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锦绣农门 > 第98章 第098章

锦绣农门 第98章 第098章

作者:寒小期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9:47:41 来源:就爱谈小说

第098章

有钱赚, 宁氏别提有多安心了, 哪怕她再怎么崇拜刘神仙,那也比不上搁在眼前的日进斗金。

王香芹也很安心, 甭管是先前猜测的哪一种可能性, 对她而言都挺好的。

再说朱母,虽说伴随着老朱家的分家, 宁氏将来赚再多的钱, 也不可能再交到她手上了,可这不是还有王香芹的一半分红吗?再说了, 就算最终她落不到一文钱,以宁氏的性子,赚的钱除了大吃大喝外, 剩下的还不得花在灶台和宁氏肚子里的孩子身上?这么一想,朱母也别提有多安心了。

还有就是宁家那边的人, 或多或少谋了个来钱的差事, 哪怕不能跟着去石门镇, 可想也知道, 开小饭馆麻烦着呢!如今又不是王香芹上辈子了,市场上啥都有得卖。事实上,宁氏想要的米面果蔬豆制品肉类等等,没有一样是现成的。

米面要用石磨碾好, 蔬果也要初步清洗, 总不能带着泥土直接拿过去, 还有豆制品等等, 每一样都很费时间。可偏生,乡下地头的人们,在农闲时最多的就是时间了,拿那些不值当什么的时间去换些钱来,是他们最常做的事情。然而,比起离开家去镇上、县城里打短工,在家做这些原先就做惯了的事情,不但有钱拿,还不用受气,也不用累得家里人替外出的人担惊受怕的。

当然,也不止宁氏的小饭馆缺人,王香芹的猪舍在彻底的扩建完毕之后,又招了几个人。

她那头招人的标准异常得高,要进去帮忙,首先得是老朱家的族亲,还要看平常的为人处世,当然手脚勤快也是必然的。甚至王香芹还要求赤脚医生过来给每个人把脉诊断,确定身体康健才会被正式聘用。

这般高的标准,薪酬自然也不少,也因此大家伙儿都是先紧着王香芹的猪舍去的,没叫这边聘上,再转身去找宁氏要活儿干。

也因为要求太高了,猪舍这边哪怕几次招聘人手,依旧数量不多。好在,那些被聘用上的人都很珍惜这份工作,一个两个的都勤快得很,再加上宁氏的小饭馆消耗猪肉的速度也很快,一时间倒是达到了一个平衡。

……

今年,怕是秀水村过得最忙碌的一个农闲了。

可要知道,这些庄稼人家,最怕的是没钱花没粮吃,完全不在乎出这些力气。想着使使劲儿多干些活,保不准这几个月下来就能攒下一笔不小的钱,那等秋收后再卖一部分粮,自家就可以推翻旧屋重新盖新屋了。

乡下人家一辈子的大事无非就是盖新屋、娶媳妇。

托这些年风调雨顺的福,秀水村这一带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余粮。然而,有余粮在灾荒年间是个稀罕事儿,搁在这年头,还真没啥值得吹嘘的。反而因为日子过得好了,本地的嫁娶花费日渐升高。就拿今年来说,娶媳妇要是不准备个五两银子,你都不好意思出门找媒人说合。甚至好些养姑娘的人家都放出话去,自家姑娘要住新屋。

秀水村临河多水田,离山也不是特别远,因此假如说盖的是泥墙稻草顶的屋子,倒也不算难。

可谁家愿意将闺女嫁到那种只有泥墙稻草顶的人家过苦日子?再不济也要个泥墙瓦房,要是条件好的,还要求青砖瓦房。

——就老朱家分家后盖的那个!

——总不能比老朱家新盖的猪舍差吧?

前头那句话,指的是宁氏他们分家单过后,拿分家银子盖的几大间青砖瓦房。遥远去年那会儿,他们几兄弟全都拿了钱出来,盖的是相差无几的敞亮大屋子,着实羡慕了一村人。好一阵子,外村人来秀水村时,都忍不住指着那几间新屋问,屋主娶媳妇了没?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还难掩失望神色

而后头那句话就更扎心了,人住的屋子,咋能连猪住的地方都比不上呢?

