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陪太子读书 > 攻受互穿第五十一遭:

陪太子读书 攻受互穿第五十一遭:

作者:雾十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9:10:50 来源:就爱谈小说

山中气候多寒凉, 进山之前,众人还在被迫感受着夏末最后一波酷暑的挣扎, 进山之后, 这才一下子感受到了沁入心间的清爽与心旷神怡。

身子骨比较差的如顾乔, 进山之前就不得不再加了一身仙鹤薄衫, 以防风寒。

他们现在正驻扎在六台山的山脚之下, 仰望山麓, 心怀憧憬。这里也修建有一个小型的行宫, 亦是前朝为了方便皇帝来六台山礼佛而特意修建的落脚之处,传到本朝, 只是随便修葺了一下,就被武帝开心的收为了己用。在这些方面,武帝绝对算得上一个值得被歌功颂德的节俭皇帝,一点都不介意这是前朝的东西, 甚至会觉得是自己赚了。

不过, 六台山行宫之前多为太后、皇后等皇亲女眷在使用,不怎么迷信的武帝这还是第一次如此郑重其事、大张旗鼓的来到这里。

在青山绿草的环绕之中, 远离了尘嚣与繁华,坐看紫气东来。

据说六台山上常年能看见紫气,在前面多朝都有“清凉紫府”之称,再早之前民间甚至盛传这里是神仙的洞府, 有仙人在此居住。

武帝有个族弟, 小时候冒傻气,听闻了六台山的传说, 还发誓待天下太平,一定要来六台山里找神仙。

“后来呢”太子坐在一边听武帝讲过去。

太子本人自然是没这个听故事的闲工夫,也没这种童趣之心的,但是架不住顾乔想听啊。武帝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也不知道他从哪里培养出来的这么多奇奇怪怪的能力,在顾乔和太子没有互换回来之前,武帝就给顾乔讲过他这个神奇的族弟,引得顾乔一直念念不忘。

当然,武帝也一时技痒,很想给儿子把故事讲完了。但是后来不是就开始狩猎了嘛,武帝也就没办法给儿子继续讲故事了。

武帝为儿子后来都没有追问他故事的进展,而寻找到了这样一个借口。

如今儿子终于带着小伙伴又来问了,武帝就特别开心,觉得他之前的想法不是自欺欺人,儿子也不是不想听他讲故事了,就是太忙了

太子不置可否,决定让小孩子顾乔去哄大孩子武帝开心,他陪坐。

顾乔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听众,当别人讲话的时候,他总会双眼全神贯注的看着对方,以表达他对于这次交流的重视。黑白分明的眼神又大又有神,当他沉浸在故事里,跟着起伏不定的剧情产生不同的情绪时都会在那双眼睛里所有体现,嘴里还会时不时的发出很会捧场的“哇”、“这样啊”、“嗯嗯嗯”,让讲故事的人特别成就感。

顾乔在扮演太子的时候,还会为了太子殿下的形象考虑,尽力克制着自己去做这么幼稚的事情。但是当他回到自己的身体后,就不需要有什么顾虑了,想怎么听故事就怎么听故事。

武帝极大的被愉悦了,越说越起劲儿。

人到了一定年纪之后就会这样,特别喜欢回忆当年峥嵘岁月,控制不住的想和人聊自己的种种过往,一遍又一遍。这样的定律很少有人能逃得过,哪怕是武帝。

当三皇子得知太子带着顾乔去听武帝讲故事之后,他整个人的表情都要裂了。

没想到太子是这样的太子。

还真是卑鄙啊,为了讨好父皇,无所不用其极。

他才不会用这招呢

“你也用不了啊。”真不是长乐王想泼三皇子的冷水,实在是三皇子这个过于英武不凡的成熟外表,早就已经失去了听故事的权利。三皇子要是也去学顾乔那双眼期待、天真无害的样子,天哪,武帝第一个得给他请法师来驱邪。

“本王是不屑。”武帝所有的皇子一出生就都被封了王,虽然内宫外朝的都更习惯用几皇子、几殿下这样的来称呼他们,但他们自己可不会忘记自己的爵位。

大一些已经不用读书的皇子们,就特别喜欢用“本王”来自称,觉得这样更有气势。

他们坚决不会承认,他们是从太子的“孤”里得来的灵感。但事实就是,当某一天太子突发奇想用“孤”来自称后,“本王”就也如雨后的春笋,纷纷冒了出来。

一群幼稚鬼,长乐王这样精准的评价。

“哦您已经不想听了”长乐王故意用“您”来捧场逗乐,他拖着慢悠悠的长腔,“我还说,您要是不嫌弃,小的就献回丑,给您讲一个我的故事呢。”

三皇子终于绷不住了“讲。”

