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一日看尽长安花 > 第39章 责骂

一日看尽长安花 第39章 责骂

作者:写离声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9:37:39 来源:就爱谈小说

这一日前来大都督府覆试的童子约有六十人上下, 一部分是治下各县长官举荐的, 也有少数几个投牒自荐的, 秉着“野无遗才”的原则,大都督府的僚佐经过初步审核也给了覆试资格。

因而这些童子的才学和水准参差不齐, 有些小童甚至目不识丁,只是将经书从头至尾囫囵背下,一经考校便露了馅儿。

即便如此,待几十个童子一一试遍, 将最后一人打发走, 也已近黄昏。

口问经义部分淘汰了大半人, 主试官案头剩下二十七份诗卷需要审阅。

那位最年长的主试官翻阅了一会儿卷子, 从中抽出三张,以指敲案, 若有所思道“别的也罢了,这三人怎么排定位次, 却是不好办……”

他转头看看两位同僚“二位以为如何?”

其中一人道“回禀袁录事, 属下以为此三子各有千秋, 实在难以定夺……”

这话说了等于白说,袁录事不满地蹙了蹙眉, 问另一人“弥明,你怎么看?”

此人在三人中最年轻,作了个揖, 指了其中一卷道“属下以为, 此子最佳。”

另一人仗着自己资历比他深, 反驳道“肖兄此言差矣,这首诗平平无奇,且全不切题,有投机取巧之嫌,与另外两卷相去甚远,依某愚见,该居于末尾才是。”

袁参军见那年轻人欲言又止,对他道“你有什么见解,但说无妨。”

那年轻佐官想了想,指着另一份卷子道“此子虽以诗赎帖,毕竟经义底子太薄,该当居末。”却是碍于同僚情面,不再为先前推崇之人争辩。

袁参军点点头,将那以诗赎帖的卷子捧起端详半晌道“此子才思敏捷,只是仓促而成,琢句未免稍逊,虽时有佳句,凑数之语亦不少,弥明说得不错。”

说罢将那份卷子放回原处。

“剩下这两人要分出个伯仲却是不易。”

先前那试官见上司并不认同自己的见解,颇为不解,但他以干吏进身,毕竟与这些进士、明经出身的同僚不同,索性藏拙,不再言语,不管上司说什么,一味点头称是。

袁参军思忖了半晌道“此诗词彩炳焕,花团锦簇,八韵一气呵成,着实不易。只是体近齐梁,失于浮艳,格调不高。”

又指另一卷道“此诗却正相反,别开生面,另辟蹊径,词淡而味永,格调祖袭屈子,源出李陵,只是词采略有不如。”

听他说得入情入理,其余二人都颔首称是。

有些话不便放到台面上说,这两个童子家世悬殊,若是按他心意来定名次,那家人免不得有话说。

袁参军忖了半晌,最终还是长叹一声“还是请长史定夺罢。”

话分两头,蔺知柔在大都督府门外与贾九郎道别,不一会儿便看到赵四郎和赵家车夫迎上来。

赵四郎一见外甥女,焦急又热切地问道“考得如何?”

蔺知柔神色轻松“过覆试应当没有大碍。”

赵四郎喜出望外,这阵子和她打交道多了,他也摸清了这外甥女的性子,知道她不是说大话的人。

他开怀大笑,按着心口道“有你这句话,阿舅一颗心算是放回肚子里了。”

蔺知柔浅浅一笑,低头不语,四舅提心吊胆的日子大约正要开始。

舅甥俩坐上车,车夫赶着驴回子城,赵四郎心情上佳,破天荒地大方了一次,对外甥女道“前头不远处就是市坊,眼下时候还早,你有什么想吃想玩的,阿舅替你买。”

蔺知柔也不同他见外,笑道“多谢阿舅。”

驴车在市坊前停下,舅甥两人在市坊里转了一个多时辰,蔺知柔在书肆中挑了两部诗集,又去食肆替哥哥、妹妹买了几样点心菓子,有果馅毕罗、玉露团、木蜜金毛面,还有各色果脯,都是他们平日吃不到的。

赵四郎见她连价钱都不问,尽挑新巧的买,不免肉疼,后悔自己先前多事开那个口。

蔺知柔眼见四舅脸色越来越难看,只是佯装不知,直到两手满满当当,这才道“阿舅咱们回去罢,外翁和阿娘他们怕是等急了。”

一回赵家,赵老翁院中的老苍头便迎上前来,请他们舅甥俩人先去见院中相见。

蔺知柔只得叫仆役把方才买的书卷和吃食送回偏院,自己随四舅一起去了外祖父院子。

赵老翁已经忐忑不安地等了大半日,一见外孙女便道“如何?”

蔺知柔将方才的话又说了一遍。赵老翁却比儿子更谨慎,逮着外孙女细细盘问了覆试的详细情形,连具体考了些什么都反复查问,也不管自己是不是听得懂。

蔺知柔耐着性子与外祖父一一分说。赵老翁又指着案上纸笔道“那两首诗可还记得?你写下来,明日我去找两个懂经的人问问。”

赵四郎道“阿耶,考都考完了,反正三日后便放榜了……”却不敢明说父亲多此一举。

赵老翁却斥道“你懂什么!”

