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化宋 > 第330章 指点

化宋 第330章 指点

作者:九州月下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7 23:05: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北方的鸽子送来辽东的消息时, 赵士程正在翻看一本申请将驿站与鸽馆合并,从而降低成本的奏书。

赵士程也是服了这些手下,他们仿佛已经把“省钱”二字, 刻写在骨子里, 什么事都能扯得上裁减经费, 如今信鸽的网络依然是贴钱运行, 但合并到驿站里却是完全不可能的

因为驯养鸽子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情,一旦被合并到驿站里,很快就会浮于人事,不是成了肉鸽就是失去传递消息的能力。

而且在这个生态环境超好的世界里, 一次需要至少放飞三只, 才能避免被鹰隼吃掉、迷路等失信问题。

为了这点钱因小失大, 赵士程当然不会干的。

打开陈行舟送来的消息, 其中除了金国的变动,便是他的准备组建一只船队,在渤海猎杀大鱼, 用增加的收入来储备粮草等, 言谈之中, 那全心全意为陛下服务忠诚, 跃然纸上。

赵士程当即微微皱眉, 他其实是不太想动鲸鱼的,在后世, 石油科技才是发展前景, 但他又想如今的石油分布带,微微皱眉, 回信把舟儿夸奖了一番, 并对他的行为表示了支持。

石油开采是需要很强大的工程水平来支撑, 在蒸汽机的稳定性还没确定之前,他并不想在这方面投钱。

但若是不动石油化工,那么肥料与农业的革命也就无从谈起。

所以,先用鲸油撑着吧,海洋捕捞也是航海业发展的源头之一,当年北美的纽芬兰渔场可是给欧洲了大量廉价蛋白质,若是能把沿海渔场用起来,也能填补工业占据人口对农业影响。

把给辽东的回信写完,让人送出,赵士程继续处理政务。

在暂时没有外敌之后,他的臣下们便将注意力转移到其它地方。

最近朝廷提得最多的事情,居然是涨薪

这么一会,他就已经翻到两本奏书,都是要求涨薪的。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朝廷里,官员俸禄一般只发三分之二的钱币,剩下三分之一,是用布料、炭火、粮食、草料来折现。

他们对应的是服装补贴、供暖补贴、伙食补贴、交通补贴。

问题出在哪呢,出来如今除了粮食价格保持稳定外,布料、炭火、草料的价格都大幅度下降了,也就等同于他们的薪水跌了20左右,一些中下层官员,便开始觉得承受不住了。

按理来说,物价有所下跌,但他们的薪水不变,收入其实没什么波动。

可如今开销也大了啊,官家弄出来的玻璃、羊毛、调料、药剂、还有新出的各种报纸、因为陈留铁路开通,京城周围新鲜蔬菜供应大涨,还多了许多水果糖蜜,油料也不贵,铁锅大家都有了,生活成本自然也就上去了。

尤其是一些京官,家中没有土地,却有着一大家子人,开支轻轻松松地就飙了上去。

而与之相对的,是朝廷的收入上涨,去岁,朝廷的收入超过六千万贯,且在有了燕京府、大同府后,北方的军费开支骤然下降,又没有每年的岁币支出,加上当今皇帝不修园子、祭天、赏赐朝臣,户部的盈余甚是可观。

所以,便有大量官员上书,希望调整一下收入。

赵士程在朝廷上,对此是表示支持的。

但他也不是全部支持。

他是有条件的。

“什么”张叔夜悚然而惊,“不收丁税”

“不错,”赵士程坐在花园里,品尝了一下加冰的酸梅汤,“官员有免役、少纳之权,皆是大族,占田无数,若能摊丁入亩,便不必再忧虑朝廷粮草难以为继。”

如今大宋是既按人丁户收税,也按田亩收税,两份税一起压下,加上无地的佃农,占六成以上,

他们还要额外付田租,负担极重,一些大户有良田千顷,却是雇人租种,如果按人头收税,他们一家几百口也收不上多少,但若只按田亩收税,便大不相同。

张叔夜眉头紧紧皱起“官家三思,如此,怕是要有大风浪啊,前朝也曾有过抑制之法,但”

大宋并不是没看到大户占田的危害,仁宗、神宗,甚至上一任的荒宗都曾经规定了官员占田数目,比如荒宗就规定一品官员占地一百顷,二品九十顷,到九品十顷,这些土地是免税的,超过了这个数目,那就要按普通土地缴税。

可是并没有什么用,各地世家大族该占还是占。

如果只是取消人头税那是不可能,如果这样,朝廷立刻会有严重亏空,但将人头税纳入田亩税混着收,无疑是找田税的麻烦。

“我自然是三思过了,”赵士程淡然道,“当初清除童贯等人时,拔起了不少朝中大族。”

