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化宋 > 第211章 要记得啊

化宋 第211章 要记得啊

作者:九州月下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7 23:05: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赵士程当然不是要立刻开新地图, 他只是要抽一点资金,把航海事业往美洲的方向点一下,他并不是要培养船队, 而是悬赏囤积东南方向海域的海图。

因为大宋的海运非常发达, 却缺少一样极为关键的东西“探险船队”。

这种以两三小船组成的船队战功赫赫,无论是非洲好望角, 还是美洲大陆, 又或者南北两极, 甚至土豆番薯橡胶都是由他们寻找带回, 当时西方的政府是有明文规定,只要带回了以前没有发现或者不认识的植物和航线, 就可以直接去政府领取巨额的奖励。

所以,这些东西是真的得投, 因为探险这事,和儒家其实是相悖的, 如果不去投入,那么, 这片土地的人对安稳的本能渴求, 会让他们长年困守在这片土地之上。

赵士程其实最想的是去占领日本的石见银矿,那个世界最大银矿立刻就能解决他的资金问题,但遗憾的是, 那个银矿是四百年后才被发现的, 他只知道名字却没有记过坐标, 就算去了那里, 他不可能找到, 因为矿是埋在土里的

再说如今日本的地名和后世的地名根本不一样, 在密州时他和东瀛的海商询问过了, 人家为了做生意,极为努力地收集了一年的消息,还是根本找不到“石见”这个地方。

至于与印度东南亚一带的海贸,赵士程则一直都在扶持,如今广州已经有人前去蒲罗中也就是马六甲海峡那边定居开港口。

但是海贸参与的家族极多,赵士程也不可能垄断所有利益,他只是用自己的商品在其中获利,除非他大举提高海关税收,否则,海商也只能等着他继续发展。

赵士程拿着自己的财报看了半天,终于将目光落在了太原城。

韭菜养了这么久,也是时候该拿出来割一割了。

他又打开一封信,这信也是辽东一起送来的。

是五哥的信,信里,五哥很谦卑地表示,他在辽东过得很好,但下一辈孩子们的学业都耽误了,朝廷能不能向辽国交涉一下,让孩子们先回大宋

赵士程摸着自己的良心,感觉到了痛,先前还听舟儿说,五哥在听说他当上太子后,经常去海边遥望,仿佛在等良人归来唉,真太惨了,我可得写信给他定个回来的时间,让他安心才好。

不过,先写给张克戬的信吧,这事比较重要。

四月,太原城。

原本的重城如今人流寥寥,守城的士卒有些吊儿郎当,不时看向西南的方向,露出羡慕的目光。

城外道路已经被夯平,铺上了沥青,车马行过,都十分平稳。

顺着河边大道,可以看到城外修筑的一个个大仓库和简易码头,四月的汾河还是枯水期,左边袒露的河道被堆石拦住,许多力夫正背着河泥河沙,趁着枯水清理河道。

“要我说,还是应该是在下游拦水筑坝,抬高水面,如此,河面宽阔,北上的煤、铁,送来便更容易了”如今已经高升,成为太原府尹的张克戬正在桥上指点江山,俨然一番要干一场的模样。

在他脚下,是一座离水面足有五丈高的大桥,桥孔上还有小孔,南北共计有三百米长,本来,修这种大桥,怎么也要十几二十年,但如今的太原,最不缺的是工匠和材料。

一想到这,张克戬意气风发的脸上,更加骄傲了。

前些年,在太子殿下的指点下,太原城的工坊们就地取材,将煤渣、煤灰、石膏和水泥混合,放在蒸汽机排出的蒸气室里定形,就做出了各种空心的大石砖,用来修桥、建房、做炉,都是神物,远胜去山中采石再拖出来。

虽然的太子很看不上匠人们制出的蒸汽机,觉得这玩意太烧煤,但太原这地方,煤矿实在是太多了,而蒸汽机虽然耗煤,但这难不倒群聚于太原城的大小工匠们,既然改进不了机器,他们便想其它办法,比如蒸汽机除了用来抽水,还可以用余热做蒸气房,做煤砖、烧水。

尤其是水泥坊,蒸汽机磨出来的泥灰,可比用石磨筛出来的强太多太多了。

正是靠着这机器,太原这些年的工坊修得飞快,不但修工坊,也修了许多家宅子,整个太原新城,每年都在飞速扩大。先前的郡守很想修城墙将新城包起来,奈何城池扩展得太快,去年的规划,今年就要改,折腾了几次后,便无奈放弃,不再折腾了。

