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锦绣农门 > 第38章 第038章

锦绣农门 第38章 第038章

作者:寒小期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9:47:41 来源:就爱谈小说

第038章

一般正规的学堂里, 每年腊月里都会进行岁考,难易程度且不论, 起码有考核逼着,可以让学生们愈发用心一些。可村学显然不在此列, 尤其秀水村这边, 杨秀才开办村学连一年都不到,自然不会想到这个。

只是没想到, 又不是做不到。

听了六郎的建议, 杨秀才很快就宣布了岁末考核的通知, 直言不难, 就是考校一下这几个月来学生们认识了多少字, 有无认真背诵启蒙书。简单的说, 就是考两次, 一为背诵二为听写。六郎觉得这实在是太简单了, 跟他在镇上学塾里遭受的磨难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可那是六郎的想法, 村学里的学生崽子们听到了这一特大噩耗后,简直被吓傻了。

考试啊,那可是考试啊!

别家且不论,反正老朱家的猪毛和灶台在这日下学后,就是哭丧着脸回的家。都不用等大人特地问, 就哭唧唧的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温氏拍手叫好:“猪毛你给娘争口气,考他个第一名!回头娘给你煮鸡蛋吃!”

猪毛不想吃鸡蛋,他只想当一条快乐的咸鱼。有着同样想法的还有灶台, 只是他连跟他娘诉苦都不敢,要知道,哪怕腊月里小食摊儿生意兴隆,他娘仍旧会时不时的考校他一回,弄得他一度被吓得不轻,连吃个东西都要先瞅一眼他娘的面色是不是正常的。

学生多半都怕考试,这一点王香芹深有体会。

可转念一想,这都读上书了,考试不是迟早会轮得到吗就猪毛和灶台这水平,估计也就是她上辈子小学一年级的程度,想来考得也不难,没啥好怕的。

王香芹还特地安慰了俩侄儿,鼓励他们好好考试。考完不就可以放假了吗放寒假最舒坦了,有吃有喝有的玩,想想未来的美好生活,眼前的考试也不算什么了。

猪毛问:“考完了就可以好好玩了真的啊我都好久好久没好好玩了。”

灶台比较悲观:“不上学也玩不成吧我娘一定会问这个问那个,还会让我写字给她瞧。”

堂兄弟两个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底里看到了绝望,恨不得抱头痛哭。

看到这一幕,六郎略微有些心虚,结果还没等他说什么,就被温氏逮住了。他还以为是自己建议年底考校一事被温氏知道了,吓得他差点儿不打自招,幸好温氏先开了口:“六弟啊,你看猪毛他们马上就要考试了,你这个当叔叔的,不帮点儿忙家里就数你最有文化了,你抽空多教教呗。这样好了,其他活儿你就别干了,做完账就去教猪毛他们,成不”

什么叫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什么叫做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在嫂子们的支持下,六郎被迫重拾书本,当起了猪毛和灶台的家庭教师。

很快,就到了年底考校的那一日。村学放假是由先生安排的,杨秀才将考校的日子定在了小年的前一日。上午考校,下午出成绩,紧跟着就可以放假了,一直放到元宵节,到正月十六那一日再开学。

这么安排挺合理的,方便有孩子上学的家长打孩子,毕竟从风俗上来说,过了腊月二十三就算是真正的进入了年关里。而年关里是不能打孩子的,整个正月里也不能打孩子。所以,要打孩子得趁早,小年前一日下午并晚上,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猪毛和灶台确实不知道先生的险恶用心,知道了也无所谓,因为他们的成绩不差的。

小孩子嘛,撇开那些读书天赋惊人的,还是以贪玩居多的。而且,村里其他人家也不可能跟老朱家的温氏和宁氏一样,死盯着孩子读书的。功课简单,又有亲娘盯着,临近考校时,还有当叔叔的给开小灶。说真的,都已经做到这份上了,就没有考得差的可能性。

