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化宋 > 第262章 细雨润物

化宋 第262章 细雨润物

作者:九州月下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7 23:05: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淮东之地, 这片后世称为江苏的地方正在经历一场大旱。

大宋的救灾制度平稳运行,官府熟练地开仓平抑粮价,但在这场大旱中,大量颗粒无收的佃户带着家小, 开始进入城中讨生活。

太子殿下继位来, 大作工坊, 这些年来,工坊带来最大的改变, 就是给了佃户一条新出路, 让他们遇到困难时, 不用困守在那一亩三分地中, 去城中找些最苦的活计, 至少也能活下来。

这事带来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那些雇佣佃户的主户们,对佃户们客气了许多, 在以前,他们对佃户几乎是掌握着生杀大权主户若是不愿意佃户们继续租种,那大多数佃户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新的土地租种,那便是断了生计。

正因此, 平时大户的权力是极大的,佃户便是损了利益,也要忍气吞声, 而当有了新的出路后,主户们的生活质量便下降得厉害。换以前,他们想找佃户做帮手, 只要说一声就行了, 现在他们都会推三阻四了。

运河之上的码头上, 又是一家老小提着包袱,走上货船。

淮南路夹在汴京、杭州、密州这三个新兴的大城之间,很多人过不下去时,便会外出讨生活。

如今淮海东路的人有三个选择,一个是顺着运河南下杭州,一个是乘海船北上密州,还有一个便是顺着运河去西北边的汴京。

“走吧,”为首的老人轻杵拐棍的,“东京城是天子脚下,工坊最多,船费也不贵,不像南边那么克扣。咱们就去东京城。”

一家人都上了写着“陆”字的货船,而在这支船队中,后方还有一位意气风发的文士,他三十出头,是“淮西提举常平”,管理着淮南西路的常平仓,今年因为救灾有功,加上已经到三年的考评之期,回京述职,眼看又要升官了。

但升官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这次去京城,不知道能买到多少书,”陆宰感慨着道,“自从油印之道盛行以来,书价日降,对我等爱书之辈,实是盛事。”

他的妻子唐氏闻言笑道“你与父亲一般爱书,这些年图谋我家藏书还嫌不足,如今要去谋那京中书院了么”

陆宰大笑道“夫人知我”

夫妻二人同乘一船,看着两岸青山小镇退去,颇有些山水之趣,唐氏突然道“听闻北方要疏浚御河,让燕京的大石碳船可以过汴京直入杭州,此事可真”

陆宰摇头道“只是疏浚黄河到东京城这一小段,河工耗时费力,听说朝廷还在召人勘查地形水势,要我看,燕京之船可以过东海而至杭州,不必劳民伤财,这南边的河道关系天下,才更该疏浚。如今朝廷为此争论不休,要我看,还有的吵。”

“自太子解封海榷以来,蜀地、京城的船越发多了,汴河时常有舟船阻塞,”唐氏也是大家出身,揶揄道,“是如今淮南路想要运河,做些补益吧”

陆宰断然否认“哪有,朝廷不许在汴河上重复设卡,淮南路的知州又想要些政绩,自然要想些法子。”

说到这,他又感慨道“如今大家是看出来了,当今太子是个管事的,有什么需要,只要理由足够,他便会想办法,哪怕没办法,被安慰一番,也是在太子面前露了脸。”

唐氏也道“不错,这几年来,天下可真是安稳太平,江南之地元气渐复,有他真是大宋之喜啊。”

这时,她看见旁边的货船那狭窄的尾舱上正挤着一家人,一名朴子正在船尾织着毛线,一个小孩正在她腿边叫着姐姐快和我玩,不由惊讶道“那是哪家佃户,怎么不去客船,要搭尾舱”

“那是宜兴一家姓李的佃户,家中受灾,咱们尾舱未满,便随意载了多搭了一家人,”陆宰随意笑道,“咱家那位船头,看到货仓没满,便会急着团团转,改不了了。”

唐氏也笑了,看了一会小孩,忍不住摸了摸肚腹“也不知那京城的太医,能不能治治我这胎腹。”

“别想太多,”陆宰拥住她,“你这些年吃得苦头不少了,我陆家子嗣丰足,大不了过继一子。”

唐氏摇头道“那怎行,官人对我情深,我必得让陆家有子嗣继承才好,我不但要有孩儿,将来还得给咱们生十个八个孙儿”

陆宰无奈抱住妻子,又是一番安慰。

船队紧赶慢赶,在河水浮冰断航前来到了京城。

繁华的城池威严高耸,城外也早已是大片住宅,城东已经围绕着神霄院、新军军营、附属工坊形成了比城内还繁华的商业中心,而城南则以泽园为中心,形成了巨大的消费群。

两处中心有效地疏解了主城中拥挤的人流,缓解生活压力,让整个城市有更大的活力。

周围的城镇道路四通八达,许多村中鸡蛋蔬菜都能很快运到这座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经济中心,而这个中心又像一个黑洞,吸纳着周围的粮食、人口。

