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化宋 > 第369章 我一个人

化宋 第369章 我一个人

作者:九州月下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7 23:05: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胡铨其实有点画蛇添足, 大宋繁荣不需要讲述,来往的海商,朝廷大官们对北朝文化的追捧和喜爱, 都身体力行地显示着这一事实。

受惠于大宋与天竺、大食的海运航线,向过往的海船征收入港费用,是南越国国库重要的收入。

但今年, 有一些变化。

经行南越国的海船几乎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

以前南越国港口处,大量补给休息的船舶在港口里装满满当当。

如今不过十月, 已经只剩下南越国本国的数十商船, 和来购买稻米的几艘大宋海船了。

南越国上下十分恐慌, 胡铨也不知所以然, 便去信询问了远在京城的皇帝陛下。

赵士程收到胡铨的消息时,还有些想笑。

他当然知道原因。

前些年, 他了地球仪还有切线、三角定位等数学工具后的办法,便要求器械院将观星与定位结合,解决航海中确定位置的问题。

从那以后,很快便有一种叫观星仪的器具开始在大宋的航海业中流行。

赵士程也是那时才知道大宋的天文学有多发达,岁差、章动等天文现象早就已经被发现,祖冲之还将天体变化加入到了历法中,但从大宋开始,天文学被皇室垄断, 观星成为一种十分神秘,被完全禁止平民研究学习的职业。

天文自此完全和帝王德行联系起来,天体测量学自此便被腰斩。

天体测量学是以天上的恒星为坐标,通过角度和坐标确定自己位置的学科, 说是大航海的前提也不为过。

而在他支持下, 天体测量学就是一块未被开发的, 在赵士程规定:当事人有发现定理的命名权后,数院的学子们几乎是废寝忘食地研究着天体测量的数据。

天体测量的原理并不复杂,只要能指明方向,在不断改进器械和优化计算方式后,一款初看十分简陋的航海仪便被制作出来。

数院和器械院的学子们为此得到了皇帝陛下亲自拨款十万贯,支持他们分为十个小组,测绘北至辽东,南至爪洼的万里海图。

这是一个十分辛苦而危险活计,光是给钱还不够,他还专门成立了一处叫“绍理阁”的皇家书阁大宋历代帝王都有把自己的收藏建立一个“阁”来摆放的习惯,比如收藏赵二的阁叫“龙图阁”、收藏神宗变法那些东西的,叫“显漠阁”,每个阁都可以设学士管理,属于被皇帝重视的职位。

比如包拯曾经是龙图阁学士,所以长年被称为包龙图。

虽然赵士程打破了死后才为皇帝建阁规矩,但这不是什么问题,为了进这“绍理阁”,整个大宋上下的文人理士全卷了起来。官大一点的,想混个绍理阁直学士,地位低的,则想著书做画入阁,连喜欢鸽人的张择端,都开始认认真真地画给清明上河图了。

数院的学子们在知道他们测绘的海图会送入阁中,并附上他们的名字,由皇帝出钱刊印天下后,也十分激动,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十几组人走遍天南海北,刊行了最基本的渤海、东海、南海海图,其海图耗费时间最久,人力最多,一些从未被人发现的岛礁、暗沙都出现在万舆海图志中。

