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化宋 > 第171章 可不能再有了

化宋 第171章 可不能再有了

作者:九州月下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7 23:05: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做下决定后, 赵士程便开始与林灵素商量起计划。

首先,画宗想当道君皇帝,当然不是一拍脑袋, 说自己是天神临世,给自己加个封号就行的。

而是要经过许多手续, 首先要造势, 让人知道他的丰功伟绩,让人明白他是天神降世,然后是各家道士们开坛, 好好宣传一番, 随后便是各地宫观使们上书,要求陛下不要再隐瞒了,你就是神仙我们知道了,并且作为“某年某月某地见到陛下显圣”的证人。

最后, 皇帝要先推拒, 说这事不能说出去,然后和宫观使们三请三让,最后勉强地承认自己就是道君皇帝下凡,再让各地开始供奉。

赵士程首先要下手便是在这个造势上边。

造势最重要有两样东西“顺口溜”和“编故事”, 小孩子喜欢传播顺口溜,不仅好记,而且他们的闲暇时间和运动量都有充分保证。

这些都很容易,赵士程甚至能小小地操纵一下北方战事, 让林大师的预言更加精准。

现在他给林灵素帮着散播消息找准的痛点是陛下是道君下凡, 最大的证明就是他儿子多啊

这一条在其他朝代没什么特别, 但在大宋不一样啊, 北宋一朝, 皇帝最难的就是子嗣,从真宗到哲宗,居然断了两次代,这代表什么啊,私下就有传言,说是当年赵二抢了赵大的皇位,赵家一脉子嗣不昌,就是上天为了让人将皇位还给赵大家。

但现在,画宗用他多达二十多个儿子的存在,狠狠地证明了这个观点的错误,所以,这一点是最值得大书特书的至于其他,画宗哪个能拿得出手,总不能是花石纲吧

对于皇朝来说,他的爱好反而是对治国有大害,也就会生孩子这点,勉强算得上有用了,其他的,于国于民,就都没必要了。

林灵素对这个办法表示了赞赏,同时对赵士程的办法进行了修改,光多子不够,应该再加一条,“多福”,多子多福嘛,求神拜佛,放在道观里让人拜,求福总比求子好啊。

这师徒俩很快便把事情合计好。

林灵素带着方案,去深化细节了。

赵士程则继续去安排其他的前置任务。

有时候计划不需要多完美,因为现实中的变数太多,最需要的便是临机应变,将危机化为转机,这才是立身之道,他需要随时把控住。

当然,也要做好失败的准备,比如他暂时不能让包括林灵素在内的人知道他的真实目的送大宋的皇帝去北方旅游,这光是提出来都能把人吓尿,其中的变数太多,不是每个知道的人都会无条件相信他的。

在计划紧密进行的同时,赵士程收到了辽东的消息,耶律淳已经在他的治下组建了一支“怨军”,加上他本身拥有的三万辽国贵族凑出来的大军,看起来又很有威势了。

但这只大军的治下的粮草、装备都很差,快冬天了,他们手下的冬衣都没备齐,吃食更是差得极远,以至于军纪极差,陈行舟在这只怨军犯了事后,立刻让郭药师手下的怨军去找回场子,耶律淳与他发生了争执,最后谈下来,怨军的编制都归耶律淳所有,郭药师手下的军队改名“常胜军”,怨军搬出城去另寻地驻扎,作为补偿,陈行舟负担了这只怨军的三个月的粮草、过冬的冬衣。

但随后,就在他们出发准备抄金军后路解围长春州时,幽云传来噩耗,一个叫董庞儿的人在离辽阳不远的沈州率领千余人起事,并且队伍如滚雪球一样壮大,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到万余人,将他们去长春州的路给直接堵住了。

没奈何,耶律淳和郭药师只能先平定这只起义军,好在这些都是连刀都没有游兵散勇,经不住一两个冲锋就散了,反而给新生的怨军和常胜军练了练手。

但很可惜,让那个董庞儿跑到南京路幽云十六州去了,听说他在易水和南京留守打了一仗,他们后来在长春州外与金人打了两场,不是金人主力,只是依附金人的室韦蒙古部,打了一仗,暂时解了长春州的困难,但没想到的是,金军主力居然是佯攻长春州,真正的主力绕过了长春州,去攻打了西边的泰州这打得太野了,陈行舟觉得走远了太危险,粮草补给容易出问题,坚决不去救泰州,耶律淳却是急得跳脚,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被金人攻到了上京。

好在没有过去,听说救援泰州的其他辽军都被金人围城打援,最后是天气冷了,金人才退了回来,和他们在长春州附近小规模战了一场,但金人没人多停留,跑回老家了,反到是辽军从上到下都不敢去追击。

