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明新福王 > 第183章 兼营

大明新福王 第183章 兼营

作者:飞翔的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8 01:32:11 来源:就爱谈小说

饱暖思淫欲乃人之常情常洵一点也不奇怪,还有一开始他就为了大员岛农业生产了最好的犁与耙。还有就是水稻种子改良及农具改良,只是这方面不容易全面突破的。

但这时新粮种培育出了一些,只是大规模推广还不成熟。脱粒方面脚踩打稻机也有了也比较成功,就是拔秧、插秧、收割的畜力、人力机械实在不好搞。

这一点常洵也心知肚明,因为后世水稻种植也没有在畜力或人力机械方面有太多突破,到内燃机时的插秧机与收割机仍然研制了很长时间才成熟。

以他手下的人各方面水平将之研制出来的困难程度肯定会更大许多倍,但群策群力也是有一些好设想出现的,积累起来可以用在蒸汽机的农业机械上也有可能。

之所以可能乃是此时土地多产量低要求也低,所以傻、大、笨、粗的蒸汽机农机能完成基本任务就可以了,不必如后世要求那么高的。

对于研制出一些不大成熟的人力插秧机、收割机之类因为多少有些可取之处,这时闲一点常洵还是常抽出了时间去看看,并且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见。

另外靠人力插秧机之类再成功农民的劳动量减少不了多少的,为此常洵让他们种植方面试验二稻一麦制,即冬季种植冬大麦,如此至少种冬大麦时比较轻松一些了。

那为什么不种冬小麦而种冬大麦那只因水田即便是放干了水这土壤也是与旱地有区别的,虽说北方种麦子水浇地产量最高,可那乃是大水漫灌一下而不是一直有水的。

实际上麦子根系不可能长期浸水,土壤也要疏松透气一些,与水田土壤并不合适,或冬大麦比冬小麦适应一些,后世江南至少苏南浙北冬季农田种植冬大麦的。

二麦一稻降低农业劳动强度仍然是权宜之计,只有机械化加大幅度提高单产才能解决。短时间机械化不可能,就从提高单产上想办法。

因为亩产300斤与600斤产量增加了一倍,劳动强度相差不大,至少不会超过百分之五十。整个投入也是一样,属于减少劳动强度增加收入的最好办法,为此常洵要求良种培育要加强。

这方面投入产出十分悬殊,每年投入一万两一百万亩平均每亩增产一百斤价值多少况且整个大明农田以亿计。另外这方面投入也可以通过出售良种收回一些成本,就算是不直接收回国家也可以从增加的税收中收回有余。

而且如后世亩产千斤以上困难,良种产量达到五六百斤还是可能的。只是这方面培育周期长,在大员岛之前最重要乃是将移民安置下来,让他们劳动致富。

只是没料到劳动强度之大短时间就让吃饱饭的移民觉得吃不消了,而且这也是实情,让常洵不得不加予重视及作出调整。

这调整一方面大力研制人力、畜力农机,另一方面如同减人增效一样减少垦种数量提高产量来降低劳动强度,因为一个人种五亩吃不消种三亩就好多了,种二亩轻松了。

还有多出来的农田可以种草养牛、羊、猪、兔、鸭、鹅、鸡等,种植苜蓿等还有增加土地肥力作用,加上养殖产生的粪肥配合良种亩产五六百斤更加有保证。

在大员岛还可以水田放水种水草,如此还可养虾之类甲壳动物。为什么种水草乃是水鹿通过三四代幼鹿驯化,在养殖经验与水鹿驯化上都基本上成功了。

此时正在展开水草大规模改造之中,为什么要改造原因之一为水草产地有湿地、沼泽、浅水地带等等。这些地方只有浅水地带收割水草最容易,湿地就比较麻烦。

只有小船可以撑进去收割水草才是比较容易,如船撑不过去淌水收割不仅吃力还危险,因为水中有树枝、石块、坑洞,还有蛇类,沼泽的危险性不用说更大。

所以为了收割到全部水草这时的办法乃是加高出水处地势抬高水位,还有挖出一些浅水沟让小船可以深入每个地点,保证在船上用长杆大钩镰刀可以收割到所有的水草为标准。

这样一改扩大水草资源好几倍,但浅水地带水草也是存在问题的。这问题乃是浅水地带水草主要是靠一部分与岸上水草互相根系相连,才停留在流水缓和之处的。

可这种根系相连并不牢固,水流一急会大面积冲走。还有许多可以生长水草的水面很难生长水草而白白浪费,人工种植可以用扦竹子系绳子将更广大的水面利用起来。如洪水可以提前将急流处水草先收割走,漂走了也可以去水缓处捞回来的。

另外自然生长的水草中并非全都是水鹿爱吃的,各方面优质的,且老嫩不一。所以需要如种地一样选择一部分水草作为种植对象,又定期收割与放种。

这些措施可以让现有的水草资源,养活大自然野生现有水鹿数量的十倍以上。那么整个大员岛水草资源可以养活多少水鹿呢历史上不久荷兰人向日本很长时间内每年出口十几万接近二十万张。

这也就是说整合全大员岛水草资源养二百万头水鹿也是可能的,而且这时开垦出的水田种水草产量更高。每亩养五头每个互助小组养一百头不成问题,还只要有年老一些劳动力就可以承担。

水田加高水位种植水草一年土地也会肥沃不少,让农田轮流种植水草、稻谷、苜蓿黄豆土壤肥力只会增加,而连续三季稻种植几年的地农家肥补充不足的多少有些下降。

当然减少稻谷种植如良种跟不上时在产量会有所下降,可开始时移民过来只怕粮食不足。此时移民基数扩大,移民又只需要半年粮就可以达到自给,这方面不存在问题。

还有减少粮食作物生产面积扩大了养殖,粮食会有所减少肉类却成倍增加,搞来荷兰奶牛后整个大员岛可以开始试验奶、肉、谷物混合食物的生活方式。

其实后世的人均百斤粮食,做饭、面食大多数人一个月吃不了二十斤,大部分都成为了饲料用了。所以常洵决定从第一批合作社开始更综合性全面发展的生产模式试验,只要成功农民的劳动强度会有所下降与均化,收入也会进一步增加。

其中农民劳动强度均化也是十分有好处的,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诗锄禾日当午当然艰辛,可日头最高时在室内干,早晨或午后三时再锄草就不必那么辛苦了。

当然还可以改变耕作制度,如锄禾日当午乃是开垅条播,后世有散播的根本不可能锄草,还有一季不翻垦直接洒种的,这样一来会省去不少工夫有时收成更好。

当然这样的方式也是因地制宜,并非是拍脑袋或照搬就可以的。常洵乃是参观了给予大员岛的农机、农技、良种培养方面研究机构后给予他们更多资金,对农机研制提出一些看法,大幅度增加投入后,对耕作制度进行指点。

当然他本人并不懂农耕,所有的指点机械上乃是其它机械类比连想,耕作制度、粮牧并行等都是后世新闻之类得来的,所以他再三强调要因地制宜通过试验。

不过他的都是成功经验,又是老板所以不可能被人当作天方夜谭。之后的试验虽不可能一帆风顺获得成功肯定不会有问题的,而粮牧结合实践证明属于良性互补,会让大员岛农民降低劳动强度又更富裕的。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