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公主的心事(清穿) > 2.年侧福晋

公主的心事(清穿) 2.年侧福晋

作者:Urania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9:28:06 来源:就爱谈小说

这日膳房送来的早膳很是丰盛。

李氏近两年来不算得宠,四爷歇在钮祜禄氏和耿氏那里都比李侧福晋这边要多一些。

但李氏毕竟有位子,算是半个主子,膝下又有小主子,即便四爷同李氏感情淡了也经常过来坐坐。

比如昨天忙完一阵儿回府时候,除了去福晋那里用了个膳,就是李侧福晋院子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四爷过来的原因,今儿膳房送来的早膳做得格外用心,也格外合李氏的口味。

吃了一顿挺舒服的早膳后,正院福晋身边的大丫头春朝便过来传话,说是福晋请侧福晋过去吃茶。

李氏应下后,春朝便回福晋那里复命了。

福晋正在小佛堂礼佛,春月拉着春朝道:“辛苦你了,给你留了饭。今儿膳房上的菜不少,福晋用得不多,大半都赏下来了。”

春朝想起方才李侧福晋也刚用完膳,李主子那边的伙食竟然不比福晋差,还有几样费工夫的小菜是福晋这边也不大常见的。

春月听了春朝这话,道:“我也听说了,昨天四爷从李侧福晋院子里出来,瞧着心情好得很呢,也难怪膳房的人巴结。”

春月心有戚戚,李侧福晋以前多得宠啊,跟宫里德妃娘娘似的,一个接着一个生孩子,在府上那是压了福晋一头的。也就是这几年,三阿哥不争气,李侧福晋脾气又倔,才跟四爷冷下来了。

不过李侧福晋就是有别人没有的好福气,虽然前头没了两个阿哥,但毕竟还有一个嫁了人的二格格,一个长到十岁的阿哥,一个能让四爷记挂着时常去看看的小格格。不像福晋,大阿哥没了,就一直没再能有孩子了。

满人规矩不似汉人那般严格,不会太讲究晨昏定省一说,几位皇子福晋对于这些规矩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四王府上请安问好全凭个人意志——想讨好福晋的,去得就多,没什么上进心的,去得就少。

李氏恰好就是那种没什么上进心的。福晋今儿特地来请,李氏猜是因着年氏的事情。她到底是侧福晋,位份比旁人高一些,又离得正院远,就稍微晚去了一会儿。

李氏到了正院时候,宋氏、武氏、郭氏、耿氏和钮祜禄氏也都在了,一见到李氏都起身行礼。

李氏同几人寒暄两句,坐下来大约一盏茶的功夫,福晋才从小佛堂出来。

福晋坐定,叫-春月给在座几人换了茶,说了几句场面话后,便把年氏要进府的事情一说。

不管在宫里还是府里,都讲究个论资排辈儿,李氏熬了这么多年,还养了这么些个孩子,当个侧福晋大家都是服气的。可那年氏,不过仗着家世好,年纪轻轻,一上来就是侧福晋了,众人面上不显,心里也都有些不服。

不管之前福晋和李侧福晋怎么斗,现在对视一笑,倒是有了一种惺惺相惜的意味。

作为四爷府上唯二有名分的两个人,想要置身事外是不可能的。年氏进府是大事,李氏到底要应景,不能端坐房中,要日日去福晋那边应卯。

李氏白日虽然忙碌,但总会时不时抽空过来看静仪,各种刷存在感。

日子一天过去,年氏还没进府,静仪便先迎来了周岁生日。

这些年福晋跟李氏难免磕磕绊绊,但好在福晋面子功夫做得都挺足的,尤其待府上几个孩子可以说无可挑剔,给静仪举行的抓周礼也有模有样。

万寿节在即,四爷这几天忙得很,吃住都在宫里,依然没空回来。

静仪吃得饱饱的,穿上了新衣裳,由马佳氏抱着来到正院。

福晋是个典型满人长相的妇人,穿戴十分考究,五官端庄大气,身量很高骨架也不小,静仪被她抱在怀中,脑袋靠着她的肩膀,莫名觉得很有安全感。

静仪对于几位庶母的认识大都从乳母和丫头口中听来。

武氏伺候四爷早,当年刚进阿哥所的时候还是很抖的,只是一直没能有孩子,近两年来府上进的新人又多,几乎被四爷遗忘了。但到底有年龄和阅历在那儿,福晋每次散赏的时候也都不忘了她。