赵四郎被父亲呼呼喝喝惯了,心中不满,面上却是唯唯诺诺,心道且再忍几日,待去江宁开了铺子,天高皇帝远,便不用再束手束脚,尽可以快活逍遥了。

蔺知柔也不明就里,不过既然赵老翁执意如此,她写也就是了。

蔺知柔三下两下将第一首《秦镜》写完,赵老翁认识的字有限,四十个字倒有一大半不认识,不过看着像回事,他便煞有介事地捋须点头。

蔺知柔又将第二首五言绝句也写完,搁下笔。

赵老翁眉毛一耸“怎么说就这几个字?”

蔺知柔不觉失笑,解释道“外翁,第二首不限字数多少,意思尽了便可。”

赵四郎总算上过几天学,平日应酬常听歌妓唱曲,比父亲多些见识,笑道“阿耶,这诗不是越长越好的。”

赵老翁不懂作诗,在他看来字越多越好,写得越多,自然越显出有才,因此八句的比四句的好,七个字的也比五个字好。

不过儿子和外甥女都这么说,他也拿不准,将信将疑地挥挥手,让他们先回去了。

蔺知柔回到自己院子,赵氏和常嬷嬷自然又有一番询问,她简单解释了几句,让他们放宽心,赵氏和常嬷嬷连连念着阿弥陀佛,立即热火朝天地商量要去尼寺还愿。

蔺知柔无可奈何,走进里屋,只见方才买的吃食仍旧原封不动地放在案上,两个孩子一边一个伏在案上,盯着那几个油纸包垂涎三尺。

蔺娴更是把圆溜溜的小鼻子贴到了纸包上。

见蔺知柔进来,两人都是欢欣鼓舞。

蔺娴搬着两条小短腿跑过来,牵着姊姊的袖子,指指案上明知故问“阿姊,这里面是什么呀?”

蔺知柔摸摸她的脑袋“是好吃的呀。”

蔺娴期待地眨巴着眼睛“那小孩子可以吃吗?”

蔺知柔心里一酸,以前在吴县老家,继祖母嫌弃他们这一房,有什么好东西都可着几个堂兄堂姊,蔺娴见了艳羡,却是一口也分不到。

赵氏便哄骗小女儿,说她这么小的孩子不能吃这些,吃了要肚痛。

后来到了外祖家,赵氏手头拮据,更是没有闲钱买这些糕饼零食。

蔺遥虽然不像妹妹那么迫切,但眼神中也是满含了期待和渴望。

蔺知柔将纸包一一解开,摊在案上,对两个孩子道“你们想吃多少便吃多少。”

蔺娴欢呼了一声便抓起一块饴糖往嘴里塞。

蔺遥咽了咽口水,两手交握,对蔺知柔道“阿妹先吃。”

蔺知柔心中涌起一股酸涩“我在外头吃饱了,阿兄挑自己喜欢的吃,吃完了可以再买。”

蔺遥这才点点头,垂下眼微微一笑,小心翼翼地拿了一只毕罗吃起来。

第二天,蔺知柔照常早起读书,虽说覆试十拿九稳,可覆试不过是第一步。

单一个扬州就有张十八郎这样强劲的对手,全国更不知有多少个如他这样的奇童,要在省试中脱颖而出谈何容易,何况她不仅要脱颖而出,还要得到皇帝的眷顾,更是非考到全国前三不可。

读了两个时辰,赵氏来催她吃午饭,刚坐下,有下人来传话,叫她去外祖父那儿一趟。蔺知柔只得撂下筷子先去应付赵老翁。

一进屋子,赵四郎也在,垂手立在一旁大气不敢喘一声,赵老翁一扫平日和气生财的模样,嘴角耷拉,眉间显出深深的川字纹,显然气得不轻。

这火气显然是冲着自己来的,蔺知柔不动声色,上前行了个礼。

赵老翁背着手踱了两步,**地道“你昨天那两首诗我已经找人看过了,第一首还罢了,第二首写的什么东西?离题万里!”

赵老翁找的是盐商陈家家学中的先生,那先生一见那首绝句便连连摇头,直道离题万里。

眼下赵老翁便是现学现卖,将那塾师的判语原封不动地搬了来“考题是美人,你这诗写的却是隐士,根本是审题不清,错得离谱,必定是肚里无才,预先背了一首往上生搬硬套!”

蔺知柔又好气又好笑“外翁,这是哪位高人的见解?”

赵老翁见她不知轻重,这时候还笑得出来,语气中似有讽意,越发火冒三丈“哪位高人?总之比你高个千丈万丈!花费这许多财帛送你去拜师,不知拜出个什么名堂!少不得又要我费钱四处打点!

“我看你那师父也没什么本事,倒不如就近找个私塾,也免得无人管束,镇日不知勾当些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