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锦绣农门 > 第109章 第109章

锦绣农门 第109章 第109章

作者:寒小期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9:47:41 来源:就爱谈小说

第109章

这回外出巡讲, 朱四郎可是遭了大罪的。

他们这个县里各处,其实早就已经都巡讲完毕了, 也因此这回他去的是邻县那边。到底不属于县太爷治下了,那就不可能跟以往那样, 隔一个镇子就巡讲一次, 而是在邻县定了几个点, 让附近的村民配合的赶往那处听。

别看这么着,好像忙活的是其他人,事实上朱四郎更忙活,毕竟别人也就跑一个地方,他却是在短时间内将整个邻县都各处都跑遍了。可每一处的距离都挺远的,光是在路上就耗费了不少时间。更要命的是, 这回六郎没跟着一起去,他被宁氏扣下写书了。也因此,朱四郎不得不跟县太爷要了个识字人陪同, 虽说县衙那头派了人跟着他, 可到底不是自家人, 配合肯定没默契可言,相反, 人家还嫌弃他太笨了, 直呼下回让县太爷换个人。

下回的事情就下回再说吧,就这么一回就够朱四郎受的了。

倒不是巡讲有多累,也不是因为路途中的奔波,而是……

邻县啊!!

王家啊!!

早在秋收刚开始那会儿, 听说王家人搬走了,朱四郎还长出了一口气,虽说他很清楚自己跟王香芹在成亲之前绝对是清清白白的,却架不住所有人都认为他哄骗了王香芹。每回王家人看到他,都是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就算啥话都没说,也会用谴责的眼神狠狠的剜他一眼,再不就是冷哼一声扭头一走,一副他对不起王家祖宗十八代的模样。

所以说,对朱四郎而言,王家人走了更好。

可又有谁能想到呢前头他刚高高兴兴的挥别了王家人,紧跟着他就在邻县看到了他们。

朱四郎:…………

虽说巡讲跟城里人的关系不太大,可谁让县城周边的镇子村子最多呢也因此,邻县县城里也安排了一场讲座,当然不是在县城最中间,而是安排在了离县城最近的一个镇子上。

等朱四郎循着以前的样子走上搭好的台子,正准备开口说时,一眼就看到了坐在台下的王家人。

老王家举家过去听讲座,为首的就是王举人。

当然,朱四郎是不认识王举人的,可他的老丈人一家子他总是认识的。眼看着坐在前头两三排的人都冷冰冰的望着他,哪怕一言不发,那气势也足够让人心颤的。

朱四郎吓得腿肚子打颤,那可真的是用尽了所有的力气,才勉勉强强的立住了,结结巴巴的开了口。

王举人其实不太了解王家跟朱家的那些纠纷,事实上,他是将搬家那个事儿全权交由大管家负责的。也是前些日子王家六口人到了县城里后,他才听到了完整版。

这一听,却是扼腕不已。

贡猪啊!

也许乍一听,养猪这个事儿跟他一个堂堂举人老爷颇为不搭,可要是这门手艺还是属于王家的,那其中可操作的余地就大了去了。

王家人原本还没意识到这些,他们是想着自家都成了官宦人家,虽说还是气王香芹有好处只向着夫家,实际上却也已经看开了。到了邻县后,也是半诉苦的说了这个事儿。

当时,王举人就懵了,差点儿没捶胸顿足:“你们知道咱们家损失的是什么吗我都不知道该说你们会教女儿还是不会教女儿了。贡猪啊,光这么个牌匾就价值连城了,只要招牌还在,就算自家不养猪,完全可以多买几个庄子专门用来养猪。养猪怎么就丢人了民以食为天,经商才叫丢人,种庄稼养牲口,那都是正经行当。”

这位王举人本就是出身贫寒的,他是属于典型的农家子出身,全家出钱出力拼命供出来的。偏生这人读书的天赋也有限,前头一路考上秀才倒是很顺利,却在乡试上卡了壳。好在,最终他还是通过了乡试,成了举人老爷。可当时他已经不年轻了,四十好几了。幸好,当了举人后能给人挂田,亲近的自然是不能收钱,可一般关系远的却是无所谓了,按亲疏远近收了些钱,自家人就能过得很好了。

