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明新福王 > 第180章 转向

大明新福王 第180章 转向

作者:飞翔的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8 01:32:11 来源:就爱谈小说

常洵在入川支队出发后将更改布置,或重订新时间表的工作继续忙了起来。比如马鞍山那边铁矿石在开采,淮南北煤矿在开采,炼焦炉也在建设就是不建高炉。

不建高炉就是免于刺激各方,当然搞几个这时代技术水平的小冲天炉没什么问题。可炼那些废铁差不多的生铁干什么还不如将矿石拉鸡笼冶炼了。

再说挖出来堆着也不亏本的,如银子紧张肯定不行不可以在这里用去,可常洵的银子此时积蓄了三四百万两,手上超过了六百万两,多出来的为存款或用银券代出去了。

所以在马鞍山整个冶炼项目投了几十万也就是银子换个形式,本没有利息收入所以这方面银子只是暂时压死了,亏倒是不亏的。

因而之前常洵还准备压几年至少等他就藩再说,为什么要等就了藩再说乃是那时过分一些也好不少,如其他藩王设卡收税也有,正经办厂也不怕手段强硬了。

其实马鞍山冶炼基地,还有其它实业项目办起来就算是地方上有些阻力也关系不大,让常洵不敢在就藩前办起来的乃是报纸。

这东西肯定敏感,即便是报纸内容一开始不牵涉敏感话题也一样。一个藩王插手议论可是比他在藩地肆意妄为严重多了,百分之百受到全部读书人反对,不下狠手连万历也顶不住的。

可是万历决定马上交权,常洵一点顾忌也没有了。放之前他可以派兵去支援援朝抗日战争。带领在对马岛的大明水、陆军,在日军本土展开破坏其战争潜力与削弱其军心的战事,不可能去四川打杨应龙的。

因为前者没多少人知道,不可能传播开去,传出去也不会有人相信。别说其他人连一起行动的明军也没多少人看到常洵手下的作战场面,可是去四川打仗在众目睽睽之下。

而且去了不可能藏拙,那不如不去更好。万历无心让位展示强大战斗力也不好,所以之前常洵根本不打算让自己手下参与本土陆战的。

万历一心交权常洵匆匆转变战略或重订时间表这三事属最大中的,不过入川支队因为急于出发不然可能迟了,常洵未离开京城就作了指示,等他到大员岛组建差不多了。

常洵到了大员岛仍然是将入川支队放在第一位,等入川支队出发才真正开始忙碌其它事。毕竟如办报、马鞍山冶炼基地全面兴建作决定只是一句话而已,决定了展开就千头万绪。

如马鞍山那边一个可以供应全大明所需钢铁,甚至是向外出口钢铁制品的钢铁基地此前投入不少了,可接下来要投入更多。

这投入并非仅是银子而已,如建新一代高炉需要鸡笼第三代高炉投产试验后再改进。那高炉外壳只能先在鸡笼铸造厂铸造了,鸡笼这里需要一大半技术人员转过去。

不仅如此在建设那边时必须保证鸡笼稳定产能与质量,因为常洵这里所需的钢铁用量已经不小,且每年递增的用量少说在百分之三十以上,加上质量上要求已经不可能靠外购解决。

而且这还是在蒸汽机未突破的情形下,蒸汽机一突破那每年递增的蒸汽机与加工机械的铸件成倍往上翻的。而且钢板轧机、钢筋轧机、钢丝拔机等都会上马的,即便是再原始加小型机械也比人工好几十倍的。

特别是轧机常洵准备马上研制起来,因为木桶运输石油、火油实在效率低或不合适。如运石油一吨五六个一万吨五六万个,那么多木桶占地大又不安全,还浪费大。

还有一木桶火油在商店销售一样比较麻烦的,好在此时主要是大户人家各户都用大陶罐十斤二十斤一买,一大桶一下可以分在若干陶器中。

可这一来一个京城也只有少数几家大店可以经营,而且是主要销售对象为大中户。如皇宫一买就是几桶,各部之类衙门、公侯伯及超级大富贵家也是整木桶购买的。

其次购买十斤以上者不少,即便是路远一些也会找过来的。因为不比蜡烛贵更好用,还有一点家里有车轿等及仆人可以过来购买。可一般可以用得起火油灯的人为购买火油走太远的路不容易,但布点太多那木桶大了,取出火油还麻烦。

还有陶器放家里还好,如船上就不大好办了。所以常洵心想后世铁桶第二步,槽罐车第三步,第一步轧出半毫米左右镀锌铁皮生产火油桶十分要紧。

仅自己的船上有了桅灯就觉得那木桶或陶器放火油确实是有些不安全,接下来还会卖给各种船只与养马场之类。而之前畜力轧机生产产量太少,只能生产少量风灯。

此时看来蒸汽机未成功前仅桅灯也需要畜力轧机几十台,五千吨火油十公斤一桶需要五十万个,所需要的畜力轧机好几百台。

这任务鸡笼吃不消的,马鞍山建造高炉时第一期还要建造一个几万吨的铸造厂才行。其实此时铁矿石也不够年产十万吨钢铁用,运煤运焦炭到码头的路远未修好,第一期目标还要投入不少劳动力,完成目标还要好几年。

一个冶炼基地规模大又是第一次建设不容易,一张报纸虽小一样需要好好筹划。因为每日十万份怕纸也要上吨,这纸向外采购不一定合用价钱也贵,所以大员岛造纸厂必须大扩产。

造纸要扩产油墨也一样,而且常洵接了权还需要大批培训教材,宣传小册子。以及先是数学物理方面课本,之后语文、历史、地理等课本,大员岛的印刷厂要扩大规模,在京城也要办一个大印刷厂的。

还有办报人员虽说有办旬报的班子拆分几个人去京城当个基础架子,但旬报与新报纸版面相差一半,每日出版,这就是说二者乃二十比一。

上述为体量差别,内容上二者也大不一样的。还有在京城办报纸不可能一开始用简体字,也不可能马上用横排版,最多用上标点符号,今后再逐渐采用两种方式合一报或一报两印办法过渡。

正是如此办旬报的人只能担任把关任务,有些版面还要去找一些文学根底深,接受新思想又愿意大力呼吁的人来主持。

报纸排版印刷属硬件与工厂一样,设备技术任何人都可以用上。包括报社管理与发行也是差不多的,管理好坏关系成本、质量、效率高低,发行也只是与商业手段接近。

而报纸的灵魂乃是思想性,特别常洵欲改革欲争夺议论权,报纸更非赚钱工具,主要是正面宣传改革内容与作用不让某些读书人肆意歪曲与抹黑。

所以最好要有人为改革鼓吹,这方面当然有份量的人出来更好。为此常洵考虑了不少人选也不大理想,接触了李贽的学生觉得他的名气、思想可以试试,只是找他来大员岛不容易,他也会很快去京城的,于是决定那时再说。

只是这些事虽杂乱烦都在顺利进行,军队扩编却是更加麻烦。首先常洵手下的武装力量三岛之外还有在对马岛的水军、陆战队;捕鲸与海洋捕捞队各基地;并岛后成立的水上保安队等等。

这些人在这一次扩编时都要进行考虑,如一些有了资质缺乏经验的人分配去各处提职实习,一些实习过的人要提拔担任更高一二级的主官。

所以这时间参谋部正在对所有的人员进行评估,加上扩编后会有多少职位,对他们的职位进行初步排序,然后才是下调令进行整个体系大换班。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