这也怪王香芹,因为当初分家时,他们四房是跟着朱父朱母住的,加上朱家老屋其实挺牢固的,十年前朱大郎娶媳妇时,才刚刚翻修过。家里人商量了一下,都觉得没必要盖新屋。要知道,乡下地头盖房子都是考虑百年大计的,哪里有大翻修才十年就推倒重建的?有钱也不是这么糟蹋的。因此,他们只是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内部,小细节处修缮了一下,再就是换了下房间,主要就是王香芹俩口从西屋搬到了东屋那头,又打了几样家舍,别的大动作倒是没有。

可自家人住的屋子没咋太折腾过,猪舍那头却几乎是一年一个翻新。

原先最早盖的那一排猪舍,倒仅仅是简单的修缮了一下,然而在相邻的那块空地上,却依次盖起了好几排猪舍。

新房子嘛,哪怕它的作用是养猪,那也是好料子盖起来的房舍,最多也就是层高略低了点儿。其实也没太低,弯腰进去多累人呢,王香芹当初设计的就是差不多三米的层高。这对猪舍来说是足够了的,因为是净层高,而且顶部还特地留了五十公分的通气口。不过,谁让这年头流行那种耸起的青瓦片屋顶呢?对比民居,猪舍还是略有些矮的。

就算矮,那也是新屋,是好料子盖的青砖房呢!!

以前只听说过,人比人气死人,眼下就有不少人家拿自家的屋子跟老朱家的猪舍去比,这一比,分分钟心态炸了。

幸好,被王香芹和宁氏这对妯娌俩联手一折腾,村里绝大多数人都多了一笔进项,仔细省着点,回头等粮食收上来了,就能盖新屋了,哪怕没办法一口气盖一排,起码能多盖几间了。

又因为王香芹并不介意招未嫁人的小姑娘,但凡被她选上的,爹娘就开始盘算开了,绝对不能把闺女嫁远了,不然不就白丢了这份工吗?甚至有些干脆就想着不嫁了,了不起招赘嘛,哪有把会赚钱的宝贝闺女嫁出去,再花一大笔钱让傻不愣登的蠢儿子娶媳妇?那也太划不来了。

在这件事情上,宁氏她亲爹宁大河相当得有发言权。

事实上,宁大河不止一次的表示过懊悔,要是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一定把蠢儿子嫁出去了,把能招财的闺女留下来招赘,横竖都是自家的娃,假如只能留一个,只要不傻都知道怎么选择。

其他人听了这番话也就哈哈一笑,唯独宁二河听了进去,他是盘算着,宝贝闺女如今跟了她堂姐宁氏,都不求学到多少本事,哪怕只学会一两手好了,他就舍不得把人轻易嫁了。他跟胃口已经被养大的宁氏是截然不同的,他只求家里能有个稳定的来钱路子,都没想过要发大财,每个月赚个二三百文就满足了。毕竟,宁氏是包吃包住的,这个钱纯粹就是白赚的,一年下来往少了算都该有三两银子了。

三两银子代表着啥?

要知道,乡下地头前些年娶个媳妇也就差不多这个价格,而娶媳妇的钱,往往是全家人省吃俭用了好些年才攒下来的。

钱啊,说好赚也好赚,可当没路子的时候,那是你就算愿意豁出去一切也很难真的赚到钱。

……

这些事情,王香芹都看在眼里。

其实,这跟她上辈子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养猪系统有时候是沙雕了点儿,可作用却是毋庸置疑的,哪怕武力值为零,也不能给宿主增加什么魅力啊、颜值啊、智商啊等等。但不得不说,当养猪系统进行到后期时,它改变的并非宿主一个人,而是一大群人,甚至一大片区域。

因为,王香芹一个人是没办法兼顾整个养猪场的。而养猪系统并不能凭空出现全自动化的机械设备,哪怕是王香芹上辈子那种科技水平,也做不到全自动化。

盖一排排猪舍需要人手吧?

养连成片的苜蓿草需要人手吧?

割草、剁草、煮猪食需要人手吧?

还有生火烧水喂食、铲屎挑粪管理衍生出来的果蔬种植基地等等,这些事情试问哪样缺得了人?

这个时候,秀水村的人还不知道,他们接下来会被王香芹带着走。哪怕明知道粮食是农民的根本,可假如种别的经济效应更高呢?不是高出个一星半点儿,而是高出几倍乃至十几倍呢?猪粪能很好的滋养土地,一年两年的兴许效果还不是特别大,可若是十几年几十年后呢?以前就有那种因为灾荒导致人口大量流失的,土地荒芜杂草丛生,哪怕原先还不错的土地慢慢的也不好了。反过来说,只要肯用心养土地,土地是绝对不会辜负你的。

王香芹还在可惜呢,可惜这年头不适合搞旅游经济。

要知道,她上辈子的养猪场,每年光参观游览的人就无数。像她还是不收门票的,但吃喝住行哪样不花钱?还有那种特别高大上的养猪场,每年光是门票钱就是巨大的一笔资金。

真可惜啊,这年头出个门太不方便了,不然弄出个风景区还真挺不错的。

……

秀水村多数人都挺乐呵的,可不管什么情况下,总有极个别的案例。

温氏就属于个中翘楚。

她怀孕了,跟宁氏一前一后发现有孕的,大致算下来,估摸着连预产期都差不多。然而,她这头忙不过来,天天叫苦不迭,那头宁氏却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倒是反衬得她故意搞事装矫情。

但是,人跟人本来就是不一样的。

宁氏这种情况真的是特例,她完全是因为小时候养得太好了。可以说,这年头没有哪家人会跟宁家似的,将几乎全部的收入尽数花在吃喝上头。哪怕有些比较富裕的人家,最多也是紧着金孙喂好吃的,谁在乎一个丫头片子如何呢?

