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能当皇帝,便不当皇后 > 第72章 、襄助麒麟军平叛

能当皇帝,便不当皇后 第72章 、襄助麒麟军平叛

作者:柯染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8 06:36:3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徐令集二十万大军,屯兵淮水北岸。

谢蕴领十城之郡,于淮水南岸相迎,四百船舶,外加三百万石军需粮草相迎,过淮水后,江淮十郡开道让路,二十万大军一路南下,一个月后,屯兵长江北岸,安营扎寨。

江淮风情与北地,中原腹地皆不同,多湖泊沼泽,鱼米之乡,便是普通人家,也随处可见身着绫罗绸缎,可见富庶。

崔漾闲逛建业,夜间逛至谢府外,看谢家深宅大院,青砖素瓦,负手立在院墙下。

她此番南下是微服出巡,月前谢蕴率城迎接大军,她只远远看过一眼,并未露面,此时来,一时倒不知该说什么好。

门却开了,里面出来一名十三四岁的小童,躬身行了礼,抬头时晃了一会儿神,又垂头,已红了脸,再行礼,“我家主上有请,贵客请随我来。”

崔漾便也未拒绝,拾阶而上,一路跟随在小童身后,慢行至一处水榭书房。

许是事先有安排,路上并未遇到什么人,连仆从随侍也不曾。

月如弯钩,四方亭下挂着八角灯,石桌上清茗缭绕,青年一袭玄色衣袍,起身见礼,“草民见过陛下。”

自称是草民,并非微臣。

崔漾眸光落在他面容上,除却五官依稀可见少年时的影子,气质已大为不同,阴郁的尖锐褪去,沉稳,喜怒不形于色,深不可测。

实难将眼前的人与当年跨坐墙头大喊大叫的刻薄青年重叠在一处。

崔漾踱步上了石阶,“你知道我会来?”

谢蕴侧身立在一旁,“只是叫人看着一些府外,若有人来,自会通报。”

崔漾笑了笑,并未提起当初立后的事,只是道,“此来是为感谢谢公当年对家父家兄的照拂,谢公若有所求,自可实说,朕自当应允。”

青年一直未曾抬眸,垂首立着,像金銮殿下的臣子,实则崔漾不太拿得准谢蕴心中所想,若说他肯臣服大成,不会拒绝缴纳赋税,若说不肯,此次徐令尚未集结大军,他便着人送信往军中,说愿献军粮三百万石,并水师六万,襄助麒麟军平叛。

也许是预估六万水师不敌二十万麒麟大军,也许他已知司马慈手中的药不是什么好药,又对江淮之地虎视眈眈,另换了决策。

对麒麟军来说,有利有弊。

避免兵戈伤亡,保存实力和战力,往后与越国交战,可节省很多兵力粮草,但江淮不是硬打下来的,是忠是奸是敌是友便多了许多不确定。

哪怕是如今,谢蕴率十郡官员,开城迎接麒麟军,也并不是他当真投诚的信号。

崔漾眸光落在青年手背上,虎口和手背上半截鞭痕,至今留有痕迹。崔漾自袖中取出一瓶药,搁在石桌上,起身缓缓道,“谢蕴,无论如何,我不想与你为敌,你若诚心投靠大成,朕有生之年,保谢家荣光依旧。”

话已至此,已无需再多言,崔漾起身,也不要人相送,拔气提身,自这一方月夜庭飞出去,上了船舶,顺水而下。

梨花白的瓷瓶口是木塞,包着一方素色锦帕,月色下似带着淡香,不必看亦知是祛疤用的,谢蕴看了半响,探手取过,收入袖中。

小童往院子里探了探头,看人这么一会儿就走了,摸了摸后脑勺,困惑道,“主上清空府邸小半月,客人只来这么一小会儿就走了么?”

