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上午10点,几乎所有娱乐媒体网站都刊登了“小鲜肉深夜车祸身亡”的消息。
几十篇报道, 措辞大同小异, 叙述如出一辙,警方也许还没有结束调查, 但记者们已经早早给这起事件定性, 并且统一口风:疲劳驾驶, 意外车祸。
不同网站的不同稿件中,对于整个事件描述的最大区别, 仅仅体现在对当事人身份的定义——是“模特”还是“演员”。
当事人的微博记录停留在一天前的下午,他转发了新戏官博的宣传,点赞了剧中男女主角的营业互动, 最后一条原创微博是:工作终于结束,可以休息一下了[呵欠]
这条微博下的点赞评论转发,以惊人的速度疯狂增长。上午9点过后,其他演艺圈人士陆续得到消息, 陆续转发吊唁, 陆续吸引了更多路人的关注。
黄乔馨v:起来之后才知道这个事, 一直哭到现在……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蜡烛]
张越v:上周还在一起拍戏的兄弟[流泪]走好,你是我合作过的最棒的搭档![蜡烛]
你比月光更甜-正在热映v:一个积极开朗的年轻人,一个对工作充满热情的大男孩, 从没想过你会以这样的方式告别舞台[蜡烛]愿你来世平安喜乐[祈祷]
……
不看了。
池清“啪”地放下手机, 吐了口气,视线望回面前的电脑屏幕。
早上她还在走廊里遇到姜曦了;对方一脸颓丧,无精打采, 晃晃悠悠地进了办公室,连自己朝她打招呼都没听见。
她的心情,池清也不是不能理解。
——但这一打报导,她一个字都不信。
昨天深夜,未必就发生了“车祸”,那位年轻演员,也未必就在车祸中“丧生”。
毕竟,让大众停止对一个人的关注,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社会性死亡。
再进一步讲,社会性死亡的最好方式,是意外事故;最方便快捷的意外手段,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而车祸中最简单最容易对外界解释的,是疲劳驾驶。
池清不觉得阿宇已经去世,只是被“那些人”抹消了存在。
如果他们一开始的目标就是杀了他,那大可不必等到最后才动手——他的通勤路上,拍摄途中,工作结束后的休闲时间……只要有心,他们有一百个机会可以杀死这个蜥蜴。
而且她记得很清楚,从枪出的,绝不是金属子弹。
也许他们需要的是抓活的,就像之前捕捉“很大的猫”和“很大的狗”一样。
……他们到底是谁池清瞪着电脑屏幕皱了一下眉头。
阿宇还亲口告诉过她,他这一族算是亚人种,并不是什么太珍奇的猎物,他的同族们也和他一样生活在都市里——也就是说,他被那些人顶上的原因,并不在于他本身
池清托腮琢磨了一会儿,想不到可能的原因。
但她想起另一个人来了。
阿宇说,他们这一族会读取人的内心,成为对方心中所想的样子;他也可能是因为接触到一个寒牙过去的读者,所以才变成了类似他笔下吸血鬼的体质。
——那在最初的最初,自己遇到的那个“圣女”,在接受信徒的膜拜之后得到了令人难以理解的能力……是不是也是一样的道理
池清想起圣女追着自己的时候,口中一直振振有词地说着——“他们”。
有人希望阿宇成为吸血鬼,所以阿宇成为了吸血鬼;有人希望那个姑娘成为圣女,所以她成为了圣女。
——所以“他们”是谁
池清浪费了一个白天,守在电脑前筛选各路信息。她以为最先报导阿宇车祸消息的那个媒体,会是一条顺藤摸瓜的线索;然而她错了,那家网媒除了自家娱记之外,也接受外界投稿。然后她又试图从转发阿宇微博的用户中找到蛛丝马迹,比如那个把吸血鬼作为理想目标的“姐姐”;但这个更是离谱——先不说如何从id判断对方身份,首先,阿宇的前三条微博的转发数量已经破万,应该怎么从这一万多个转发里大海捞针地排查,找到可疑目标
等到下班的时候,池清已经头昏脑涨,双眼酸痛。期间杜云苇还亲自来了个电话,问她稿子怎么样了,这个月怎么这么慢,是在不像她的风格。
“差不多了,还在做最后的调整,马上就好。”池清是这么说的,就像她上学的时候,对催作业的导师说的话一样。
虽然事实是,这一期的杂志,除了寒牙的两篇稿子之外,其他内容的完成度近乎于0。
……晚上回家加班吧,池清想。
然后她收拾了东西,下班出门。
在地铁上的时候,池清又看了一眼微博——“阿宇_深夜车祸_当场死亡”的词条已经掉出热搜前十,大概到明天就看不到了。一些娱乐账号已经开始挖掘回顾他过去的作品,仿佛整个微博都在开他一人的忘年会。
