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东宫美人 > 第 48 章

东宫美人 第 48 章

作者:荔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3 16:24:06 来源:就爱谈小说

“乾清宫!”沈晰说着已推门而出, 守在外头的宫人也跟着他浩浩荡荡地离开了,整个绿意阁前院都立时安静下来了不少。

楚怡怔怔地呆坐在床上:他……他当真了?

她只是随便开一下脑洞啊!

宗教战争不靠谱啊!中国历史上哪有宗教战争?儒释道的争端和白莲教之流应该都不能算在这个范畴内, 那说白了……应该是这个文化土壤就不适合出现宗教战争吧?

但怔了一会儿,她又默默地躺了回去。

罢了罢了,这是一个她从未在历史上读到过的皇朝, 虽然他们这儿也有唐诗宋词, 但不知道哪个时间节点上就拐偏了。拐偏了原就定有拐偏了的道理,这里的局势和她所熟知的历史有所不同便也正常了,或许这里真有滋生宗教战争的土壤呢?

他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古代太子,怎么说也比她更了解这里的文化氛围。他有了这样恍然大悟般的反应, 必定有他的原因。

她于是就安心睡了。当下她怀着孕, 总觉得其实他不在身边比较安全……

他在身边的时候——理性分析,他这样一个生龙活虎的大男人搂着她睡觉, 她总担心他擦枪走火。到时候万一出了啥问题,吃苦的是她,他还保不齐得有个心理阴影啥的,不值当的!.

一刻之后, 沈晰赶到了乾清宫。皇帝此时也已准备就寝了,连侍寝的嫔妃都在寝殿里搁着了(……)。

乍然听闻太子求见, 皇帝不得不回到前殿, 叫人传太子进来。

太子入了殿, 匆匆一揖:“父皇。”

皇帝抿了口茶, 略有点不满:“这么晚了, 何事?”

太子道:“时疫之事, 儿臣忽而受了些启发。”

皇帝眉头微蹙:“什么?”

“父皇可还记得大斟教么?”太子道,“就是儿臣**岁时曾想入朝传教,却无功而返的那一拨人。”

当时他年纪虽小,但对这件事印象深刻。因为首先,那波人的长相与中原人就有所不同,对他来说特别新鲜。其次,他们的着装也奇怪得很,与中原装束截然不同,亦不同于常与中原有贸易往来的几个邻国,所以一时间看上去格外惹眼。

抛开这些长相着装的差异不提,这些人当时也在京里闹出了些风波。

沈晰记得他们是从西边某个遥远的国都来的,其实二十几年前就以商贾的身份在大应西部扎了根,自己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

有了村落,循例来说就要受朝廷管辖了。但一来天高皇帝远,二来西边地广人稀。地方官吏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未察觉这波人的存在,后来察觉了,也因他们既太不与外界接触又不惹事而没多过问。

那次入京,他们就是为了传教,他们称自己信奉的神为“明神”,说不信这个神的人都要下地狱。

从朝中到民间……自然都没什么人把这套说辞当回事。

——想想也是啊!你本来信佛信得好好的,佛告诉你不做恶事就能有一个美好的来世、不必堕入恶道。如今突然来了这么一拨人,告诉你说你不信他们、不虔诚供奉这位“明神”就得下地狱,你乐意信谁?两相一比是不是还是佛祖好伺候?

两边的理论里都有“地狱”,那么为什么要挑一个不好伺候的来信呢?

所以这伙人首先在民间传教传得就不顺利。但他们毕竟是番邦来的,鸿胪寺注意到了他们之后没敢不当回事,层层上奏之后当今圣上还是见了他们。

当时若他们这能说服皇上信他们的教,那这事就事半功倍地成了。可问题是,民间百姓都不接受的说法,皇帝更不会接受。再说,举国上下如今尊佛也好崇道也好学儒也好,都已有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突然来了这样一个闻所未闻的“明神”,似乎也没什么推行的必要啊?

先前在佛道两教的庇佑下,举国不也挺风调雨顺的?

于是最后的最后,这波人在圣驾面前也没讨着好。临出宫那天,他们便翻脸了。

沈晰当时正好从乾清宫里出来,听到他们在外用蹩脚的汉语破口大骂,说什么“明神一定会惩罚你们的”,还有什么“你们都会下地狱”,“明神才是唯一的神”之类的言辞。

老实说,若他们不是自番邦而来,那单凭这些话,也够凌迟上几回了。

末了皇帝下旨将他们逐出了大应,之后这些年,大应都再未听过大斟教的任何消息,众人便也自然而然地将这些事情淡忘了。

如果不是楚怡提起,沈晰也根本想不起来这事。饶是现在想起了,他其实也并不确信此事与时疫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但他还是先将想法说了出来:“他们当时传教不顺,心中便存怨怼。这些年,焉知他们不是在寻机报复?”

