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女尊男要考科举 > 第6章 听前事豫章知始末

女尊男要考科举 第6章 听前事豫章知始末

作者:无根的蓬莱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9:32:59 来源:就爱谈小说

第六章 听前事豫章知始末(皇上:一脚踹醒当时那个脑子不清醒的自己!)

说书先生将那一段故事说得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可是归纳起来却也简单。约莫就是当时大晏朝的制度重文轻武,六部里面只有一个兵部与武将们有关,还都只能由考中过二甲进士、入过翰林院的文官们任职。而武将虽然被称作“某某将军”,算是武将中的一品,地位却不如正三品的文官高。

为什么这么说呢还是一句话“职责靠法定、地位靠打拼。”谁的地位高、谁的地位低,关键就看在有分歧的时候谁能赢武将基本上都是戍边的,然而一个戍边的正一品武将在与一省正三品的总督意见有分歧时,朝廷上下都只会支持那个正三品的一省总督、封疆大吏,绝不会支持那个正一品的武将。

久而久之,大家就都知道了,武将的正一品还抵不过文官的正三品,于是晏朝武将的地位越发低了。文官越发看不上武将,觉得武将都是些莽夫,脑子里都是些稻草,哪里比得上他们这些经过十年寒窗一步一步考上科举的精英们

而武将的怨气也越发地大了,他们觉得自己在边关真刀真枪地与戎贼或者蛮人、夷人拼杀,浑身都是伤疤,自己的地位、功勋完全都是九死一生去搏命换来的。结果到头来竟然还比不上一个动嘴皮子、拿笔杆子的小年轻,你说气人不气人

这种怨气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再加上一定的,就猛然爆发起来了。

大晏朝三百七十年,天降大雪死伤牛羊无数,将北戎人逼到了绝路、殊死一搏。而晏朝内兵部尚书莫洪伟与户部尚书贺天宁之间不和、互相掣肘。户部尚书贺天宁为了给兵部尚书莫洪伟施加压力,故意将应该及时送到边塞的军备压了一压,导致当年边塞军的冬衣以及其他补给不够。

在这样的情况下,边塞官兵已经极力反抗,仍然无法抵御北戎人的进攻,连失两个重镇,不得已将防线往回撤,几乎尝到了大晏建国以来最大的败仗。当时的边塞主将卢宏峰看着跟随自己的好二郎死伤无数,对拖延军备的户部尚书恨不得生啖其肉!于是上了折子给皇上说明了情况,希望皇上给拖延军备的户部尚书贺天宁严惩、军法处置!

让穿着单衣的将士与野蛮凶悍的北戎人战斗,这就是赤果果的谋害人命啊!卢宏峰的奏折字字泣血,武将们得知此事都不免兔死狐悲,同仇敌忾要求严惩当时的户部尚书贺天宁。

这样的折子入了朝廷之后,若是皇上英明能够左右朝局,自然知道大晏已经危如累卵,稍不谨慎就有倾覆之祸,定然会为了平复武将的情绪而严厉惩处户部尚书贺天宁,以安抚众将情绪,起码等卢宏峰先把这头的北戎人打退了再说啊!

很可惜,那个时候的皇上已经被架空了。没有权力的他就只顾着饮酒作乐、每日醉生梦死,哪里管什么国家而其他的六部尚书都是文官出身,便是挂着兵部尚书名头的那个莫洪伟本身也是文官,不可能真心为武将考虑的。在内部分赃不均的时候,他们六个人之间或有龌龊,但是作为整个文官集团一致向外的时候,他们的利益都是一致的。

因此他们做出的决定就是将这场大败的责任全部推到卢宏峰身上,将他就地免职然后押赴京城待审,让副将提升成主将带兵御敌,然后派驻防山北省、辽东省的将军们驰援边塞城,以御北戎。

这样一个决定到了边塞城之后,自然是一片哗然。远在中枢的朝廷尚书们不知道,军队的政治生态环境不同于文官集团。若是在文官集团之中,主官和副官之间一般都是矛盾重重、争权夺利的。主官被免职之后,副官自然高高兴兴地坐上主官的位置,且副官业务也纯属,一点儿都不用担心这个系统运转不畅。

然而军队之中大家都是真刀真枪拼杀出来的交情,虽然不至于说主将和副将之间没有矛盾,但是多的是一起出生入死可以将背后交托给对方的好兄弟。卢宏峰的副将安荣华愤而杀了来传旨的御史,对卢宏峰说道:“卢将军!当今朝廷**,奸臣当道,你此去京城定要被他们谋害,不若我们就此起兵造反,反了他娘的。

皇帝轮流做,今年为什么就不能到卢将军家呢卢将军您一呼百应,等成了皇帝之后,手下的兄弟们也不用再受那些文官们的鸟气!”

