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其他 > 嫌贫爱富(科举) > 36静思文集

嫌贫爱富(科举) 36静思文集

作者:无根的蓬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9-13 16:25:27 来源:就爱谈小说

第三十六章

半年的时间匆匆而过, 转眼间就已经到了壬子年的五月份了, 马上就是粤秀书院入学考试的时间了。

这半年里, 蔡思瑾做得最多的就是不断地看书、写八股文做训练。而且他自己的目标很明确, 是看一些自己觉得考进士需要用到的书, 而不仅仅只是粤秀书院入学考试的那些参考书,因为他的想法很明确——自己到书院求学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考个进士, 而不是单纯只想进书院而已。

在蔡思瑾看来,能不能进粤秀书院念书并不是这辈子对他来说影响巨大的事情, 反倒是能不能考中进士对他来说影响很大。

以前他一直以为考书院和考进士是不矛盾的,可是真正来到海西,来到南粤城之后, 他才发现原来大晏朝南边的文风与他之前居住的北方竟然有很大的不同!

北方也就是他一直在念书的地方呢, 念书的目的性、功利性很强,总而言之就是为了科举做准备, 一切围着科举转的。科举重第一场, 重八股文, 所以整个北方都是注重对八股文的学习、撰写, 至于之后的时策八股文,也会偶尔涉及一下,对于十五言六韵诗就基本上是应付过去了,考试的时候基本上只求不出错,根本不会有学子在这个板块之中花太多的心思、太大的精力。

当然这并不是说北方就没有有名的诗人、有名的诗篇, 毕竟天才不管在什么地方上学,总是会闪闪发光熠熠生辉的, 只是不得不承认整个北方的诗作水平是低于南方的,也并没有南方的诗赋这么有灵气。

而南方呢,真真是当得上"文风鼎盛"这四个字,就以南粤城和粤秀书院来说吧,其实书院还是比较清高的,并不完全以科举为目标,像北方的学堂一样目的性那么明显——就是要出仕。他们比较重视对文学和内心的更高追求。

粤秀书院里面有好几个有名的教员其实是大晏朝有名的学者,但是同时他们也是不出仕的隐士,他们并不喜欢也不推崇那种束缚人思想和心灵的八股文,他们觉得人生在世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我学习知识是为了继承先贤的理念,通过自身的感悟,产生新的理念,为后世启蒙。

简单来举例吧,你一心做官的话,做到前朝的丞相、宰相,本朝的首辅算是到顶了吧?可是你掰着指头算算,历史上有多少个朝代?每朝每代又有多少个宰辅?你能说得出他们的名字吗?平常的人能一口说出他们的生平事迹和代表文章吗?但是孔孟先师,李白、杜甫、贾谊这样的教育大家、思想大家、文学大家呢?没有人不知道吧?你不但能清楚知道他们的思想,甚至连他们的一些言行举止、发生的一些小故事、逸闻都一清二楚,这才是真正的成就!

所以他们不求生前富贵、闻达于天下,而是求名留青史、万世流芳。因此他们招收学生的考试之中,所考教的内容与普通的科举在内容上就有所不同,侧重点更是不同。

蔡思瑾在刚来南粤城之后就购买了一整套的粤秀书院应试复习资料,但是翻看之后他皱了皱眉,这里对于诗赋的水平要求太高,而自家人知自家事,他又是在这方面极没有天分的,所以很快便放弃了在诗赋上下大功夫的想法,还是买来了与八股文有关的书,认真练习自己的八股文技巧,至少把"妙笔生花"这个技能刷到三/级再说啊!

蔡思瑾愿意先带着周水静到南粤城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有系统,能够通过自己学习、不断刷题就提升技能等级,提升文章层次,要不然他也不敢对自己的前途这么儿戏的。

在蔡思瑾想来,自己在南粤城自学半年,参加一下粤秀书院的考试,能考上固然好,考不上的话估计到那时候静儿也已经对南粤城失去新鲜感了,这样她们就能一起回北方,去考一考应天书院。蔡思瑾觉得,他若是去考应天书院的话还是有八成把握能考上的。

可是往往计划都不如变化快,蔡思瑾猜中了前头,却没有猜中结尾。

周水静对于南粤这个海边城市的环境、饮食、气候等等确实是不太适应,刚来的时候对大海新鲜,很是兴奋了几日,到了后来就有些兴趣缺缺了。因为她忽然发现,这里的海风太大,她时常会觉得吹得她头痛,这里的海味太多,偶尔吃一两次她还能撑得住,但是常常吃她有些受不了,还是想念羊肉的味道,偏偏南粤城里鱼虾价贱,羊肉价高,最后他们折中了一下常常吃没有那么贵也没有那么腥的猪肉。而且这里因为靠海,空气比较湿润,屋子里会比较潮湿,周水静很是不习惯。

蔡思瑾对她这些喜好都是熟知的,已经尽量顺着她,尽量帮助她来减少不适了。但是这些情况减轻却不是消失,蔡思瑾都有点儿想提前带着周水静打道回府了。要不是已经在粤秀书院报了名,交了价值不菲的报名费,可能他们就半途而废了。

但是这一切在壬子年春节之后有了转机。

当时蔡思瑾为了贴补家用,就到附近的书肆里面去借了一些抄书挣钱的活计。结果被周水静制止了,周水静不想让自己的夫婿将宝贵的学习时间浪费在抄书上,反正她的字也写得很好,她完全可以代劳啊!

