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化宋 > 第362章 这不来两张

化宋 第362章 这不来两张

作者:九州月下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7 23:05: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西夏, 九月,兴庆府。

做为西夏国都, 这里经过两年的金人之乱后, 已经凋零残破不堪。

张克戬到这里时,都找不到几处好些的房屋,好在兴庆府这里衣食无着的贫民甚多, 可以用重建兴庆府由头,把这些贫民收拢, 以工代赈。

同时,张克戬还邀请了西夏各地的部落首领前来商议诸如划分牧场、府州等大事,如果首领不愿意来,也可以派个能说话的代表前来商议。

另外,他还让人带兵平定因为这次大乱而四处掠劫的流寇,别的不说,贺兰山一带的流寇大部份都是以前西夏的士卒, 在巨大压力下,大多散去,或者投降, 或者迁徙, 或者被收编。

至于更偏远的,如西凉府、柔狼山等深山老林里流寇, 就暂时无能为力了。

十月时, 西夏各地的部落首领大多按时前来,有些胆小的, 也派来了能说话人物, 张克戬按大宋皇帝陛下的意思, 表示了愿意尊重各部的习俗, 准备在兰州、银州设立市场,曾经对西夏禁运的药物、农具、铁锅等物,都可以开放。

但做为代价,你们部落里最好派一些重要人物,前去我大宋国都学习一下法令,以免双方今后发生冲突,对了,在那边,我们包吃包住,但其它购物之类的花费就要自费了。

众部族首领对此都没有意见,大宋设立州治也没什么,这些年,西夏与大宋战乱不断,连境的州城反复易手,兰州、西宁州、韦州都曾经在西夏和宋国手中得而复失,这些部族对此也早就习惯。

至于说派人质去大宋都城,更不是什么事了,他们这些首领哪个不是儿孙众多,就算生的是独苗,还不能找个族人顶着名字过去混吃混喝么

张克戬见众人都没什么反对意见,便又告知各部首领,在大宋治下,需要出的丁役、税收。当然,这前两年,因为西夏需要稳定,暂时不会执行,但过两年,是肯定会有的。

这引起了很大一波争吵,许多首领觉得苛刻,要求再减免一些,也有一些觉得这价格合适,愿意支持。

其实他们都明白,这场大会,便是将大宋的态度告知各部,各部愿意来的,都是愿意接受大宋统治的,那些不愿意来的,则属于是反对大宋统治。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大宋必然会将心力放在清理那些党项部族残余上,不给他们休养生息的时间。

总的来说,这场开了整整三天的大会,绝大多数部族都是满意的。在以前,可没有一个整个路府级别的封疆大吏来和他们商讨权益这种事那时候,西夏也好,宋军也好,个个都是伸手要钱的债主,稍有不听,便是大军铁蹄伺候。

如今能把自己家的难处和好处都讲明的,让朝廷帮着减免税负或者支持治沙,都是他们曾经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西夏大部分土地被大宋收拢后,被重新定名为定西路,下辖西夏原本的十五州、六十二县,虽然偏僻且贫瘠,但却瞬间被朝廷众官追捧,很多京官甚至都想外放去这里。

原因很简单,定西路遭这次损失惨重,他们去为官,只要安心建设,将来考评必然是一个上上,那是纯纯的优质资历,而且官家的心思已经定了,必然会支持定西路重建,如此,在定西路做出成绩,那是很容易入官家眼的。

只要被官家看重且重用,那将来必然是官运亨通,看看王洋、看看陈行舟、宗泽等人,哪个当年不是官职卑微,如今却个个都是首辅之臣。

赵士程看那些备选的官吏们一个个争先恐后,便精心挑选了一番,把他们挨个安排上。

他选的都是有在西北治理经验的县令和知州大宋的知州知县三年一换,但每次卸任后,并不是立刻都会被调去新的州府,他们一般会在吏部等着排队,有别的空位再让他们上,有人脉关系的,能立刻换上新的位置,没人脉的,有时等上个一两年,都是寻常事。

总的来说,他的这番操作,无论是西夏大小部族、西军、朝廷官吏,都是十分满意的,唯一不满意的,大约就是西夏国原本的宗室故旧们,但金军已经让他们无法发出声音了。

大宋为了治理好西夏,早从去年就开始做准备,麟州的沙草、环州、府州等地备好的粮草,都给张克戬了有利支持。

张克戬在私下里给族兄的信件里感慨,说是在官家手下当差,真的是天下第一舒心的事情,完全不用去猜测他的心思,因为他会把自己要求讲得极其清楚,也不必忧心他会提出过分的要求,官家会尊重属下的想法,就算不同意,也会讲明原因。