考校成绩出来后,猪毛名列全班第一,灶台次之,将其他学生远远的甩开。

温氏高兴疯了。

小年前一日,朱母、宁氏她们是照例出摊的,所以等她们傍晚回来后,远远的就看到了温氏站在院坝上,兴高采烈的冲着她们摆手。

宁氏的第一反应是:“大嫂疯了”

朱母则认为,疯了的可能性不大,更像是傻了。

等温氏将俩孩子考校分别得了全学堂第一、第二的好消息告诉了朱母宁氏她们后,这俩更震惊了。宁氏压根就没想过蠢儿子能考那么好,对于温氏在她跟前洋洋得意的样儿,更是完全没感觉,她只是震惊于……

“灶台都能得第二,为啥六郎以前在镇上的学塾老垫底呢”

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朱母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再狠狠的剜了宁氏一眼后,将不善的目光投向了六郎。

六郎:……

报应啊!!早知道就不坑侄子了。

家里其他人的想法暂且不提,反正温氏是扬眉吐气了:“杨先生说的一点儿也没错,猪毛啊,他就是会念书。”瞥了眼没啥表情的宁氏,温氏觉得宁氏就是在故作淡定,嗤笑一声,“就算二弟妹那么拼,我们猪毛还是全村最优秀的孩子!”

温氏本以为听到这话后,宁氏一定会气不过跟自己吵起来,结果宁氏只一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模样,很是敷衍的点了点头,就急急的奔灶屋里做晚饭去了。

没得到二弟妹的羡慕嫉妒,温氏心里很是有些不是滋味,又寻思着,一年考校一回是不是太少了,多考校几回,那她在村里各家婆娘跟前也能更有些面子啊!

“六郎啊,你以前在镇上学塾念书的时候,先生也是一年考校一回太少了吧”

六郎刚摆脱了朱母的死亡凝视,正心有余悸着呢,听了这话,只下意识的点头:“就是一年考一回啊,还想怎么着那只是镇上的学塾,又不是县学、府学那种官家的学堂。”

“啥意思”

“就是只有县学、府学才会有月考的,别的地儿都是一年考一回的,很多连这个都省了。”

温氏重重的一拍巴掌:“对呀,可以每个月考一回啊!”

正巧路过的王香芹听了这话,忍不住吐槽她:“这么点儿大的孩子呢,每个月都考多可怜呢大嫂你咋不干脆建议一旬考一回呢”

温氏一愣,旋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王香芹:……

啊噢,好像坏事了。

“二嫂啊,我来帮你生火!”王香芹果断的开溜,她做饭是不行,可生火还是没问题的。大冬天的,待在外头等饭菜吃也挺冷的,还不如进灶屋帮着生火,正好可以暖和暖和。

次日便是小年,依着风俗,过了小年才是真正的年关,一应的年货就必须开始准备了,当然性急的人家早在半月前就开始置办年货了。除了年货,还要扫尘、祭灶,像老朱家长房那头还得负责祭祖,当然其他几房也要参与,只是不负责操办而已。

好在,对于这些事儿,朱母经验很是丰富,再说她手里又不缺钱,提前月余就准备起来了。因此,到了正日子是半点儿不慌,还亲手绑了四只公鸡送去了长房那头,用作祭祖。

其实,讲究一些的人家祭祖用的是黑猪白羊,甚至还要准备三牲四果。当然,秀水村这一带没这么讲究,主要是讲究不起来。因此,祭祖多半都是割一刀猪肉,再绑上两只鸡鸭的。就这样,在村里都算是丰厚的,多的是穷人家割半斤、一斤肉来祭祖的。

祭祖的事情是由老朱家长房那头全权操办的,作为子孙也要去祭拜,却同嫁进门的媳妇们没太大关系。虽说这么一来,显得轻视女眷了,可王香芹乐得轻松,尤其男丁们都跑去长房那头了,她们剩下的妯娌三人随便下一锅面条就能把午饭对付了。