再之后,他就谋了县学里的学官一职,因为很清楚自己比不过那些真正能读书的天之骄子,他除了平常认真教学外,又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导后辈上头。

要知道,挂田也好,当学官收孝敬也罢,这些全都是建立在他这个举人身份上头的。换言之,眼下整个王家全都是靠他一人在撑着,哪天他要是倒下了,虽说积攒下来的田产金银还在,家族却无论如何也回不到过去的兴旺了。偏生,他的后辈里头,包括他的亲生儿子在内,皆没有太好的读书天赋。考秀才倒是绝对没问题,可穷酸秀才又有什么用乡下地头的人倒是稀罕秀才,搁在县城里,每年起码出几十位秀才,除了本人见官无需跪拜、本人不用服徭役外,并没有太多的好处。

可要是自家能出个贡猪牌匾就不同了,试想想,平常老百姓家里若是能有一门家传手艺,子孙后代就能过得很好了。

这贡猪还是专门替贵人们养的,整个家族在当地的地位就截然不同了。

王举人连连摇头,眼下说这个已经太晚了,这要是能早几年联系上,直接就不用让王香芹嫁人,招赘也无妨,实在不行让她教自家子侄也可以,咋都要将人留在王家,哪有将金娃娃白送给别人家的道理

“唉,你们把女儿养得这么有本事,干嘛还把她嫁出去呢招个上门女婿不成吗算了算了,别提了。”

托王举人的福,本来已经看开了的王大嫂他们再一次陷入了心痛到无法自拔的地步。原来,他们错过了那么多呢不是仅仅是一门养猪手艺吗

是的,对于普通人家而言,那确确实实仅仅是一门养猪手艺。可要是举人家的侄女养出来的贡猪,那性质可就完全不同了,王举人虽说学问不算特别出众,却胜在心思活泛,只要他从中做些运作,贡猪王家绝对能一.炮打响名声。到时候,情况绝对比眼下要好上太多了,要名声有名声,要钱财有钱财,还能帮助他坐稳县学一把手的位置。

可惜啊,一切都太晚了。

是太晚了,可再晚也不妨碍王家人过来瞻仰这位在自家内部出了名的软饭男啊!

只这般,朱四郎在台上磕磕绊绊的演讲,王家全体人霸占了前排座位,就这样冷冰冰、直勾勾的望着台上。

等朱四郎好不容易撑过了巡讲后,居然被告知王举人请他过府一叙。

过府一叙啊!!

你说多吓人

朱四郎并不知道何为鸿门宴,但也本能的意识到事情不太对劲儿。然而,每到一个地方,原本就会有当地的乡绅地主来跟他套近乎,虽说之前完全没有惊动过任何一个读书人,可眼下人家王举人都主动邀请他了,甭管对方是什么目的,他都没有拒绝的余地。

不得已,朱四郎去了一趟王家。

王家本家啊,连王香芹和王香椿姐妹俩都没去过,没想到,作为王家人最讨厌的姑爷……没有之一……他倒是成功的进了府。

府中如何他已经不记得了,就记得气氛不是那么好。

万幸的是,王举人到底是个读书人,尽管话中带刺,可因为说的太委婉了,朱四郎愣是没听懂。

倒是王举人在打发走了朱四郎后,纳闷的问王大嫂等人:“他这样儿倒是跟我想象的完全不同。”

王举人也算是经历过很多事情的人了,尤其像他这种贫寒出身的读书人,想要达到如今这个地位,绝少不了察言观色。可就他的观察,朱四郎明摆着就是个乡下地头的庄稼汉子,就跟自家尚未发家之前,那些村里的憨厚汉子一模一样。

这样的人,居然能前后耗时数年,精心布下这么个大局,不单将他那有本事的堂侄女哄得团团转,还让出嫁女转身跟娘家互怼,宁可拼得个老死不相往来,也绝不妥协。甚至于,在知晓了自己的身世后,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小姐,仍旧还死心塌地的待在乡下农家……

想不通,真的想不通。

还是王大嫂气不过道:“人心隔肚皮呢!”

