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山河不夜天[穿越] > 第一百零一章

山河不夜天[穿越] 第一百零一章

作者:莫晨欢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3 19:24:18 来源:就爱谈小说

次日, 唐慎来到征西元帅府, 拜会李景德。

李景德并不在府上, 等了大约半个时辰, 一身戎装的李将军迈着大步,进了元帅府。他见到唐慎, 开口便道“唐慎,听闻你昨日在幽州府尹季肇思摆下的宴席上, 与那苏温允大吵一架, 争锋相对, 不欢而散”

唐慎第一反应原来李将军还能一口气说出两个成语呢

唐慎叹了口气, 道“确实如此, 没想到这种丑事连李将军都知道了。可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李景德摆摆手“嗨, 你哪儿的话, 也没几个人知道。不过这幽州城可是我的地盘, 什么风吹草动能瞒得过本将军的法眼怎么着,那苏温允又做了什么恶事, 你说来听听, 反正他如今身处幽州, 本将军给你出气了。”

唐慎拱手“多谢李将军, 不过是些小事,劳烦将军操心了。”

唐慎不说, 李景德也没再问。征西元帅每日忙着练兵、抗辽,并不空闲, 哪可能真像他说的那样整天闲着没事报复苏温允,给唐慎出气李景德也就是随口一说,唐慎不领情,他就算了。

“你今日来,可是有事”

唐慎默了默,道“确实有事。”说着,唐慎站起身,来到李景德面前,弯腰就要行个大礼。李景德急忙扶住他“唐大人这是为何,这可使不得。你这礼可是拜天地君师,和我有什么关系,别以为我是个武将就不懂,你有何事,说就是。”

唐慎道“既然将军直说了,那下官也不再藏着掖着。今日下官前来,是想借将军的令牌一用。”

李景德圆眸一缩,静静地看着唐慎。回到幽州数月,他那张粗犷俊朗的脸上已经长满了络腮胡,遮住了大半脸颊。谁都无法从他这张浓密的胡子脸上看出他在想什么,而李景德或许也不像别人所想的那样,蠢笨鲁莽。

良久,李景德问道“是要急用”

唐慎“是防患于未然。”

李景德哈哈一笑“好,本将军知晓了。去岁底在盛京,你多番相助本将军。如今不过是个令牌而已,小事,不足挂齿。唐慎,你随我来。”

唐慎跟在李景德的身后,来到他的书房。

李将军的书房里也放了几个大书架,上面摆满了书。但唐慎随便扫了一眼,这些书中包括了四书五经,甚至连孩童启蒙的三字经、千字文都摆放在架子上。每本书都崭新光滑,仿佛没怎么被人翻动过一样,只是装个门面。

李景德取出征西元帅令,交予唐慎。

“此令牌,不可调动千军万马,但在幽州,能助你如履平地。”

唐慎拱手道“多谢李将军,最多半月,下官原物奉还。”

李景德哈哈大笑道“没必要没必要,就是个令牌而已,弄丢了我再造个不一样的,让别人认准不一样的就是。你要是弄丢了,我还可以找那王子丰发脾气呢。你那师兄可真不是个东西,别看我是在幽州说的这话,哪怕到盛京,当着你师兄的面,老子也敢这么说银引司这破玩意儿,弄了个莫名其妙的银契,搞得幽州大营民不聊生”

唐慎“”

民不聊生不是这么用的。

李景德又说了两句王溱的坏话,但唐慎拿人手短,也不好和他争辩。不过所幸,李景德没说几句,又开始说苏温允坏话。王溱为人处世真的滴水不漏,不留把柄,李景德怎么骂也只能骂他心思深沉,骂银引司折腾人。

但骂起苏温允来,李景德嘴上的词就多了去了。

“别说你了,我也瞧不上那小白脸。前两年我回盛京,他刚好当上大理寺少卿,幽州城有个士兵出了个案子,送到大理寺审理。那小白脸真他妈狠啊,当着老子的面,把老子的兵折腾得只剩下一口气,老子从此就记住了他苏温允三个字。你可别小瞧了那家伙,表面上光鲜亮丽的,其实比王子丰还狠”