谢蕴未言语,在亭中立一会儿,踱步回了书房。

吴国都城。

灰黑的乌云压着繁华的陵林城,翻滚,融合,肆虐,狂风席卷,昭行医馆前人满为患,有腿脚受伤的,也有头疼腹痛的,只是比起寻常病患,昭行医馆外的病患捂着伤处面目痛苦,却不敢作乱,从药铺出来的病患,大多忍不住立时服下药丸,勉强忍住的,无不神色激动,双手捧着药盒,目光虔诚,说是手舞足蹈亦不为过。

那坐堂的医师似乎当真有神力,望闻问切一概不纠,把脉草草了过,药包是提前准备好的,队伍挪动得很快,短短不过半个时辰,发出去千份有余,半条街都被堵了。

为不扰民,侯万疆没骑马,也没露面,只与许先生坐在轿子里。

狂风肆虐,暴雨将至,轿子在昭行医馆外两个钟之久了。

往日百姓看见有轿,无不避让,毕竟得罪了权贵,治的就不是病,而是命了,昭行医馆外的病患们却颇叫人意外,不仅不让,还提防着他们是否上前插队,可见神药的威力。

轿帘砂帛所制,外面看不见里面的情形,里面对外面,却清晰可见。

侯万疆皱眉,更显肃穆凝重,许半山轻摇蒲扇。

参将侯开甚至顾不上愤怒,朝老将军拱手苦笑道,“比半月前,似乎又多了许多病患。”

堂内盘坐的医师似乎这时才发现堂外的轿子,起身过来,拱手行礼,“圣主下了旨意,民为贵,君轻,万事当以百姓为重,百姓里,又当以买不起药的穷苦人为先,这位大人回去罢。”

隔着轿帘,侯开冷笑,“侯老将军旧伤复发,前来取灵药,医师也不给么?”

越地只有一位可以称之为老将军,且是姓侯,侯开话一出,刚取了药从医馆出来的三人迟疑了,其中两人捏紧了手中的药包,最后还是疾步上前叩请,“我知道侯老将军,有老将军,才有我们这几十年的安平,这个药给老将军服用,肯定能治好将军的伤势。”

也有不少人恳求,“医师,老将军是咱们越国的定神针,请神医赐药,治好老将军。”

“对啊,医师,我不是很疼,把我的药给老将军吧!”

谦让声此起彼伏。

许半山轻摇着蒲扇,笑道,“老将军得民心,越国之幸。”

侯万疆治下虽严,待民却亲切随和,掀轿帘下了轿,“不必了,都起来罢。”

不少人拜求,医师却没有破例,只扬声道,“今日若为老将军破例,来日会有更多的权贵以旁的理由索要,神药的数量不多,这是留给乡亲们的,在圣主眼里,治好乡亲们更重要,公侯官员,府中自有医师治疗,大家不必忧心。”

他一身灰色道袍,长须半白,颇有超脱世俗的仙风道骨,一番话不疾不徐,不卑不亢,叫半条街的贫苦人都动容了,纷纷跪下三呼圣主万岁。

那喊声和叩拜诚心诚意,侯万疆从这千余人身上扫过,他阅人无数,自知这些是真正的贫苦百姓,也看得出前一刻还因创口疼痛几乎无力的人,服用药物后,不到两刻钟就疼痛尽去,站直了腰杆。

难道是他错了,世界上当真有神药,能包治百病,得往上尊敬拜服,迁居西宫,让出主宫的安庆太子司马慈,当真是来消除病痛的救世神?

医师将最后的药物给了一位伤重垂危的病患,温声道,“抱歉啊诸位,今日神药没有了,明日赶早,抱歉了,乡亲们都回去罢。”

堂外一片焦急的痛吟声,却无人硬闯闹事,只纷纷跪地,叩请神药降临,等那医师关了医馆的门,也并不离去。

菽豆大的雨点砸在地上,雨滴越来越急,病患们拢了拢破烂的衣衫,悉数挤去屋檐下,侯万疆大声道,“下暴雨了,都回去,明日再来。”

疾风骤雨,叫这些或是受伤或是重疾的人打着哆嗦,一个被火烧伤的男子抖着嘴唇回禀,“求药的人太多了,就算是明天一清早来,也不一定能求到,在这里等一夜,还有些希望。”

