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老公死了我登基 > 第88章 叮嘱&殊途&新立

老公死了我登基 第88章 叮嘱&殊途&新立

作者:潇湘碧影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9:23:51 来源:就爱谈小说

第132章叮嘱

食盐之事未平, 两下里又添了争端。任何新势力的崛起, 必然与旧势力争夺资源。地主阶级不是管平波想要团结的对象,因为不破不立。想当年孙吴与地方豪强妥协,倒是三国里支撑最久的那个, 但照样该灭亡的依旧会灭亡, 并不因其“会做人会来事”有丝毫不同。当然完全无视地主阶级也是不合适的,譬如诸葛亮倒是个有理想的人, 然而蜀国内部矛盾之尖锐, 非不停征战不得解决, 于是导致了蜀国年年战乱, 百姓苦不堪言, 最后在内外夹击下率先灭亡。故, 打压地主是手段, 目的则是团结真正值得团结的人。不从理想论,打击兼并亦是各朝各代治理国家的首要问题。因为豪强愈兼并, 实力愈强,便愈能官商勾结逃避赋税。自耕农的衰退,往往昭示着中央财政的崩溃。

因此君王与百姓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反倒是与官僚地主相互利用,相互制约。管平波欲要成事,对着地主就不能怂。历代造反,多有与豪强勾结, 甚至许多造反的本身就是豪强。与这些人相争, 她管平波一个女人半点优势都不占。管平波有且只有一条路, 一切的谋略,都必须建立在令百姓吃饱饭穿暖衣的基础上,稳打稳扎,方有一线生机。

六月中旬,早稻成熟,农民进入双抢。所谓双抢,即用最快的速度收割晾晒谷物入库,紧接着进行晚稻插秧。种稻谷最苦的便是一头一尾的插秧与打谷子,双抢接连着做,其辛劳程度可想而知。老虎营在半坡上种的少量红薯玉米亦可收获,开始轮种秋大豆,好于冬季收获了榨油,改善伙食。同时,她派出一旗队并部分工匠去往云寨外的百户所,为集体搬家做准备。

至七月中,百户所准备就绪。管平波将老虎营拆成了两部分,由她带领一二旗队驻扎百户所,往云寨渗透;由谭元洲带领三四旗队守护盐井,确保后勤、扩大战兵规模。

盐井与云寨虽都有河流,奈何两边水路不通,物资皆靠人力运输。陆观颐指挥着众人有条不紊的打包,韦高义与潘志文分配着队员的任务,除却每个人带齐个人物品外,还须得分担诸如粮食、布匹等物。众人在外忙碌,管平波则把谭元洲请到办公室,嘱咐道:“虽说人员打乱,三四旗队还是本地人居多,你要仔细。且现在我们人数十分不够,全挤在盐井不显,分兵两处也还能看。但我们不能忘了目的,不到二百的战兵营,控制石竹显然不够。”

谭元洲皱眉道:“便是朝廷,每县也不过一个百户所,怎地营长觉得二百人还不够?想要多少人,给我个准信。”

管平波道:“石竹是起点,不是全部。”

谭元洲登时明了,窦向东的期盼里,武攸远胜于石竹。石竹此地,说白了不过是沅水流域的一个小站,有更好,没有也无妨。且对窦向东而言,沅水远不如资水要紧。武攸为资水的源头,不独牧场,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飞水铁矿就在资水边,控制了武攸,顺水而下,两面夹击飞水,何愁夺不回来?况且打仗占着上游,可不是只出兵迅猛一个好处,物资源源不断的轻松运入,不管是后勤压力,还是将兵的心理压力,都有显著的优势。他们在石竹有一年多,算是摸清了些许情况。但武攸从未探过路,显然二百人控制石竹的同时打下武攸,是很不现实的。遂道:“我明白了,会甄选一些品行优良的良家子补充战兵营,你放心吧。”

管平波看了一眼谭元洲,因上半年的艰苦与操劳,黑瘦了许多。又想她与窦向东乃完全不同的路数,分家的可能性非常大。而谭元洲跟了她这么久,再想回到窦向东身边是非常困难的。任何一个团体的重要岗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谭元洲离开了巴州,窦向东身边自然补上旁人。跟在窦向东身边,可谓吃香的喝辣的,虽屈居奴籍,但豪宅奴婢亦是不少。跟在她身边呢?前几个月且吃难以下咽的杂粮饭呢。如此算来,她着实把谭元洲坑的不轻。能做的唯有许一个未来了。故正色道:“你如今同陆知事学了些字、读了些书。可知为何一个县才一个百户所么?”

