个大一统王朝,都有开疆拓土的本事,但赵家两兄弟却是遇难而退。幽云拿不下来,就不拿了,川西打不下来,大渡河以西就不要了,越南土地可是从汉朝就在中国治下,结果也在有宋一朝独立了,西夏崛起后,丝绸之路也不要了

人家朱重八开局一样差,是什么战果,清朝更不必说了,新疆西藏都是清的遗产,东北和蒙古都是他们带来的嫁妆,赵宋呢,天天骂石敬瑭,说献了幽云遗害子孙,可大一统本来就是开国皇帝必须完成的任务,石敬瑭一沙陀人,他没有礼义廉耻,不是正常么

明明就是菜。

越想越生气,赵士程果断掐掉这些胡思乱想,继续看其他的消息。

如今他的情报来源有三个,一个是大哥,一个是东京城的园子,还有一个是山水。

其中消息来源最广的是山水,她如今已经把业务扩展到几乎大宋诸路的每一个首府,就是鸽子有限,成本很高,不是重要消息,不会放鸽子来传消息,所以东南和西北的消息都有一定的延迟。

铁坊的需求还在扩大,农具和车辆是刚需,只要价格合适,那市场从来都是供不应求。

羊毛织户们如今正在寻找一种坚实紧密,可以长年于海上使用的风帆

船坊如今已经入了正轨,正在扩大生产,预计到今年年底时,能有五艘大船下水,公子的水力木锯子真的是神器云云

赵士程看到这,略有得意,用大齿轮套小齿轮,提高转数,这个是很简单的科学原理,在大宋的一些天文钟上早就有了,叫“水运仪象台”,但却一直没有用在民用上,被他发现了,岂有不用之理。

他决定让山水在工匠中专门设置一个奖项,就叫“天工奖”好了,奖励每年有重要改进成果的工匠,到时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三名,优秀十名。至于奖励,就定在一等奖三千贯,二等奖一千贯,三等奖五百贯,优秀奖二十贯好了。

倒不是他不想给更多,而是如今这个年代,钱给太多,对小民而言,并不是好事。

把信写好,赵士程放在一边,又开始打开种家舅舅的信。

种家舅舅说的都是些对小外甥的问候,然后就是要铠甲和想听响这两个要求。

赵士程想了想,提笔打了个预防针,告诉舅舅,他送了几个小玩具给刘家的刘锜,这些你将来都会有,不要急啊,你是虎头最好的舅舅,我现在不给你,只是为了给你更好虎头最喜欢舅舅了

写完之后,赵士程把信放到一边,小手有些酸了。

于是在看到王洋的信后,打了个哈欠,额,给他的回信就是一切安好几个字。

反正前两天都见过,用不着指教你了,下次吧,今天虎头我累了。

就这样,时间一晃而过,夏天到来,朝廷传来新的消息,官家觉得宫殿窄了,又准备修宫殿了,至于费用,要诸路摊派下来。

密州如今富庶,倒也不惧这点摊派,只是听王洋说,来新镇的人又增加了一波,如今的密州已经有了京东路第一大城的意思,几乎有点名气的大商人,都在这里设了铺子,房价高涨。

除了这个消息,倒也没有什么新消息了。

就是个不大不小的麻烦,王洋的贤名正在传播开来,很多有志之士,都听说有一个年轻人,才华高绝,不求入仕,只做一小吏,却在几年时间,将一个村镇治得如同州府一般,想来又是一个王荆公那样的人才王安石当年之所以能从一个低级官吏一跃成丞相从而主持变法,除了他的文采之外,就是因为他有治世之能,将为官之地,治理得十分优秀。

王洋虽然年轻,才二十来岁,但是只要是去了新镇的人,都会觉得此子非池中之物,按东京城传来的说法,要不是蔡京等人拦着,没准请他入朝的诏书就已经来了。

听闻此消息,赵士程倒是不担心王洋会去为官,毕竟朝廷没什么吸引他的,他担心的是,这消息传出去,新镇,怕是要立县了。

这也是正常的,一地想要成为县,不是看它的地有多大,而是看它的钱有多足,新镇是完全符合这一点的。

一旦新镇变成县,必然就会有县尉和主官,王洋对新镇的治理,可能就会受到影响。

赵士程捏着笔,思考着下一局,县尉的事情不必太担心,有便宜师父在,找个顺心的县尉过来,还能再给他船上添个伙伴。

关键是,王洋要不要继续留在新镇,要知道,以现在的工业产能,新镇已经没有更多扩大的余地了。

算了,还是写信问问他吧,是想留下,还是再去开一个新的、更大的、不会有人管着的基地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