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七零之当家媳妇不好惹 > 第95章 第九十五章

七零之当家媳妇不好惹 第95章 第九十五章

作者:乔微安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9:34:03 来源:就爱谈小说

桃花县的习俗是大年三十才贴挥春,一般过年前的几天开始着手置办年货。

当天下午, 夏惊蛰让阿婆帮生产队办公室和鱼塘小屋写上一副对联。

阿婆的字刚柔并重, 年轻时候更偏向男子的铁画银钩, 如今上了年纪, 力道和气势大不如前,反倒添了股自成一格的风骨, 更适合写在红纸上喜庆过大年。

这头才把春联交给萧春来,他不是目不识丁的人, 对文化人本也推崇, 打开一看立即摸着脑袋问夏惊蛰能不能让阿婆帮他家里也写一副,年轻时的梁阿婆是赫赫有名的才女, 这字是真好, 也不可多得。

“可以啊,就是我们家搬到县里,想吃口番薯芋头鸡蛋都得费钱去买, 大家家里有多的话,可以拿过来换对联,什么菜干豆角干笋干野生菇菌干也可以, 唉,城里生活大不易, 什么都要费钱买,乡里乡亲的看着给就行。”

夏惊蛰没打算白做工,说这话的时候没有一点不好意思,一家便宜两家着数各取所需而已。

萧春来这一听哪里还有什么不明便的

“那是应该的, 红纸墨水都是花钱钱买的,总不能白做工还倒贴。”

夏惊蛰抬了抬手,“事先声明,我们家可没有多余的红纸,要的话这两天自备红纸,裁好适合自己家门面的尺寸拿过来写,年二九之后就不得空了。”

萧春来想到自己还想坑人家红纸,脸上不由地一红,“得嘞得嘞,有人问起我晓得怎么说。”

办公室里其他人得知这个消息,都很是心动,要知道镇上随便一副对联都得两角以上,现在只要用家里费油闲置的山货去换,捡了大便宜了不是。

别看小山村落后又闭塞,传递起消息来可是一点也不慢,其实阿婆的字往那一贴就已经是生招牌,年关将至又是农闲,社员们几乎都不用上工,夏惊蛰到家也不知道有没有一个小时,陆陆续续就有人过来。

“惊蛰啊,听说你们家阿婆可以帮我们写挥春是吧”来人是国华嫂,手里抱着孙子,还拎了一小篮笋干。

夏惊蛰没打算让他们进二门小院,直接铺个软垫在石凳上,打算有人来就叫阿婆出来直接在大石台上写。

她停下磨墨的动作,笑眯眯看着她:“是呢,我这就去叫阿婆。”

国华嫂把手里的东西递过去,表情还有点不好意思,“不值钱的东西,我都不好意思。”

夏惊蛰依旧是那副笑眯眯的模样接过她手里的东西:“没事,在咱村里不值钱,县里可吃不到呢,我喜欢着呢,你稍等一会,我去叫阿婆。”

国华嫂这才松了口气,她来的时候特别忐忑,担心人家看不上她的东西,她以前经过公社那些“高门大户书香门第”,特别羡慕人家门口有带字的对联,一看就特别喜庆,特别气派,但是乡下人家辛辛苦苦上足一天工,才勉强换来温饱,哪里舍得用买一斤大白面的辛苦钱去买对联

所以这消息一传出,她第一个鼓起勇气来试一试,其他人不知道是真是假,还在观望呢,她也没想到夏惊蛰这样好说话,一点没嫌弃,真是好人呐。

夏惊蛰搀扶着一身新棉袄棉裤,帽子围巾裹得严严实实,端庄又慈祥挪着小脚的阿婆从小院走过来,国华嫂禁不住怔了怔,恍然间,仿佛看到了以前高门大院里那些知书达理的太太小姐们。

是了,年轻的梁阿婆可不就是那样的太太小姐吗

“国华嫂”夏惊蛰的手在她眼前挥了挥。

她回过神来,不好意思一笑,“梁阿婆这一身真精神,我都看花眼了。”

“我是问你有没有什么想写的吉祥话,没有的话,阿婆就照自己的思路写啦。”

国华嫂摆摆手:“我大字不识一个,你们写就行。”

阿婆想也没想,直接拿起毛笔即席挥毫写了副通俗易懂的。

阿婆很快写完,夏惊蛰念给她听:“精耕细作丰收岁,勤俭持家有余年,横批是年年有余,你看怎么样”

“好,好啊!”国华嫂虽然没读过书,但这对联一听她就能明白,这年头最大的盼头不就是两餐温饱辛苦耕作盼的可不就是年年丰收,家有余粮

夏惊蛰放到一边,用竹子压着,“要等一会才干,你先坐一会吧。”

国华嫂“欸”了声,方才来不及欣赏,才发现她们家院子这般精致又气派,有花有树,井井有条,不像她们的院子,摆满各种农具柴火,又脏又乱,越看越像是读书人住的地方。

夏惊蛰从口袋里拿了颗奶糖出来,递给她怀里那个不哭不闹虎头虎脑的小男孩。

国华嫂连连让开,“使不得使不得,这东西多矜贵啊,我那篮子笋干都换不来一粒呢。”

夏惊蛰眯眼一笑,“没关系,让孩子甜个嘴。”

国华嫂连声谢谢,禁不住感慨,风水轮流转,她以前偷偷放过红薯在梁阿婆门前呢,现在她们过上好日子,给他孙子奶糖,也是当初无意结善缘的福报吧。

阿婆也和国华嫂闲聊了几句,说话间,她让夏惊蛰拿些之前写好的“新春大吉”、“迎春接福”、“吉星高照”等等的春联给国华嫂贴门头上,又让夏惊蛰多给她孙子几粒奶糖和一些炒米饼。