最让人感动的是,官家会全力支持属下办事,让人全心全意办差,而不必为其它的事情烦扰,能遇到官家,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收到族兄信件的张叔夜在燕京府路惆怅了许久,他当时没有全力支持官家,便被官家排除在中枢之外,说不后悔,是假的。

他如今在北方兢兢业业,努力不让自己出一点差错,就是希望能得到官家原谅,再被召回重用。

这封家书和其它家书后来都被张叔夜带入了地下,成为了重点文物,这又是后话了。

西夏是杂居之所,有党项、羌人、汉人、草原人,虽然杂乱,但在赵士程的第一波堪称氪金模式的治理下,至少在表面上,展现出一番大治之景。

或许其下还有许多矛盾,还有西夏复国势力想要抬头,还有西南藏羌虎视眈眈,但无论如何,在经济上涨,恢复稳定时,这些矛盾便成为了次要,属于能让人忍受的存在。

毕竟谁都不会拒绝好一些的日子。

甘州、肃州、沙州那些河西走廊上的原西夏军司,在天气渐冷后,也松动了口风,愿意归降大宋这几处军司都是靠西域商人经商而维持,战乱后,粮草不济,独守在这里没有任何前途。

但他们还能依靠存粮坚持一点时间,所以虽然松口,但还能待价而沽,看能从大宋这里换来多少好处。

张克戬也不急,时间在他这一边,只要等上那么一两年,河西走廊必然能回归宋土,不需要大军出击。他现在的首要任务,依然是安定西夏故土,等河套安定,能麦作后,河西之地,想要回来可就太容易了。

于是,天下便又进入了个难得的太平时间。

十月,东京城,依旧是天下最繁华的城市。

来往的行人,随处可见金发碧眼的夷商,也可见别处上京的士子这些人很好认,凡是来到京城的,没有一个不被这里满地高楼、整洁的街道、热闹的人流震惊。

这两年,从西方的大量石制建筑技巧流入大宋后,被大宋能工巧匠们迅速吸收,并且推陈出新,以至于东京城高楼数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上涨。

因为水泥灰的价格还是居高不下,东京城的每座高楼都造价不菲,所以设计时也是极尽的精巧,充满了巧思,说每个都是奇观有些过了,但以后世的眼光来看,大部分都是能入国家级文化遗产名目的。

但也有些建筑充分发挥了外行人的想象力,不堪入目,半道坍塌,成为烂尾建筑,被引为笑谈。

赵士程站在樊楼新建而成的九层高楼之上,遥望远处千里江山,一时颇有江山多娇的感慨,随后骤然想起一事,果断让人把张择端拎过来,问他当年说好的清明上河图画的怎么样了

张择端这些年沉迷人物结构、人体解剖,哪里还记得什么图,被问之后,一时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只能勉强以为东京城变化太大,当年没画完的,第二年就对不上了,所以才耽误了成画而推脱。

再说了,当年发行城钞时,不是已经画了一张汴京城池图了么

赵士程不接受这个理由:“那城钞印的只是城东的局部啊当初说好的是东京城全图,怎么只给个碎片”

张择端答不上来。

赵士程顿时不喜:“你居然鸽我罢了,我当年也没给你时限,便不追究了前事,你便说说,什么时候给把画给我”

张择端松了一口气,谦卑地表示:“这绘画之道,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官家不如给老夫十年,必然能出一张传世之作”

赵士程看他几眼,冷漠道:“我就不该找你,罢了,还是让王希孟来画吧。”

“官家且慢”张择端顿时端正了态度,“此事因臣而起,当由臣而终,一年,只要两年,臣必献上这京城全图。”

“两年就不必了,这东京城比当年扩大了一倍不止,给你三年时间,能画多少画多少,”赵士程道,“颜料绢本,寻内务府要便是。”

张择端大松一口气,拜谢后离开。

赵士程轻哼一声,看着远方江山,思索着老张画一张哪够,这京城日新月异的,可不得隔几年来一张,更新一次,也给后人留下一点研究历史的史料不是

对了,王希孟因千里江山图成名后,如今的画作也是名品,回头让他也多画几张,毕竟江山也在更新,过几年让他把高原、沙漠、海岛也加进江山图里,就叫万里江山图好了。

想到这里,赵士程看着远方天际,忍不住微笑起来。

这种可以随心给历史加标注的感觉,真的是很快乐啊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