又忍不住道,“有不少有钱人家叫下人换了装扮来一起抢哩,要不是圣君恩慈,神药哪里轮得到我们这些白丁贱民。”

满目疮痍痛苦,淋着暴雨也不肯离去,这一幕落在侯万疆眼里,震动并不比战场上尸山血海少。

侯万疆没接病患递过来的药丸,回了轿子,看向许秋暝眸光锐利,“原来先生是‘神仙’的说客,倒是扬得一身好名。”

引他来南街昭行医馆的目的,叫人不得不生疑,侯开垂在腰间的手已不自觉握住了佩剑。

“恕许某直言,在下只看到了百姓对神药的依赖,数千人里十个里面有一半昨日前日都来过,眼下正是农忙时节,荒废着家里的田地,每日在各处医馆求药。”

许半山手中蒲扇不紧不慢,“既然是神仙,当爱怜芸芸众生,如何还有世俗君王之争,若当真是神仙赐药,大可将神药交予越王才是,何须再出一个圣君之。”

侯开迟疑,侯万疆盯着许秋暝,“既不是说客,先生领着老夫过来,是何意?”

寄奴牵了一架外观简朴的马车来,许半山下了轿,“将军勿急,请。”

侯万疆吩咐侯开,“数千人里,有一半以上并非不治之症,这一半里还有一半甚至身体康健,没有病症。”

侯万疆点了几个人的名字籍贯,吩咐侯开带人去查。

侯万疆曾管着十数万兵马,许半山并不意外老将军的观察力,反而敬服他的沉稳锐利,若非主上来信提点,多番叮嘱,只怕他亦很难拒绝如此‘神迹’,毕竟神药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侯万疆见了这一场盛况,却依然十分冷静,短短不过两刻钟,便自数千病患里发现了端倪,心思之缜密,实是不亚于秦牧的一员良将。

如若能收归至主上手下,与秦牧、徐令并列大成三将星,何愁天下不平。

许半山已打定主意,要为陛下策反这一员大将,车上却不露口风,只沿途路过几个村舍时,叫老将军看清楚万溪村里不务农事,吃下神药后或是倒地便睡,说是疯癫狂悖的农人。

因为抢夺神药,斗殴伤亡的事件屡见不鲜,但只要谁说一句神药不好,群起攻之,哪怕柳征用上三王子府的令牌,癫狂了的人也丝毫没有畏惧。

礼仪、法度已不在这些人眼里。

侯开亲自带人跟拿药离开的六名病患,蹲守两夜,天明时在距离城西三十里路的乱葬岗下赶上了马车,回禀时,头皮仍阵阵发麻,“药确实有效,但根据药量,短的只管几个时辰,长的管一日,复发后病症更严重,村子里另外有两人,似乎添了疯症,为了抢夺神药,一个动了刀,把家里的叔伯砍死了,一个要把儿女田产卖了,失心疯了一样,劝也劝不动。”

前半刻钟还好好的人,癫狂起来,六亲不认。

长此以往,民将不民,国将不国,侯万疆面色铁青,“五石散。”

前朝出现过五石散,亦能止痛,过食叫人癫狂,因着稀有昂贵,只在名流士族中盛行流传,已将朝廷腐蚀成了一片散沙,不可谓不算王朝覆灭的原因之一,这次的‘神药’有过之无不及,一旦散发,后果不堪设想。

侯开等人尚年轻,百年前的事知晓的少,此时听柳征温声说起五石散的事,也不由竖起了汗毛。

暴雨过后山路泥泞,除了泥土的腥味,腐尸的恶臭和蚊蝇扑鼻而来,叫人作呕,寄奴和柳征走在前头,拨开茂盛的山桅,引着几人进去。

乱葬岗有尸体不奇怪,但数百具尸体,有的已成骸骨,有的刚刚腐烂,新近送来的身上衣衫尚全,许半山已不再用蒲扇,斜里滚出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来,抓住侯万疆的袍摆哭求,“老将军,老将军,只有你能救越国了。”

老者不成人形,白眉须发,满身的污垢,侯万疆认出是太医署医正,吃惊道,“你是鲍为?你不是因毒杀王上满门抄斩了么?”

