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化宋 > 第360章 西北之局

化宋 第360章 西北之局

作者:九州月下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7 23:05: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随着天气转暖, 西夏的局有了些许缓和,但完颜银术可知道他的机会不多,所以加紧了储备粮草, 他已经决定,无论如何, 在秋收之后,就要趁着天气还不是最冷的时候,回到故土。

他手下的军队, 撑不起再过一两年的消磨。

赵士程也明白这一点, 他已经松口,愿意放银术可归国, 但在走之前, 银术可也有需要做的事情, 那就是帮大宋解决一下西夏的后患。

不得不说,党项李家是一个极为坚韧的部族,历史上, 蒙古攻打西夏,西夏三降三叛,最终激怒了蒙古人, 不但屠杀了整个西夏王城,还焚毁了西夏文字、典籍以至于后人研究西夏的来源, 只能靠那些早就被摧毁的王陵残留, 西夏文字更是直接成了死文字, 再无人可以翻译。

而河西走廊是中原王朝控制西域的关键要道,赵士程并不希望要在这玩打地鼠的游戏, 就算他不图越南的土地, 西夏的土地也是万万不能放过的。

所以, 为了西夏能更好治理,赵士程不介意放银术可一马当然,关键还在于如今火炮的战术已经被大宋军队所熟悉,如今在对抗的骑兵的战斗中,大宋军队已经有了巨大优势。

他们的战斗方式很简单,先火炮犁一次对面,然后拿着冲过去,如果遇到强烈抵抗,火枪手退回来,再组织火炮营犁一次。

这种办法效果极为显著,唯一的问题就是略微费钱,就算大宋如今已经在全国各地建设了数万个公厕,但火药的价格依然居高不下。

赵士程明白,在没有合成氨工业的情况下,火药的费用是很难降低下来的,只有当人类可以把空气中的氮用工业的办法固定下来,人类才能产出能支持起第一二次世界大战那样规模的火力。

赵士程有铁触媒催化剂的配方,但工业合成氨需要高温高压,目前大宋的钢铁锻造工艺暂时支持不了那么高大上的技术,只能依靠生物体自然固氮了。

他能放银术可回去,但银术可应该知道他需要做什么。

他低头把手上的国书写完,随后拿起这轻薄的信纸,微微叹息。

这封信写起来很容易,但其中的每一个字,都意味着许多性命,都将被这轻薄的信纸斩断。

他己不是当初那个爱惜生命,愿意把所有积蓄拿出来救助弃婴的小孩了。

“若有机会活着,便来寻我报仇吧。”他将信纸放在桌上,缓缓盖上印信,那一方小印,像遮蔽天地的阴影,重重压下。

完颜银术可收到大宋的要求后,果断派出使臣,来与大宋订立盟约。

虽然大宋的皇帝有着天下第一的信誉,但那么多兄弟士卒的性命,他自是不能寄托在大宋皇帝的信誉上。

所以,他需要驻扎西夏的同时,派出先头部队,打通来回的道路,在重要的地方提前准备好粮草,做好完全的准备,还要把同大宋盟约的消息散播出去,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大宋在他们路途上偷袭的可能。

这些事,大宋都对此开了方便之门,同时,也派出人手和军队,接手西夏与大宋接壤之地的险要关卡。

比如兰州城的啅罗和南军司、鸣沙附近的静塞军司、柔狼山西寿保泰军司,还有永乐城之战给大宋造成五十万巨大伤亡的嘉宁军司、左厢神勇军司等。

这些军司本都是西夏防备的大宋的撑天之柱,皆是精锐,但这些精锐如今大多已经战败在与金军的大战中,留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

如今西夏朝廷几乎整个瘫痪,它们没有了后方支持,大宋西军几乎是以一种抢军功的快乐攻城略地。

天可怜见啊,他们和西夏打了上百年,就没打过这么痛快的仗。

如果不是朝廷规定,每拿下一州,必须拿下粮草,安抚城民,他们甚至能直接碾到兴庆府去。

西夏人万万没想到,大宋和金国打仗,居然把他们的国家打没了。

许多党项权贵们带领部族对此展开了疯狂的反击,但更多的党项人却选择了与宋军合作。毕竟他们也看出来,这次,真的是大势已去,早点上船,还能待价而沽,要是上船的晚了,说不得便被当成死硬份子,一起扬了。

