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锦绣农门 > 第106章 第106章

锦绣农门 第106章 第106章

作者:寒小期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9:47:41 来源:就爱谈小说

第106章

从这里开始, 朱母对自家的儿媳妇们又有了新的看法。

以前她是觉得温氏是家里的祸头子, 没有当长嫂的能耐,偏就最爱摆长嫂的谱。诚然, 像老朱家上一辈的长房长媳的确在族里很有地位, 可那却是因为朱家奶奶年事已高不再管事了, 这才将那些散碎的事情尽数交给了长媳,也就是朱家大伯娘。

朱母觉得自己还年轻得很,能干好多年呢,凭啥要将管事的位置让给温氏况且,温氏也没这个能耐。再加上之前温氏也确实闹出过不少的乱子, 尤其是直接引起分家一事的瘟鸡事件。

可惜,那也是以前的事情了。

在写书稿这件事情曝光之后,宁氏成了朱母心中的第一祸头子。

毒瘤啊!

为了赚钱啥都不顾了,明明都已经分家了, 她咋就能把小叔子使唤得那么顺手呢哪怕以前王香芹一样也有使唤六郎,可那多半都是铲屎挑粪担水之类的体力活儿, 不用动脑子的。哪像宁氏,明知道六郎那脑子是用一点少一点的, 还这般不要命的使唤。

朱母愁坏了。

眼见宁氏那头说不通,连王香芹特地上门找人,宁氏一样都能溜得飞快,躲着不见人。朱母还能怎么办呢她只能将所有的怨气都撒在了朱二郎身上,一天三顿的找他来出气,逼着他压制宁氏。代价就是, 没过几日,二郎那头毛就跟着薄了起来,六郎本来没啥感觉的,瞅着这一幕,压力反而愈发大了。

一招不成再来一招。

这天清晨,朱母特地起得早早的,将宁氏堵在了屋里:“六郎跟你签的契约呢我赔钱还不成吗我给你钱,你自个儿拿钱去雇别人,咋样”

从理论上来说,这招是可行的,可宁氏却不接受:“我那书稿都写了两册了,临时换人,书肆那头不得有意见啊娘啊,你就让我好好发财吧,横竖六郎原先没秃的时候不也一样没娶着媳妇吗我把话给您放在这儿,万一他真的娶不上媳妇了,我出钱帮他买个媳妇。再不济,我把算盘过继给他当儿子!”

宁氏不单死咬着不松口,回头还在六郎过来帮她记录书稿剧情时,好言相劝他干脆剃个光头算了。

“你想啊,你眼下头顶是秃的,周围一圈都是有头毛的,这不是明摆着告诉别人你是秃子吗可要是你狠一狠心,索性就给剃光了,人家只当你是图凉快才剃头的,没啥的。”

六郎并不接受这种鬼扯淡的建议,只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得了吧,你父母啊,看着你的秃头都快糟心死了!”宁氏一脸的嫌弃,仿佛六郎的秃头跟她毫无关系似的。

最终,宁氏也没有劝服六郎,当然朱母那头肯定也不会放弃的,不得已,宁氏决定供出罪魁祸首。

——是四弟妹建议我去的,她说写书能赚大钱!

——她还教我要咋写才能卖钱,套路都是她说给我听的!!

——你以为我乐意啊,要是我的铺子还开着焖肉还卖着,我才不写这玩意儿呢!!!

王香芹才是真的惊呆了,她努力回忆了一番,仿佛曾经的她是随口提过这个事儿。可这不是随便说说的吐槽吗就好像她两年前头一次看到温氏的弟弟温州时,就曾吐槽他应该去卖皮革,再不济也应该卖小商品,生生的把人忽悠的去当了行商。还有宁氏的弟弟宁波,她还说让宁波去买铺子做房地产……

这是吐槽!!

不负责任的那种吐槽!!

谁能想到,宁氏就真的听了她的话,跑去写书了

再仔细一想,王香芹沉默了。这其他人暂且不提,宁氏会听她的忽悠似乎是很正常的,毕竟最早以前第一次做吃食买卖五色汤圆那会儿,宁氏就对她言听计从的,再到鲷鱼烧、烧烤串串、贡猪焖肉……

好叭,她承认是她错了。

王香芹是低头认错了,可朱母却愈发的牙疼胸闷心梗了。

人家都说娶妻娶贤,咋就他家娶进了一窝的财迷呢温氏是没能耐还想发财,宁氏倒是有能耐了,可她太能折腾了,王香芹是嘴皮子吧唧,可谁让还有个愿意听她胡说八道的宁氏在呢

剩下俩儿媳妇,牛氏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或许是因为进门没多久就分家的缘故,牛氏眼里压根就没公婆,只有宁氏这个表姐。哪怕她本人不会主动搞事,可每次宁氏一想干点儿啥,她都会举双手赞同,并在行动力给予十足的支持。

这么一想,好像只有三郎媳妇田氏还可以。

尽管田氏论相貌不如王香芹,论能耐不如宁氏,论城府不如温氏,论勤快不如牛氏……

但是!!