唐氏与陆宰离开船,去了自家在京城的宅地,略做歇息,就开始与亲友相互拜访。

唐氏发现,京城的各家女儿们如今开口闭口,都在谈治家治国,聊插花、点茶、书画女工的基本才能没有了,一时居然在各家闲聊中挤不进圈子。

这怎么行

做为丞相之女,唐氏不允许自己落后,立刻着人打听。

在知道这是皇后娘娘带来的新风气后,也果断买了各种书籍,恶补一番后,在接下来的宴会中轻易地占据优势地位。

然后,她又在几次宴会上见到了那位如今名闻天下的山水姑娘,还有泽园之主姚夫人。

她们如今都是皇后娘娘的坐上宾客,大权在握,尤其是山水姑娘,以一女子之身,有着天下第一的财富。

虽然有不少女眷私下里谈闲言碎语,但要说不嫉妒,那是假的。

谁不想过风风光光,意气风发,随心所欲地生活呢

但幻想过后,唐氏和别家妇人闲谈起时,听说太子喜欢这样的姑娘,却忍不住摇头,觉得这样媳妇,当婆婆的肯定降服不了,还是找个听话懂事,能生儿子的就好。

同一时间,货船上的李家人,也在乡人帮助下,暂时找到一处栖身之地。

清晨略做休息,他们便趁着天色,去牙府排队,周围的工坊几乎都去那里招人,只是才到门口,便有人悄悄迎上来“这位哥哥,要找活么,我这边有个好活”

“滚滚滚”李老头的同乡立刻轰开他,“再不走我喊人了。”

对方悻悻然而去,周围几个想围上来的也无趣地离开。

“李家哥哥,这些都是没去牙府备案的小工坊,骗子极多。很多人跟着他们去了,便被拉走卖到海船上,或者去那黑心工坊当牛做马,你可万万小心,”老李的同乡告诫道,“至于媳妇女儿家,就更不能去,说不得便被卖给什么穷苦人家当妻子,再也找不到了。”

李老头一家顿时色变,一个姑娘忍不住道“这都没人管管的么”

“怎么不管,太子殿下对此已经杀了好几波了,但这些人也有真的小作坊,给不起入牙府的备案费,他们没做案,也就只能关两日,教训一下,”老李同乡叹息道,“城京骗子多,你们可都要小心了。”

老李一家点头应是。

然后便入了其中,男的那边人数要比女子多数倍。

巨大的院落里吵吵嚷嚷,很多人用别人都能听到的声音讨论着铁坊的食物丰富,但太累,钱还不多,有的说修路队风里雨里太苦,还有人说倒夜香这活有外快

老李一家没找到正规的工坊,但接了一个涂腊纸的活计,可以带回家做,计件收费,他的女儿也收了一个剥菱角的活,做为江南人,他们家都熟悉。

一天下来,他们都很满意地回到家里,虽然只是些临时的活计,但只要有活,他们就能安心过下去,再找更合适的活儿。

辽东又传来消息,称岳飞招募到足够士卒,要求一部分军需。

他这次的英勇表现得到辽东百姓的强烈拥护,很多人踊跃投奔他麾下,能挑选最合适的义勇,而这些人将会和他一起,驻守辽东。

梁红玉也已经去了辽东,但她无功无绩,有的只是王洋的荐书,陈行舟打发她去开垦庄子如果能恢复辽阳附近的几处城镇做为防守前线,辽泽的安全性就能大大提高。

但开垦新地十分危险,梁红玉能做到多少,就要看她自己了。

另外,金国将目光投向辽东,也并没有缓解辽国多少矛盾,今年辽国又有杨询卿、罗子韦、准布部等率众降金。

赵士程平静地看完这些消息,托起头,又拿起了耶律大石这大半年来第一次送来的消息。

略过开头的问候,下边是他已经到了漠北,这里水草丰美,我已经召集了部队,正在休养生息,有需要我的士卒可以随时前来帮助您,只是这里太过贫穷,他们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我需要碱来帮助各部梳理羊毛,需要盐来让将士们更有力气

“这大石林牙不是和舟儿相看两相厌么,怎么信里和舟儿一样都在要钱”赵士程无奈地把信放下,指尖在桌上轻点。

辽东、燕京、西北,都已经布局得差不多了。

剩下的事情,便是要一只能抵御金军的强兵。

再多的计谋,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都不能维持太长久,将来的事情,就要岳飞韩世忠等人在这舞台上,绽放光芒了。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