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一日看尽长安花 > 第90章 亲事

一日看尽长安花 第90章 亲事

作者:写离声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9:37:3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常嬷嬷欣喜地转过头来, 用蹩脚的官话对那盘问她的年轻侍卫道:“那就是我家小郎君……”

蔺知柔每次出入东宫走的都是西面通训门,侍卫也认得她, 戒备的神情一扫而空,笑容可掬道:“哦, 原来是蔺小郎的家人啊,难怪听着像是南边的口音。”

蔺知柔向侍卫道了谢,叫常嬷嬷向三皇子见礼,韩渡听说正是这老妇人将蔺七郎带大,态度很是亲切, 问她在京中可有落脚之处,听说她住在城南大通坊的尼寺,便道:“离此地太远了。”

说罢又转过头对蔺知柔道:“回头我同阿兄说一声,让常嬷嬷入宫陪你住。”

外面的奴仆要进东宫须得通过太子家令寺和内坊,有许多道繁杂的手续, 韩渡知道蔺七郎不爱麻烦别人, 要他主动提是不可能的,故此自己把话说了。

常嬷嬷原本有些诚惶诚恐, 未曾料到这皇子如此平易近人,忙不迭地用不甚利索的官话道谢。

韩渡知道他们主仆重逢定有许多话要叙, 便让蔺知柔带常嬷嬷入内歇脚。

蔺知柔不想叫他为自己破例坏规矩,对他道:“我们去永兴坊找家茶肆坐坐便是。”

韩渡便叫侍卫把她的流霞骠牵回马厩, 又遣了马车送他们过去。

主仆二人上了马车,放下车帷,常嬷嬷这才长吁一口气, 拍拍胸脯,压低了声音,用家乡话啧啧称赞道:“阿弥陀佛,这皇子殿下莫不是香严童子托生的世上竟有这样好看又心善的小郎君!”

蔺知柔听她说得一本正经又真心实意,有些忍俊不禁,也许是和韩渡太熟悉,别人眼中的他竟有些陌生了。

不过眼下不是称颂三皇子如何人美心善的时候,蔺知柔问道:“嬷嬷怎么来长安了可是家中有什么事阿娘、阿兄和阿娴还好么”

常嬷嬷靠近了些,压低声音道:“娘子、小郎君和二娘子都安好,是娘子不放心小……郎君一人在京城,这才叫奴婢过来照应的。”常嬷嬷为人小心谨慎,即便马车里只有他们主仆俩,低低的语声在辚辚的车轮声中压根传不到外头,但她还是管蔺知柔叫“小郎君”。

蔺知柔得知家里没事,这才松了一口气:“嬷嬷是何时动身的难为你千里迢迢从扬州到长安。”

常嬷嬷道:“小郎君这说的什么话,折煞老奴了。娘子一听说小郎君要留在长安读书,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恰好赵家四舅郎有个朋友要送货到京城,老奴就跟着他们的船队一起上京了。不怕叫小郎君笑话,老奴是昨日进城的,今日才寻摸到这里来。”

商队要赶路,脚程很快,常嬷嬷一把年纪随他们上京不容易,比江宁分别时消瘦了不少,脸上的沟壑也更明显了,蔺知柔是她打小带大的,情分非同一般,看着老妇人沧桑的样子,心里十分歉疚,不过她也明白母亲的顾虑,有个知道底细又可靠的人在身边照应,确实也方便许多。

只是母亲一向很依赖常嬷嬷,如今身边只剩个不谙世事的婢子小金,除了做些杂务之外帮不上什么忙,蔺知柔着实放心不下:“嬷嬷来了京城,不知阿娘那边能不能支应过来,还有,我留在长安,外祖和阿舅他们,有没有什么话说”

常嬷嬷道:“小郎君莫要担心,你当了三皇子侍读的事全扬州城都传遍了,李长史和高明府特特地叫人送了许多财帛到赵府,他们哪有什么话可说!娘子和小郎君、二娘子在江宁独门独户地住着,没有人在跟前多嘴多舌,年前又和雇了一个仆妇子,日子舒心着呐!”

蔺知柔知道她肯定是拣好话说,她落榜后没按原定计划乖乖回乡,赵老翁和赵四郎他们一定气得不轻,那段时日母亲恐怕不太好过。

常嬷嬷一看她的神情就知道她仍然不放心,轻轻拍拍她的手背道:“小郎君,老奴不骗你,娘子如今比从前刚强硬气了许多,不瞒你说,赵家翁想叫娘子带着小郎君他们回扬州去,娘子没听从,还将来劝说的四舅郎堵得说不出话来……”

“娘子常说,小郎君小小年纪,为了这个家,孤身一人在长安,她这个做娘的也不能拖后腿。”

就在这时,马车停在了永兴坊的坊门外,主仆两人下了车,一前一后走进坊中,找了一家清静的茶肆,要了个单独的房间。

蔺知柔点了枣茶,又叫了金乳酥、龙凤糕等长安流行的菓子。

常嬷嬷把挎在肘弯里的布包取下来打开,只见里面有几个卷轴并一封书信,她拿起信递给蔺知柔,“小娘子这些时日跟着先生识字,娘子也在一边偷偷学着,这信就是她写的。”