谭元洲一愣,他没想过这个问题。

管平波道:“你现知道,实际上一百个人,是无论如何都不够使的。我们想把一个小小的盐井运营起来,二百个人刚刚好。一县之广,一百个人,够干嘛使的?又有,县令甚都管。民生、判案、水利、经济、建设,桩桩件件事多繁杂,凭县令与县衙里的几个小官,如何做的来?朝廷却偏偏如此做,其间有甚缘由?”

谭元洲思考了半日,没个结果,笑道:“我一个粗人,营长休难为我,直接告诉我吧。”

管平波笑道:“皇权不下县尔。”

“这句话听过,可是有甚不妥之处?”

管平波点头:“管理的太粗犷了。没有有效的基层管理,如何能有充足的税收?县里缙绅沆瀣一气,才会有县令什么都管的格局。看着什么都管,实则什么都不管。朝廷到县一级,完全是听天由命的。常言道:国不可一日无君,按理县里也该如此。但你看石竹,这么久没有县令,该怎样便怎样,毫无区别。再到百户所,不过是防着有人造反罢了。然而底层真正失衡之时,终究是防不住的。没有失业农民,才不会有烽烟四起。可想要没有失业农民,就必须深入管理底层。对官员政绩的考核,也绝不能是太平,而是富庶。”

谭元洲:“……”这都什么鬼!?

管平波见谭元洲一头雾水的样子,料定他暂无宏观意识,无奈的说回实际问题道:“我们将来治理石竹,每一个乡,每一个村都得收入囊中。你说得要多少人?”

谭元洲心里稍微盘算了一下,惊愕道:“养得起么?”

管平波笑道:“你再算算账。是一个村养个村长划算,还是拿钱剿匪划算?且不论剿匪用掉的钱,单土匪对当地经济的祸害,就损失多少?”

说着,睁着真诚的大眼睛道,“从去岁夏天起,我们几人相依为命,互相扶持到今日。故我希望你们个个都能独当一面。你管军营我是不担心的,许多地方我且远逊于你。可你在民政上一直未见长才。你看盐井,没有兔子,我们过的是什么日子?养了兔子,又是什么日子?单养兔子得用多少人力?可种植苎麻养兔子,便可省却衣料的钱财。兔粪又能肥田,有益于苎麻。如今是世道不好,我们内部消化。可要是赶上好时候,兔皮值钱、兔肉值钱、苎麻布亦值钱。便是没有盐井,这么一个无人放在眼里的贫瘠山谷,登时生出多少银子来?这便是真正的军屯。因为你不能确保每一块军屯的土地都肥沃都适合种粮食。我们将来的军屯与军屯间可以各展其长、互相配合,到时候要什么没有!将来人多了,你要操心练兵,更会遇到诸如此类事物的管理。现摊子小,你不考虑学习,将来就未必有空学了。”

管平波说的严肃,谭元洲亦答应了一声:“好。”

管平波有些不好意思的道:“去岁我耍无赖,强行把你从老太爷手中抢了来,你又于夏日里为了护住我们母女,与老爷失散。回回想起,你平白受的苦楚,就深感愧疚。同老太爷比,我无钱无粮无权势,唯有些许浅薄学问尚能值点钱。恕我再做癞皮狗,拿此抵债吧。”

谭元洲心中一暖,笑出声来:“价值万金。”

管平波微笑道:“那盐井就交给你了,横竖是个小地方,你可劲折腾都不怕。有什么新鲜的想法,写个条陈与我,我和观颐一起替你参详参详。”

谭元洲道:“兵法呢?不打算教我了么?”

