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明新福王 > 第38章 新规

大明新福王 第38章 新规

作者:飞翔的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8 01:32:11 来源:就爱谈小说

灵山岛、大员岛都举行团体年夜饭,中左所这儿也不例外。只是灵山岛变化最大,大员岛移民所在之地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只有中左所变化最小。

首先到这时岛上的人变化就不大,整个千户所的人包括千户基本上都没有离开。为什么如此那是卫所这时根本没有土地安置他们,有官职的小旗、总旗、百户、千总之类只有少数几个低级官,才在其他千户所有硬档亲戚继续保留官职,大部分不管常洵是否认他们的官职也没走。

为何如此走了官职很难保留,就算是官位仍有坐冷板凳肯定是百分之百。而常洵这里圣旨没有提到这事,那是事太小了不可能写在圣旨上的,但会认的可能性极大,因此他们还是赌这个了。

千户所只走了少数几个小旗总旗,再大一点也不大好安排实职。其他在中左所耕种的农民,海边捕鱼的渔民何苦要离开呢这里成为福王封地还是大明土地与他们毫无关系,反正常洵如大明政策一样他们干什么离开

就算是盘剥厉害一些他们才会考虑离开,但十之**走不了的。离开这里耕种的土地搬不走,渔民驾船就可以离开,可离开这里其它地方安家也不容易啊

知道圣旨将中左所封给常洵岛上之人十分忐忑,最为难的是那些卫所官。因为成为封地乃是整个岛屿,之前大明的规矩不知算不算不算这个变化最吃亏的就是他们了,想调走他们都是没什么过硬关系的,卫里没土地让他们搬家,也没有官职可以安排他们。

还有岛上的地主也是担心他们的土地怎样处理,过去免税的还多一层忧愁。可千户所军官走不了地主土地搬不走,只能等常洵派来的人会带来怎样的政策,听天由命。

而且是一宣布再找官府无人理睬,常洵的人一时未到这时间成了无人管的弃儿。七月底古正方、章谦义、施悌三人带了十几个人来到了岛上,众人才松口气。

那并非是觉得他们肯定会带来好消息,而是终于等到命运的宣判,不管好坏至少好在不必牵肠挂肚睡也不踏实了。

关于常洵的方针乃是由古正方宣布的,他虽之前是郑贵妃身边的宦官,来这里却是负责民政方面的事。那并非是常洵喜欢用宦官,而是他至今接触最多的仍然是宦官,还是郑贵妃翊坤宫的宦官。

实际上此时他封了王,在宫中也有了独立的宫殿那宫殿仅是名义上的。在宫中进出不方便外面有王府可用,于是他仍然住在翊坤宫,毕竟他还未到十岁远未到必须与母分居惯例。

再说宦官给人粗俗无文的印象,可他们中不少年幼进宫的识字率颇高,整体识字率可说是大明最高的群体之一。

或者说他们中有几个达到秀才程度这就是在硬怼了,那是因为让宦者识字方便他们办事,只有少数人才获得多一些受教育机会,那也不是可以与一心考试的读书人比较的。

这个不可比并非是智力上的,最根本的在于宦者受教育只是为了可以办事而不是考试。这时考试乃是精研四书五经微言大义,而不是知识的广度深度。

如果说这时的秀才胜过后世大多数大学古文教授绝对没问题,可就是那些进士的数学也没几个超过后世的小学生,那是双方不在同一个方向用力。

还有宦者常洵接触多熟悉他们的性格,一二年前就开始有意接触他们,并进行一些引导,比如让他们多看一些他的杂书。

还有针对他们最为人诟病的贪婪问题作出了安排,向他们保证只要不犯罪错,等他们老了会设专门机构安置他们,并享受之前七层或以上待遇,具体拿几成看他们的功劳大小。

有这样的原因与措施常洵这时所用的宦官比例确实是有些大,但比例大基本上也不会有大问题。为何如此说的原因在于这时常洵三处地方都是草创,出不了大差错或无法收拾的后果。

或者说宦官不熟悉世务,可这一点恰好正是他们的优点。那是因为常洵这里一切规矩都与传统不一样,他们只需要按常洵所设想去干就可以了,之前没有成见,没有清规戒律,反而可以心无旁碍地去执行。

常洵这时最需要执行的人,而不是有自己想法的人。如此做长期看当然不妥,独断独行出了问题也无法及时发现与纠正,可以后有了一批志同道合或认同新道路新方向的追随者、同路人,那时在一些事上可以协调立场、共襄盛举。

还有常询此时制定的政策方针到具体规定,也必然存在主观意识不合适客观现实的理想主义的成分,这一点常询并非不知道,只是他不可能在之前进行大量且深入的调查,制订出更符合实际的政策方针来。

话说回来,这时三岛几乎都是空白,中左所有一些人也是社会底层,地理上属于边缘。常询在这里起家不管他的建设发展规划理想主义色彩多少,有一个好处没什么原有利益者的纠葛。

当然中左所比其它二岛有一点不大的传统势力,常询也考虑到此事并作出了一些特别规则。如此一来常询的方针可以获得最好的执行,如果执行中实在有所缺失或不合情理、太超前下面反映了常询不可能固执己见,不肯有一丝修改。

因此什么不懂的宦官也不成问题,再则中左所这里民政事务最少,暂时人口增加不可能多。原有人口及土地的处理办法普通人没啥变化,卫所兵一律改为民藉。

这一点划给常询的京营也是一样的,受到的欢迎比阻力大。只不过京营家庭耕种的土地此时不在常询辖下,来到他辖下的人种地也随移民垦荒安排,之前没有如何处理卫所土地的问题。

但中左所乃是有耕地的,对这些土地常询一律收归039039国有039039,卫所官兵欲耕种一律三成交租。其他民地有藉土地证一律两层之前没有三成,都不再有徭役之类外办学办医等统一,合作社暂缓等时机成熟再说。

对这政策大部分人都满意或认为可以接受,有意见主要是千户所有职地加非法占了大量耕地的军官,而且是他们的官职也没有了是双重巨大损失。还有一些地主不大交税,士绅更不可能交税,他们肯定不满意的。

对此常询的处理办法职地可以给他们种一样交租,多占耕地必须交出来。官职可以领取一些遣散补偿费,但必须经过离职审核才行。

对地主各种逃税常询当然不认,还规定租子不可超过四成,税与佃户各负责一半。如此地主净租子收入只有三成了,士绅土地也一样处理,优免暂按大明政策办理,不过一律先征后返,按规定返回而不是混淆全免。

土地也将实行使用权制度,即现在交税乃是换取土地使用权,但使用权将分农、林、牧、渔、开矿、办厂、修路等等,税率各不相同外改变用途必须申请批准。

还有土地改变用途优先次序为军用、重大项目、国道、水利工程、省道、码头、公园、道路建设等等,排列在前土地征用补偿标准统一,不可拒绝,标准制定办法另定不低于市场均价,普通用途互相协商。

上面规则对中左所绝大多数人而言变化还不大,于他们好处坏处都不大。不过对已经作了最坏打算的他们而言还是好消息,还有常询名义上收税高一些可直接收取,会比之前役胥收取陋规方面会否好一些。

如他许诺的办学办医如实现,这些都是常询到来肯定好处多。只有少数卫所军官与几个小士绅吃亏最大,但也没比他们设想最坏情况那么糟糕。再说他们也无处诉苦,只能默默吞下。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