生怕王举人不信,王大嫂又忙不迭的说了一大通的话,大概是大妹原先还未出嫁时有多善良、多孝顺、多勤快,反正在她嘴里,原先的王香芹跟如今的王香芹就好似变了个人似的,连说的话那都不是人话了,只要男人和夫家,娘家人的死活都不管了,发了财也没想着要拉拔一把娘家,只满心满眼想着猪是她的,跟你们没半点儿关系……

最终,王举人不得不承认,是自己看走了眼。

朱四郎说事儿自然没有宁氏这般绘声绘色的,他就是用最简单的语言,不带任何修饰词的,将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过了一遍。

主要还是说邻县那头碰上王家人的事儿,其他地方的巡讲都被他一语带过。

而朱母和王香芹也将这段时间里自家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他。别的倒是没啥,主要就是六郎的亲事。朱母的意思是,横竖家里如今也不缺钱,要不干脆等到来年开春忙完了春耕后,起新房子得了。

在乡下地头,起新房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很多人家住的都是传了不知道多久的老房子,哪怕老房子出了点儿问题,那也是修修补补的,极少会有人直接盖新房。就是原本的房子住不下了,那也一般就是盖几间屋。

朱母所说的盖新房,肯定不是单单盖几间屋的意思,她就是想要盖一个三合院,最好还是石门镇上那种青砖大院,其目的却是希望能让六郎的亲事更顺一些。

对此,朱父肯定是没意见的,倒是离家有段时日的朱四郎尚不知道这事儿。

听了这话后,朱四郎先拿眼去看王香芹,王香芹只道:“这事儿娘已经跟我说过了,我没意见,不过真要盖房子,让我拿钱可以,但事情我是不管的。”

本也没指望她能管,朱母有时候也很纳闷,纳闷老王家到底是怎么教闺女的,怎么就能把闺女教成生活技能瘸成这样的不喜欢生火做饭,不喜欢洗衣打扫,不喜欢……反正绝大多数的家务活,王香芹都不喜欢,偏偏你还不能说她懒,因为她伺候起猪来,实在是太勤快了,完全不知道疲惫的那种。

好在,前有温氏,后有宁氏,眼皮子底下还有个要砸手里的六郎。如今的朱母对于儿媳妇的标准那可真的是一降再降,哪怕王香芹确实有不少缺点,只要想想糟心的宁氏,就感觉连温氏都是个无可挑剔的好儿媳妇了。

“那就听娘的。”朱四郎也没啥意见,他只提醒道,“就是我也不知道来年还要不要去巡讲……”

“没事,忙得过来,大不了多雇几个人。放心吧,这笔钱不用从公中出,就从去年分家那会儿,给六郎的那笔钱里出,事儿也不用你们操心。”朱母是豁出去了,她将六郎的亲事作为了头等大事来看待,誓要将这砸手里的小儿子嫁出去。

看得出来,朱母是下了很大决心的。

在询问过猪舍的事情不用帮忙后,朱母就跟宁氏借了驴车,让朱四郎赶着车送她去了南山集。

对朱母来说,去南山集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找刘神仙算命!