管平波苦笑道:“除了你,我再不敢跟别人说的。我心里没底……”就算不是冷兵器时代,她前世也没干过大型战役指挥啊!兵书到底只是兵书,与实际相差甚远。她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如何能教他人?遂又道,“我往日看过一套《练兵实纪》,忘了许多,能记住的才默写了一半,就留在盐井给你看吧。待我全部写完,再使人送来。”

谭元洲道:“我许多字不认得。”

管平波叹道:“我欲出一本字汇,奈何没空。李玉娇在文化上天赋不错,我带走了,杨欣留给你帮着做稽查。至年底,我定整理一套常用三千字,并教会她用汉语拼音。到时那套书,差不多的人都要学。你且帮着看看吧,写的语句不通难以理解的,都告诉我,我好改。”

谭元洲应了。

管平波密密叮嘱了许多,皆是盐井管理的细则。又道:“盐井是我们的后勤基地,只要有盐井在,石竹境内的争端,便是输了也有东山再起的资本。但盐井丢了,我们就只好逃回巴州了。你少不得把往日的苦再吃一次,方可回到老太爷身边;而我则是,要做回讨厌的事。回头路不好走,只得一直向前。到真正打下一番基业,我们成了窦家的功臣,才可挺起腰杆做人。”

谭元洲忍不住问:“你不喜欢老爷么?”

管平波道:“便是我喜欢,小老婆能做的高兴么?一生一世一双人尚且未必能打动我,一个从不把我放在心上的人,我得多犯贱才喜欢他?”

谭元洲心中一动:“你……将来……会离开窦家么?”

不想瞒着一起历经生死的战友,管平波笑了笑道:“大概吧。”

“那你……会改嫁么?”

管平波一脚踹在谭元洲的小腿上,露出迷之微笑,森然道:“你说呢?”说着拍着桌子吼道,“我们现在在创业!创业懂吗?谁特么有心情想儿女情长。”说完忽又顿住,谭元洲二十六了,他不会想娶亲了吧?忙又补充道:“当然,我是我,你是你。你倘或想成亲,定要告诉我知道。我虽然穷,但保证不少你的贺礼!”

谭元洲:“……”算了,我忍!

=============

第133章殊途

行军打仗之人,行礼多半简陋。为了预备搬家,制衣组赶出了两个旗队的军用背包。里面有格挡,可分门别类的放置物品。行军最占地方的便是铺盖,管平波早把老虎营的铺盖改成了睡袋,并在尾部安装了目型扣,睡袋对折,从头往尾部滚成圆筒,扣上目型扣,直接就塞入了背包里,比打行李包方便多了。

一群年轻的汉子兴奋的试着背包,没到集合时间,管平波并不拘束他们。便是军营,也得有张有弛,不适当的放松发泄,憋到最后难免出问题,还不如一开始就别绷太紧。此回韦高义跟随管平波去驻扎百户所,正与留守盐井的石茂勋道别。管平波走到近前,笑着拍拍韦高义的肩,发觉一不留神间,这孩子已经长的比她高了。

韦高义笑眯眯的问:“营长有何吩咐?”

管平波伸手替韦高义解开右边肩章上的扣子,把背包的背带放入肩章下,再扣回扣子,然后左边也这么来了一回。韦高义看着自己的肩,张大了嘴。管平波把韦高义带到平日里演戏表演的高台上,吹了声竹哨,吸引众人的注意,才道:“所有人把背带固定在肩章下,以后行军皆是如此。有了肩章的固定,背带不会滑下肩膀,翻山越岭时干扰会影响到最小。”

众人恍然大悟,纷纷道:“原来肩章不独是看等级,还有这等作用。”

一众人嘻嘻哈哈,直到竹哨声再次响起,且连响三下,众人皆安静下来。管平波立在高处,敛起笑容,肃穆道:“列队!”

韦高义跳下台子,跑回旗队长的位置。一二旗队立刻整整齐齐的排成了方块。而后管平波宣布:“以鸳鸯阵为单位,鱼贯而行。但遇战事,就地列阵。一旗队一小队先行,行军途中不许交谈,一切看旗队旗帜。有违令者,先行记录,至百户所惩罚。”训话毕,两名旗队的旗手摆正本旗队之旗,皆为黑底白字,上绣旗队番号。紧接着红、蓝、白、黑四面中型旗摆好,此乃指挥旗,红为前、蓝为左、白为右、黑为后。

最后,象征主将中军的黄旗高举,同时象征老虎营的老虎旗并列。一旗队与二旗队的队旗跟着举起。而后红旗升高,磨旗三周,指向前方。号声吹响,指引兵士行走的望竿高举,韦高义大喝一声:“齐步——走!”说毕,率先踏出步伐,一个跟着一个踏上土路,往百户所进发。

