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将军夫人心狠手辣 > 4.镇国将军

将军夫人心狠手辣 4.镇国将军

作者:十四阿白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9:29:4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北绍谢氏,位于大榆以北,与西羌比邻而居。

先帝谢宁渊 有勇有谋,大将军魏荣延骁勇善战。

谢宁渊登基十多年,东征西讨,一心执迷于开疆拓土,统一中原。

那段时期兵荒马乱,不管是哪国的皇帝,听到谢宁渊与魏荣延这两个名字,都要头疼上好一阵。

北绍征战频繁,列国诸侯被战事逼得太紧,走投无路。正欲准备联手抗北。

结果谢宁渊同大榆在颍州一战时,不幸战死了。

谢宁渊的死让人措手不及,北绍大乱,天下皆喜。

这场内乱以魏荣延的妹妹魏皇后为首。

魏皇后在消息未传开前,当机立断决定联合外戚,集结西平所有的兵马,杀了谢氏的三个亲王。

等到谢宁渊战死沙场的消息传到西平人尽皆知时,这能继承大统的,只剩下魏皇后名下抚养的一名五岁幼子。

谢欢。

谢宁渊一死,北绍的几十万兵马,全都落到了唯一的大将军魏荣延手中。

依仗着魏荣延手中的兵权,谢欢的登基之路畅通无阻,连带着魏皇后亲政辅佐一事,也一通百通。

谢欢登基,国号改字天和,尊皇后魏氏为圣母皇太后,大将军魏荣延封一等镇国将军。

魏太后携幼皇登基,稚子年幼手无实权,朝中大小事务皆由太后暂理;而魏荣延又握着几十万的兵权,一时间,魏氏宗族权倾朝野,无人能与之抗衡。

谢宁渊的死,让周国有了喘息之机,邻国周邦皆都认为此时应乘虚而入,攻其不备,将北绍分吞干净

于是。

北绍很快陷入了四面楚歌,腹背受敌的局面。

可北绍能领兵应战的,只魏荣延一人。

他独自肩挑起北绍的数杆大旗,从大榆至陈国,再从陈国到燕国,面对四起的狼烟,他金戈铁马,纵横沙场,生生扭转了局面。

谢欢登基的十几年里,魏荣延大多都在外抗敌,说是将军辅国,实则朝中真正大权在握的,只有魏太后一人。

魏央五岁时母亲因病故去,彼时魏荣延还远在廊平同吴国打得难解难分。

魏荣延只这一个儿子,魏太后也只这一个亲侄儿。

母亲病逝,父亲在外征战,偌大的镇国将军府,只剩他一个五岁的稚子当家做主。

太后对他疼爱有加,心中又多番不忍,于是在魏夫人病故不到半月,她亲自将魏央接到了太宜宫,日日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地精养在身边。

这一养,就是三年。

直到过了三年之久,魏荣延才分出身来回京悼念亡妻。

他只身回到西平,在太宜宫待了一宿。

谁也不知他同太后说了什么,只知第二日他将魏央从皇宫里接了出来。

并同魏央道:“男儿应挽弓提枪,提刀上马平天下。在这深宫内院里养尊处优,是无法保家卫国的。”

他牵着魏央的手,望着十丈宫墙,踩着长巷青石,走的很慢。

“策马渡悬崖,弯弓射胡月,当为大丈夫。”