哪怕刘神仙再三强调他不负责改命,朱母依旧没有放弃。坐在驴车上的时候,她还一个劲儿的琢磨着,既然刘神仙早先说六郎不是光棍命,那不就是说六郎能娶着媳妇的。至于日子过得好不好,那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让六郎打光棍。

也因此,朱母盘算了一路如何让刘神仙指点迷津,起码给她一个方向,好让她知道接下来该往哪儿使劲儿。

南山集离得又不远,驴车的速度可要比牛车快多了,他们出发早,到达时也不过是上半晌。又因为眼下已经入了冬,南山集这边春夏秋都有不少味道可口的果子卖,一入冬就没啥特产了,哪怕是有人冲着刘神仙来,可想要说亲合八字的,也不会等到冬日里。再加上离王大嫂的官宦人家少奶奶命格也已经过去大半年了,算命摊子跟前虽然还是有人,却早已不复往昔排成长龙的热闹景象了。

见是老熟人,刘神仙抬了抬眼皮,凉凉的说:“别折腾了,你小儿子原本娶媳妇就不容易,眼下就更不容易了,你越折腾他越不容易,何苦呢”

朱母还没开口就被噎住了,半晌才赌气似的说:“谁说我是替六郎来的你帮我算算我四儿子的生辰八字。”

“算啥”

“呃……”本来就是临时起意的,朱母哪知道算啥随口道,“就算、算他啥时候能有儿子!”

说了朱四郎的生辰八字,朱母正在努力回想王香芹的时,就听到刘神仙大喊一声:“不妙!”

“啥啥不妙”朱母惊了。

“都不妙。”刘神仙皱着眉头,语气低沉的道,“大祸临头不说,恐有牢狱之灾。夫荣妻贵,夫妻本为一体,怕是祸根出在他妻身上。休妻就别想了,没用!从今年年末,一直到来年一整年,你们家都是霉运连连,逃不过避不开,破财都不一定能消灾。可怕,真可怕。”

朱母:…………

她就是来给六郎算个姻缘啊!!

嘴欠个什么劲儿啊!!

见朱母一脸饱受惊吓的模样,刘神仙终于住了嘴,抬起眼皮子面无表情的看向她:“承惠,十文钱。”

饶是早就知道刘神仙是个什么画风,朱母也被这话气得差点儿一口气没接上来。她可算是知道了,为啥当年温氏气不过砸了摊子,还有人盛怒之下直接殴打刘神仙的。这人呢,能耐是有的,就是太不会说话了。

“那……那敢问刘神仙,要怎么破解呢”朱母强忍住砸摊子的冲动,好声好气的跟刘神仙商量,“我会给钱的,没问题,我家不差钱!”

“你还想算谁的算一个十文钱,不还价不赊账。”

朱母气到心梗,偏生还得按捺住脾气跟他说话:“就四郎,我不算他啥时候有儿子了,我就想知道,这个大祸临头……”

“马上就会应验的,不用你等太长时间。慢则半月,快则两三天,放心吧,可快了。”

“……我是说怎样可以避免。”

刘神仙摸着他那花白的山羊胡子沉吟了好一会儿,才语气笃定的告诉朱母:“避免不了的,反正就是要倒霉,从今年冬日开始倒霉,明年一整年的霉运,后年看情况是倒大霉还是倒小霉,或者干脆就是倒血霉。”

她今天来算命才是倒了血霉!!

朱母下定决心,等回村以后,一定要喷宁氏一个狗血淋头,再将朱二郎痛揍一顿!!

“那牢狱之灾是什么意思咱们家可都是本分人呢!”然而,教训人可以留待日后,眼下最为重要的还是讨要解救的法子。

刘神仙想啊想,磨叽了老半天,才勉强挤出一句话:“其实要是运气好的话,不一定会有牢狱之灾,这是比较坏的结果。”

“那最坏的结果呢”

“人头落地。”

朱母:…………

要不是朱四郎一把扶住了朱母,她能立马表演个命丧当场!!

最终,刘神仙也没收到他心心念念的十文钱。不过,他其实也并不担心,这都初冬了嘛,很快就要到年关了,等宁氏过来给他送年货的时候……跟她要!!