唐慎小声道“我师兄或许更狠点。”

李景德没听清“你说啥”

唐慎“将军英明,洞察甚微,下官会注意的。”

李景德摆摆手“说说而已,本将军也就是瞧你顺眼,你与那些满肚子坏水的文官不大一样。”

很快,李景德回了幽州大营,唐慎也告辞离开。

目送着李景德骑上骏马,飞驰而去的背影,唐慎的手藏在袖中,轻轻抚弄那块令牌。他心中感慨万分。

苏温允能比得上我师兄

当年的苏温允可真是嫩啊,居然做事能做到被李景德记住。这要换我师兄,绝对笑眯眯地就把人给弄死了,说不定你李景德还要感恩戴德,给我师兄送锦旗

不过与李景德接触后,唐慎与苏温允演戏的好处,也体现了一二。

昨日幽州府衙宴席,唐慎与苏温允在众目睽睽下,反目成仇。此事虽说没有闹得满城风雨,但绝对传到了该知道的几个人的耳中。包括李景德。

有了这件事做铺垫,自此,唐慎和苏温允做许多事都有了借口。且他们可以互相给对方打掩护,不用被任何人怀疑。

这件事换谁去做都不合适,唯有唐慎和苏温允。因为许多官员都知道,三年前刺州桥塌一事,苏温允和唐慎结了梁子,这几年来,两人一向关系不和。有了这个铺垫,两人再大吵一架,就显得顺理成章。

唐慎不禁想,赵辅当初在派他和苏温允一起来办差事,是否有想到这些

如果赵辅真想到了,那他也未免太可怕了。

在幽州城准备了几日,四月初六,银引司司正林栩带着几个人,前来拜会唐慎。林栩将人领到驿馆,先安置在门房那儿。他独自一人见了唐慎,道“下官见过钦差大人。昨日下午,王相公的信从盛京寄来了,信上所说之事,下官已经办了妥当。今日下官带来的几人都是绝对可以信得过的,大人可要见一见他们”

“将人带进来看看。”

林栩很快将人带进屋。

他一共带了四个人进来,这四人都是中年男人,有两个膀大腰圆,一副多年富裕生活的贵态模样。另两个瘦了点,可精神矍铄,脸颊泛红,显然生活得也非常好。这四人都是一副商人模样,可他们见了唐慎,并没有寻常商人见到大官时的紧张瑟缩,而是哈腰低头,站在一旁,仿佛早已习惯,知道不该做什么,不该听什么。

唐慎仔细打量这四人,最后他的目光落向一个矮瘦男人的身上。这个精瘦的中年汉子长了一张深刻的脸庞,和李景德有些相似,他们虽然没有辽人血统,可都有点像辽人。这男人双手垂下,放在身前,举止恭敬。

林栩注意到唐慎在看这人,立刻道“王相公所推荐的人,也是此人。”

唐慎一愣,抬头看他。

林栩“王相公在信上说,若是唐大人另有选择,也不必另说,因为这四人都是绝对可以信得过的。不过如果唐大人选择了此人,王相公说,此人您可放心地用,您曾经听过、想过、猜过的事,确实是此人查到的。”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唐慎心中波澜起伏。

原来这林栩真的是师兄的心腹

师兄竟然连“银引司有打听辽国情报专门的门路”这件事都不避讳他,看来自己可以更信任他一些。

唐慎不动声色地说道“那便是他了。”

这中年男人也是机灵,立即道“草民乔寅,家中排行第九,旁人都叫一声乔九。乔九愿为大人办事,绝不令大人失望。”

唐慎“你可懂茶叶”

乔九“懂。草民做过许多生意,年轻时候也去过南方,有跟着朋友做过茶叶生意,只是很多年没再做了。”