——

魏央八岁同他父亲投身军营,十二岁上阵杀敌,十五岁便能冲锋陷阵,横扫千军。

等到了他十八岁的这一年,便已经是封侯拜将,家喻户晓的少将军了。

也是这一年,魏荣延积劳成疾,身心交瘁,死于同大榆的颍州之战。

二十年前,谢宁渊与大榆交战败北亡故,北绍失去颍州。

二十年后,魏荣延同儿子魏央夺回颍州,魏荣延战死。

一个边城小池,葬送了北绍的一位贤王与一名大将。

是命运使然,也是天命为之。

魏荣延死后,魏氏的兵权自然传到了魏央的手上。

烽火连年,北绍数百年积攒下的国底几乎消之殆尽,几十万的兵马也死伤无数,等到魏央接到兵权时,所有的新兵老将加在一起,不到八万人。

这便是北绍所有的兵力。

好在,联兵的诸国除却大榆,皆都在长年的拉锯战中纷纷退兵反朝。

唯有大榆,依然在同北绍浴血奋战。

大榆虽一路紧逼,但实则也早已师老兵疲,不过是强弩之末了。

颍州一战。

魏荣延虽死,但却结束了北绍长达二十多年的动荡与战乱。

大榆退兵,硝烟即停。

那日,颍州重新立起了北绍的旗帜,魏央带着父亲的尸骨一路跑马观花,终得班师回朝。

这一年白问月刚好及笄,魏央十八岁,谢欢二十岁。

魏央回到西平后,镇国将军府便是真正意义地只剩他一人。

魏氏宗族家系庞大,安富尊荣;却唯独魏荣延这一脉,只魏央一个儿子,还几欲战死沙场。

魏氏的只手遮天与荣华富贵魏央统统感受不到,他所知晓的,只有尸横遍野与血流成河。

北绍解决了常年的外患,却又生出更大的内忧。

魏太后掌政二十年,庸碌无为,政绩平平。

因为她大部分的精力与时间,都是用来铲除异己,巩固自己的皇权。

等到谢欢二十岁这一年,既朝无心腹,也手无兵权,太后对还政之事闭口不提。

他独木难支,无可奈何。

朝臣之间,暗潮汹涌。

有人认为,北绍已是魏氏一家独大,满朝文武无人敢言太后退政,皇帝掌权的事情;此时若节外生枝,只怕是草人救火,徒惹灾祸。

但也有人认为,天下终究是谢家的天下,不管太后掌政多久,这皇权终究是谢家的皇权。

如今皇帝长成,理应该时亲政的时候了。

不然,北绍万里疆土,一介女流治国,岂不笑话。

朝中虽唯太后马首是瞻,但也有高风亮节的股肱之臣从心底批驳女子参政,反感太后。

只不过是形势所趋,敢怒不敢言。

太后还政一事陷入僵持,久而久之,谢欢便懂得,有些东西,你不自己去拿,别人是不会主动给你的。

而魏央,对于朝中的事,始终是漠不关心的态度。

他自认守的是北绍的疆土,护的是北绍的百姓,忠的是身为将军的职责。

朝堂的诡计风云,自有那心怀天下的人去谋划,与他毫无干系。

他从颍州回来的这两年,太后与皇帝关系越发僵持,两人表面上看似母慈子孝,实则暗地里虎视眈眈,各怀鬼胎。

而他身为独掌兵权的魏氏将军,却不动声色地漠然中立,仿佛置身事外。

谢欢若真有能力,自是会去争去抢。

成王败寇,能者为王,他何必插手。

当然,他自是想不到,谢欢的手段,大大超出他的预期,怎是一个狠字了得。

四月芽绿浅香,桃花将绽未绽。

自那日圣旨传下之后,白府接连多日未曾闭门。

宫里的封赏还中规中矩,倒是将军府送来的三书六聘堆积成片,让人行不开路子。

再加上太后那儿送来的赏赐,大箱小箱地琳琅满目,比上谢欢前世的金银万担来的还要夸张。

按照常理,皇家册封与太后赐婚,都是圣眷恩宠,当为喜事。

可白府上下却不见丝毫喜色,反倒异常安静。

太后赐婚,不但打乱了谢欢与白慕石的安排,连带着白问月的决策,也一并毁了个干净。

白来仪进宫的日子近在咫尺,白慕石整日愁眉紧锁,食不下咽。

白夫人更是惶恐不安,日日以泪洗面。

她虽嘴上不说,心中却是怨声载道,怪白慕石不该把朝堂上的算计牵扯到女儿身上。

欲颠覆朝堂,严正文律,又想高官厚禄,一朝飞上枝头。可这天底下哪有如此好事,桩桩件件都称你的心思。

现下好了,满腔壮志未发,先把女儿搭了进去。

看他们郁郁寡欢的样子,白问月的心情反倒出奇的好。她嫁于魏央,纵是太后不过是利用她牵制白慕石。

可相比白来仪在宫中荆天棘地的寸步难行,她不知舒心了多少。

对于太后来说,魏央是魏家人,手握重权,是她的亲侄子。

对于谢欢来说,不管他日后会如何算计魏央,可眼下魏央是北绍的忠臣能将,是百姓心里的大英雄,他独权在手,莫说谢欢不敢动他。

纵是敢,他又如何动得了?

上一世,若不是因为魏央的位置难以撼动,白问月一个有夫之妇,也不会亲身犯险去用美人计了。

英雄难过美人关,世人皆如此。

但这一世,她与谢欢对立,谁来为他出谋划策,谁又来为他委身涉险呢?

便是有,她嫁去了将军府,这天下所有的人都莫要妄想动魏央一分一毫。

想到这里,白问月一声长叹。

魏央本是忠国的大将军,朝堂纷乱,他却置身事外。

上一世她将魏央强扯进这场纷争,瓦解了他手中兵权,甚至最后害他落得个惨死沙场的结局。

她这一世本想远离魏央,让他继续作壁上观。万万没有想到事与愿违,她竟然又不得不和魏央掺和到一起。

遥回想起,他们见得最后一面,是在瑶华宫。

魏央强闯内宫,攥握着她的手盛气凌人,冷峻的面孔上满是挣扎。

他说:“月儿,兵权可以不要,将军也可以不做,我只要你跟我走。”

他说的话每一个字都极为艰难,那是一个护国佑民,一心守卫北绍的将军。

却说:“天下可舍,北绍可弃,我只要你。”

他为她背弃职责,负了忠义。

而她却笑着一点一点掰开他的手,同他道:

“将军,北绍更需要你。”

她不需要。

她心心念念的是谢欢,纵是他魏央那样的深情,在当时的她看来,也不过是笑话二字。

不知是因为想到了谢欢,还是忆起魏央那日伤心欲绝的模样,她的心倏地紧到了一起,全身失去了力气,难以喘息。

总而言之,懿旨不可逆,她既嫁去将军府,在太后与谢欢之间便可辗转迂回,立场安稳。

而她或许也能稍稍弥补自己心中的亏欠,善待魏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