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七零之佛系炮灰 > 第232章 开卖

七零之佛系炮灰 第232章 开卖

作者:人生若初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8 01:48:12 来源:就爱谈小说

微风徐徐, 带着春日花朵特有的香味迎面拂过,生产队里干活的社员们,只要一抬头, 就能看到那一片盛开的花海。

顾明东承包下来的山林十分争气,一整个冬天没有一颗果树枯萎,到了春天,他们便迫不及待的绽放花朵。

桃花、梨花、杏花争相盛开,远远望去,山头上粉粉白白的花海, 风一吹洋洋洒洒的落下,美得让人惊心。

顾芸最是喜欢这座花山, 还会特意拎着小篮子,往里头放上茶水点心,拉着顾婷一块儿上山赏花。

当然,双胞胎是体会不到这种美丽的, 顾亮星夸赞了一句真好看,下一句就是“也不知道长出来的果子甜不甜。”

顾亮晨则一手拿着书,一边考虑起授粉的问题来,还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他们可以在家养蜜蜂, 这样既能解决授粉的问题, 还能吃到最新鲜的蜂蜜。

生产队的人跟兄弟俩一样,看见漫山遍野的果树开花, 首先想到的不是什么诗情画意, 而是顾明东有本事。

李铁柱就拉着媳妇夸“你说阿东还真有本事,弄回来的果树基本都没死,隔了一年就开花了, 你说这到了秋天能结多少果子”

钱金花笑着说“能结多少果我不知道,但肯定是亏不了。”

一听这话,李铁柱又提起来“金花,你说咱们要不要也承包点”

如今生产队放开了承包,但上河村这边山多地少,家家户户肯定都是要田地的,他们想承包更多也没有了。

田地没有,可山水却多。

钱金花听了,心底有些犹豫“咱们家好不容易攒了点钱,眼看儿子也大了,不得给他准备着造新房子娶媳妇吗,万一砸进去没个水漂怎么办”

他们俩当年结婚的那会儿,李家没钱没人的,啥忙都帮不上。

也就是钱金花认准了这个人,结了婚夫妻俩卖死力气干活,这些年才缓了过来。

不过他们俩生了三个儿子,眼看着读书不成,也没啥其他的本事,夫妻俩心底也操心。

李铁柱果然也犹豫起来。

“承包山头花钱多,养果树咱们也没经验,不如先承包一片竹林子”

“竹林子不是都说也要分到人头上了吗”

钱金花提醒道“我听大队长的意思,是先把咱们生产队的竹园也分了,大家抓阄,抓到哪儿算哪儿,有意见的自己协调。”

这两年承包到户大获成功,今年开年的时候,中央那边也对这一招表示了肯定,下头生产队的动作也大了起来。

李铁柱却说“就咱家分到的那点够干什么,自家编个箩筐就差不多了,我是说生产队公有的那一片。”

上河村沿着河流一带全是竹林子,蜿蜿蜒蜒面积不算小,那都是公家的。

钱金花还是有些拿不定主意“要不咱再想想吧。”

“老顾家的水果再好,也得能卖出去能挣钱,你说是吧。”

李铁柱一想也是,如果承包了竹园,到时候靠什么挣钱他也是没底。

顾明东的果树林郁郁葱葱,最高兴的还有顾三叔。

他时不时就会过来看看,眼瞧着果树们打了叶子开了花,花瓣落下结上了果子,果子一日日的长大,心底也跟着高兴。

顾三叔背着手过来的时候,顾明东正在摘果子。

四只小狗已经熟悉了顾三叔的气息,汪汪了两声就没再叫。

“阿东,好好的果子你干啥都摘了,现在又吃不得,摘了多浪费”

顾三叔不明所以,瞧见他手里头的青果子就觉得浪费。

顾明东解释道“三叔,这批果树是才种下去的,第一年结果,树苗还不够大,如果这些果子都留着营养不足,最后成熟的品相就不好。”

顾三叔一听,也不阻止了“还有这种说法”

“我也是从树上看来的。”顾明东解释了一句。

顾三叔点头“书上说的准没错,就是瞧着可惜。”

顾明东笑起来,顺手将青果子都埋在了树下“等烂了正好当天然肥。”

顾三叔看了一会儿,他也是种地的一把好手,很快就看出门道来“我来帮你一起弄。”

有人帮忙,顾明东的速度就快了许多。

“差不多了,等夏天就能吃到第一茬。”顾明东笑道,“到时候请三叔一块儿来尝尝。”

顾三叔擦了把手,无奈摇头“你啊,哪儿有刚种下去还没开卖,就想着自家吃的。”