当然,这些海图都不是最终版本,大海茫茫,南海岛礁数以万计,一时半会根本画不完。

他已经规定,凡大宋海船,都要随时记录自家航行坐标,用以更新海图,凡有所得者,重赏。

这些事中,最让海商们激动的事情,就是去岁他们依靠新的星图航海技术,成功自广州港出发,一路南下,到达爪哇岛,比以前沿着海岸、走南越国的海岸线的速度快了三分之一。

这消息一经发出,天下的海商都震动了,他们看重的,除了节约时间、人力物力之外,最重要的,便是安全

要知道,大小海盗都是以岛礁沿海的海岸为凭借,给沿岸而行的商船添加了无穷的风险。

同时,路程的减少,让他们在船中储备的补给也能减少一部分,多出来的空间,能装更多的货物,海上运力贵比黄金,哪怕多装一箱糖霜,送到西方,那也是能赚大钱的。

而这依靠天星定位,不需要依岸而行的技术,可以让他们在茫茫大海上不迷失,那是天大的好事

一时间,无数海商将自家嫡系子弟前去学习天星定位之术,几乎所有在天星定位一术上有所成就的学生,都被重金聘请授课。

他默许了这些学生赚外快的行为。

倒也不怕海图流失,被海外人学了去航海需要的钱财、技术、人力,还有国家数十年如一日地大力支持才能见效。

如今的欧洲还在黑暗中世纪中沉沦,神罗和东罗为了地盘相互征伐,瑞典北欧还没摆脱野蛮人的歧视,阿拉伯世界正被“十字军”东征和两派教义内斗折腾得焦头烂额。

至于印度它正在四分五裂中,北边常年被阿富汗那些贫穷的突厥人南下征服,南边则相互攻击。

未来的世界是海洋的世界,他非常清楚这一点,这片土地上的资源并不是丰富,但质量十分贫瘠,唯一的品位超过50的铁矿只有海南的一个石碌铁矿,并且早就挖完了。

所以,赵士程大方地将天星技术传播了出去,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处于北部湾的南越国发现在一年之内,南北的商船几乎都不经过他们的港口。

毕竟,南越国虽然有胡铨建设的一些简易工坊,但质量、价格,都差得太远,达不到出口的要求,他们过去除了耽误时间,消耗补给外,没有任何意义。

赵士程把其中细节挑出重点,回信讲给胡铨。

收到信后,胡铨那叫一个心悦诚服。

这直接重创了南越国的收入,胡铨都没想到官家还能以这种办法助攻。

看看,他在南越国用尽浑身解数,又是挖港又是开河,还大征民力建立工坊,就这样,南越国离民不聊生都还有一点距离,可是官家一出手,占南越国三成收入的海贸直接就没了。

因为少了这三成收入,升龙城中的权贵们想要维持奢侈的生活,就只能更努力地收刮其它百姓了。

而没有权贵们的捐献,南越国大小的佛寺也要加大力度放印子钱、盘剥雇农奴隶,才能维持寺院的金碧辉煌。

胡铨明白恢复的南越国海贸基本不可能后,果断带人回了自己的老巢下龙湾,离开升龙城这是非是之地。

果然,在元月的新春大祭上,太后与皇帝发生了剧烈冲突。

皇帝要尊生父崇贤侯为太上皇,生母杜氏太后若是成功,摄政的胡太后就没有了掌管朝廷政治基础。

胡太后当然不甘心的失败,立刻带领支持她的旧部宫变,想要抓到皇帝,但皇帝却藏匿在佛室之中,太后血洗了都城佛室,却没有寻到小皇帝,只能杀了个身形相似的,称皇帝急症去世,要重立新君,而没能逃走崇贤侯夫妻,则落入她手。

但随后不到三天,升龙城南方的诸将支持逃亡而来的皇帝,南越国的胡太后手下军队勤王。

胡太后不敌,城破被杀,整个政变过程不过十六天没办法,南越国太小了,升龙城离小皇帝逃亡到南越边境也就两百里。

但小皇帝回到都城后,第一件事还是大肆捐助佛教,他觉得这次能逢凶化吉,全是因为佛祖保佑,不但重赏了藏匿他后用地道将他送出城的佛寺,还大兴土木,准备修建十二座巨大的佛寺还愿。

但国库已经没有这钱了,于是小皇帝用军队向各家强征了大量土地和财物,虽然他允诺将来会从国库中偿还,但各家大族没有一个相信他。

大量地修筑佛寺严重影响到南越国大族的利益,而盘踞在下龙湾的,有海商、工坊、大量人口,宛如土皇帝的胡铨也入了皇帝的眼睛。

他要求胡铨回到升龙城,将工坊的事务交给副手,把手下士卒和海船编入朝廷之中,理由是这些本就是先帝所赐,属于朝廷之物。

胡铨则不知从哪里拿出一封南越国先帝写下的诏书,说这片贫瘠之地已经被南越国主赏给他做为封国,只是当时他没有拿出来而已。

这话,小孩子都不会信,但很多人都知道这只是个借口罢了,但让人意外的是,皇帝的三千“讨逆军”在胡铨手下的士卒面前毫无还手之力,被打得丢盔弃甲。

看到这种情景,许多南越国士族心动了,纷纷私下联络,表示愿意支持胡大人代替今上,拿下南越国裂土封王,你的才华咱们都知道,你能服众的。

对于这些权贵来说,谁当皇帝都行,只要不是那如今在位的那个就好。

反正从南越国脱离大唐至今不过一百多年,却已经换了丁朝、黎朝、李朝三个朝代,如今换成一个新的“胡朝”,也不是什么大事。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