几番推辞,等她走了以后,阿婆才说:“国华嫂是个好的,当年我们家落难,她在我们门口放过红薯,我认得是她的声音。”

夏惊蛰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还有这等因缘,她还以为阿婆喜欢她家孙子呢。

说话间,又有人敲门进来。

“梁阿婆,惊蛰,我来麻烦你们了。”这出了名的大嗓门一听就知道是李大娘。

“是李大娘,想好写什么了吗”

李大娘放下手里那篮子红薯,有点不好意思地摊开手上的红纸,“我也不知道写什么,家里就这点红纸,有些短。”

阿婆摆摆手,“没关系,给你写短点的。”

这下更快了,阿婆停笔,夏惊蛰念:“瑞雪兆丰年,五谷登丰收,横批是时和岁稔。”

李大娘听得出这是五谷丰登的意思,当下心满意足,她的比较短,篮子往手臂上一挂,空出两只手拿着就直接走了,说家里有事路上就能干。

祖孙俩没留人,陆陆续续又来了不少社员。

阿婆累了就在旁边说对联,夏惊蛰来写。

大家不知道夏惊蛰的字怎么样,觉得阿婆的比较有保障,都只想要阿婆的墨宝,但是有个家里实在拿不出什么东西,只拿了一把菜干过来的社员不好意思挑三拣四,夏惊蛰写了第一副之后,大家都觉得谁写都没关系,一样好看的。

一个下午过去,祖孙俩收获满满,一大筐的番薯芋头土豆,各种笋干豆干山珍,有少数几个社员家里实在拿不出什么东西,到菜园子撸几个萝卜白菜就过来,鸡蛋因为能到公社换几分钱一个,一个拿不出手,两个以上又觉得自己吃亏,倒是没收到几个,总之不管他们拿什么过来,夏惊蛰一一笑纳。

夏惊蛰最喜欢的就是各种野生菇菌和木耳,所谓山珍海味,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些天然野生的山珍最是难得。

孩子们也没闲着,之前请教过阿婆对联,阿婆一口气帮他们写了十几二十副不重样,他们一个下午窝在夏立冬的院子里“抄”对联。

别说,分工还挺明确,夏立冬和萧家强负责写,萧灵和萧家好负责裁剪、磨墨、晾干、斟茶递水……剩下所有的活儿全包揽了。

等到夏惊蛰和阿婆收摊进来,他们已经写了满满一院子春联。

夏惊蛰打趣他们:“差不多得了,先去市场试水,万一卖不出浪费红纸墨水不说,还费劲。”

几个孩子一听,纷纷停下手里的的动作,觉得相当有道理。

阿婆盯着地上的对联瞧了瞧,“不错,都写得挺好的,当练笔也不错。”

萧灵嘟着嘴不依,“阿婆,那可不行呢,我们暑假去省城的路费就指望它们了,必须卖得出去,还得卖高价钱。”

阿婆失笑。

夏惊蛰比了个手势,“加油,看好你们哦。”

晚饭是林翠英准备的,这一大家子老小从回来就没有停过,她正好在自己的院子准备午饭。

萧家强说什么也不肯留下来吃,约定好明天出发的时间,他便回萧家。

知道夏惊蛰她们今天回来,林翠英提前让强子买了排骨,留了不少卤水,还卤了不少鸡蛋和豆腐。

萧大山依旧不肯离开鱼塘,寸步不离守着,林翠英给他送的饭。

在这个冷冷的冬日,一人一大碗热乎乎的排骨萝卜汤,吃的人精神又暖和。

夏惊蛰朝林翠英竖起大拇指,“好喝,大嫂的厨艺进步很快啊。”

林翠英被她夸得不好意思,“别埋汰我了,跟你比差远啦,煲汤看得出什么厨艺。”

萧灵咬了块排骨,也是大满足:“小婶,我现在的厨艺也很好哦,改天我做给你吃。”

林翠英笑了笑:“惊蛰你都不知道,这丫头拿着你的菜谱煮过几次,还真的有模有样,有的菜做得比我还好。”

连夏立冬也说:“姐,灵儿做的菜跟你做的味道真有几分像。”

“看来还是大嫂和灵儿会养,冬冬看着还胖了点呢。”这话不是恭维,夏立冬看着气色真的不错,看来是过得很开心。

“姐……”

其实萧灵写信给她的时候说过,连做菜的步骤都写得十分详细,这丫头每次都写那么多话,估计连自己都忘了。

“好了不说,不说,我还等着尝我们家小灵儿的手艺呢。”夏惊蛰又问:“小灵儿作文是不是特别好啊”每周给她写那么多信。

萧灵点头,“小婶,说起来,老师真夸我最近作文进步很大呢。”

夏惊蛰但笑不语,天天写信练笔练的呗。

一夜无话。

隔天一大早,几个孩子相约去公社卖挥春。

夏惊蛰原本不放心,但又想他们有四个人,年关将至,学生勤工俭学赚几个零花钱应该不会出什么乱子,该学着放手让他们成长。

今天登门要春联的人估计不会比昨天少,阿婆一个人也忙不过来,也就不跟着去。

说起来她回来之后也没有去鱼塘看过,只是从林翠英那了解了情况,今天还得抽时间去一趟鱼塘看看。

一家人吃过早饭,便开始各自各忙碌。

作者有话要说: 又是全勤的一个月,乔安真是只勤劳的小蜜蜂,提早祝宝宝们六一快乐,晚安哦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火炎焱燚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安安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