卢宏峰本来一直都对大晏朝忠心耿耿,但是此时却也被朝廷伤透了心。一狠心他就将防线开了一个口子,纵容这伙戎贼杀入京城,对着皇宫、大臣官邸、百姓坊市均烧杀抢掠,使得三百余年名都毁于一旦,大臣们死伤无数,皇上也被北戎人掳了去,准备作为筹码要挟大晏,多要财物。

此时,卢宏峰却不顾皇上并未身死的事实,口称大晏已经覆灭,皇室被屠戮殆尽,他临危受命抵御戎贼,然后将这伙入京的戎贼杀尽,其中也包括了晏惠帝。之后卢宏峰自立为皇帝,但是其他的将军可不服气了。其中多是北边、西边经常与敌寇作战的将军,他们自恃武力非凡可以一搏。

至于南方的军队从来就没有想过这些事儿,他们已经被南方的繁华迷了眼,完全没有一战之力,平日里也只能小打小闹打啥些山贼水匪,一点儿不敢想着争天下。

如今的大周皇帝陈炳庚当时就是山北省的军人,他的父亲乃是山北省主将杨鹤洋,而奋勇将军尉迟达是他的副将。他们身处山北省应天府,本身就离京师比较近。再加上之前曾经收到圣旨,知道朝廷要将卢宏峰押赴京师问罪,让他们去边塞城抵御戎贼。

此时卢宏峰的做法,他们稍一深思便知道其中的猫腻,自然不会承认卢宏峰这个皇帝,纷纷将卢宏峰打成反贼,与之大战,争求皇位。如此,大晏朝北边西边的将军们打成一片,而南方却是安安稳稳地不动如山,继续过着大晏朝平安幸福繁华的日子。

杨鹤洋是当年那伙斗争的武将之中脑子最聪明的一个,立即就想到了与山北省的世家许家联合的招数,为自己的独子聘娶了许家嫡女许荣熙为妻,招纳了很多许家子弟作为谋士,以自己驻防的山北省应天府为基础,在一开始就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可惜天不假年,大晏三百七十三年杨鹤洋身死,其他将军纷纷仰天长笑,觉得老天给他们消除了一个敌人。哪不知后继的杨炳庚乃是一个多么妖孽的人,极有谋略又及其勇武,将他们一一打服、俯首称臣,南方的文臣将领们也纷纷投诚,杨炳庚就这么传奇不已地在三十出头建立了大周朝,改元永兴。现在则是永兴十一年。

听完这个故事之后,柏豫章露齿一笑,故事里自然是把当今皇上杨炳庚吹嘘得好似天神下凡、战神转世一般,谋略武艺都是出类拔萃,仁德之名散播远方,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王霸之气,四方敌寇闻名之后纷纷纳头便拜。

不过仅从结果来看,皇上杨炳庚确实是厉害得紧。哎,自家爹爹从草莽时起就一心跟随着他,脑子又是一根筋,自然也如说书先生故事中说的那样视他为天神,所以当时二姐姐骗爹娘说她心中只爱慕皇上一人,一生所愿就是嫁入宫中,父母才会如此轻易地相信吧。

柏豫章之前看过很多和科举有关的书籍,而且他由于身份原因,考武进士和文进士的书籍都有所涉略,自然知道大周朝的机构设定,之前觉得奇怪,如今听了大周朝建立的这个故事,却是心中有数了。

如今的大周朝,皇帝以下分为文五部和武五司。文五部包括吏、户、礼、刑、工五部,功能与前朝相仿,但是之前的兵部被单拉出来又具体划分成为武五司,具有和文五部足以对抗的权力,分别是一、宇司,掌管大周朝内陆各省的兵权,奋勇将军尉迟勇便是现任的宇司太尉(宇司最高官、正一品);

二、野司,掌管边境各省的的兵权,靖国将军赵强(赵大牛之子、赵娥之兄)便是现任的野司太尉(正一品);

三、辎重司,主要负责所有军队之中的粮草等辎重事宜、补给事宜,武威将军喻大成(柏豫章外祖父)乃是现任的辎重司副尉(副官,正二品)。

四、武备司,主要负责所有军队之中的武器兵甲事宜;五、军法司,负责所有军队军官的升迁、奖惩事宜,以及负责举办每一届的武进士考试事宜。

想到此处,柏豫章不禁轻笑起来,皇上建立大周朝的时候不过三十出头,那个时候想法还很不成熟、热血方刚的,或许还要加上他之前从小就把自己的身份作为一名武将,对文官有着不少的怨气,才建立了这么一个与前朝不同的政治架构和政治制度。

不知道是谁给他出了这么个主意,将武将的权力弄得这么大,当时皇上肯定是喜欢的,只觉得自己为武将们出了一口恶气,日后不必再像之前那样受文官辖制了。可是现在做了皇帝十一年之后,不知道他会不会为当初做的那个决定后悔

自古以来,开国的皇上自然都是马上得天下,争天下的时候少不了英勇的武将。但是夺得天下之后,那些武将越英勇,就越是皇上的妨碍了,这就是为什么皇上之后都是会越来越重视文官的培养,利用文官辖制武将了。毕竟“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但是武将造起反来呢嗯,前朝的覆灭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啊。

柏豫章不知道,他及其敏锐地猜到了皇上杨炳庚的心思,此时的他恨不得回到十一年前刚建国的那个时候,然后一脚踹醒当时那个脑子不清醒的自己。

前朝多繁华历朝历代都是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将所有军事集中在一个兵部之中辖制的,偏你要多事改什么狗屁的革,现在好了自己挖了个坑给自己跳了吧

人家其他皇上建国后都是要诛杀武将的,再不济都像宋那样“杯酒释兵权”,用柔和的手段夺取兄弟们的兵权,还能保留兄弟情谊。就你脑抽,不仅没有释兵权,还要将兵部扩大成武五司,真是......

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