如今的太原新城,建立在当年晋阳城的旧址上,已经超过了古代晋阳城的规模,张克戬原本还担心,朝廷为会不因此干涉新城的修筑毕竟当年焚毁晋阳,就是为了拔去此地龙脉。

但这种担心在知道公子成功将先帝处理后,就立刻灰飞烟灭,张克戬第一时间联系了整个河北路的熟悉的军中大吏们,一起去拥戴赵仲湜黄袍加身,可以说,了整个西北军需的太原城和他,才是这次西军们迅速达成一致的关键。

当然,这事他只和当今的太子殿下提了提,绝对没有要去当今陛下面前邀功的意思。

张克戬在心里打着算盘,以他这次大功,太子殿下怎么着,也得给他再拔一笔款,让他把这大坝修起来吧

而这时,他收到了京城来信。

信是鸽子送来的,带鸽子一齐送到了桥上的张府尹手上。

太原尹面露喜色,挥退左右,熟练地从腰间的口袋里拿出一把小米,喂给了辛苦飞来的咕咕,他则就着夕阳,慢条斯理折开纸条,仿佛品尝美味一般,细细地品读起来。

只是,才看了几行,张克戬便忍不住伸长了脖子,凑近看了看。

然后又对着天空照了照,看是不是有什么隐语,不是太子的本意。

但很可惜,并没有。

张克戬反复看了几遍内容,面沉如水,轻轻磨了磨牙齿。

信里,太子殿下不但没有再给太原拨款的意思,反而暗示他,扩建矿山的事情允许,但修堤坝的事情先放放,如今朝廷财政紧张,建东京的工业区也需要钱,所以,最近,可能暂时不能给你财政的上的支柱了,另外,提拔你为西北六路总经制使,文书很快就会用快马送来,西路各军的补给,需要你想想办法,等回过头,不那么缺钱了,咱们就去把西夏给处理了好不好,可别多想,没有谁抢你的,这都是为了国家啊

所以,没有谁抢我的,那几个必然是没有被砍的。

张克戬心中了然,辽东干系重大不能动,密州关系海运不能再动,能动的可不就他这个太原么,可怜他这里的才刚刚有起色,居然就要自力更生,真是

深深吸了一口气,张克戬让自己平静下来,他当然不会为这点小事生气,他清楚太子殿下是一个公平且开明的主公,必是谁在他耳边进了谗言。

但现在他头疼是,经制使站掌管西北诸路财务,但西北凋敝多年,这是让他一个人打两份工,希望他用太原的财赋,弥补一个西北诸路的财权啊,这可得好好想想法子,看怎么把太原的方法,推广出去。

而在东京城,提拔了一位新的手下进入高官行列,赵士程摸了摸良心,有些感慨。

太原是他寄予厚望的重工业基地,铁的产量更是直接影响着人的生活,刀、农具、锅,这些东西都是百姓所必需,太原的产量虽然不错,但还远远不到供给天下的地步,但供应西北,努力一把,应该是没问题的。

至于原本给太原投入的补贴,当然是要用去东南海边做探险悬赏,这一部分钱是不能省的,如果能找来土豆和橡胶尤其是橡胶,那么,挡在他面前的很多问题就能解决。

不过那些都太远了,他现在不可能全力投入航海的事情里去,投一笔钱支持,已经是极限了,随后,他的所有心力,还是要放在经略国内事务中来。

如今他手下工坊,原本一些藏着掖着、走精品路线的商品,在他的要求下,已经开始走量,其中翘楚,便是玻璃。

玻璃制品最大的制约就是碱,现在格子玻璃窗户已经大量取代了王公贵族们的纱罗窗户,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各地铺开。

赵士程新做的碱坊也是为此准备的,玻璃很快就会和陶瓷一样,成为人们生活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许多新宅子再也不必在采光和保暖间做取舍,林灵素前几天还专门来找他,希望他支援一批玻璃,他想用私房钱搞一个大的奇观道观。

赵士程已经允许了这事,甚至还专门帮他提了些意见,在太子殿下看来,后世说中国的古建筑没有西方石制建筑恢弘大气,是因为做不出来,他其实是不太赞同的。

就像丝绸陶瓷是东方独有,玻璃也是西方智慧的珍宝,正是有了透明的玻璃,西方才能搭建高高的穹顶,否则进深大了,你哪来的采光

玻璃不但提高了西方的建筑,还更进一步,在天文与显微两个研究指明的方向,他想要做出更多的玻璃器皿推进科学发现,当然少不了在玻璃上点科技树。

唯一的问题是赵士程虽然会做简易显微镜,但更多的东西,就只能让工匠们去折腾了。

无他,没这方面的知识储备。

很矛盾啊,他既想时间过得快些,让那些改变文明进程的东西快点出现,又希望时间慢点,等他好好布局

所以,都是万恶的北方游牧民族

算了,工作去,今天的事情还很多呢。

总觉得最近有什么事情好像忘记了

太忙了,没办法,算了算了,不想了,时机到了,总会想起来的。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