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初至蔡镇得知关系(原来蔡山长和蔡尚书还沾亲带故呢!)
在应天府落脚的十余天内, 柏豫章、柏雯芮玩得尽兴, 席荣方抄写蔡思瑾主政应天府那几年的县志抄得起劲, 大家都很开心。
待到启程之前,席荣方已经抄写完了他想要抄写的部分, 并且将其订成了厚厚的几本书。
正好从应天府至边西省蔡镇有一条水路,他们可以直接坐船到边西省省城,需要5日。然后再乘坐马车十日至西林府, 坐马车一天到平江县。
到了平江县之后就可以入住了, 因为平江县离蔡镇很近, 而且平江县比蔡镇繁华一些。若是在蔡镇居住, 房价可不是一般的贵。
除非能考中蔡镇官学, 否则学子们等闲都是更愿意在不远处的平江县城之中租赁房屋居住, 等到蔡镇官学招生考试的时候再乘坐半天的马车去赴考, 这样比较经济实惠。
一路上, 席荣方都无心风景, 只是一心观看自己抄写的《应天府县志》,简直像是走火入魔了一般。
柏豫章和柏雯芮都没有打扰他, 还是心情大好地观看着沿途的风景, 好奇地认识着这个世界, 认识着这个他们第一次踏足的边西省。
柏雯芮眼中都是军队布防,她还一路和柏豫章说道这样的地形应该怎样怎样排兵布阵。柏豫章虽然之前对兵法不感兴趣, 但是生活在这样的武将之家中,耳濡目染也知道了很多军事知识,所以和柏雯芮聊得上几句。
但是柏豫章最关注的还是沿途的风景。上辈子他虽然也是一个男子, 但是却被拘泥于后院之中,在家中富足之时从未离能开过京城四处游玩。
等到出京的时候已经是全家被抄家的时候了,那个时候家人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哪里还有心情看什么风景一点儿都没有玩乐的心情。
这是他两辈子第一次这样出门远游,他可以开阔一下自己的视野,见识一下市井人生,品尝一番旅途诸多事情。
也能在这样雄伟壮阔的山河之下开阔一下自己的心胸,让自己心胸更宽广。
柏豫章觉得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果然是很有道理的,这些天的游历让他涨了很多见识,甚至是懂得了很多人情世故,他觉得自己明显成长了不少。
以前在与未婚妻尉迟臻的相处之中,他总觉得自己空有一肚子学问,但是在心胸、见识以及人情世故之上都差尉迟臻很远。但是经过这样一番游历,他感觉自己与尉迟臻的距离渐渐拉进了一些。
希望经过这一年的游历,他能够有更明显的成长,真正能够成为能与尉迟臻并肩站立的人。
因为柏豫章和席荣方二人都拿着蔡子仓所书写的推荐信,所以他们并未像一般的学子那样选择在平江县城之中租赁房屋落脚,而是直接赶着他们的马车到了蔡镇,直接去蔡镇官学探探虚实。
从平江县城到蔡镇的管道修葺得非常好,不仅宽阔得能容四辆马车同时并行,而且还用很好的青石板铺地,一点儿灰尘都不见,简直比从西林府城到平江县城的道路还要好。
沿路也都开着无数的商铺,不止有卖笔墨纸砚、针头线脑的店铺,还有很多适合外出独身学子的成衣店、洗衣铺等等服务,简直是“一条龙服务”,非常适合外地学子过来这边居住、求学。
席荣方看着这个地方不住地惊叹,心中非常的满意而且兴奋。蔡思瑾是他此生之中最敬佩的人,能到蔡思瑾曾经读书、教书过的蔡镇官学念书是他一生所愿。
如今实现这个愿望已经近在咫尺,他又如何能不激动,不兴奋
马车到了写着“蔡镇”的一个大石头牌坊前便被守门的小厮很有礼貌的拦住了。柏豫章和席荣方二人坐在前面的那辆马车上,他们二人掀开车帘观看情况。
那个小厮在路上笑容满面地对着他们鞠了一躬,然后说道:“两位先生见谅,小人乃是蔡镇中的蔡氏家仆,这厢有礼了。烦请问一下二位先生此番前往蔡镇是想探亲访友、申请在蔡镇官学念书,还是简单游览一番,小人会带着二位先生前往,也为二位先生省却些不识路的麻烦。”
席荣方在马车上也拱手还礼,继而说道:“我们是想来蔡镇官学念书的学生,我的名讳是席荣方,我的师傅唤作蔡子仓,乃是京城‘致知书院’的山长,此番就是他书写了一封推荐信推荐我来此处就读的。这位是我的同窗柏豫章。”
柏豫章笑眯眯地拱手行了一礼。因为他还未决定是否要留在蔡镇官学念书,所以席荣方在介绍的时候便并未说明他也拿了一封推荐信的事情。若是说出来倒是显得托大,显得柏豫章看不上蔡镇官学似的。
那个小厮笑眯眯地说道:“原来二位是四房七少爷的学生,快快有请!我虽是三房的家仆,但是也早早知道了四房七少爷写了信回来,说不日便会有他的学生到蔡镇,四房的老爷等了好几天了呢,快里面请!”