管平波身处队伍中段,有四名亲卫随侍在前后。亲卫皆由最先跟随她们入石竹的巴州人中选出,分别是李修杰、魏海、蒋安、吕大。四人原先为小队长,主动报名参加的亲卫选拔,因出身与身手皆占优,故做了亲卫。论起近身格斗,韦高义等人还更强些。然而管平波现在缺人缺到发慌,是无论如何也不舍得拿他们当亲卫使的。

跟在管平波身后的,是骑着毛驴的陆观颐与刘奶妈。刘奶妈怀中抱着甘临,摇摇晃晃的睡的正香甜。再往后则是阿颜朵与含紫鹃在内的后勤人员。云寨百户所将是他们长期呆的地方,故特特带了修缮、制作武器的铁匠、木匠与砖瓦匠。至于养殖、纺织、制衣、编织则尽数留在了盐井,待安顿下来再酌情调老练的组员至百户所任组长,招募云寨左近的人补入后勤。

管平波的计划便是如此,到一个地方,皆要选入一些当地人,利用其关系把老虎营的好处与理念往当地扩散,但又不能全用当地人。文明尚且容易被同化,何况小小军营。因此就要控制当地人的规模,至少在初期阶段,须得让他们更弱势些,接受了老虎营的规则后,再如盐井一般,慢慢增添人手。

所以为何说时势造英雄?便是管平波的确有才,不是乱世,人人丰衣足食,谁愿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非得到了没饭吃的时节,走投无路了,杀人越货的土匪都做得,何况遵守老虎营奇怪的规矩。再苛刻,人家给饭吃不是?

难得有拉练的机会,管平波选择的是急行军。盘山路不好走,众人都屏息凝神,生怕踩着石头崴脚丢人。三个半时辰的路程,中间没有休息,一口气走到了地头。

远远看着云寨的城门,李修杰稍稍有些激动。当日狼狈逃窜,今日强势回归,心中总有些得意之情。心情更复杂的是孟阳秋,生于斯长于斯的他,那夜被逼入山林,以为回家无望,哪知不到一年,他又回到了此地,然百户所已易主,经过修缮后,也再不似以往的模样。按陈朝的规矩,孟志勇身死,该由他补百户,继承百户所。可此刻,虽难免有些想头,却是无论如何也不敢挑战管平波之权威,不过暗自叹息一句罢了。

百多人的动静不小,惊动了云寨城内的百姓。看着高高竖起的虎旗,皆知是老虎营出行。往日见过管平波的人,交头接耳的谈论着前县令家的姨奶奶,说什么的都有。胆子大的还凑近前看,果见队列中有人抱着奶娃娃,不由倒吸一口凉气。与土匪结下血海深仇的她,居然真敢亲自回云寨!云寨尚有本地人担任的吏员,其亲戚见了老虎营之威势,拔腿就往城内跑,同自家亲戚报信去了。

老虎营的人目不斜视,全不理论百姓的行动,闷头往前走。编制大调整后,管平波成立了侦查队,此时谓之“夜不收”。按理皆由精锐中的精锐担任,但草台班子初立,不可强求,只择伶俐的入编制,慢慢培养。行至百户所门前,就有夜不收前来回禀。管平波随之踏入百户所最高处观测,见无可疑状况,便命:“立中军旗!”

旗手升起黄旗,喇叭响起。一旗队二旗队接号,依次进入百户所。营定、金鸣、喇叭止。夜不收于高台上瞭望无事,将旗三磨三捲,而后两队报数,后勤人员报数。三个半时辰倒没有掉队的,夜不收们轻轻松口气,若有人跟不上,还得他们去寻。此时人数不多,清点一回,各寻了住所,便落旗吹打,关闭大门。日后人员多了,少不得还须夜不收再出去探上一回,确保周遭没了危险,回报于中军账内,方才会闭营。

行军流程看似繁琐,实则若训练有素,便十分利落。管平波进屋不久,院中飘起了饭香。吃饭洗漱毕,看天色不早,安排了巡夜人员,各自安歇不提。老虎营的旗帜在晚霞中随风飘动,在马蹄溪河滩堆场看守木材的伙计,见了管老虎的旗号大大松了口气。而云寨大地主杨再林却是心中一突,占了百户所的管老虎,会一并收回百户所的土地么?