说道字这个问题上,蔡思瑾还是很汗颜的,他擅长和一直练习的其实就是应付科举考试的馆阁体,写其他的字体其实是不怎么好看的,所以也就能用那笔字来抄书赚钱,卖不了字。但是周水静不一样,她为人特别有灵性,字也写得极好,还懂不同的好几种字体。抄书她也可以驾驭馆阁体,工工整整,还能写对联,写出粗犷雄浑的字体来,看起来就很漂亮,还能接抄佛经的活,一手簪花小楷写得极为秀丽,深得南粤城世家贵妇们的喜爱和追捧。

所以,蔡思瑾成了吃软饭的那个,一切花销都是靠媳妇儿,自己不但不能赚钱,还总是花钱。好在周水静也不和他计较这些,只是他总是心中有愧,忍不住想对周水静好些、再好些。

而且南粤城以及大海给了周水静很大的冲击,她来到这边之后灵感迸发,写出了好多不错的诗篇,让蔡思瑾大感佩服,他无奈地说道:"静儿,你天生就是念书的料!要是换做是你的话,考上粤秀书院简直是小菜一碟啊!"

周水静只是一笑,还大方地说道:"夫君,我这些诗篇都是没有展示在众人面前过的,而且我作诗的灵感从何而来你都是很清楚的,这些地方都是我们一起去游历的,你也很能感同身受,要不然日后你考粤秀书院的时候背记几首试吧,说不得就能考上了呢?"

蔡思瑾猛地摇头,说道:"这可不行,我岂不是成了欺世盗名的小人?盗的还是静儿你辛苦做出来的诗篇!"

周水静此时却浑然不在意:"夫君,我又不考科举,这些诗做出来也是浪费,若是给你拿去用了还能有点儿价值。"

蔡思瑾却是皱眉不赞同,正色说道:"静儿,你莫灰心,莫觉得女子念书无用,你这么有天分,你的这些诗日后是能整理成诗集流芳百世的!"

周水静怔然,出诗集啊,还要流芳百世?她之前连做梦都不敢这么想过的。她忍不住一笑,对着自己这个这么高看自己的夫婿笑了笑,说道:"谢谢夫君你这么看得起我。"只是心中却还是不大相信的。

蔡思瑾知道周水静不相信,但是同时也知道只要有银子,想自费出个诗集,制一个版印刷个几百本还不算太难,前世里面他其实也整理过周水静的诗集出版过,对于这些步骤都是门清的。于是蔡思瑾偷偷将周水静的诗稿分类整理、编辑、抄录,写上一篇序以及重要诗篇的介绍,以诙谐的游记形式介绍那些重点的诗篇是他们二人在游了南粤城那个景点之后有感而发写的,很似模似样。

鉴于蔡思瑾本身是没有什么钱的,于是他毫不客气地开口向自己未来妹夫借了些钱找了一个地方出版了周水静的诗集,名称还是和前世他与周水静商谈之后定的那样《静思文集(一)》,他想着这一世他要早早帮静儿整理,不用像前世那样几十年后再来整理,好多重要的诗稿都佚失了,最后只得三辑,这一世《静思文集》怎么着都要出到十辑吧!

当壬子年正月二十六日周水静十六岁生日的时候,蔡思瑾将这本散发着清新油墨香味的《静思文集(一)》送给周水静的时候,周水静简直激动得无以复加!蔡思瑾也笑眯眯地尝到了不少甜头。

因为印制了几百本,且也想让周水静的文集找到知音,所以蔡思瑾和李永富还花了不少心思将这本文集放在南粤城几个书店之中代卖,希望周水静的诗篇、文章能够普传天下。

因为当时印制的本书比较少,书籍的成本就比较高,蔡思瑾也不愿意将这么好的文集低价出售,降低了周水静文章的格调,所以这本文集他定价很高,也不指望能卖来赚钱,只是想放着慢慢卖罢了。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这本文集一个月不到竟然就卖到脱销了!

蔡思瑾被几家书铺的老板追着要求补货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逼的。好在版已经早早制好了,就放在自己家里呢,只要拿出去再飞快地加印几百套就行了,不,几千套!

拿着沉甸甸的银子在手,蔡思瑾第一次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产生了动摇——貌似自己以前当官也没有这么好挣银子啊,或者这辈子陪着静儿游历大江南北随时出点儿书赚点钱也不错?日子还能更逍遥?

好在他立即就摇头打消了这个想法,还是要好好念书好好科举,将来做官给静儿挣钱、挣身份,要不然自己不就真的成了吃软饭的了么?而且若是他没有权势能护住静儿和财富的话,说不得他们小两口日后遇到什么难事儿呢!

李永富则没有想那么多,只是拿回了了自己投资的银子,还得了不少利,喜滋滋地说道:"大舅哥啊,本来我以为这些出书的银子算是扔到水里打水漂了,就是支持你一下博美人一笑,哪里知道竟然还能挣钱啊!乖乖,人家都一直说你瑾哥儿是文曲星下凡,我看你老婆也是啊!你们这两口子,绝了!真是登对!"

蔡思瑾汗颜,他知道其实比才学比灵气他是比不上静儿的,静儿这个文曲星是货真价实的,他嘛,只能呵呵呵了

不得不说蔡思瑾其实是妄自菲薄了,静思文集卖得好,与他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