要说真有不高兴的,也就是温氏了。她认为自己是长媳,其他媳妇没去,她总该有资格帮着祭祖吧当然,这还不是重点,最让她不自在的是朱母径自绑了四只鸡送去长房一事。

鸡本来就格外容易下蛋,温氏喂得好,平均每只母鸡一年能下二三百枚鸡蛋,出雏率也不低,差不多能达到六七成。经过这一年的发展,原先的五十只小鸡仔,已经扩充到了三百多只鸡,家里人特地拆了后院的猪圈,改搭了鸡棚。

朱母的意思是,早先就说好的,媳妇们干私活要上交公中一半。当然,说是这么说的,可实际上肯定没那么严苛,朱母一心盯着小食摊儿,对其他媳妇都是睁只眼闭只眼的。像温氏养的鸡,每日里拿上一些鸡蛋供家里人一起吃,鸡也是碰上日子了杀一只,绝大部分还是归了温氏的。也就眼瞅着过年了,这才一次性绑了四只,还是特地挑了公鸡,没舍得绑母鸡。

这原本也在理,可甭管干啥都怕对比。

温氏瞧着隔壁猪舍里的猪们被养得膘肥体壮的,王香芹舍不得杀就没杀,到了她这头,婆婆说捉鸡就捉了,不是偏心还能是什么想着过年要吃肉,母鸡们天冷了又不下蛋,到时候就家里那么多人,一天杀一只都不够吃的。

一想到这些,温氏这心哟,真的是揪着疼,哪怕猪毛考了第一名都没办法安慰她。

忍了又忍,温氏到底没能忍住,趁着今个儿家里人都不在,只得她们妯娌三人在,就问王香芹:“四弟妹啊,我看你养的那些猪都挺肥了,要不杀一头吧,也好给家里改善改善伙食。这鸡肉哪有猪肉好吃的猪肉肥,油多。”

杀猪那是不可能的,第一批的优良种猪啊!

王香芹摇头道:“大嫂要是馋猪肉了,晚上同娘一声,让多买些猪肉回来。”

“家里养着那么多头猪,还买”温氏急了,“你留着那么多猪干什么母猪要下崽,公猪呢配种也不需要那么多吧还有啊,四弟妹你不觉得你在猪舍里花了太多本钱吗”

温氏一样一样的派给王香芹听。

从一开始说要养猪,就先买了一亩地,又买了石料砍了木头盖了一排猪舍。之后为了方便取水,家里特地花钱请人打了水井,还额外多买了几块地。再往后,猪舍不够用了,又是重复的买石料买木头,找人盖了两排猪舍。以及猪饲料不够用,家里买地种苜蓿,一种就是十几亩地。

最最关键的是,花了那么多成本,除了最近一个月配种得了些钱外,旁的啥收益都没瞧见啊!

温氏是苦口婆心的劝解着,努力让王香芹明白,养猪不是这么个养法的:“你把猪养大了,要么卖整猪把钱攒下来,要么自家杀了吃,哪儿有既然不卖又不杀的就算想留着下猪崽,一头老母猪还不够你那边三十多头猪啊!”

王香芹吃得差不多了,拿起碗筷欲去洗涮,顺口回道:“今年三十多头猪,明年不就百来头了到了后年、大后年,迟早能养到几百头上千头猪。这么着急杀做什么大嫂没听说过杀鸡取卵”

三嫂田氏瞧着这话头不对,赶紧匆忙吃完,也跟着起身:“大嫂你就别管四弟妹了,横竖她花的是自己的钱,又不消你出一文。”

身为弟媳妇,田氏没底气跟大嫂硬杠,能附和这一句已经算是她记王香芹的情了。也因此,说了这话后她赶紧起身溜了,又说自己年初二不打算回娘家了,今个儿天气不错,提前回趟娘家,等温氏回过神来之后,田氏早就跑得没影儿了。

相较而言,王香芹不怎么将温氏这个大嫂放在眼里,主要是她没这个概念。要知道,在她上辈子,多的是当儿媳的跟婆婆顶嘴甚至拍桌子叫板的,对长嫂……

她不是对温氏欠缺尊重,而是压根就没意识到自己要尊重长嫂。

不都是一家子妯娌吗谈不什么尊重不尊重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