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明新福王 > 第64章 番薯

大明新福王 第64章 番薯

作者:飞翔的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8 01:32:11 来源:就爱谈小说

第三季水稻收割完成大员岛进入相对空闲的时间,之所以称之为相对空闲乃是与北方严寒只能彻底猫冬比,在大员岛此时仍然可以进行一些农业劳动的。

比如稻谷之类不可能种植地上还有一些蔬菜在生长,比如北方土壤冻结根本挖不动,这里正好乘闲一些将水渠、田埂、道路等维修一下。

如果种植一些冬小麦为防开春雨水多这时要开好沟,要开沟的还有那油菜田。如江南还要整修桑树,在大员岛这时桑树才是苗,准备接下来嫁接,明年才有第一批桑苗,这方面此时没什么要忙。

其它鱼塘也要进入抽水捕鱼、清塘阶段,清塘就是把淤泥挖出来倾倒在耕地上,那淤泥很肥沃也是这时江南最主要的农家肥之一,不过大部分淤泥在河流中捻起来的。

所以移民们来大员岛一年丰衣足食劳动强度也大,让北方人特别不习惯。丰衣足食的原因之二为他们有足够的耕地及足够的畜力,还有更好的农具。当然还有全家大小齐上阵的因素,在拔秧插秧时六七岁的小孩也会去干活。

对此常洵觉得移民这时的收入确实是与他们的付出有差距,差距的原因之一还是他的租子,因此有些惭愧但也没什么办法,只能后补了。

这后补之一就是在农业机械化上及早发力,虽说机械化必须解决动力,可在这时代用畜力耕地一张犁还是二张犁效率就差了一倍,再组合上耙地效率就等于三个人干活。

合作社化也让重型农具买得起用得上,手动的插秧机也可提高不少效率。关键这方面研究机械化了仍然有用,因此第一批移民到大员岛,常洵已经安排设立一个农业综合研究院。

当然说是院其实只有十几个人而已,不过研究项目包括水稻改良,其它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瓜果、水果干果、菇类、林木等改良,包括畜力、手动机械化也是之一。

只不过此时水稻与机械化优先,经济作物甘蔗优先,其它只能一步步充实。反正有这架子有什么填什么,比什么不做好。

如水稻甘蔗先找一些品种来对比种植为第一步,挑一些异变种子培养为第二步,简单杂交培养可以稳定种植种子为第三步。

其实这时能从变异种子中培养出一个二个,适宜一个地区种植的高产稳产种子已经可以支撑很久了。为什么如此说就是人口压力还不大,如大明这时即便是按最高估计二亿人,用此时开垦的土地种植高产一点种子,人均八百一千不可能六百以上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为什么没做到很简单朝廷连基本水利与粮食调运,在大灾时适当转移一些人口去其他地方等也没可能做到。如即将发生的北方大旱造成的饥荒并非是真颗粒无收,如果真如此那里就会形成大片空白的无人区。

可十几年过去了陕地还有大规模战事,没有粮食怎么打所以明末陕地连续大旱造成大面积大幅度减产是肯定的,水利完整一些灾荒会轻一些,再运粮赈灾加移民就食度过难关不难。

除此以外这时生产技术传递很慢,不少增产措施、优良种子也普及不开。主要是官府在这方面无作为,所以这时只要组织力好一些,将水利搞好一些,推广先进耕作技术加优良种子大明就不大可能到处有缺衣少食的人。

所以常洵要让大明人吃饱在现有基础039039挖潜039039就可以支持很长时间,只是他有后世记忆当然不肯如此039039偷懒039039,再说了他对农业根本不懂具体种植,可只要少许投入因为实在原始进步空间极大。

此时如麦子才一二石,增产一石肯定不困难,亩产七八石才不容易,因此他设在灵山岛对面珠山脚下的农场,仅投入试验经费几千两,到这时就有了一些成绩了。

这成绩有扩大与改进农家肥,让土地肥力增加而增产上试验普遍可以达百分之三十以上。还有陈述选到了一些变异种子,经过二代培养有培养出稳定高产一些的种子的可能。

这技术就是费时间,每年种一次就是只能试一次,可筛选出稳定高产的种子起码五六代,还要扩大种子培养,一个种子十年八年才能达到初步推广阶段,性急的人肯定急死了。

对此常洵也没什么办法,只是庆幸大明还未到真缺粮程度,距他上位也早了些。这时大员岛也成立这方面研究的小组,北方的种子培养可以在那里种一季,如此可以加快种子筛选与定型。

陈述他在种子改良上还未曾突破,引种番薯、玉米、土豆上还是比较成功的。比如番薯找到了五个品种通过对比种植确定了比较合适北方种植的二个品种。在种植技术对比中也基本确认平地、山地的最好方式。

或许还不此时最佳,但陈述已经完成番薯在北方种植的初步选种,基本种植技术,加保存技术等试验,接下来可以推广种植了。

虽说这东西此时不可能亩产好几千斤,有它可以解决大明北方粮荒,但灾时让人吊命,平时弄个烤番薯,还有生产粉条,低档酒也是会减轻一些粮食消耗与丰富一下生活。

番薯如此玉米陈述也对比种植了四个,有粳有糯,论产量肯定粳的高。实际上后来北方种植的就是高产一些却粳硬的品种,就这还没人039039啃青039039。

啃青就是在未彻底成熟时吃,大多为零食不抵饭量的,所以粮食紧张的地方啃青会被看作败家子行为。可在江南玉米一直在当作零食农民在地边角零星种一些为主,品种也是甜糯的,只为口味不为产量。

到二十一世纪嫩玉米大行其道,不少人将之与养生挂钩,嫩玉米比大米还贵,种植还不如稻谷费劲实在便宜了有条件种植的人。而且嫩玉米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秸杆也是优质饲料,所以玉米常洵让陈述两个种类都要培养优秀种子。

只是粳的只要高产,糯的着重点在口味,多培养一些更好。条件允许了以后在城镇周围种一些嫩玉米也是一项丰富民众生活的内容,与水果、干果、瓜果、番薯等等一样的。

如番薯也是可兼粮食、替代粮食,还有成为小吃零食的潜力,包括土豆也一样。这些种类两种需求在筛选培养种子时都要考虑,只是此时种植未久种子分化还不大明显。

不过常洵还是让陈述选出番薯进行风干与烘烤试验,包括制作淀粉与粉条。最后挑了一些风干后口味最脆嫩甜及烘烤后最香糯的番薯,还有一些土豆送到京城来,他将之当作过年礼物之一献给郑贵妃。

这也是让她与万历尝个鲜,以及还有知道这世界存在番薯、土豆这样生长在泥土中也可充作食物的块茎植物。而大明至今都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除了救急没有拿块茎当粮食种植的。

万历尝了番薯与土豆觉得味道都不错,问了产量与种植条件觉得确实可以或应该推广种植。但也知道这方面朝廷来做争论会很久,却不一定能做好,就不再注意这件事了。

不再关注此事也是万历从常洵那里知道,北方大旱历史上会在天启、崇祯时暴发,那时与他已经无关了。现在到那时肯定会是常洵当家,别说与他无关就算是这时知道也不必担心啊。

常洵才第二年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如番薯、土豆、玉米这些新粮食植物已经在培养种子了,怎可能还会如历史上那个混账常洛的儿子崇祯一样把大明玩完。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