“可是,”张叔夜低声道,“那些才占多少田产,这占田最多的,是勋贵与宗室啊”

尤其是军中勋贵,当年太祖为了收回兵权,给勋贵们广赐良田,让他们当一富家翁,如今让他们以田亩纳粮,那是在断他们的根基。

“不需要太多,只是要开一个口子。”赵士程笑了笑,轻声道,“否则,我为何要裁撤禁军”

一瞬间,寒意直直冲向张叔夜的天灵盖,他瞬间明白,皇帝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早就有所准备。

赵士程轻叹一声“降丁税,升田税,才能抑制一下如今占田盛况,否则,那么多的工坊货物,给谁买”

大户收入高了,可是他们本身能消费的有限,大多去购买那些奢侈的织料,杭州、密州的大量织户就是为他们的服务的,但他们的钱放在那里,能做的事情,除了继续买地,就是囤积起来。

如今倒是多了一个投入工坊的选择,但那毕竟也是少数。

赵士程也明白其中的困难,所以,他一手大棒之余,也拿了一根萝卜那就是提高中低层官员的俸禄,大宋有大量选人,就是候补官员,这些人的生活其实比平民也好不到哪里去,尤其是一些贫瘠州县的县令、主簿们,也就是刚刚能糊口的程度。

张叔夜知道陛下已经决定,只能应是。

赵士程于是同他谈了一下官员俸禄问题,见他有些心不在焉,便也没有挽留,让他先回去想想。

见老张有些的沉重的背景消息在宫门之外,赵士程喝了一口冷汤,撑起下巴,陷入沉思。

他是知道的老张为什么纠结的。他们张家就是典型的勋贵之家,曾祖张耆是真宗年间的大将,他祖父、父亲、兄长、族弟都是官身,如他们这样的官宦之家在朝廷随处可见。

同时,这些大族大家还以师生、联姻组成一张巨大的关系网,是大宋官场如冰山一样庞大的势力。

不过,赵士程却并不畏惧,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因为这个时候,大宋那让人诟病无数的选官制度就展现出他的优势了简单说,你不干,有的是人愿意干。

上万的候补官员等着上位呢,大宋的科举制有一点是非常不错的,世家大族没办法占据这条渠道,大部分的新兴官员,都是中层或者贫民出身,他们哪怕和大族联姻、有师生关系,但在真的有机会取而代之时,是不会迟疑的。

也正是因此,历史上在靖康年间,钦宗下达让人搜刮东京城所有人家的银钱,抢了无数民女,包括官员的钱财给金人,这种完全侵犯官员人生财产命令,还是有人为他执行。

“做事,总要提前预备着啊。”赵士程笑了笑,回顾了一下自己的安排,西军已经在对抗金国时,被他打散拆进了新军的队伍里,北军已经在燕山府一役中被全数裁撤,南

边的诸军在方腊之役后并未重建,西南的军队是打那些夷人的,算是最弱一环。

嗯,没有问题,京城的最强大的新军都在他手中,殿前军稳如泰山,张叔夜看来是不支持的,他需要让他去河北代替他族弟,同时张克戬调到大同府,把宗泽调回来。

这种大事,以宗泽的品行,很容易就名留青史,他也是绝对会支持的。

他告诉张叔夜,也是透个风声出去,让这些人有所准备。

如果他们愿意将手里的土地出手,他还准备好好收一笔交易的契税,连这笔钱怎么用都已经在计划中了。

小小一碗梅汤喝光,赵士程伸出手,给自己重新倒了一碗。

“这么热的天,不喝一碗就直接出去,老张也不怕中暑。”他摇摇头。

李凝在一边踌躇了一会,终于忍不住小声道“官家”

“怎么”赵士程回头看她。

“若是将丁税摊入田税中,是不是要重新清查田亩啊”李姑娘问。

“那是自然,”赵士程笑道,“但这事不会那么快完成,我能给他们一年的时间,把需要藏的土地藏好了。”

“这”小姑娘实在没忍住,主动上前,给官家倒了一碗水,讨好地问道,“为何呢难道不是土地越多越好”

“因为要尽可能地少些动荡,”赵士程也不卖关子,“这事,本就不是查一次就能查得清,我与他们,本就是在互相拉扯,以后日子还长,许多事情,不必急于一时。”

他准备用五到十年的时间,一州一县地慢慢梳理。

这事光有宗泽不够,还得把王洋招回来,如果能将土地流转起来,工业生产将会更加健康。

唉,要是周围的邻居们再富有一点就好了。

“谢谢官家指点。”小姑娘懂了,起身回到原位。

“好好学。”赵士程微微点头,去工作了。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