次日一早,各旗队按旧例出操。空了一小半的盐井,众人都有些不惯。尤其是谭元洲,盐井与百户所相去不远,却不能日日得见了。此回阿颜朵跟着管平波去了云寨,李乐安倒是留在了盐井,跟随谭元洲学习拳脚。从未与阿颜朵分开过的他臭着张脸,不明白为什么他非得跟着谭元洲,跟管平波不是一样的么?然而阿颜朵喝令他留下,也只得留下了。

谭元洲看着不情不愿来请教自己习武的李乐安,不由哂笑。他想起了许多年前,年幼的他父母双亡后,便被窦家收养,跟着窦家的船在洞庭游荡。无父无母的孤儿,窦家养了不少。有大的有小的,少不得有些恃强凌弱的故事。甚至说,窦家愿意看到这样的故事。养蛊一般,由着他们挣扎。挣的过的做水手做打行,挣不过的,自然再没见过。

为了往上爬,每日除了习武就是习武。大抵因那时学的便是野路子,没打好基础,才频频落败于管平波。也不知那厮到底哪里学的本事。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胡乱练了二三年,终于在十三岁那年,被选拔.出来,正式拜师学艺。从此在窦家的地盘上“平步青云”,年纪轻轻就混到了窦向东的身边。曾经可望而不可即的城中房屋与钱财,变得唾手可得。在没遇到管平波之前,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好,甚至在众人的奉承与窦向东的看重中,时常因此洋洋得意。

此刻教着一团孩子气的李乐安,才发觉自己以前好像挺惨的。窦家的打手,没有身份。他属于被隐匿了户籍的人。豪强多半如此,朝廷不许他们蓄养奴婢,他们有的是手段应对。所以钱财房屋,是他的,又不是他的。

未时初刻,下了学的几个孩子,傻愣愣的在周围看着同学李乐安习武。盐井中孩子不多,羊头寨留下的三个孩子之外,是姚麻子的两个女儿并年岁最大的李乐安。这一群孩子,完全不用做活,没有倾轧、没有无休止的彼此掠夺、没有刻意少了一份的饭食,每天的任务除了文武学习,便是玩耍。简直舒服的令人嫉妒。也是这群孩子,让谭元洲深刻的明白了管平波与窦向东的区别——老虎营的每一个人,都是人,而非奴隶。

从一开始,管平波走的就是与窦向东完全不同的路。想明白后,谭元洲不由生出几分担忧。窦向东之谨慎,令人叹服。整个洞庭流域,不知不觉已是他的天下。他就是官衙,过往船只都得向他纳贡。窦家远远不止表面露出的那一点点实力。

管平波作为后起之秀,发展的有些迟了。谭元洲不自觉的望向云寨的方向。小小的盐井、小小的石竹,真的能成为你的基石么?在窦向东的笼罩下,你真的能挣出一番天地么?万一,在争执中落败,你还会坚持风骨么?

李乐安拳风袭来,身体比大脑更快做出反应,一个侧摔,轻巧的把人掀翻在地。

谭元洲毫不留情的喝道:“再来!”

李乐安从地上爬起,继续攻击,再次被放倒。谭元洲一面应对着李乐安;一面想,后发未必不可制人,他能做的,唯有竭力夯实基础,为将来争得一席之地。

不仅仅因为喜欢管平波,而是自由的滋味,尝过了便再也不想回到过去,做那个被人假意奉承的奴才了。

=====

第134章新立

认识了近两年,不得不说谭元洲已成为整个窦家最了解管平波的人。所以他分析的没错,管平波在大局上,比窦向东宽厚的多。最起码,管平波绝不会用窦向东的方式收养孤儿。固然有很好的效率,亦能意外的救活不少人,但弊端十分明显——当孩子们长大后,若有别的路子,很轻易便会背叛。既成长的过程中从无道德,道德也不会成为他们的约束。谭元洲心中的天平倒向管平波,是一点心理包袱都没有。当然,无论怎么养育,总会有白眼狼。但那与谭元洲是不同的,因为白眼狼对谁都无情,谭元洲却十足有情。从上位者的角度来说,谭元洲值得收买,而白眼狼不过是一次性筷子,即用即丢。虽然管平波并没有刻意收买过哪一个,她只是选择了最容易安定人心的方式,将其变成自己的生活习惯,不知不觉的抚慰着身边的人。