在传教之前,他们都能蛰伏在大应那么多年了。传教失败后存着恨意,为了复仇来做铺垫难免不会更有耐性。

皇帝听罢沉吟了良久。

坦言说,他觉得太子将时疫之事无端和十几年前的这件事联系上,其实没什么道理,但太子的猜测又并非毫无依据,他一时便也仔细地想了一想。

而后他道:“当时朕驱逐了他们所有人。”

“是。可西边地广人稀,来往商人又多。他们先前能悄无声息地立起一个村子,焉知不会再次人不知鬼不觉地潜入?”沈晰说着一顿,“再说,就算被驱逐的那波人边关守卫都会多加注意,可他们若换一拨人来呢?若穿着服饰也有所改变呢?”

但凡他们有心进来,想挡住他们就几是不可能的。

自西汉开始,西边的贸易往来就很繁荣。而且那边又都是小国,国与国之间还分分合合的,有些权力变革朝廷都会晚上几年才能知悉,想准确地挡住一拨人谈何容易?

皇帝又沉思了会儿,点头道:“你可以查,但莫要耗费太多人力。”

他这个想法来得委实太突然了,如果不是,白费掉的人力便可能耽误查到真正的结果。

沈晰要的其实也不过就是这样一句话。有了这句话,他就可以下令让各地官员协同调查了。这个令看似不难下,但因为牵涉多省,要动用的权力颇多,没有父皇点头,他是不能做的.

是以翌日一早,急令就从宫中传了出去,八百里加急地送往各地官衙。

楚怡在用午膳时听沈晰说了这事,听得目瞪口呆,心里直呼卧槽。

宗教战争是她提的,可她脑补的情况其实不是这样。她想的是,对方可能是想制造点事端,然后把这些事端推给“神罚”之类玄乎的说法,以此忽悠大众信教。

但沈晰的意思是报复。

这么嚣张的吗?自己先不招人待见了,之后还有脸报复?而且还酝酿了十几年???

楚怡的脑子在震惊中胡思乱想,一口豆沙包咬在嘴里半天都没咽下去。

她的穿越生涯,怎么突然就惊悚了!

沈晰心里也被这事搅得不安生,闷头喝了好几口粥才注意到她正呆着,便抬手在她眼前晃了晃:“吓着了?”

“……没有。”楚怡一哆嗦回了神,可算把豆沙包嚼吧嚼吧咽了.

“大斟教?”

湖南永州,楚成听到这三个字的时候皱起了眉:“这什么奇怪名字?”

大斟教闹到京中的时候,他已经外出求学了,没赶上那件事,这个名字于他而言陌生得很。

“好像是别的语言译过来的名字……”沈映胳膊肘支在桌面上,双手托着腮,锁眉苦思,“我好像在小时候听说过,是一波挺古怪的人,若是闹出些什么倒也不稀奇。”

他不确定自己印象中的那些古怪人是不是这个大斟教,但如果没记错,那真是古怪得很了。

当时那一拨人暂住的客栈就在他家所在的那条街上,他出去玩时看到过。那些男人日日在街头高声祈祷,引来围观便趁机传教,还时常故弄玄虚地拉着小孩子讲些神乎其神的事情。小孩子没什么判断能力,不少都被吓得不轻,街坊四邻都不胜其扰。

那些女人则都不出门,沈映只在她们搬来时看到过她们,之后就缩在屋子里了。据说按这个教派的规定,只有男人可以外出见人,女人被其他人看到就是不贞、会为全家乃至全族带来血光之灾,甚至引来地震什么的……

这种说法也太扯了吧!而且沈映觉得这样未免也太欺负女人,类似的迷信说法在一些乡下的宗族中也有,朝廷一向是嗤之以鼻的。

如此这般,沈映对那帮人实在没什么好印象。后来他又从邻居的闲谈中听说了些更可怕的事情。什么隔壁巷子的大爷不管听他们的传教就被打了啊、什么城外寺里的僧人被他们认为亵渎明神,在下山挑水时被捅了一刀啊……反正都是从前在天子治下没有听说过的嚣张恶事。

也不知道无辜百姓好端端的招惹谁了,要平白受这个罪。

沈映便向楚成道:“若真是因为这个教,你可赶紧好好查查。他们的想法跟咱们太不相同了,不知还会闹出多大的乱子。”

楚成却摇头:“按部就班地查太慢了。”

沈映蹙眉:“不然怎么办?不能因为慢就不查啊!”

楚成忖度了会儿利弊,叫来了衙役:“去给我找些街头的地痞。最好是有帮派势力有自己的人脉的那种,人脉越多越好。”

衙役抱拳一应便老老实实地出去办差,沈映却忍不住不解地追问:“找这些人干什么?跟他们对打不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