唐慎“好,我要你一天内,成为一个茶商。你自江南姑苏府来,卖的是上好的一品碧螺春。”

乔九连连应下。

林栩带着其他人先行走了,只剩下这个乔九在驿馆里都留了一会儿。

到了傍晚,王溱送给唐慎的信也寄到了幽州驿馆。

唐慎从官差手中拿到信,急忙打开。薄薄的宣纸上,王溱优雅潇洒的字体徐徐舒展,哪怕写的是颇为秀气的小楷,也藏不住落笔之人的清然风骨。

信上,王溱说了自己派林栩帮着唐慎选人的事,他要唐慎别多想,自己并不是想插手此事,只是银引司早就在辽国有部署,如今只是顺理成章,将差事交到唐慎手中。

“今日与先生一同看了一株垂丝海棠,万条低垂如美人青发。想起景则还在幽州,只见黄沙漫天,春风不度,不由唉声叹气。先生问子丰为何忧愁,我道思念师弟。知你向来喜欢揶揄于我,却又不得要领,屡屡挫败,不若与你说说,先生是如何发难的。”

信的前面一长段,说的都是正事,唐慎看得聚精会神。等看到最后,突然王溱说起自己的趣事,唐慎眼前一亮。来幽州城的这半个月,唐慎几乎日日紧绷,从未松懈过。如今看到王溱的这封信,他心头一暖,低声喃喃道“师兄,我亦思念你了。”

接着再往下看。

“先生言,自古常道一句话,赠予子丰,恰为适当。”

“我言,何话”

“先生仰天长叹,只道,儿行千里母担忧”

“小师弟,你道我是该牵挂于你,还是不该”

唐慎哭笑不得地看着这封信,他用指腹细细摸索王子丰的字。一开始还是在笑,过了片刻,脸上的笑容慢慢消散。唐慎感动道“师兄对我说了这样个笑话,甚至拿自己打趣,不就是希望我能更为轻松些,不要太逼着自己了”

心中对王子丰的思念更浓了许多,仿若幽州士兵最爱喝的烧刀子酒,烧得唐慎心神俱震。

然而不过片刻,苏温允的话浮现在脑海中,唐慎的面色又冷了下来。

三日前,苏温允恐怕万万没想到,唐慎斩钉截铁、不容怀疑地斥责他,说他污蔑王溱,毁坏王溱的名誉。苏温允竟然被他唬着了,信了唐慎的鬼话,以为自己真误会了王溱。推己及人,他甚至还给王溱道歉了。

谁曾想,当日连唐慎都被他说动摇了之后他义正言辞地指责苏温允,仅仅是为了维护王溱罢了,并没有任何切实证据。

王溱今年二十有九,至今未婚,无非就三个原因。

一来他没有瞧得上的人,眼光太高,不肯屈就,所以至今没有婚配。

二来他不举,虽说有的人可能会糊弄过去,随便娶妻成家,甚至将婚后无子的事怪罪在女人身上,推卸责任。但唐慎知道王溱不是这样的人,如果自家师兄真的不举,他绝不会去祸害其他姑娘。

三来

“王子丰真喜欢男人”

唐慎眉毛皱成一团,整个脸都皱成了苦瓜脸。他左右为难,冥思苦想了许久,终于长长一叹“不举和断袖,到底哪个才更好”顿了顿,他又道“不过这些都与我无关,哪怕师兄喜欢男人那又如何,他依旧是我师兄。”

目光在这张薄薄的信纸上停留许久,唐慎自己都没注意到,在他思索王子丰到底是不举还是断袖的时候,他手指下意识地捏着宣纸,几乎要将这张纸捏碎。然而当他想明白后,他竟然松了口气,甚至心底深处还有丝莫名的期待。

唐慎勾起嘴角,笑道“我自当陪他一生,待他如亲人。”