“自家种水果还尝不到新鲜的,那才亏待自己。”顾明东笑道。

注意到主人要回家,四只小狗分工明确,老大叼着草帽颠颠儿送过来,老二叼着竹篓,老三叼着镰刀,老四把顾明东放旁边的手套都捡过来了。

顾三叔在旁看着,忍不住夸道“这四只狗可真机灵。”

几个月过去,四只小狗早已不是小狗崽的模样,原本黑色的毛褪去,颜色都有些发黄,得亏顾明东没听儿子的话,起名叫大黑小黑,不然这颜色可对不上了。

四只平时竖着耳朵十分机灵,不比小时候爱叫爱闹,但齐刷刷盯着人的时候,总让人觉得害怕。

顾明东舍得喂它们,几只狗跟着老顾家的人吃,每天能把他们剩下的饭菜都给清理干净,如今一只只吃的膘肥体壮的。

尤其是这狗特别的听话,跟前跟后的,懂事儿的像个狗娃娃。

更难得是除了老顾家的人,别人就算喂他们东西吃,四只狗都压根不搭理,让社员们啧啧称奇。

偶尔顾三叔都看着眼馋,也想弄一只回家养养,可惜顾三婶不答应,觉得养一只狗吃得多还费事儿。

“真是好狗,瞧着都像是听得懂人话。”顾三叔夸道。

顾明东摸了摸老大的脑袋,笑着带上了草帽。

其余小狗顿时吃醋,一只只挤过来妄想占领老大的位置,却被老大龇牙咧嘴的威胁。

顾明东不得不雨露均沾,一只都没拉下,这才算把小狗们安抚好“吃的也多。”

顾三叔笑道“你多养几只狗也好,等山上果子熟了就把它们放林子里,免得有人手脚不干净。”

“就是别让你三婶瞧见,要不你三婶来气儿。”

顾三婶跟顾秀秀一瞧见这四只狗,就想到这是顾明东故意抱回家气他们的。

顾明东笑起来“三婶上次还说这狗听话,让后面生了小狗的话送她一只。”

顾三叔摇头道“之前还不让我养,结果自己先看上了。”

两人有一句每一句的唠嗑着,都快到山脚下了,顾三叔才想起事儿来“阿东,有件事你帮我参谋参谋。”

“什么事情”

顾三叔顿了顿,指着对面大片大片的竹林子“这段时间不少社员上门打听,都是想承包竹林的。”

“这不是好事儿吗”顾明东知道,顾三叔一直想把竹林子也承包出去。

顾三叔无奈的一摊手“问的人多,真愿意拿钱出来的少。”

“我寻思着大家伙儿操心来操心去的,不就是怕竹园子砸在手里头了,到时候连砸下去的钱回不了本。”

“你说有没有什么法子,让大伙儿知道承包很值。”

顾明东沉吟了一会儿,忽然道“三叔,如果没有人愿意承包,不如就大队里一起干。”

“一起干”

“对,就跟咱们以前的大食堂一样,弄一个生产队的大锅饭。”

顾明东对此是做过一些了解的“咱们生产队不说人人都会,大部分都会编篮子编竹篓吧,这些东西在乡下不值钱,但在城里头可不一样。”

“倒是也有人编了篮子框子去卖的,但卖的人多,买的人少。”

顾明东却说“所以咱们得把市场做大,把目标放到黛山市,甚至整个中国,尤其是那些没有竹子,却喜欢竹子的地方。”

“不只是咱们平时用的箩筐竹篮子,竹凳竹椅竹席什么的都能卖,还有这会儿结婚都喜欢买的热水瓶,这东西太脆,很容易一碰就碎了,如果在外头加一个竹制的保护壳就实在多了。”

“再说现在出门的人多了,包袱好用,但看着土,而且里头的东西容易压着,供销社卖的行李箱却太贵,咱们完全可以用竹子编一个出来。”

顾三叔听了他的话,心里头也燃起来一股热火。

但很快他又问“编出来容易,可卖出去却难了。”

顾明东忽然想起之前谢南山提过的事儿,心思一动“三叔,做买卖这事儿南山在行,不如我们把他喊过来问问,这竹制品到底有没有市场”

顾三叔把这话听进去了。

谢南山做倒买倒卖的生意这事儿,顾三叔也是知道的,他心底也不那么支持,毕竟对这年头的人而言,没有什么比得过铁饭碗。

但顾三叔也得承认,妹妹家这个女婿心思活络,门路广,看着就没有他不认识的人。

等谢南山来了一趟,听见他们的问题,眼睛就是一亮。

“三叔,咱们村的手艺能做成啥样的”

顾三叔笑道“只要你能说来,就没有做不出来的。”

他倒是很有自信。

谢南山立刻一拍手“这不是巧了,我正好需要一批上好的包装盒。”