“讲什么”长乐王明知故问。

三皇子抿唇,垂目,这样高深莫测的威严模样,经常能吓到不少人。可惜,长乐王并不在其中,他一点都不怕他,还会笑嘻嘻的抬头看回去,继续等待答案,不等到是不会罢休的。

“讲故事。”三皇子还是屈服了。

武帝也在给太子和顾乔继续讲他的族弟,这位曾扬言要去山里找神仙的宗亲,在大启建国后,也是真的依照曾经的誓言来了六台山找神仙。

“那、那找到了吗”顾乔是个相信神仙的。

因为如果没有神仙的话,那该怎么解释他脑海里女将军的话本呢还有他和殿下的互换,这一定得是神仙在施法了,最次也是他爹他娘还有皇后娘娘的在天之灵保佑。不可能有其他解释

“如果神仙是那么好找到的话,神仙也就不是神仙了呀。”武帝很有和小孩子对话的经验,说的特别自然。

让太子忍不住看了过来,因为曾几何时他也会觉得这样和他说话的爹,特别特别好。可惜,他们已经回不去了。

“讲道理,我族弟想看见神仙是正常的,但神仙为什么要现身看到我那么个又没有本事,性格也不算好的丑东西族弟呢”

武帝真的有很多让人无法反驳的邪门歪理。

顾乔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在门外一身金红色袈裟,特别郑重其事前来觐见皇帝的族弟,在太监王识文还没有通报之前,正好听到了自家皇兄对他的这般“诋毁”“”

这样的皇兄,不要也罢,他回去了

当然,最终,这位特别不要脸自己给自己定了个法号叫“慧根”的大师,还是来见了武帝,皇兄再讨厌,也是个皇帝,他得忍。

“这就是朕的族弟了,六台山广善寺的主持,慧根大师。”武帝介绍道。

嗯,这位在山中苦苦寻找了神仙三年而不得的族弟,最后突发奇想选择了自己留在山里当“神仙”,剃掉三千烦恼丝,成为了一位远近闻名的大师。

“阿弥陀佛。”慧根大师已经是世外之人了,特意被武帝免去了行世俗之礼。

顾乔不着痕迹的打量着慧根大师,这位大师并没有武帝说的那么“不堪”,诚然,他确实不算特别好看,但也不至于难看到哪里去。大概是整日诵经念佛的缘故,身上的气质里有着平常人身上很难有的平静与慈悲。发现了见顾乔在看他,慧根大师也不生气,反而慈眉善目的对顾乔笑了笑。

大师不亏是大师

但武帝却嗤笑“你可别被他这个鬼滑头骗了。”

什么佛性,什么通透,统统都是骗人的。

武帝倒是觉得他这个族弟和他一样,一身的铜臭味“知道现在满大街的典当行,都是哪里来的吗”

武帝这话自然不会是随便一问,顾乔忍不住睁大了眼睛“是、是大师的产业”

“他倒是想。”武帝在兄弟面前,好像变得更加孩子气了,“典当行最开始就发源于寺庙之中,不巧,你眼前站着的就是第一个提出这些想法的人。”

前朝佛教、道教盛行,大肆兴建了各式各样的寺庙道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与土地,为此在前朝后期还出现了灭佛灭道的运动。六台山上的和尚也从一下子激增,又变成了被强制缩减,最少的时候只剩下了不足三千僧侣。

到了本朝这种事情才有所遏制,不弘扬,但也不彻底消灭。大家喜欢信什么就信什么,只要不是会危害到人的邪教,武帝都不会有太大的兴趣去干涉。

这样前后的局面也就造成了,现存能活下来的寺庙都是“僧少钱多”的神奇局面。

慧根大师在广善寺剃度出家后,就被当时的主持代师收徒,成为了主持的师弟,掌管着广善寺的寺库。也就是说,他掌管了整个寺里的收入。广善寺这样的名寺,是真的很赚钱的,信徒遍布,还不用缴税,还可以自给自足,可想而知他们拥有着怎么样一笔财富。

看到那么多钱无处可用,慧根大师身体老闻家奇奇怪怪的生意天赋就觉醒了。

慧根大师最先开始尝试的最常见的借贷,把钱借给急需救急的人,然后等对方周转开了再还回来。一开始是不需要多少利息的,刨去本金,对方想给多少利息就给多少利息。只是本着我佛慈悲的一种想法去帮助人,但又不会让对方觉得钱是白来的,不懂得珍惜。

这样的救济效果十分显著,甚至比白给还要好。

寺庙里得到的利息,也反而往往是很高的。

再后来就是通过一步步完善这种用“借”取代“给”的方式,而衍生出了更多奇奇怪怪的操作。

好比拍卖,也好比典当。

武帝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国库里其实是没有多少钱的,他当时还不知道他老爹,都把钱都搞到哪里去了。焦头烂额的连登基大典上的龙袍,都是改自他爹只穿过一次的旧衣。

不是做不起新的,而是武帝想把钱省下来用到民生中更需要用钱的地方。

就是在这个时候,慧根大师千里迢迢从六台山带着弟子赶到了雍畿京城,一边开坛讲佛,一边就像是变魔术一般,给他急需用钱的皇兄,送去了一笔不可思议的财富。

“我也没想到会这么多,”那个年月还算年轻的慧根大师这样对武帝道,“只要皇兄能保证这钱都用在天下苍生之上,就都给你吧。”

他爱赚钱,却从不贪钱。

这大概也是一种境界。

顾乔仰头看着眼前金灿灿的大师,十分的敬佩。多年后,他在根据自己的手记写回忆的时候,才意识到,他曾经只是想做官,想青史留名,想光宗耀祖,真正让他意识到他不只想做官,还想做一个好官的时间点,就是在这一刻。

一个看上去平平无奇,甚至被武帝称之浑身充满铜臭味的大师,在某个很寻常的上午,走了进来,却带给了他前所未有的冲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