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化宋 > 第323章 尽得真传

化宋 第323章 尽得真传

作者:九州月下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7 23:05: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胡铨等人商量好了计划之后, 便一起去见了李元河,表示愿意答应他,而条件只有一个, 就是办好工坊后, 必须放他们回去。

这点不是什么问题,李元河满口答应,在他看来,以后的事情谁说的清呢当务之急, 还是要建立工坊,让君上看到自己的能力,至于这些大宋士子, 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翻不了天。

于是,在李元河的引荐下,众人又去面见了越国国主, 这次他们没有再讨论儒家之法,而是一番大论, 谈起了工业存在对国家的意义、对民生影响。

这些都是大宋报纸常常讨论的议题,各士子们都能说出个十四五六, 更别说画大饼是乙方的天然技能,越国国主与李元河哪听过这些高论,一时如听天籁, 眼里心里,全是雄心壮志。

胡铨做为临时队长,更是从越国的山川水土分析, 来了一套富国强兵之道这其中很多都是生搬硬套他写给廉州发展纲要, 但没关系, 一时半会,这些人也听不出哪里是坑哪里是沟。

尤其是胡铨还欲擒故纵,说起大工坊的相互配合能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但建造缓慢,需要大恒心大毅力,一次建设,百年享受;而小工坊的容易建设但一个个建设起来,总体价格大于大工坊群,但见效慢,时间长,唯一的优点就是花钱少,穷山恶水才选这个。

言语里,他自然少不了炫耀大宋物资丰富,在建设大工坊后得到的巨大收益,又提起小工坊是那些小州小县没钱的下下之选,尤其是各种税收数据,他是张口就来,把两种建设方式的区别说得天下地下。

但他闭口不谈的是市场、成本问题,也没说建设资金长期投入难以回本的问题。

反正等越国主听完之后,只觉得要建就该建大的,廉州不过是一州之地,他们南越国有十四州,怎么也比一州之地强啊,他觉得完全可以对标大宋最富庶的蜀中,按蜀中的标准来

大宋士子们听了之后,心中冷笑,蜀中之地是什么地方,大宋税收前五十的城市,蜀中就占了十四个就算如此,当年的建设是几乎掏空了大户们一半家底,你们这交趾一地还想和蜀中比

心里虽然不屑,但众人还是纷纷赞叹了国主的雄心,并且给出了各自的要求。

他们建立工坊最重要的就是选址,地选好了,后边的事情是事半功倍,所以,南越的山川水文资料,你们得都给我们。

还有,我们要知道你们能承受多大的资金流来建设,你们的国库收入我们也要看,还有,做这事需要信得过的人,你们得有足够的工匠让我们来挑选

一番奏对过后,南越国国主决定大力支持胡铨的计划,原本对他们颐指气使的李元河成为他们的联络人,负责处理他们的所有要求,不赐了行走腰牌,大宋士子将来还有什么需要,李元河如果处理不了,可以持这牌直接入宫,找国主本人处理。

不得不说,这位国主还是有一些气魄的,如果是个南越国本地人,被如此信任地委以重任,说不得便会直接被其收服,成为国主的忠臣。

可惜胡铨等人不是什么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他们在大宋有着无限前程,将来出将入相也不是不可能,那管的土地,而比这南越国大多了。

别的不说,胡铨自觉当相知州什么的毫无难度以他的才学,考个进士轻轻松松,哪怕不用什么功劳,三年一换,也能在五十岁前当上知州。

于是,这场会见双方都很满意,尤其是南越国的诸臣,都觉得会有一个天大的机会摆在眼前。

胡铨等人则得到了相对的自由,他们可以查阅南越国的机密资料,调动国内的部分物资和人力,不止如此,很多的朝臣还想用自家女儿与他们联姻,被他们一一拒绝了。

开什么玩笑,取了南越国的姑娘,将来回中原,怎么在官场上混啊

远在东京城的赵士程暂时还不知廉州的事情,他的信鸽网络主要是用来防范北方兵祸,在岭南的密度并不高,只有广州有联络点,而廉州和冼家,已经动用了在南越国的人脉,开始查找失踪士子的下落。

但一连半月,都毫无消息,直到士子们接受了南越国的招揽,才打听到那么一点消息。

知道人还活着,冼家和廉州知府都松了一口气,试图更深一步,与他们接洽联系,看看能不能悄悄把人带回来。

这事要是能和平解决,自然是最简单的。

于是冼家派人与南越国的权贵联络,看看有没有办法把人送回来。

但得到的消息却让他们十分头疼,南越国也想修筑工坊,并且开始大力投入资金。

“这事只能请官家定夺了。”冼家家主无奈。

若是在什么海港、岛屿上,他们冼家船队能立刻出动,把人救回来。

但若是在有十多万人的升龙府城,他们的海船便没什么大用了。

“南越国如此欺我,官家必不会姑息,”廉州知府叹息,“只怕又是一场生灵涂炭啊”