池清又打开vx,看到阿宇和自己最后的聊天记录停留在昨天的晚饭。
她想了想,手指一划,划过五六个联系人,七八个群聊,在屏幕的最下方,捞起了“对门”的头像。
无鱼:我遇到了一些事,有个问题想要请教你
“对门”当然没有回复。
行吧,这唯一的知情人也不打算理睬自己。
池清到家的时候,差不多晚上6点过半;她提着路上买的食材,一阶一阶地走上楼去。
才刚到楼梯拐角,她听到有人在敲门。
……有客人池清有些奇怪,于是她放轻脚步,慢慢悄悄地上了楼。
敲门声又响了起来,“咚咚咚”三下,节奏平稳,来客似乎是个女性。这一次池清也听清了,敲的不是自己家的门。
——那就更奇怪了。
“找谁呀”池清一边说着,一边踏上最后一阶楼梯,走过拐角,看到自己公寓的对门口,果然站着一个年轻女人。
大概和自己差不多大,短发,穿着一身清淡的职业套装。
她一只手提着包,一只手又刹不住地落在门上——“咚咚咚”。
门里安安静静,冷冷清清。
门口的女人叹了口气,然后转过身来:“你是住在这儿的吗”
池清点点头。
“那你知不知道这个人去哪儿了”她又指着紧闭的大门说。
池清摇摇头。
面前的人小声嘟囔了一句什么,然后叹了口气。
“你有事找他”池清一边问,一边走上楼去。
靠近之后,池清突然觉得她有些眼熟,似乎是在哪里见过。
……可能是在电视上
“我是他朋友,”眼熟的小姐开口道,“有东西要还给他。”
说着,她从包里掏出一个巴掌大的小盒子。
不知为何,“我是他朋友”这五个字,让池清听着有些微妙的感觉。她下意识地皱了下眉,仿佛嘴里被突然塞进一片柠檬,酸得措手不及。
“那你打他电话”池清建议道。
反正她自己是联系不上他的。
面前的人摇摇头:“我没有他现在的联系方式,这个地址也是才打听到的。”
……“现在的联系方式”
这说法听起来更微妙了,池清扁扁嘴,顾自掏出钥匙,开锁,开门。
她刚要走进屋里,突然有人拉住了她的袖子。池清一转身,看到那位眼熟的小姐凑了过来。
“如果等会儿他回来了,麻烦你把这个东西交给他。”眼熟的小姐一边说着,一边把那个小盒子塞到她手里。
绒布软包的盒子,掂着有些沉——似乎是首饰一类的东西。
“……这样不太好吧,”池清说,“如果是贵重物品,你最好还是自己给他。”
“不算是贵重物品,”面前的人说,“你只要告诉他,是沈茜来还的,他肯定就知道了。”
说完,她朝池清笑了笑,又说声“麻烦你了”,就转身走下楼去。
池清想起这个名字了——是省台一档追踪访谈节目的制片人,以选题大胆,视角深入闻名的;之前好像还做过一段时间的新闻记者。
……那还真是在电视上见过,池清想。
她又掂了掂手里的盒子,里面“唰啦”一响,听起来似乎是一串粗重的项链——带着大项坠的那种。
但那天晚上,对面的房门没有打开过。
第二天也没有。
第三天也没有。
池清把那个盒子放在自己玄关,每天进出都要看上一眼。这几天里,她不知道把这个盒子晃了多少遍,如果对门邻居再不出现,她怕是要克制不住化身潘多拉,管他三七二十一地拆了再说。
第四天晚上8点,池清在家工作的时候,听到外面传来钥匙开锁的声音。她立刻从椅子上跳起,跑到门口打开房门冲出门外——
站在那里的是她的房东,一个胖胖的中年男人;他还被她的动静吓了一跳,手里的钥匙都掉到地上。
“……干嘛房子漏水了”房东弯腰把钥匙捡起来,眨了眨眼问她。
“不是……”池清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这屋子里的老外呢”
“噢,他已经搬走了呀,”房东说,“上周就走了。”
池清一愣:“上周周几”
房东想了想:“好像是周四……怎么,他欠你钱跑了”
池清摇摇头,关上门,回到屋里。
还真是被刘逸阳说中了——如果他来和你道别,就送送他;如果他没来……
池清几乎没想什么,直接拿起手机,吸了一口气就要点开那个头像。
——不对。
还有一个比vx更方便快捷的方法,可以直接见到邻居本人。
或者说,本人中的一个。
池清二话不说,再次开门,在房东“搞什么”的注视中大步冲下楼去,一路跑到小区门口的便利店,买了三听啤酒,又一路跑回家来,“咕嘟咕嘟”一气喝完。
——她的酒量差极了,三听啤酒足够让她当场趴下。
池清把手里的易拉罐一扔,倒头就睡。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 你给我起个名字吧x9 的营养液,给池清的助眠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