鲍为声泪俱下,“老臣忠心耿耿,岂能下毒害王上,不过是劝谏王上,勿要听信逆臣谗言,那并非什么神药,而是催命的饿鬼,钟家,胥家,皆因此九族株连,血染东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我鲍家落得如此下场,我鲍为死不足惜,但朝中奸佞当道,吴国危矣,万望将军快快入宫劝诫王上,迟了便晚了。”

侯万疆自是不相信钟家,胥家会谋逆篡位的,钟丘、胥遂下狱时,他去过廷尉,铁证如山,证据越没有破绽,侯万疆心中越惋惜,狱中痛骂三人,回去后大病一场,从此朝中事连过问都少了。

此时听鲍为这般说,大抵也能猜出些因果,此药在手,控制住家中下人,乃至亲眷,伪造证据不是难事,此药的威力,昭行医馆外,他已经见识过了。

朝中有多人受此要挟迫害,吴国又有多少百姓不知内情遭了殃,看城中百姓,莫说是献上财帛,便是要他们杀人放火,只怕也轻而易举。

放眼望去皆是尸山,有被抄斩的朝官大族,也有病故的庶人百姓。

侯万疆心急如焚。

许半山上前行礼,徐徐道,“不瞒两位大人,许某寻药师研究过此类药物,结论与鲍大人相同,此药止疼,却并不像医馆医师说的可治百病,最近除了万人坑里的,另有三万百姓南下过金川江水,前往比交跖更远的地方,这三万人已离不开神药,自愿前往,耕种神药,前方非但是万丈深渊,还遗患无穷。”

侯万疆与鲍为皆是一震,便是当年威望极高的太皇帝,只怕也无法轻易叫三万人自愿背井离乡,前往人迹罕至的郊野荒原。

许半山郑重拜了一拜,“许某位卑,亦不敢看生灵涂炭,情势危机,恳请将军规劝吴王,斩杀祸端,以正天清。”

侯开、鲍为两人亦叩请。

身后是乱葬枯骨,身前是岌岌可危妖人作乱的越国,侯万疆扶起三人,当机立断,“老夫这就回府,取老越王遗旨,入宫面见王上。”

“越国有救了!”

鲍为、侯开等人大喜,许半山忧虑,“兵权掌在郑家小儿手中,据老夫所知,郑敏已归顺安庆太子,禁宫卫马恒也是乱贼的人,将军此行,务必当心。”

侯万疆岂会不知,然万死不辞,郑敏敢拦,先问他手里的斩刀,马恒敢拦,先问越地千军万马。

侯万疆朝许半山拱手道谢,吩咐侯开安顿许先生,收敛坑中尸首,不再耽搁,取了马匹,先一步快马赶回都城。

到将军府的人离开乱葬岗,鲍为连连行礼,“谢先生救鲍某一命,若非先生叫人拿下守山人,这天坑里的尸骨证据,一把火就要化成灰烬了。”

柳征迁来一辆简单的马车,一个包袱,许半山朝鲍为道,“都城非医正久留之地,这是一点衣衫盘缠,先生暂且离开吴国罢,隐姓埋名,避免杀身之祸。”

大恩不言谢,鲍为拜了再拜,上了马车,趁天未大明,离开了。

柳征目送鲍为离开,立在先生身侧,低声问,“先生何不道明身份,招揽老将军,以陛下之才,当得良将效忠。”

许半山摇头,并未多言,侯万疆对吴王忠心耿耿,想招降绝无可能,他与主上思虑一致,说动侯万疆策反吴王,从吴国内里分化吴王和司马慈,一旦吴王醒悟,吴国必有一场血战。

柳征是武人,知此处先生不能多说,便只听令行事,反而寄奴忍不住追问,“老将军能说动吴王么?许多病患因神药延误了治病的时机,死了不少人,小的听闻吴王待那乱贼很是尊敬。”