也因此,多数女子身子骨都不是特别好,加上又早早的嫁人、操持家务、孝顺公婆、生儿育女等等,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垮了身子骨。

温氏本来体质还凑合,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毕竟温家也确实不穷,加上她刚出生那会儿,家里就她和堂哥两个孩子,倒也不会太过分了。可别忘了,她去年才生过一个孩子,早产不说,产后连月子都没做,就疯魔一般的开始杀鸡。再后来,又是分家单过,又是忙着盖新屋,还有猪毛病倒,以及刚出生的猪丫需要她这个当娘的不离身的照顾……

这一次,还真不是温氏矫情了,是她真的吃不消。

猪丫是去年秋收那会儿生的,到如今连一周岁都不到。她这个年岁的孩子,既不如刚出生那会儿躺得住,又不想两三岁了可以稍微脱开手。等于说,如今的猪丫是顶顶烦人的,屎尿憋不住,吃喝要人喂,还闹着咿咿呀呀的瞎嚷嚷,甚至再过几个月又该学习走路了。

温氏娘家离得远,老朱家又分家了,假如她跟妯娌们相处得好,那兴许还能帮着带下娃,好叫她稍稍松口气。然而,事情就是那么糟糕,她一个帮忙的人都找不到,还被人拿来处处跟宁氏作对比。

也难怪,她跟宁氏前后脚进门,前后脚怀孕,前后脚生儿子……也就是去年那次宁氏没赶上趟,可她生的却是个闺女。她自己也感觉多个闺女实在是没脸夸耀,反而多了个累赘不说,眼下她跟宁氏又一齐怀孕。

她累得要死,每天清晨一睁眼就是犯愁,嗓子眼里都是泛着苦味儿,反观宁氏,那叫一个精神奕奕中气十足,把小饭馆经营得红红火火,生生的把她这个当大嫂的给比了下去。

到这会儿,温氏甚至失去了跟宁氏比较的想法,她只想找个人搭把手。

可惜,男人永远不知道干家务有多辛苦,带孩子有多崩溃。反正朱大郎除了时不时的去一趟地里,就是忙着帮二房赶牛车运食材。钱倒是赚了的,宁氏素来秉持亲兄弟明算账的想法,甭管谁干都无所谓,只要保证东西是好的,她就按车结算钱。

温氏有心让朱大郎回家帮衬一把,却又舍不得那些钱,本来想让朱母帮自己,结果朱母是一天到晚的连个人影都见不着,连她已经想妥当了的苦肉计都不知道要演给谁来看。

又一日,温氏将女儿背在后头,脸色极为难看的去了猪舍那头。

王香芹自打新的连排猪舍盖好以后,就找人弄了个围墙。墙倒是不算高,因为本身也不是防备着那些艺高胆大的毛贼,就是单纯的圈起来,好叫人知道这里头是私人领地。她还找了人帮着看门,是老朱家本家的一位长辈,说的也不是看门,而是震慑,还特地搭了个门房,里头有躺椅有床榻,还弄了个小炉子好煮个茶啥的。反正弄好以后,朱父过来一看是特别嫉妒,差点儿没让他那堂兄出去,换他自己上。

温氏去的是新猪舍,愣是被拦在了外头,偏她还不敢硬闯,谁叫那是长辈呢?

朱家堂伯问她干啥来的,而后才唤了个七八岁大的孩子去里头说一声。足足过了一盏茶的时间,王香芹才一脸纳闷的出来看情况。

“大嫂?”

“娘到底上哪儿去了?为啥我咋都找不着她?还是你说话不算数,又哄她帮你做事?”一见面,温氏就火气很大的开了口,她身子亏了太多,哪怕去年一下子没暴露,却随着这次怀孕,弊端都出来了。

“去给六郎说媳妇了。”王香芹如是说。

温氏惊呆了,她咋也没想到会是这个答案,愣是懵了半晌才不敢置信的问“你说的是真的?你没骗我?那她不管家里这些事儿了?直接撂摊子啥都不管了?”