这事儿还得从谢南山的生意说起,随着市场经济的放开,夫妻俩的生意越来越好,走的地方也越来越远。

如果不是谢南山生怕生意做得太大,时候政策紧缩,直接给他们来个杀鸡儆猴,这会儿只怕一个院子都放不下。

这一次谢南山进了一批上好的镜子,偏偏这东西不太好卖。

听了顾明东的意见,谢南山精神一震“三叔,我的意思是别直接弄包装盒,按照镜子的大小直接打一个架子,架子看着越精美越华丽才好,到时候把镜面往上面一镶,价格分分钟能翻一番。”

顾三叔忙问道“这能行吗”

“怎么不行,我进的这一批镜面不算大,打好架子正好能放床头,或者梳妆柜上,这样比直接打一个梳妆柜便宜,又比普通的小镜子体面。”

顾明东也说“镜子也算日常必需品,三叔,反正没啥本钱,不如就试一试。”

“那就试一试。”顾三叔点头同意了。

谢南山乐了“那我回头就把镜面送过来。三叔,你可得给我选几个手艺好的。”

这一点顾三叔自然是上心的,当天就开了会,选拔了几个手艺最好的出来。

等谢南山的镜面送过来,顾明东一看,才理解他原本为啥卖不出去,这还真的是镜面,连个塑料的把手都没有。

顾三叔挑选的三位竹编高手一看,也顿时傻眼了。

“这,这我咋弄,难道要弄一个罩子吗”

顾明东看了看,提议道“你们看这样行不行,先按照镜子的大小打一个框子,将镜子镶嵌在里面,普通的下面多一个把手,能让人拿着照镜子。”

“也可以在镜子后面再做一个支撑的架子,平时不用的时候可以收起来,要用的时候就能支起来。”

“再复杂一点的,可以在镜子下面装一个四格盒子,里面能放一些零碎的小东西。”

顾三叔听了就问“能做到吗”

“能。”被挑选的三个,其中一个还是老刘家的,瘪老刘的大儿子刘大山。

他竹编的手艺是人人称赞的,顾三叔在公事上从来不偏不倚,就把他挑出来了,因为这个,社员们都说顾建国是个公道人。

刘大山平时话不多,但竹编确实是一把好手。

一开始不得法子,顾明东就坐在旁边详细解释,等他渐渐上了手,很快镜子就成型了。

第一把是最简单的竹制木柄原型梳子,刘大山刷刷刷几下,还在镜子后头的竹子上雕刻上一朵朵花,中间还有一句语录。

顾明东接过去看了眼,递给身边的顾三叔。

顾三叔拿着也觉得好“这是不是还得上个漆”

就顾明东自己,觉得这天然的竹制品纹路很好看,不过以现在普罗大众的审美,上一个油漆销路肯定会更好。

“行,可以多选几个颜色,到时候看看哪种最受欢迎。”

木柄梳子做起来简单,顾三叔学到了技巧,坐下来很快也能倒腾出一把来,就是后头的花纹没有那么好看。

有了成功案例,刘大山宛如打通了任督二脉,在天黑前就把顾明东说的另外两种镜框做了出来。

一种是后头加上了支架,活动的机关都用不上螺丝,刘大山自有解决的小妙招。

另一种果然带了小盒子,打开之后下头能放东西,合上之后就是一面镜子。

刘大山还另外做了一种简单的镜子,只加上了一个能够开合的镜子盖,小姑娘能揣在兜里头出门。

等过了几天谢南山过来,看见的就是满满当当一盒子的镜子。

谢南山兴致勃勃的的打开一个,啪嗒一声,镜子下头还藏着小盒子,里头顶多能放一个针线或者是首饰,整体刷成了喜庆的大红色,谢南山一看就知道肯定大受欢迎。

“叔,你们这手也太巧了。”

顾三叔却没那么自信“这能卖出去吗,可别让你亏了本。”

“怎么可能,这可比供销社的镜子好看多了。”谢南山已经决定将最大的那一个留下,到时候送给媳妇用。

谢南山将东西收起来,就打算先把钱结了。

顾三叔摆手道“你先拿去卖,能卖出去再给钱。”

谢南山笑道“不管能不能卖出去,我们都得按照之前的手工钱算。”

顾三叔又问“还是等卖出去再说吧。”

好说歹说,顾三叔还是没收钱。

原本这批镜子只是添头,结果顾明东插了一手,等谢南山拎着那盒子回去,孙淑梅打开一瞧也说“这肯定好卖。”

“谁说不是呢,三叔还不肯收钱。”谢南山无奈道。

孙淑梅笑道“三叔就是这个性子。”

“我听阿东的意思,是希望三叔牵头,带上河村弄竹制品厂子的,这样大家伙儿都能挣到钱。”谢南山道。

孙淑梅皱了皱眉“自己办厂子这能行吗”

