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山河不夜天[穿越] > 第一百三十七章

山河不夜天[穿越] 第一百三十七章

作者:莫晨欢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3 19:24:18 来源:就爱谈小说

日落西山之际, 钦天监监正李肖仁穿着一身仙风道骨的八卦道袍, 手持拂尘, 进了皇宫。他的身旁跟着两个小徒弟。正月初七的宫变之夜, 李肖仁因卧病在床,所以不在宫中, 是他的两个小徒弟留守登仙台。

此刻李肖仁病愈,蒙得皇帝召见, 趾高气扬地就进了宫。

他的两个小徒弟却战战兢兢, 头也不敢抬。因着那一晚在登仙台中蜷缩害怕, 瑟瑟发抖了一整夜的不是李肖仁, 而是他们。没经历过那慌乱可怖的一夜, 就不能感受到这皇宫有多么可怕。那一晚要是有御林军冲进登仙台,把他们两个小道士砍成肉泥, 恐怕都没人会为他俩说个冤字。

李肖仁到了登仙台时, 大太监季福已经在殿外候着了。

见到季福, 李肖仁急忙走上去,赔笑道“季公公。”

季福笑道“李大人。官家近日烦心事颇多, 你可得小心着呢。”

李肖仁“多谢季公公提点。”说着, 他便进了登仙台。

待到一个时辰后, 李肖仁从登仙台中出来。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只觉神清气爽,容光焕发。被那善听和尚压了整整一年, 如今善听被皇帝斩首示众,皇帝弃佛修道, 最终还是他李肖仁胜了。

李肖仁心情大好,他让小徒弟给季福塞了几片金叶子,讨好道“从明日起,下官又要每日来登仙台了。季公公伺候陛下,劳苦功高,可得多多注意身体。”

季福不动声色地收下金叶子,微笑道“李大人也要注意身体才是。”

李肖仁领着徒弟离开登仙台,走时步步生风,好不得意。

“可真是小人得志。”

季福扭头看到自己的干儿子,他皱眉道“这话也是你说得的”

小太监谢宝低下头,委委屈屈道“是,只是儿子也没说错。”

季福“你啊,管好这张嘴,这里头有你什么事。”

谢宝唯唯诺诺地应了声,被季福打发去后宫办事了。然而望着李肖仁和那两个小道士的的背影,季福又何尝不觉得,这世道真的是小人得志。

李肖仁这得多蠢啊,蠢到何种地步,才能如此心安理得地觉着赵辅是个一心修道的皇帝。

赵辅这人,此生不信神,不信佛,只信他自己

正月宫变过后,季福恍然觉得自己好像更懂了赵辅一些。那日赵辅召见纪翁集时,他听了赵辅的令,就守在门外,将两人的话一字不差地听进耳中。纪相评价赵辅,说他是个自私自利至极的明君,季福却觉得,赵辅已然不可用自私自利来形容,他的眼中,六十多年来,俨然只有他自己一人

身为跟了赵辅五十多年的老人,季福忽然觉得心头发寒。

谢宝之所以觉得李肖仁是小人得志,是因为他在替枉死的善听鸣不平。比起这个只会溜须拍马的假道士,善听平易近人,从来都不刻意巴结达官贵族,也不会只讨好季福一人,对其他太监视而不见。善听与这些小太监关系不错,深得太监宫女的喜欢。

“佛度有缘人。您是真想度了咱们这位陛下,可您法力不够,度不了啊”季福心中感慨,这世上最后一个为善听和尚哀叹的人,或许就是他吧。

下了衙,唐慎回到家中,只见唐璜正在和姚大娘、奉笔绘声绘色地描述着什么。

“就见那大和尚双手合十,结了个印,跪在法场中央,就开始念起禅经了。最为神奇的是,自他念经后,刽子手也不动了,法场外头围观的百姓也都安静了,所有人都听他在那儿念经。他每念出一个字,地上就开出一朵莲花,哗啦啦的开了一整个法场。”

“你怎么不说,他口吐金莲,直接立地成佛呢”

唐璜扭过头,看到是唐慎,小姑娘惊骇道“真的假的,那个大和尚还口吐金莲,立地成佛了”

唐慎“”

“当然是假的你都从哪儿听说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犯人行刑时,双手是被锁链缚于身后的,怎么双手合十时辰一到,即刻行刑,一瞬都没耽搁,刽子手能不听指令都和你说了,不要老听这些莫名其妙的传闻,都是假的。”

姚大娘“啊,原来是假的啊,我还以为那些和尚真的那般神奇。”

唐慎无言以对。

百姓们不知道正月宫变到底发生了何事,都以为是妖僧祸国。其实不只是他们,就连许多京官都对真相不明所以。百姓将这事当成茶余饭后的故事,编出了好几个版本。就连唐家的细霞楼都讲起了一个志怪故事,说的是一个道士降服妖僧的故事。