唐慎自我安慰一样地下定决心。他拿出宣纸,开始给王溱回信。

第二日清晨,唐慎悄悄收拾了行礼,放在驿馆房间中。为了掩人耳目,他命书童奉笔依旧留在幽州,自己一个人进辽。早晨,唐慎唤来一个官差,将自己写给王溱的信交给对方“大约几日能到盛京”

官差道“回大人的话,这并非军情,所以不可走急道。若是正常来说,需要六日。如果大人需要,小的可特意说一声,大约四日就能到。”

“四日不必了,就六日吧。”

“是。”

送信的时候,唐慎碰上了苏温允。

两人在走廊上相遇,互相看了一眼。

苏温允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唐大人,真是不巧。”

唐慎拱手行礼“下官见过工部右侍郎大人。”

苏温允睨了他一眼,抬步离开。两人擦肩而过的一瞬间,唐慎低声道“今日深夜。”

苏温允脚步一顿,继续向前,扬长而去。

入夜,幽州城一片寂静,唯有春季经常刮起的大风呼啸着吹着城中的胡杨树,响起哗啦啦的声音。

幽州城东,两辆装着军饷的马车哒哒地驶过。

马车走到城门下,守门的将士拦下车,朗声道“什么车,半夜出城所为何事”

随车而行的官差立即拿了批文,送到这将士的手上,他赔笑道“大人,小的是银引司的差役。银引司新进了一批军饷,征西元帅李将军急用,所以不得已半夜要送去。您瞧瞧,这是银引司的官印和李将军的令牌批印。”

幽州城的士兵和银引司向来不和,这守城士兵看了看批文,发现确实是银引司的官印,上头的征西元帅令牌印估计也是真的。

银引司之所以这么惹人讨厌,除了它掌管幽州大营所有的军饷军用外,还有一点,就是银引司总是不按常理出牌。银契什么的就不必说了,大半夜送军饷的事银引司还真干过,且不止干过一次。

这士兵本想为难两句,一旁的另一个守城士兵道“诶,是李将军的差事。将军的脾气你我又不是不知道,放行吧。”

士兵想了想,无奈道“走吧。”

城门吱呀一声打开,士兵们压根没去检查车上的东西,就放了两辆马车出门。

军饷马车出幽州城的事,没有引起城中任何人的注意。这事甚至都没传到李景德耳中,李景德自个儿都不知道,自己大半夜找银引司要了一批军饷。

四月初八,浓云密布,不见星月。

幽州驿馆中,苏温允一夜未眠,他坐在桌子前一杯杯地给自己倒茶。等到了天色洒亮,他再要给自己倒一杯茶,忽然发现茶壶不知何时已经空了,而他也已然喝了一肚子的凉水。

另一边,唐慎带着人马顺利地出了幽州城,没有惊动任何一方。

到了宋辽边境,这两辆马车改头换面,那位说自己是银引司差役的年轻男人,原来竟是乔九的亲生儿子。他们摇身一变,乔九成了一个来自江南的茶商,唐慎等人则化身成同行的茶贩,卢深等几个武将则变成随队的武师。

马车上的军饷是一包包的茶叶。

来到宋辽边境,乔九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幽州府衙批文,顺利通关,进入辽国。

初入辽境,一切与大宋民间没有不同,城镇酒楼应有尽有。等到再往里走,都城越加减少,沿途大多是一个个聚积迁徙的部落。每遇到一个小城,众人都会停下来补给物资。

然而有件事倒是相反的。

唐慎刚进辽国,在辽国与大宋边境处,他们见到的辽人一个个对他们怒目相视,仿佛经年死敌。但到了辽国深处,那些从未经历过宋辽战役的辽人们对他们就没那么大敌意,只是言行举止间一副轻蔑傲慢的姿态,毫不掩饰。

一行人顶着风沙,六日后,才风尘仆仆地抵达辽国南京析津府。

进城门时,乔九弯腰哈背,不停地给守城门的辽兵塞钱。唐慎站在这高大巍峨的析津府前,他缓缓抬头,看着城门上硕大的“析津”二字,他心思震荡,久久不能回神。

“公子,可是瞧见什么东西了”