她不搞事啊!!

打死田氏都不会想到,托妯娌们的福,她明明啥事儿都没做,愣是一跃成为朱母心目中最完美的好儿媳。

全靠同行衬托。

好在,朱母哪怕心里是这么个想法,也没无聊到上赶着去田氏跟前说这个。她只一门心思的想对策,仍旧不愿意放弃六郎。

就在朱母忙着求爷爷告奶奶,让人家帮忙说说好话给六郎说个媳妇时,天气越来越热,不知不觉间,离秋收也没几天了。

秀水村是这样的,农闲时分很多人都会去石门镇或者周边几个镇子上打短工。因为附近一带都还属于比较富裕的城镇,像平常镇上的人要起房子,就会特地等到乡下农闲时,好雇佣到一批便宜的劳力。还有就是附近是有一条河的,经过秀水村时,河流已经变得比较窄小了,可就算这样也有好几人手拉手的宽度,而往上游主河道去的话,就会有一个不大不小的码头,那边常年缺力工,对于那些个只有一把子傻力气的庄稼汉子来说,当力工是个不错的选择。

也正因为如此,农闲时村里多半都是老弱妇孺,少有壮劳力的。唯一不习惯外出打短工的,也就是老朱家的。可事实上,早些年他们也常轮流出去的,至于朱氏一族中,外出打短工的更是不在少数。

可每当农忙即将到来时,那些个外出打短工的村民就会结伴回来。

不单人回来了,还会带回来不少的钱,起码对于一般人家而言,打短工还是很来钱的。而有时候,这些人还能带回来一些村里人不知道的消息。

譬如说,去码头那边当力工的,会说一些来往商船的事情。

还有一些胆子大的,会跑去县城里做事,自然而然就能带来一些县城里最新流行的话题。就好比今年,离秋收还有几日,就有人陆续从外头回来,告诉村里人,最近县城里出了一个新的话本子,好些个茶馆都在说这个,是讲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

“刚开春那会儿,王家的不是去算命了你说巧不巧,县城里的说书先生讲的就是这个故事,算命的给一个穷得叮当响的乡下妇人算出了少奶奶命,还是官宦人家的少奶奶!”

“故事里的主角倒是不姓王,人家姓汪,那个汪大嫂啊,命是好命,就是有俩糟心小姑子,好在她命中就是要享福的……”

随着外出打短工的人接连回村,关于汪家的故事就这样在秀水村传开了。

汪王

哪怕不是那么敏感的人,也察觉到了两者的联系。想也知道,乡间地头上能出几个少奶奶命的再详细一问,那位汪大嫂居然还有俩小姑子,其中一个还是盖了戳的白眼狼……

这就很尴尬了。

尴尬的是朱氏族人,村里其他人有啥好尴尬的因为那些外出打短工的,都不是什么嘴皮子利索的,愣是问了好几个,才勉勉强强的拼凑出了大致的剧情。就有人忍不住去了王家,问王大嫂知不知道这个事儿。

王大嫂一脸的懵圈,最近这段时日,她真的什么都没做,就一门心思的劝公婆赶紧搬家吧。偏生,她公婆算着秋收就快到了,愣是非要收了庄稼再走。王大嫂暗中叫苦不迭,秋收啊,一年到头最辛苦的日子了,本来她还想着自己要去享福,终于可以不用再忙活春耕秋收了,结果……

就在王大嫂犯愁之时,村里人找上门来,神秘兮兮的问她知不知道这个事儿。

问是这么问的,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来问的人笃定了这事儿是王家人干的。

为啥这么想因为那故事里,主角就是王大哥王大嫂夫妻俩,王家爹娘和俩屁事不懂的小子是主要配角,两个糟心小姑子里,大姑子是白眼狼是反派,小姑子则是蠢蛋是炮灰。怎么看都感觉是王家人写的,再不济也是王家人请别人写的。尤其,王家有钱啊,王举人有人脉啊!