宋氏是伺候四爷最早的女人,据说从一进阿哥所就没怎么很得宠过,府上伺候人少的时候四爷也能时不时想起她来,人多了以后去得次数就屈指可数了。宋氏有过两个女儿,可惜都没多大都夭折了,宋氏打那以后便更加沉默,性子也越发小透明起来。

郭氏性格据说挺能折腾的,长得也的确不错,跟钮祜禄氏一起进的府,刚来时候特别得宠,四爷的新鲜劲儿都在她身上,一点也没分给钮祜禄氏。但是后来钮祜禄氏上来了,四爷却嫌郭氏能折腾,不大去了。看福晋、李氏等人都混得不错,就知道四爷其实骨子里还是喜欢自己女人安静大方一些。郭氏刚开始失宠时候,正是钮祜禄氏得宠的时候,郭氏还去找过钮祜禄氏几次麻烦,连未来乾隆他妈都敢惹,静仪表示对于这位郭氏十分钦佩。

钮祜禄氏和耿氏都有儿子傍身,是当今府上的热门人物,据静仪所了解到的历史,弘历和弘昼都比弘时的命运好得不止一星半点,这两人作为成年皇子的母亲结局也不坏——一个最终封了纯悫皇贵妃,一个则是传说中的孝圣宪皇后。

据说,耿氏性格豪放,不拘小节;钮祜禄氏性格大气,不争不抢。毕竟是雍正后宫活得最长、地位最高的两位大佬,没点手段能成事吗静仪对于这些说法持保留意见。

四爷府里几位格格的孩子都暂且跟着亲生额娘住,反正这些小主子们开蒙了也都是要去前院读书的,在后宅住不了多久。况且这几年来康熙给了皇子们恩典,孩子都是可以送到宫中读书,像弘时一般,在府里待着的时间就更短了些,福晋也懒得去争这点短长。

福晋给静仪送的送的礼物是两柄成色极好的玉如意,其他几位庶母送的的都是金锁、金铃、镯子、项圈等小玩具。

弘昼比弘历小了将近一岁,比较懵懂的样子,站在耿氏身边,时不时抬眼瞅瞅被众位额娘围在当中的小妹妹。

弘历一看就要比弘昼机灵更多。他虚岁已经有四岁了,估计已经开蒙了,也正是调皮的年纪。弘历对于自己当年的抓周诸事显然不记得了,于是对这个小妹妹的抓周礼尤其很好奇,一双眼睛眨都不眨盯着静仪看,最后甚至挣脱了乳母的手趴在桌案边指导静仪。

弘历对着在桌上爬爬的静仪使眼色,妹子,抓这个,四书五经。

静仪淡定地看了弘历一眼,伸手抓了另一旁的金银锞子。

弘历抬起小手捂住了眼睛,似乎不忍直视,还带有那么点小失望。

可能刚刚启蒙,自认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静仪摇头,一看就没经历过人生,少年不知穷滋味。几十年后叫和珅给你搜罗金银珍宝时候不要太痛快。

抓周不过是图个好意头,桌上东西本就都能说出好的寓意和典故,周围响起了一片或真或假的赞叹声。

福晋也在一旁微笑:“我们四格格可是个小财迷呢。”

这日照例是要吃长寿面的。

静仪十个月大的时候便自己给自己断了奶。李氏找了几个大夫来问,都说这些东西本就无碍,格格不先吃,就先添点其他吃食便是,李氏便不再纠结静仪不要人喂奶的事情。

长寿面拿鸡汤调配的高汤滚过,很是入味,考虑到小孩子牙口,煮得火候比较足,吃起来又软又香。

静仪的抓周礼结束没几天,年氏便进府了。

李氏等人在给福晋请安时候见到了年氏。

年氏人长得很是漂亮,也十分规矩,对着福晋恭敬有加,对着几位比她先伺候四爷的“姐姐”们也谦和有礼。

四月下旬,康熙带皇太后去塞外避暑,命皇三子和硕诚亲王允祉、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禛、皇八子多罗贝勒允禩、皇十五子允禑、皇十六子允禄、皇十七子允礼随驾。其间静仪还病了一段时间,四爷心里记挂着静仪,还有好几日功夫歇在李氏那里,没跟新纳的侧福晋温存多久,便跟着大老板出差了。