大宋如今蒸蒸日上,而且百年前,西夏本也是大唐的静塞军节度使,就当是回归故国了。

西夏,地斤泽。

离西夏国都三百余里的地斤泽是黄河以南一处水草丰美的绿州,不但是党项人的故地,也是西夏开国君主的龙兴之地。

依靠着一处湖泊,这里曾经是有数百里的巨大绿州,听说在南北朝时,这里曾经叫统万城,是匈奴人的都城。

但,那都是数百年前的事了。

西夏立国后,生齿日繁,国主重用汉人儒家,开垦耕地,编户齐民,大量党项人从游牧改为了定居耕作。

地斤泽做为夏州的肥美之地,自然也被开垦成田地,他们砍伐树木,引水种麦,曾经也是兴盛过很长时间,可如今,这里不同了。

原本只是在北连的一小片沙漠,在唐朝时,横竖不过数十里的沙地,如今绵延上百里,风沙蔽天,将原本水草丰美地斤泽,如今只剩下不到五十里的绿州,且还在风沙之下,一退再退。

他们每日都生活在会被沙地吞噬的恐惧里,且土地收成也越来越少,养不活的人,大多去参军,或者给大户当了奴人。

这里数十个村落里,每日都有老人坐在村口,忧愁着将来。

就在这时,铁蹄声动,惊动了村口老者的神经,让他有些惊恐地起身。

远处,十数名军卒,策马飞驰,几乎是顷刻间,就到了村口。

“叫村中主事的出来”头领用汉语呼喝。

夏州与大宋很近,两地交流甚多,这里的人是听得懂汉话的。

很快村中主事出来,他是一名面带风霜,包着头巾的四十岁汉子,恭敬地表示愿意招待军爷

“不需要”为首的士卒拿起铁水壶灌了一口,“有识字的么”

那村长主动上前,表示识字。

于是士卒从马身上挂着的包袱里拿出一张文书,喝道:“朝廷有令,凡是在地斤泽的村落,都要抽出两人,前去麟州州府学习治沙,一个月后回来,一月归来,听懂了么”

话是听懂了,但那汉子却迷茫了:“治沙可这风沙是天神降罚,如何能治”

“叫你们去就去”那骑士当然也不知道怎么治,“反正不去的,以军法从事”

说完后之后,他们策动缰绳,又去下一个地方传令,只让这村落的人脸色更加迷茫。

不过,抽两个人并不是什么大事,只是这路途遥远,大家都得从仅有的一点吃食里凑些东西,让他们去百里之外麟州城。

但只要不是加税,那总是能活下去的。

麟州,建宁寨。

这里是大宋曾经最西北方的国土,建这座城寨耗费了二十多万民夫,但维持这里,一直是大宋十分头痛的事情,因为这里风沙太大了。

建成之后不到三年,风沙便将三丈高的城墙掩埋了一小半,为此,又不得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将城墙下沙土铲去。

后来,赵士程知道这消息,让他们在周围种树。

但这样的沙土地,树根本长不起来,于是麟州依然要求朝廷支援一些费用,用来清理周围大小城寨的城墙处的沙土。

不只如此,因为西北风沙毁田,很多村寨遭到风灾后还要需要钱粮救济,这也是一笔巨大的支出。

赵士程给了两回钱,便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反复回忆后,又给他们出一个计划让他们用麦草插在沙土里,形成一个个方格,这就能用来防风固沙了。

于是麟州府又来问题,一是麦草做为牛羊食物,用来扎沙太过浪费,二来插土里要插几分,方格又是多大,请官家说明。

赵士程哪知道这些细节,他知道麦草可以固沙不过是因为看过电视上的防风成绩宣传片,那片子里的草方格曾经被反复宣传而已。

让他说清楚怎么弄,这不是在为难他么

于是赵士程在官员名单里扫视了一圈,把西北折家军第七代的长孙折彦质提溜出来,去麟州当了知州,并且要求他研究出多大多深的草方格治理沙地最为合适。

官家开口便是言出法随,于是,这位西北第一世家的领头人物,就这样从中枢去当了一处偏远边州的知州。

好在,这位折知州并没有因此颓废,他在麟州三年,精心研究种草固沙,发现将麦草的一半插入土地,然后筑成三尺见方的方格,是最适宜固沙,且若是周围种上狼尾草等物后,还可以放牧。

他将如何固沙防风的经验专门写了一本固草集,上交朝廷,赵士程非常满意,不但嘉奖了他,这次让人占据西夏北方之地后,下旨让西北有沙土存在的村落,都去麟州学习防风固沙。

如此,一可以传播经验,二嘛,是检验他的书籍是真是假。

毕竟他没有时间亲自去检查效果,可假的真不了。

等他占据了西夏全境,这些经验就可以推行到整个毛乌素沙地。

只要控制住这里的沙漠化,黄河下游便不用成天修堤固河给西北拔点麦草治沙,可比动不动几百里地修黄河便宜多了。

如此,节约下来的钱,也可以用在其它地方,比如多给边军一些火药之类的,它不香么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