来问话的还一脸我俩关系好的表情,挤眉弄眼的表示,王大嫂尽管说好了,她是站王家这边的,大家都觉得这事儿是王香芹不地道,老王家吃了大亏呢,还不兴找人编故事损老朱家

然而,王大嫂还是懵的。

在送走了来八卦的人之后,王大嫂一咬牙,索性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去石门镇上坐车往县城里去了。她跟人打听了茶馆的位置,很快就点了最便宜的茶,听人说起了故事。

越听越懵。

很多事情吧,要是完全不知情的人,就会当它是个热闹听。而且说书啊,本来就不一定是真实故事改编的,所以多半人还是拿这事儿当个故事听。至于王家和老朱家的纠纷,在秀水村、石门镇那一带是传遍了,可确实还不至于传到县城里来。县城这边,最多也就听说过老朱家养出了贡猪一事,然而在故事里,王大嫂那白眼狼大姑子是嫁了人,嫁的却是祝家,而且还没提到祝家是干啥的。

宁氏只出了两册嘛,提过白眼狼大姑子和缺心眼小姑子,却还没介绍到俩人婆家的背景。

王大嫂是局中人啊!

她越听越觉得不对劲儿,因为有些细节太真实了,真实到连她忍不住怀疑是不是自家人干的。可再一想,老王家哪儿有那么聪明的人她公婆满心满眼就是地里的庄稼、后院的牲口,她男人也差不多,八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俩孩子太小了。除非算上王举人,可直觉告诉她,王举人要是真打算找老朱家算账,没必要搞出这么多事情来,由着别人议论自家的是非,这明显不是大家之风。

关键是,王举人不可能知道这么多内情的,哪怕是王管家好了,因为经常来往于邻县和秀水村,很多事情也只知道个大概,细则一概不清楚。

越想越不对,王大嫂是带着满肚子狐疑去的县城,结果县城之行回来后,她反而更加纳闷了,脑子里一团乱麻。因为她知道不是自家人干的啊!!

等之后,再有人上门询问时,王大嫂就拍着胸口告诉他们,不是王家找人编排的。

“不是你们家,那还能是谁有些事情,连咱们村里人都不知道的,外人咋知道”

这么说也有道理,尤其是之后有人打听到,编故事的那人名叫秀水居士。这下,愈发的让人认为是王家人干的了。不是王家还能是谁村里其他人有这个本事没钱也没人,难不成还能自己写谁写村里识字的有几人

哪怕秋收在即,到底还没开始,再说闲人还是占了多数的。

就有人用了排除法,挨个儿的将秀水村的所有人都撸了一遍,最终锁定了三人。

杨铁蛋杨秀才,朱六郎,以及猪毛。

这仨都是认识字的,猪毛都能去参加童生试了,肯定也没问题。至于村学里的其他人,或者是一早就已经不念书的,都被排除了,不是学问不够,就是将学问都还给了先生,没这个能耐。

再之后,猪毛也被排除了,他要参加童生试啊,忙得连饭菜都是匆匆吃一口,哪里会有时间去编故事杨秀才也很快自证清白,他本人包括家里人,最近几个月压根就没出过村子。

那就……

猜到真相的人纷纷倒抽一口凉气。

太狠了。

朱六郎真不愧是朱四郎的亲弟弟,这反手插自家一刀的本事,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难道他会不知道故事传开以后,迟早会叫人知道故事原型的王家那边兴许无所谓,看王大嫂那反应居然还挺乐呵的,因为作者将她塑造成了一个明珠蒙尘的乡下大美人,王大哥也被塑造成了嘴上不多言但心中自有沟壑的聪明人。反正整个王家,除了嫁出去的那俩,其他人的形象都挺正面的。

有正面形象就必须要反面形象。

哪怕眼下只出了两册,知悉内情的秀水村人也猜到了接下来的剧情。

等村里人再看到朱六郎时,目光里不由的带上了审视的意味。哪怕朱六郎很正常的在村道上走路,仿佛也有一种六亲不认的气势。

太可怕了,这世上咋会有这样的人呢

再一次,那些没将闺女嫁给六郎的人,不由的拍着胸口暗自庆幸。试想想,今个儿朱六郎他能对自家亲人下手,坑的还是跟他一家的四哥四嫂,那将来呢老丈人一家迟早被坑,毕竟姻亲哪里有兄弟来得亲近呢

还有就是,别看村里人明着看不惯朱四郎,暗地里都羡慕得很。而且平心而论,朱四郎哪怕对不起王家,可对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朱六郎那是别提有多好了,说是掏心掏肺都不为过。

结果呢

结果呢!!