临近二月,唐慎受召入宫。

赵辅又恢复起了往常神色,他坐在御座上,批阅奏折。季福引着唐慎进入垂拱殿,赵辅放下手中的折子,抬头看他,笑道“朕好像很久没见到景则了。”

唐慎作揖道“臣拜见陛下。”

赵辅朝他招招手“走近了说话。”

唐慎走近了两步。

赵辅感叹道“还是一如往昔,那般年轻,风华正茂。可是朕已经老了啊。”这时候几乎成了习惯,唐慎下意识地就想接上一句彩虹屁,但赵辅没给他开口的机会,继续说道“朕时日无多,但是想办的事,却一件都没有办成。景则啊,你师兄去了幽州那般久,他近况如何了呀”

王子丰近况如何,唐慎恐怕还不如赵辅清楚。

唐慎“臣许久未见师兄,但师兄心思缜密,去了幽州后,定然事半功倍。”

赵辅哈哈一笑“你去幽州,帮帮子丰罢”

唐慎心头一惊,表面不露声色“臣领命。”

赵辅“朕的几个愿望,可真希望能在合眼前瞧见啊”

唐慎心领神会,知道赵辅让自己去幽州,为的不仅仅是帮王溱打理银引司的差事,更为了辽国。

大宋开国一百余载,共有九位皇帝。宋旬宗在位时,宋辽两国交战数年,最终大宋惨败,割让西北二十一万顷土地,年年缴纳岁贡。到先帝时,穷兵黩武,与辽国死战,这才免了岁贡一事。

开平皇帝即位后,又与辽国征战十年,最终夺回幽州三府之地,但还有九万顷宋土被辽人占据。

皇帝做到赵辅这个份上,已然是史书有名。但他不满足于此,他所要的,是真正的一代明君。

唐慎出了垂拱殿,径直地往御史台去,他要准备赶赴幽州。

唐慎并没发现,他前脚刚踏出垂拱殿的大门,另一条宫道上,一个穿着二品深红官袍的官员正巧走了过来。两人没能打个照面,但对方却看见了唐慎。余潮生停住脚步,一旁引着他的小太监转首问道“余相公”

刑部尚书余潮生道“无事,继续走吧。”

很快,余潮生进了垂拱殿,拜见赵辅。

待到晌午,余尚书回到勤政殿,他找到自己的老师,也就是当朝左相徐毖。

纪翁集被夺取官位后,谁也未曾想到,接替他担任勤政殿左相的人不是右相王诠,而是这个最不起眼的右丞徐毖。徐毖端坐于纪翁集曾经的堂屋中,正与礼部尚书孟阆说话。见到余潮生来了,孟阆道“便不打扰徐相公和余大人二人师生相聚了。”接着起身告辞。

孟阆走后,徐毖和余潮生坐在罗汉榻上,二人品着茶,轻轻地呷了一口。

余潮生放下茶盏“虽说过去了半月之久,学生依旧觉着,恍若在梦中。”

徐毖“什么样的梦。”

余潮生“说来也惭愧,有些可笑,就不说与先生听了。只是此次正月宫变,许多事如雾里看花,学生至今都没瞧明白。”

“有何不明白的。”

余潮生一一道来“学生虽说不懂,但学生向来遵从先生教诲,凡事何须全懂,知其一二,便可明哲保身。所以便不好奇。”

“当真不好奇。”

余潮生摇摇头“当真不好奇。”

徐毖笑道“你啊,十数载如一日,就是这个榆木性子。”

余潮生笑了笑,没有回答。

其实哪能真的一点都不好奇但是余潮生清楚,这世上知道的越多,死得只会越快。尤其当今这位皇帝,从不是个任人摆弄的帝王。前车之鉴便是纪相,纪相就是看得太透彻,才会有如今下场。余潮生不清楚纪相知道了什么,但是他晓得,自己并不想去弄清楚纪相知道的东西。

余潮生“学生今日在垂拱殿前又碰见了那唐景则。”

徐毖诧异道“又碰见了”

“是,学生正巧接了旨令进宫面圣,唐大人自垂拱殿中出来。只是这一次,他又未曾瞧见我,只是我瞧见了他。”余潮生难得感慨道,“我与唐大人总有种冥冥中的缘分。学生从来不信佛道,但因为如今我是刑部尚书,前几日监斩善听之人,便是学生。烈日之下,那善听被按在石案上,却面不改色,依旧口念佛经。那时,学生忽然好像见到了佛。”

徐毖意味深长地说道“善听并非常人。”

余潮生“先生”

“一年前,他刚刚入宫,与老夫在登仙台前有过一面之缘。那时老夫与他聊了几句,老夫从他的口吻中听出了,他早已知晓,自己恐怕走不出这个皇宫。”

“他竟能料到一年后的事”

“未必,他只是心思澄澈,一眼就看穿了咱们这位陛下的心思吧”

这世上最懂赵辅的人究竟是谁

纪翁集

善听

徐毖悠然地品了口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