冼家家主先是虚伪地应了几声是,然后便告辞,邀请了广南西路与广南东路的诸位家主聚会。

“什么,南越国敢出这种手段”黄氏家族忍不住笑了出来,“他们怕是又觉得大宋不会在出兵南越吧”

当年朝廷不是没有想过收回南越国土,只是真宗皇帝觉得交趾之地,瘴气横行,中原发兵大多死于瘟疫,所以便放弃了。

可如今这位官家,不惧南方拥兵,到时若是以岭南土人为兵,那打起来,可就是两回事了。

“南越国可是一块宝地,若能土地平坦,雨水充足,种植甘蔗,收入必然不菲”

“不止,南越国是南下港口,小些的海船大多要至此经过,足够咱们经营。”

“正是如此,还有从多夷人,若是战乱,多些人下南洋避难,不比咱们成天吆喝着让广南两路的民户下海容易么”

“不错,还不用给安家费,带着人也都是一家老小,还能自行繁衍。”

“南洋那边青壮居多,正好补益一番”

“大家各自准备吧,若官家真要南征,那必然不会是小动作,兵马粮草,可以选准备着,到时捐献着些,应该能被赏几门大炮才是”

“正当如此”

一行人商量的差不多,便准备高价动用信鸽,去给京城传信。

东京城里,赵士程又度过了一个模式化的新年。

接宴请使臣、大朝会、祭祀天地,反正过年上班跑不掉。

好在,生活虽然忙碌,但回报是十分不错的。

燕京陆陆续续传来消息,恩科准备中,三月就能开了,燕京学子对此十分感激。

原本燕京府诸路的知州们也都进入了大宋的编制,愿意接受三年一次的考评,土地清查得也还算顺利,因为知道免税三年,很多藏了地的民户也愿意及时补换地契毕竟私瞒土地虽然不用交税,但若有什么纠纷,那是会被官府收走的。

辽东最近的发展也越来越好,因为他的大客户燕京府如今安稳下来,恢复生产产出了大量需求,加上金国已经快两年没有骚扰他们,生活平静,产出当然也就多。

金国如今专心清理国中的乱局,可需求不会变,辽东的道路太方便了,以金国市场体量,辽东的生产规模日益增长,金银如流水一般涌入。

福建的奏书还是在用力恳求官家不要砍我们福建路的名额啊

赵士程看了半个时辰,拿起一本奏书,边走边看,免得久座伤腰。

奏书是杭州那边送来的,他们抱怨南越那边送来的大木越来越贵了,本来锡兰和暹罗的海商愿意用当地的巨木来供应他们造船,可惜中转时被南越国强行加收了一笔费用,结果送来的也不便宜,还等了更久,应该教训一下。

赵士程思考了一下,如今的大宋的海路还是走从广州走到越南,沿着中南半岛的绕行而下,然后再到马六甲海峡处,往南边或者东边过去。

这还是航海技术发展的不够,无法在远离陆地的海上准确定位自己的位置。

话说现在有了玻璃,有了望远镜,那应该让神霄院好好研究一下怎么用望远镜配合量角器,弄个星盘出来,如此才能准确的远洋航行。

唉,当年表哥教他怎么用简单仪器看星星时,他要是认真听了就好了。

低头给神机院下发了新的项目研发,他顺便翻看了一下神霄院和神机院新的项目申请书。

这种小事他本是不用他亲自看的,但奈何这里的学子如今不知是打开了什么新世界大门,成天想着一些乱七八遭的东西,他要不是看着,就算国库有座金山,也经不住他们糟蹋。

什么转炉炼钢,把圆筒形炉体,架在一个水平轴架上,由人手工转动倾倒铁水这是嫌没死过吧

什么研发一个机器,不用水和火也能驱动,永远运转民科什么时候混到他学校里了,不批

还有复原诸葛亮的木牛流马,让运送军粮再无需人力不批

如今浮游镜看细物太困难,要研发一个更好用的这才是正确想法,显微境对生物学的发展太有用了,支持嗯,只要二十贯经费太少了,多给两百贯

官家,解剖的尸体没有了,您再批一百具,或者让我们自己买好不好你怎么不去刨坟墓没有那么多不行

放下文书,赵士程十分不满,都是些什么人啊怎么一个个比他还能要钱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