后来,回到辽阳后,耶律淳就表示想常驻辽阳,如今天天找他谈心,希望他帮助朝廷,还想升他的官,真的好烦人

字里行间,都充满了表现欲,赵士程不得不写了数百字来夸奖了他,随后,心思便落在信中那个叫董庞儿的名字上。

董庞儿在幽云之地起事,那里紧靠河北路,是大辽腹地,如果让他联络大宋,肯定会给画宗极大的信心,为自己的计划添砖加瓦。

另外,要多帮帮朝廷的探子,让他们知道辽国风雨飘摇,义军遍地,再去出兵就晚了。

大宋的探子真是水平太低了,消息来源还没有他手下的羊毛贩子快。

又是一年冬月。

雪花纷飞,汴京在冬雪之中,依然人来船往,似乎永远会那么繁华。

赵士程一身青衣,撑起一把纸伞,行走在冬雪之中。

河水还未结冰,汴河的商船正赶着在结冰之前回到南方,那搬卸货物的速度比平时快了许多。

泽园的小湖水面很浅,雪花落入水中,便消失不见,泥泞与天寒都不能阻止女眷们的快乐,他们在雪天里乘着风雪,泛舟游湖,相和而歌,捧着温热的奶茶语笑嫣然。

这么冷的天气,他本是不想出来的,但三皇子邀约,请他赴宴。

林灵素的地位因此最近帮皇帝宣传的事情,又得到了提高,各种赏赐如山如海,甚至获得了遇到太子都可以不下轿的权力。

三皇子赵楷觉得他又行了,最近游走在各种聚会之间,拉拢名流与二代但他脑子还不错,从没有权臣走太近。

赵士程的亲随掀开厚重的布帘,进入别院的正堂,顿时便有热气扑来,红泥炭火,温酒琴曲,轻歌曼舞,镜泽园的院子,价格不菲,也只有这些大富大贵的人物才能消费。

见赵士程进来,周围略有嘈杂的交谈声微微停了一瞬,十三岁的少年长发束起,露出饱满的额头,原本精致眉眼随着成长变得修长,芝兰玉树,一举一动之间,既有着王族的矜贵,又有一种独属于修道之人的遗世独立。

在很多人眼中,出身郡王家的赵家七郎,若不是家中亲人不许,怕是要直接投身于道,出家入山,避世修行的人物。

赵楷更是欣喜地邀他入座,位置离他最近,毕竟他们是血缘之亲,未出五服。

一行人谈起酒,说起画,吟起诗,十分热闹,赵士程只是含笑聆听,表现出一个王亲基本的礼貌。

他们说着说着,便赞叹起皇帝陛下的英明,还有他的转世修行之路,言语间,不乏试探,想依靠这次官家自封道君的事上获得更多好处。

但赵士程都只是静静地听,无论大家如此旁敲侧击,都不答话。

直到赵楷终于忍不住,主动询问应该如何为官家尽一份力。

赵士程这才开了尊口,温和道“官家为神人之身,在下如何能轻易提及,这是罪过啊。”

赵楷的跟班立刻当上捧哏“七公子,这万事孝为先,三殿下只是想尽些孝心,您只需指点一二便行。”

“正是,”赵楷恳切道,“若七郎愿意相助,本王必铭记于心,有所回报。”

赵士程叹息一声,在对方的追问下,终于勉为其难地讲了一点,风水龙脉有关的事情。

简单说,就是陛下为大宋带来子嗣,也带来龙气,龙气反能助陛下功德圆满,至于怎么功德圆满,他沉默了一下,却是没有再细谈了。

若是一次说完,显得太刻意。

当然是要继续钓鱼下去因为画宗的缘故,皇子们对道教都是极为虔诚的,这里的人们还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虽然只是许愿时念着神明,否则后来靖康时也不会有赵桓用妖道郭京以“道兵”守城的事情了。

回到家中,没有多久,便又有了新消息。

“公子,太子府送来的请柬,想邀请您十日之后去东宫赴宴,”小蝉在他旁边低声道。

赵士程微微挑眉,看来皇帝这次封神,对提高林灵素的地位很有用啊,如今林道长在诸位道长中的风评还算可以,既没有要求大兴宫观,也没有要什么赏赐,仅仅是能讨陛下欢心,在诸多道长中,可谓清流,尤其是研究的炼金之道,救了不少人,民间威望很高。

连带着,他这个普通宗室,都已有人拉拢了。

是时候选个幸运儿,让他跟在画宗身边,让画宗觉得,皇子身上的气运,对他有益处了。

到时,天降大吉时,才能让他起了御驾亲征的心思。

嗯,对了,回头得提前帮朝廷找些不能长途的骏马,至少皇帝的座驾里,可不能再有驴车了。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