故地重游,管平波没多少感慨。登上百户所的城墙,巡游了一遍。看着箭楼里已损坏的踏张弩,依旧觉得可惜。踏张弩不是可随身携带的小弩,小弩射程二十步都够呛,平时看家护院还行,上了战场远不如弓箭好使。但踏张弩不一样,此种弩是用脚踩上弦的,射程远、力量大,是很好的防守武器。管平波摆弄着残骸,脑子里打着草图,思考着能不能修好。

李德元死后,百户所成了一座空城。但凡没了人住,房屋损坏的就特别快。一则是无人维护,二则是左近的老百姓会来搬东西。值点钱的铁器砖瓦、乃至锅碗瓢盆都被拆走,便是李德元留在库里的武器,也只余碎片。除了开国的祖宗们留下的堡垒,一切都需他们重建。

走出箭楼,站在墙头往外看,一股溪流沿着梯田向下,汇入马蹄溪。梯田里的农民弯腰插着晚稻的秧苗。水田往上,则是层层叠叠的菜地与玉米地,照例有农民在劳作。这里原先是百户所的地,百户所覆灭,土地该由朝廷收回,或是重新由地方官分配给无业农民。很显然这片肥沃的土地早已被人侵占。胆敢如此明目张胆下手的,不用说,自是周围几个大地主,方有此实力。

开国初年,石竹地广人稀,朝廷大笔一挥,圈了一千亩地分给了百户所,尽数是水田。不算山坡上的玉米红薯,只按照此时上田的亩产,千亩良田的粮食产量一年可达十五万斤之巨。很难想象,当时管平波居然能用不足两万斤的粮食打动百户所。但如魔幻一般的故事,就这么实实在在的发生了。没有别的理由,无非是百户所自己放弃了地盘。而放弃地盘的缘由,不仅仅因为百户所怂,还有文官天然对武官的压制,在文官与当地豪强勾结的时候,百户所便失去了反抗的能力,任由人揉圆捏扁。

管平波不由想起了她前世学的历史,袁崇焕为何要杀自带干粮抵御女真的毛文龙,后世怎生都吵不出个答案。管平波却是想的不寒而栗,都是朝廷命官,就算袁崇焕是毛文龙的上司,这么胡乱的处以极刑,朝廷竟还能让他安安生生的继续做官。对上文官,武将到底孱弱卑微到了什么地步?主人家哪怕打死一个奴才,从法律上来讲也是要受到严惩的。如此朝廷,无怪乎东江一系投了女真。奴才与狗之间,到底,奴才的确是高贵那么一丝丝的。

想到此处,管平波望向了西边。华夏从古至今都受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此生没有女真,却有姜戎。他们会趁火打劫么?

巡视完毕,走下城墙。管平波回到主屋,唤来了孟阳秋道:“按制,孟百户以及其子孙皆亡,该由你袭百户。这一大片土地,该归你管才是。”

孟阳秋忙道不敢,十分推却的道:“营长一并管着便好。”几个月以来,孟阳秋彻底见识了管平波的彪悍。他擅梨花枪,因此做了老虎营的教官,待遇直与管平波看齐。但令他惊愕的是,管平波居然能把梨花枪的动作拆分,砍掉她认为花里胡哨的部分,并用所谓科学的方法解说分析,立刻就训出无数梨花枪兵来。他的价值登时打了折扣。至今虽还被人尊称一句孟师父,但已算不得老虎营内的要紧人物了。

回到百户所,难免想起往事。要说孟阳秋对管平波一丝怨念也无,那是扯谎。但若要较真,心里清楚的明白,以百户所的模样,被吞并是早晚的事。如今李玉珍战死,先百户所的人只剩他与陈大义和王小狼。王小狼年纪小,混不懂事,傻乎乎的融入了老虎营,大米饭兔子肉把他喂的彻底忘记了百户所。孟阳秋和陈大义私下里凑在一处说话,也只得认命。此刻百户所里外都是老虎营的人,他们哥几个亦算老虎营所救,再谈田地归属,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可惜孟阳秋太不了解管平波。她提出田产,根本不是为了客套,更不是为了归还,而是道:“我喜欢先礼后兵。田地既不是旁人的,自当要回来。你是孟家人,且先去寻了本地地主谈上一谈。倘或他肯归还,今年的收成我也不好意思强抢他们的。但他们若耍无赖,就休怪我动粗抢回来。你自幼在此地长大,想来那些地主你都认得,便派你与陈大义一同去传个话吧。”

孟阳秋:“……”

管平波笑笑:“有了水田,我们吃饭又多了一层保障。再好生种些豆子,养几十头猪,咱们也过大地主家那般有盐有肉的好日子!”