村里人恍然大悟,原来老朱家的黑心黑肺是祖传的。只不过其他人没传到,朱四郎坑的是别人对自家人还是极好的,而最小的朱六郎就不一样了,谁都坑!!

太坏了,太缺德了,太……

难怪他娶不到媳妇_

六郎这人还是挺迟钝的,主要是这两天宁氏又开始作幺了,逼着他多读书,还要锻炼文笔,提高表达方式,为将来的写书做准备等等。折腾得他都不知道今夕是何夕了,真的没心思去管村里那些八卦消息了。

本来,老朱家这边消息最灵通的就属宁氏了,可宁氏这不是忙着开创新事业吗

温氏则因为这几日天气太热了,害喜状况一下子变得特别严重了,她连自己都顾不上了,确实没有心力管别人了。

朱母更是见天的往外跑,她已经对坑村里姑娘不抱任何希望了,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外头不知情的人家上。

王香芹就更不用说了,她本来就消息十分落后,再一个,很多事情往往当事人反而是最后一个知道的。那个故事里,老朱家的人压根就还没露面,唯独她已经出现了,是作为反派出现的。

只这般,老朱家这头愣是没得到半点儿消息,还是在秋收前一日早上,朱家大伯娘一脸犹豫的找上了朱母,十分委婉的提了这个事儿。

朱母彻底懵了。

及至朱家大伯娘走了,朱母还沉浸在巨大的震惊之中,等她好不容易回过神来,顿时勃然大怒:“宁氏!!!!!!!!!”

虽说宁氏那院子离朱家老屋不远,可所谓的不远也得走上一小段路。刚吃过早饭的宁氏,正在自家檐下走动着消食,隐约间好像从不远处传来一记喊声,似乎听着是在叫她,可仔细一听却又不是很分明了。

宁氏也没太在意,只当是自己听岔了。

可很快,她就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朱母杀上了门。

随之而来的,还有硬被朱母拽过来的王香芹。

宁氏在看到二人到来时,吓得打出了一记饱嗝。

等真相从朱母嘴里说出来后,宁氏转了转眼珠子,很快就有了说辞:“写书啊,那肯定要……对对,四弟妹以前跟我说过的,要艺术加工的。我这是夸大了,编故事啊,难道要我写一日三餐这种流水账吗谁耐烦听呢这不是,大家都喜欢听穷人乍富吗王大嫂突然间从一个穷苦的乡下妇人,摇身一变成了官宦人家的少奶奶,多吸引人呢!四弟妹那会儿就说了,话本子都不敢这么写,还说写成话本子一准有人看!”

王香芹:……

她好像是说过这话。

“那确定了王大嫂俩口子当主角,我总不能说他俩的坏话吗再说了,人家王家现在是官宦人家了,我要是胡乱编排他们,诬陷他们,回头保不准王家就喊人把我抓起来了,你说我怕不怕”

朱母:……

这么一说貌似有点儿道理。

“四弟妹你肯定是懂我的,你教我的啊,要迎合市场,写故事就跟卖吃的一样的,别人想听啥故事就得写啥,啥赚钱卖啥,对不咋能跟那些看书的听书的反着干呢我一直都是这么发财的,这是……我想想啊,四弟妹那话是咋说的来着……对对,是适应市场规则的!!”

王香芹:……

她二嫂真的不是穿越的吗

“娘啊,你也知道的,要是我那小饭馆开得好好的,我肯定不能搞事啊!你老说我爱搞事,不肯本分过日子,可这不是因为我想发财呢要是本本分分的就能发大财,我为啥要搞事呢我又不傻!再说了,让六郎背锅这个事儿真的怪不得我,谁叫我家灶台笨呢,记个菜谱还成,写故事他是真不行呢!我答应你,回头要是灶台聪明了,让他写,好不好那要是实在不行,你们就对外说,写那故事是我的主意,都是我的错,成吧”

朱母:……

成个屁!谁信啊!!

试想想,在所有人都认定了某个事情的时候,你跳出来跟人家说,大家全都猜错了,事情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而是另外一个版本的。谁信反正她是不会信的。

尤其眼下,在全村人都认为朱六郎不是个东西,朱家男人都他娘的一肚子坏水,为了发财连这种坏主意都想得出来,踩着亲哥哥嫂子发财,暴露后甚至还抓了另外一个嫂子顶包……

太坏了。

人咋能那么坏呢

坏透了,都坏得流油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