不过事实上,根本就不需要等到年关时。当天下午,顶着个大肚子的宁氏就赶着驴车冲到了南山集上,没等驴车停稳当了,宁氏就“咚”的一下把自己砸到了刘神仙的算命摊子前面,满脸惊慌失措的问:“咋、咋就开始走霉运了刘神仙你前头不还说我只是买卖有些不顺,没啥吗”

都不用详问,刘神仙就猜出来了,一准是早上那朱家婆子回去告诉她了。

事实上,宁氏一听朱母说了那话,差点儿吓疯了,连午饭都没吃,就屁滚尿流的过来了。朱母没拦住她,只来得及让四郎去通知朱二郎赶紧跟上去。不过,宁氏驾着驴车冲得太快了,她人都到南山集了,朱二郎还在后头吃灰呢。

淡定的指了指跟前的座儿,刘神仙道:“走霉运的不是朱四郎吗你是朱二郎媳妇,你怕啥我记得你们家早就分家了。”

“分家了就没关系了”宁氏完全没有受到安慰,这要是真的说分家后半点儿关系都没有了,她早就把温氏给举报了,还能眼看着那货在自己跟前蹦跶那么久

“本来是没关系的,就看你会不会掺合进去。”

到了这会儿,宁氏稍稍安心了一点儿,小心翼翼的问:“要不您再多说两句”

“就是这事儿跟你没关系,甭管发生了啥你都不要瞎掺合。本来牵连不到你的,你要掺合那就不好说了。”刘神仙顿了顿,好似忽的想起来一般,道,“你婆婆好像是来算啥时候添丁的”

“四郎……添丁啊”宁氏本来已经逐渐平静下来的心,猛的一下又给提了上去。

四郎是没啥问题的,可王香芹呢猪精奶奶要是真的怀孕了,那生下来的到底是小猪精呢还是半人半猪呢是人头猪身呢还是猪头人身呢

一时间,宁氏又把自己给吓到了,面色煞白心跳如鼓,弄得刘神仙多瞧了她好几眼:“都说了跟你没关系……十文钱!不对,二十文,你婆婆没给钱。”

钱肯定是要给的,就是这回去的路上吧,宁氏就在琢磨,到底是出了啥事儿呢自家没得罪什么人呢快到秀水村时,看到村口那颗大树时,她才忽的想到,这头好像是王大嫂最爱待的地儿。当下,她又加快速度冲到了朱家老屋门口,喊出了人后,才神秘兮兮的问:“是不是王家人”

朱母早就盼星星盼月亮的等着宁氏了,一方面是担心她大着个肚子一人跑了太危险,另一方面也是想着她跟刘神仙交情好,看能不能要个法子来。

结果,朱母还没开口问呢,甚至才刚注意到朱二郎没跟宁氏在一块儿,就听到了宁氏刻意压低声音问的这话,顿时心下一惊:“刘神仙说的”

“他没说,我猜的!”宁氏不好说这事儿跟她无关,只强扯理由,“娘你想啊,咱们家啥时候得罪过人了就算跟村里的大娘婶子绊了嘴,那也不至于扯到牢狱之灾啥啥的啊!我想来想去,也就是王家了,他们家出了个举人老爷,还是啥县学的学官反正真要说得罪了大人物,就只有他一个!还有啊,跟四弟妹有关的,不就是她娘家人不然她一个猪……”

宁氏吓得差点儿把自己的舌头咬掉,赶紧改口:“她满脑子都是猪舍肥猪啥啥的,猪猪猪的,她得罪猪也不会得罪人啊!”

这理由是略有些牵强,可朱母听着却深觉有道理。

低头琢磨着半晌,朱母长叹一口气:“好处是叫咱们家得了,祸事……算了,咬牙捱过去吧。对了二郎呢他不是去追你了”

“没瞧见!”

宁氏格外得光棍,她往南山集去的时候,恨不得给自己插上俩翅膀。回来时倒是没那么赶了,却满脑子都在琢磨这事儿,如今回想起来,仿佛是有人喊过自己,不过那又怎样呢

“他一个大老爷们还能走丢了不成管他呢!”

又想到刘神仙叮嘱的话,宁氏赶紧撤退:“娘啊,我先回去了,灶台还饿着肚子呢。走了走了!”

等王香芹走到朱母身边时,就看到宁氏赶着驴车飞速逃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