谢南山笑起来“别人我不敢说,但阿东想办哪有不成的”

孙淑梅无奈看了他一眼“这是我表哥还是你表哥,你倒是很有信心。”

谢南山笑着说“不管是你哥还是我哥,反正都是我哥。”

孙淑梅挑眉道“你还比他大几岁,也好意思。”

两人正说着话呢,小谢谢从隔壁回家了,一进门就喊“爸爸,你去找阿东舅舅玩,为什么不带我”

谢南山一把将女儿抱起来,飞了几下才说“爸有正事,下次再带你一起去好不好”

“那你可得记住,阿东舅舅说了,等山上的果子熟了,就请我去吃。”

谢南山捏住女儿的鼻尖“呦,我家谢谢还是个小贪吃鬼。”

小谢谢连忙挣脱开来,她也发现放在箱子里头,颜色鲜艳的镜子了,顿时好奇的拿起来看,小嘴巴惊讶的张开就没合上过。

孙淑梅扯了扯丈夫“说正经的,你真的觉得竹制品厂能行”

“这批镜子是做的不错,但真要办厂子的话,可不是靠几面镜子就能撑起来的,销路怎么办”

谢南山笑道“现在大家伙儿的日子好过了,生活需求也高了,其实销路不难找,就是消息闭塞少有对上头的。”

“所以这时候,你男人我就派上用场了。”

孙淑梅笑着打了他一下“嘚瑟。”

“哎,要不是个体户要求太严格,我都想自己办厂子了。”

孙淑梅安慰道“现在不行,以后总是可以的。”

“你说的也对,咱们现在也不错,正好趁着这会儿大家没反应过来,摸索摸索还有什么好生意,等将来政策一放开,咱们就赶紧上。”

谢南山带回去的镜子很快就卖完了,第二天他就又拉着镜面来了一趟。

眼看着生意果然能做,一时间上门找顾建国的人多了起来,人人都想分一杯羹。

顾建国果然又招纳了一批手艺好的,尝试着将顾明东说的那些,热水瓶保护套、竹箱子、竹梳妆台什么的打出来。

做出来容易卖出去难,上河村果然遇到了销路难题。

谢南山自然是乐意帮忙跑销路的,却被顾明东拦住。

隔了一阵子,顾建国带上了生产队做工最精湛的竹制品,身后跟着顾明东,一块儿走进了王书记的办公室。

王书记沉着脸,摆弄着竹制品,听着叔侄俩的话脸色不定。

“这是以前没有的事情啊”等他们说完,王书记皱眉道。

顾明东笑着说道“王书记,不管是承包到户,还是山林承包,这都是以前没有的事情,我们现在走过的每一步,都是以前没走过的路。”

“既然都走出去第一步了,为什么不尝试着走出去第二步,第三步”

“这个世界需要有第一个尝试吃螃蟹的人,要不然的话,人们至今都无法享受螃蟹的美味。”

王书记放下东西,没好气的骂了句“你就不怕死在沙滩上”

顾明东笑起来“这不是有您在前头指引方向。”

王书记沉吟下来,其实自从风向变了,上头将经济建设摆在了台面上,王书记就知道这一天早晚会来临。

这几年下来,各地的经济建设压力明显增大,王书记身上也是有担子的。

他的目光落到顾家叔侄身上,也许他真的可以试一试。

“好,我会出面跟供销社沟通,看看能不能给上河村竹制品加一个摊位。”

有了这句话,顾明东与顾建国的心都落了地。

回家的路上,顾建国忍不住一次次拍着大侄子的后背,笑着夸道“阿东,还是你有办法,只要上头支持,咱们生产队的东西还愁卖不出去”

顾明东笑道“三叔,这才是第一步。”

“王书记的支持很难得,咱们更加得把质量把控好,只有东西真的好才会不愁卖,要不然靠着王书记的面子摆上几个月,到时候卖不出去也是丢人。”

顾建国立刻拍着胸脯保证“放心,这关乎到咱们生产队的集体荣誉,我绝对不允许有任何人破坏。”

顾明东又提醒道“在发展副业的同时,也得将粮食生产抓好,要不然本末倒置,肯定会挨批评。”

毕竟现在还没到彻底开放的时候。

顾建国一一答应了。

王书记办事雷厉风行,很快就把上河村竹制品的专柜给落实了。

精心挑选的竹制品摆在了柜台里,隔着玻璃,似乎档次也一下子上去了。

上河村的社员们一个个都坐不住了,恨不得就守在柜台蹲着看有没有人买,就连顾三叔都连着几天往镇上跑。

与其他人不同,将上河村领进门之后,顾明东这位老师傅却撒手不管了。

他的注意力都在后山上,因为承包山林的第一年,第一轮的果子要熟了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