孟阳秋还能说什么?领命而去。待他出门,立在一边旁听的韦高义与潘志文都道:“吃下去的肥肉,再没有肯吐出来的,孟师父去也白去。”

管平波没接茬,先令韦高义请来陆观颐,四人落座后,扫视一圈,道:“休说啃下石竹,便是只有百户所的地,加上盐井所产,我们就能轻易养千把号人。石竹全境,何止几十个一千亩?只消有人来投,石竹可养万人的军队。当然,我们不能这般穷兵黩武,暂时也犯不着养那么多人。但人员增加到三五千,是十分容易的事。你们几个,并留守盐井的人员,将来带的人越来越多,需要的眼界便相应提高。我为此事反复想过,决定从今日起,中军成立镇抚司,由陆观颐担任总镇抚官,稽查队并入镇抚部,主要负责思想工作与日常生活;同时成立参谋部,部长由谭元洲担任,现阶段主要是制定作战计划、人员调动与后勤管理。四大旗队长皆为参谋部成员。”

韦高义与潘志文傻傻的点头,管平波严肃的道:“参谋部,用你们熟悉的话来讲,就是幕僚、是谋臣,关乎整个老虎营的生死存亡。因此,日后遇事须得多看、多想、多做计划。再忙再累,文化课也不能丢开不管。你不认得字,如何写的出计划书?我在你们跟前,自可口头陈述,但此刻潘志文想做个计划,他能轻易离开驻地么?将来,我们必定是聚少离多的。”

一句话说的几人有些感触,远离巴州在他乡挣命、艰难存活至今,彼此的感情比家中同胞还要深厚。才来不到两日,韦高义与潘志文就极想念石茂勋等人。此刻听到管平波的话,没来由的想起了死去的兄弟,更添伤感。

管平波又道:“说完参谋部,再说镇抚司。镇抚之职与参谋一样,由来已久。本朝做为锦衣卫的机构,在百官心中可谓闻风丧胆。我们不理会那个,只取镇抚二字最初的含义,即镇守与安抚。我的想法,则更重一个‘抚’字。就如许多战兵不明白为何明明有饭吃了,他们还要种田。我们就得告诉他知道其间的道理。战兵们违反军纪要挨打挨罚,有时候道理好懂,便无需多说,有时候道理不那么好懂,事后必得反复叨念。思想工作是军队的重中之重,做不好思想工作,战兵则无凝聚力;没有凝聚力,则无战斗力。十分要紧,观颐切记重视起来。”

陆观颐未曾想管平波彻底把这一块放给她,成立老虎营后,她虽管了许多琐事,大事却多有管平波与谭元洲拍板。可再一想,谭元洲现留守盐井,管平波不可能事事操劳,韦高义、潘志文又年岁小些,她是不担也得担。想通后,利落的答应了声:“是!”

管平波点点头,转回韦高义最初的问题:“你方才问我,何必先礼后兵。以下的话,你们记在心里,不可外传。”

三人皆是一凛。

管平波肃容道:“百户所的地,不是今日才丢。我们来石竹以前,他们就穷的几乎讨米。千亩良田,至少易主几十年。孟阳秋去要田,不过白跑一趟。但他必须去要。因为任何时候,挑起争端,都需要有个理由。就如讹诈,我须得先挨你一下,装作被你碰倒,方好叫嚷,而不能甚都不做,直接明抢。”

韦高义抽抽嘴角:“明明是要回应得的,营长怎地就能拿讹诈举例子。”

陆观颐轻笑出声:“你说的话便是营长的回答了。”

“哈?”韦高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什么回答?”

管平波亦笑道:“给你一刻钟,想明白了今晚跟我吃饭,想不明白么——”管平波拖着长音道,“绕云寨城五圈。”说毕,毫不留情的道,“计时开始!”

看有话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