然后小厮便与赶车的墨染一同坐在马车前面的车辕上,给他们引路。
柏豫章掀开车帘看着蔡镇里面的状况,疑惑地问那位小厮道:“这里怎么停着如此多的马车顾得过来么”
那位小厮笑着介绍到:“这一大片乃是临时的停车场,若是有客官想要到蔡镇游历一天半天的,我们就会指引着他们将马车停在此处,然后再将准备游览的客官带到客栈去居住,这里则有专门的马夫妥善照料马儿,同时也不至于挡着进出蔡镇的道路。
若是来者乃是意图到蔡镇官学求学的学生,需要长期住在蔡镇,那么我们就会指引他们驾着车去选一处民居谈论租房事宜,然后将学生的马车停放在租房那家人的院子里,由租房的人负责照料马儿和马车。
若是来者乃是探亲访友的先生,那么我们便会将您带到亲友家中,马车也交由他们妥善照料。
柏豫章点了点头,他看见这个蔡镇修葺得非常不错,沿途的民居都是白墙灰瓦,镇子里面的道路上都铺就了青石板,且宽阔到可以容纳两辆马车并行。
这样繁华的地界已经不算是一个简单的“镇子”了,他感觉便是之前居住的平江县城也没有这么繁华、富贵,能与西林府城相比肩了!
没过多久马车便行驶到了一处宽阔的广场,广场北边是一座山,山上树木郁郁葱葱,间或能看见一些木制的房屋、亭子露出一个角来。
山脚下立着一个石头的牌坊,上书“蔡镇官学”四个大字。
那个小厮将几人引之广场旁边一处“蔡府”之中,笑眯眯地说道:“两位先生,四房的地方到了,我们四房的老爷唤作蔡汝培,乃是现任蔡镇官学的山长,曾经考中过前朝的一甲探花,学问很是了得。
二位的师傅蔡子仓乃是四房的七少爷,是四房老爷的嫡幼子。二位请。”
柏豫章和席荣方均点了点头,弄了半天原来蔡子仓蔡山长是现任蔡镇官学山长蔡汝培的儿子,难怪这么有面子,能够凭着一封推荐信就有把握将两个学生推荐入“蔡镇官学”这样的天下有名书院里面念书。
柏雯芮此时也下了马车听到了小厮的介绍,此时八卦地多嘴问了一句:“四房老爷蔡汝培和京城蔡显峰蔡尚书是什么关系呢”
小厮笑眯眯地说道:“蔡尚书是我们三房的老爷,他与四房老爷蔡汝培乃是堂兄弟。他们兄弟二人一同长大、一同念书,感情极好。
当日皇上征辟蔡家人入朝做官,本想征辟四房老爷蔡汝培的,因为当时四房老爷中的乃是前朝的一甲探花,而我家老爷中的是二甲进士。
但是但是二位老爷商议之后,决定将学问更好的四房老爷蔡汝培留在蔡镇官学做山长,好好经营蔡镇官学,而于人情世故之上更擅长的我家老爷则进京做官。”
柏豫章和席荣方都点了点头。柏豫章感叹蔡家人的风骨,在面对礼部尚书这样官职的诱惑时也并未露出丑态,而是愿意兄弟二人友好协商,让更会念书的人经验蔡家的根基蔡镇官学,让更懂人情世故的人去京城经历官场风云。
果然这样才是百年世家的风范啊。
只是为何在京城跟着蔡山长念了这么久的书,却从来没有听说过蔡山长去拜见蔡尚书。
柏豫章转头看向席荣方,却发现他并不对此惊讶,应该是早就知道这件事情的。
也对,他一直住在蔡山长家中,也是蔡山长的入室弟子,与自己这个普通学生还是不一样的,他肯定知道得更多,就不会感到惊讶了。
说不定在京城之中蔡山长和蔡尚书之间也有很多联系的,只是他们不愿伸张逼着大家,所以自己才会不知道罢了。
怪不得蔡山长收的束脩不贵,还免了席荣方的一应费用,供着席荣方念书,还能有余钱在京城置办宅子、书院。原来蔡山长过日子根本不用靠着京城之中“致知书院”的那一点儿微薄的收入,人家本来就是世家出身啊。
前朝虽然已经湮灭了,可是蔡家依旧是蔡家。
不再多想,小厮已经扣响了蔡汝培家中的大门,有家仆闻讯之后喜悦地将他们迎进了府中。柏豫章带着好奇和激动的心情踏入了蔡府,想要见见蔡汝培这个蔡镇官学的山长到底是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