静仪一直无缘得见年氏,听说年氏也来李氏这边串过两次门子,只是李氏没叫静仪过去见客。

即便如此,静仪也听了不少关于年氏的新闻八卦,东厢这边的乳母丫头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年氏,以为静仪年纪小,也不避着她,倒叫静仪听了不少事情。

据说,四爷很喜欢年氏,打她入府以来便独得恩宠。静仪觉得四爷对年氏应该还是有几分真心的,毕竟年氏年轻,长得又美,身后还有很大助力。只是乳母和丫头毕竟是李氏这边的人,到了她们嘴里就成了年氏手段高,能拢住男人。

据说,库房和膳房都很巴结年氏,不管是发放份例还是日常膳饮,都挑好的给年氏送去,年氏手松,对下人们很是和气体恤,不少奴才都憋着劲儿想去年氏那边伺候。

据说,那日年氏戴去福晋那里请安的南珠耳饰是宫里德妃赏的。德妃待四爷本就不亲热,以前只管福晋,就连李氏也没放在眼里呢。这次还指名道姓给了年氏赏赐,府里人津津乐道了好几天。

据说,年氏对福晋十分恭敬,每日都去正院请安请安。

受前辈、宫中以及其他阿哥府风气的影响,府上侧福晋、格格们去福晋那里请安本来就不规律,李氏一般都是有事情才过去,或者单纯觉得有段时间没跟福晋接触,想过去说说话才会晨起请安。

但人家年侧福晋就天天去过去,并且没给福晋添乱,还把福晋哄得挺高兴的,叫人说不出不是来,倒把李氏这几个不勤勉的衬得有些不大好了。

总之,年氏而今出风口浪尖上,出镜率很高,如果雍王府里有微博,分分钟就是热搜第一位。

静仪得出结论,年氏这个人,挺要强的。

热搜上的年氏此时正在用晚膳。

乳母江嬷嬷见姑娘只用了一盏鸡蛋羹就搁下了筷子,心疼道:“姑娘这才进了府不过几个月功夫,脸都瘦了一圈儿呢,若是还能吃得下,就再多用点吧。”

“嬷嬷。”年氏道,“我自幼畏暑热,加上而今身子不爽利,实在有些吃不下。”

江嬷嬷试探道:“看姑娘近些日子来脾胃越发的弱了,奴婢多嘴问一句,姑娘可是身上有了要不要同福晋说上一说,让主子给您请个大夫来看看”

年氏摇了摇头:“嬷嬷也太心急了些。我的身子我知道,每每到了夏日时候皆是如此。况且我入府不到一个月,王爷便去了塞外,在家时候那几日,不光要顾着我,还要顾着生病的四格格,算起来也没在一起过多少日子,没有也没什么稀奇的。”

江嬷嬷道:“既如此,这几日得闲时候我就回咱们府上一趟,问太太讨些调理身子的丸药、吃食回来。咱们府上什么没有姑娘就请好吧。”

满人侧福晋地位高,虽说名义上是妾,但也是雍王府半个女主人,不必像格格一般,出府见人都要事事报备。

况且三月万寿宴上,父亲年遐龄在万寿节上被康熙安排做了“千叟宴”桌,这是等闲满族大姓官员都没有的上上荣宠。

年氏差人回府探过几次亲,福晋从来不拦她,甚至有时候还会给她点礼物带回去。

据说李氏叫下人回家探亲的次数屈指可数。

年氏想着,估计是李氏家里拿不出手吧,派人回去一接触就求东要西的,自己却没助力,帮不上府里的侧福晋,也难怪李氏跟家里人生疏了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