王香芹心里没有婆婆必须干家务这种想法,主要是她眼下也不是很缺人手,因此只道“也没事儿要做的,简单的洗洗涮涮这些小事儿,六郎就会做。吃饭的话,我请了堂婶过来帮着掌勺,雇来的人都在这儿吃,咱们家里人也跟着吃呗。”

大锅饭肯定没有宁氏做的饭菜好吃,可好在这年头多数人都不大讲究。再说了,吃的是白面米饭,还每顿都能见到荤腥,就算手艺略差了点儿,那就怎样呢?白吃的饭菜啊,再计较那么多……不爱吃你回家吃去!

反正老朱家这边一切都挺正常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宁氏的小饭馆消化了太多的育肥猪,偏那些育肥猪本身就是最能吃的,少了一批后,连活儿都轻巧了很多。

温氏没找到朱母,又知道指望不上王香芹,迟疑了一下,转身离开去了三房那头。

彼时,田氏虽然还没出月子,却也已经下床走动了。她生的时候是初夏,热是热了点儿,却胜在不用担心会着凉。感觉身子骨养好了点儿,她就开始在屋前屋后走动了,也没干啥重活,就是喂喂鸡哄哄儿子。

乍一看到温氏,田氏惊着了。

算起来,自打田氏月份大了以后,她还真就没跟温氏正面碰上过。像之前一些热闹的大场面,她是连去都没去,几乎就一直待在她那院子里,只偶尔会去一趟娘家。算下来,她还真就有段时日没跟温氏碰面了。谁知道,一碰面就看到了一个无比憔悴神情萎靡毫无生气的温氏。

“大、大嫂?大嫂你这是咋了?病了啊?”

温氏本来是想好好说话的,因为她知道田氏她娘因为眼睛不太好的缘故,其实在田家那边也干不了太多的活儿,最重要的是,田家不缺人做家务。反而待在田氏这边,有吃有喝不用受气,干的活儿也不重,多数时间还是陪着说说话解解闷,因此就算将来田氏出了月子,田母依旧会留下来的。

就是大清早的过来,到太阳快下山时再回去。

田家也不会计较这些的,只因为老朱家去年分家时,田氏要的最多的就是田产,朱三郎一个人根本就忙不过来,因此多半田产都被田氏赁给了娘家人,收的租子比正常的低了半成到一成。因此,只舍个瞎婆娘过去给田氏帮忙,是任凭谁都挑不出理来的。

温氏打的主意就是让田母顺带看下自家猪丫,反正就是个丫头片子,随便看着点儿就成了,还能省下伙食嚼用呢。

她原本是想的好好的,甚至还在来时的路上回忆了前些年宁氏是如何拍王香芹马屁的,学个十足十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她打算略学几句,哄哄田氏,反正最后能得实惠就成,脸面也不是那么重要的了。

结果,一打照面,温氏就变脸了。

还在月子里的田氏因为万事不愁,养得那叫一个白白胖胖,乍一看还道她是宁氏的亲妹妹呢。这年头面黄肌瘦才不招人待见,像这种略有些丰腴的,而且气色养得极好的,在一众农妇里头显得格外的出众。尤其被温氏一衬,原本也仅仅是中等长相的田氏,愣是被衬托成了大美人。

温氏憋气,再憋气。

面对田氏惊讶之中带着不解,又掺杂了些许不敢置信的目光,温氏最终还是没能憋住“没事!我就是过来看看你,你儿子咋样?”

到底是妯娌,平常可以选择不来往,人家都登门拜访了,还能轰出去不成?这事儿宁氏或许做得到,但田氏决计做不出来。

就这样,田氏领着面色苍白气色极差的温氏去见了养得圆滚滚的儿子,前后也就半刻钟时间,温氏果断告辞。

田氏那头行不通,那牛氏呢?

牛氏去石门镇帮宁氏端盘子去了……

连着几次失败后,温氏彻底死心了,感觉婆家人就是靠不住,她索性让朱大郎明个儿往她娘家跑一趟,问问能不能让她娘来秀水村帮衬一段时间。再这么下去,她怕是真的熬不住了。

与此同时,王管家再度从邻县归来,刚进村却发现了村里的异常,恰好有几个老太太在村口大树底下闲聊,提到了最近的新鲜事儿,宁氏那小饭馆。

王管家认不全村里人,可村里人却全都认识他,当下就有人故意扯着嗓门说开了。

“要说老朱家运气就是好,白白的从王家捡了个有本事的儿媳妇。你们是不知道啊,那饭馆子生意可好了,贡猪焖肉那是一出锅就有人抢着要,那队哟,排出去半条街!”

“还是王家没这个福气!跟那贡猪没缘分哦!”

贡猪?

等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