唐慎转首看向对方。说话的是乔九的儿子,但是如今在他们这支商队里,乔九的儿子扮演的是一个伙计,而唐慎扮演的则是乔九的儿子。

宋商来辽,都喜欢裹上麻布,遮挡风沙。

唐慎的脸被褐色的麻布挡住,只露出一双眼睛。他点点头,伸手指着析津府城门上的两个字,道“这两个字写得不错,竟然还是汉字。”

乔幸道“南京原本不叫析津府,是十多年前,辽国的王子太师给改的名,这两个字听闻也是他写的。”说着,他压低声音,在唐慎的耳边道“大人喜欢辽国王子太师的字这太师的墨宝也不是不可求,若是您想要,是可以弄到的。”

唐慎低笑一声。

辽人写汉字,再好看能好看到哪里去

这辽国王子太师的字写得是不错,但也就是唐慎这个水平。和傅渭、王溱比起来,简直是班门弄斧。

乔幸发现自己拍错了马屁,没再说话。

乔九塞了三个钱袋,终于将这群贪婪的守城辽兵给喂饱了。不过能花钱总是好事,这几个辽兵随随便便地就将他们放入城,压根没怎么盘问。

等进了析津府,众人在乔九早就安排好的客栈下榻。

唐慎站在窗边,俯视析津府。他身后帮他收拾东西的伙计并不明白他在看什么,可唐慎却知道,他眼前所看的并不是析津,而是千年之后,那个繁华至极的北京城

不错,辽国的南京析津府,正是千年后的北京。

辽国多是部落联盟,国境内的大都市不多,最为重要的就是五京。分别是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西京大同府和南京析津府。上京临潢府是辽国首都,其余四都则是陪都。

来到析津府,唐慎心中感慨万千。然而他甚至不知道,千年之后,脚下这片土地到底会不会成为他记忆中的那个北京。

闭上眼重重地叹了口气,唐慎问道“乔九那边如何了”

这伙计也是知情的,据说是乔九的心腹。他道“老爷那儿早已准备妥当,今天天色已晚,所以想请大人暂时歇息。等明日,我们便去辽国的商行寻找门路。”

唐慎点点头,等这伙计走后,他吹灭了蜡烛,房间里顿时陷入漆黑。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盛京城中,户部尚书府。

王溱从皇宫中回来,今日他被皇帝召进了登仙台,说了一个多时辰的话。

自从太后去世、赵辅大病一场后,他的性情不得不说有一些转变。唐慎一直身在幽州,并不清楚此事,而王溱则体会最深。今日从宫中回来,王溱敞开双手,让书童为自己更衣。这时管家敲门进来,拿着一封信,道“公子,是从幽州来的信。”

王溱眉头一动,他声音清雅“景则的”

“是。”

嘴角不由上扬,王溱轻声道“暂且不更衣了,你先下去吧。”

书童低声应是。

王溱穿着这件只脱了一半的衣服,也没管自己此刻的仪容是否失了世家公子的气度,他走到管家面前,拿起那封信。修长的手指按在信件的正面,王溱定定看了会儿“师兄亲启”四个字,接着打开了信封。

然而才刚刚看到第一行字,王溱便倏然失笑,怔了好一会儿。

只见唐慎在这封信的开头,用与王溱如出一辙的字体,赫然写着

“敬请师兄

履安敬叩”

王溱没往下看,他目光幽深地看着开头这两行字。良久,他转过头,温和地笑着问管家道“在琅琊王氏时,你也跟着读过许多书。是否是我记错了,写信时,敬请、履安敬叩,是对父母而言”

管家哪里知道王溱在说什么,他老老实实道“回公子的话,是。”

言下之意您没记错,这两个词都是儿女对爹妈用的。

王溱悠然笑了,他晃了晃手中的信纸“我儿的信,当仔细瞧着,你先下去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