蔺知柔吃了一惊,在她印象中,母亲一向胆小怕事又抗拒改变,在她这个年纪主动学什么新东西,简直是超乎想象的事,她诧异地展开信笺,只见上面只有寥寥几行字,反复说着家里一切都好,叫她安心。

赵氏的字迹歪歪扭扭,十分稚拙,好几个字写错了,还有一些干脆用图画来代替,但是字里行间是深深的牵挂。

常嬷嬷又告诉她,以前赵氏不识字,收到她的信只能找别人念,因为怕暴露秘密,只能找知情的赵四郎,可赵四郎大部分时候都在扬州,偶尔来一次江宁,她只能把信攒着,熬到赵四郎来时,回信更是需要人代笔,信里除了报个平安,什么都不能多说,因此她才下定决心开始学写字,为的就是有一天可以畅通无阻地和女儿说说话。

蔺知柔把信翻来覆去地看了许多遍,,然后问道:“阿兄还在跟着先生学书么”

常嬷嬷环顾了一眼四周,压低声音道:“小郎君还在跟着西席学认字,千字文已认了有两三百字,娘子起初还有些心急,后来也想开了,说是不拘他认识几个字,全当消遣便罢了。”

蔺知柔点点头,她心知哥哥的病是不可能治愈的,但是一直到她离开江宁,赵氏仍然心存侥幸,盼着儿子忽然有一天可以痊愈,变回原先聪明伶俐的模样。

蔺知柔最担心的就是母亲太焦躁,如今她能平心以待是再好不过。

“对了,”常嬷嬷拍拍额头,从布包里拿出一个卷轴,“小郎君知道老奴要来京城,画了两张画儿叫老奴带来……”

她一边说一边把画轴展开,显露出一个穿襦裙、梳圆髻的妇人,冲着画外的她露出盈盈的微笑,正是赵氏,五官虽不是十分相似,但是神情姿态却宛然传神。

蔺知柔大吃一惊:“这是阿兄画的”

常嬷嬷笑道:“可不是,那西席先生说什么来着……小郎君天资不俗,再学上几日都能去佛寺里画经变画了,后头还有……”

她一边说一边继续卷动画轴,赵氏身后是一个小小的少年郎,穿着短衫,手里拿着一条柳枝,神情有些羞涩,不是蔺遥却是谁

蔺知柔忍不住伸出手,在少年的脸颊上轻轻抚了抚:“阿兄又长高了罢”

常嬷嬷用手比划:“有这么高了,比小郎君你高了约莫半个头。”

画上有赵氏和蔺遥,自然也少不了妹妹蔺娴,果然,随着画卷铺开,一个梳着双丫髻的小女孩露出脸来。

圆滚滚胖乎乎的小女孩蹲在地上,正逗一只雪白的长毛猧子玩。画上的蔺娴歪着脑袋,双眼中充满了顽皮和好奇,蔺遥笔下的妹妹十分细致,连手背上的窝窝都历历可见。

蔺知柔一看便忍不住笑起来:“阿娴又胖了些。”

常嬷嬷也笑起来:“其实没这么胖,小郎君将她画得胖了。”

蔺知柔捧着画看了又看,简直爱不释手,直到茶水和菓子上来,这才恋恋不舍地把画收起来。

常嬷嬷抿了两口茶,这才皱了皱眉,试探着道:“小郎君进了太子殿下的学馆,要读好几年书”

蔺知柔拈了块龙凤糕还没来得及送进嘴里,一听这话,把糕点放下,点点头道:“少说也要读个三四年,学成了便去考进士科。”

常嬷嬷的眉心攒起川字纹,欲言又止道:“那不得耽误了……”

蔺知柔一怔,旋即明白过来,常嬷嬷指的当然是终身大事,她晃了晃茶杯,看着细碎的茶末在杯底聚了又散。

她抬眼看了看一脸忧色的老妇人道:“嬷嬷,我只想快点考上进士,在京城赁个宅子,将阿娘他们接来,旁的事不必去想。”

常嬷嬷眉心的川字更深:“可是……”

蔺知柔抬抬手道:“嬷嬷不必劝我,有得必有失,便是阿娘在这里,我也只有这句话。”从她代替兄长考神童试开始,她就已经放弃了女子的身份,这辈子自然也没有嫁人的打算。

常嬷嬷轻轻叹了口气,从怀里摸出个纸包,小心翼翼地打开,拿出一封庚帖,还有一枝银鎏金嵌水精宝相花钿头钗:“郎君在世时为你定下亲事,那户人家给了庚帖和信物,娘子让老奴带给你。”

蔺知柔是知道这事的,不过从未见过这两样东西,她接过簪子看了一眼,放在一旁,然后拿起庚帖,只见上面写着男方的姓名、郡望、行第和生辰八字。

一看那姓氏,她不觉挑了挑眉,原来与她阿耶定下儿女亲事的,竟然是刑部郎中陈秀桢,和她订亲的是陈郎中的第三子,前日马毬会上坠马身亡的陈四郎的嫡兄。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苍狼白鹭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阳光灿烂 10瓶;可思君 7瓶;水墨菊、冷胭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