远处侯开指挥人掩埋收敛尸体,往这边疾步而来,许半山应道,“事情已成了一半,不急。”

秋宅书房。

秋双呈上信报,叩首回禀,“不出公子所料,桓洼果真首鼠两端,一面收着我们的金银财宝,一面和国师府的人暗中来往。”

书房金碧辉煌,琉璃盏,夜光杯,博物架上半格奇珍异宝,半格文籍书卷,案桌旁的男子着黑衣,因着那黑衣上金银线绣大簇牡丹,便不显得暗沉,衬着面如冠玉,身形修长,反而金质玉相,吴地的日光毒辣,半年来却未在他身上留下日光的痕迹,握着绢帛的手指骨节分明,带着薄薄的玉色。

剑眉星目下神情温和,语气温泰,说出的话却叫秋双等人一震。

“带人绑了秋双,藏去外山,告诉桓洼,往前看,是秋家在吴地的粮庄钱庄,往后看,他这个宝贝儿子的命,叫他掂量掂量。”

吴国都城两处宫城,东西相望,吴王拥立安庆太子为帝后,自愿搬离太和宫,住到旧宫长寿宫,朝政国事交给太和宫后,一心只随大国师求仙问道,听侍从通报,侯万疆拿着老吴王遗训求见,这才自丹房里出来,进御书房听老将军恳求归政,笑道,“神仙莅临,我等自当奉上王椅,有圣君治国,我吴国百姓再无病痛。”

侯万疆怒恶,却未再口出恶言。

吴王生得圆胖,性子看似宽厚,实则精明,吩咐亲信侍从守在外围,“越地偏远,高山毒瘴,土地贫瘠,兵不精,粮不富,哪里像大成,地域辽阔,再不济,取下江淮,于我吴国也是一大粮仓水师助力,但我吴国缺兵少粮,怎么打得下这江山,安庆太子司马慈,便是最好的时机。”

只是事情多少超出了他的预料,原以为安庆太子司马氏血脉正统,一旦起势,必定千万人呼应,却是轻石落水,并没有起太大的浪花,别说大成诸地,便是江淮十郡之地,也回绝了吴国共同起势的信函。

司马慈安庆太子与男子的身份失去了效用,譬如兜头灌下的一盆凉水,幸而司马慈手中的神药,药效一起,兵丁便不是问题,如今吴国已拥百万之师,只待粮草收备整齐,先攻江淮,剑指中原腹地。

案桌上铺开巨幅江山舆图,吴王细长的眼睛里都是锐光,“岂容崔家女坐拥大好河山,我吴王龟缩这不毛之地。”

又亲自将老将军扶起来,“将来还得靠将军谋定江山,至于司马慈……”

事成后,寻由处置此人,并非难事。

知道王上并非当真被司马慈愚弄,侯万疆也并不能松口气,行礼道,“只怕与虎谋皮,神药并非神药,而是毒药。”

吴王不以为意,“药是好药,将军多虑了。”

侯万疆抬头时看王上面色,知其定也用了药,心下沉凝,知王上脾性,便暂且不与其争辩,行礼告退后,匆匆回府,诏幕僚参军参将书房议事。

许半山也在其中,提议道,“不如寻两个病发的伤患送进宫,叫王上知晓,此毒的险恶之处。”

其余人附议,侯万疆朝许半山拜行一礼,“先生对此毒了解得多,明日清晨,劳烦先生随老夫一道入宫,向王上陈情。”

许半山握着蒲扇的手微一顿,行礼应下了,“甘效全力。”

却未等到明日,戌时长寿宫来人,请侯老将军入宫觐见。

圣旨到,阖府出迎,许半山若有所思,落后一些,吩咐柳征,“长寿宫之事,定然瞒不过太和宫,你随时注意宫中动向,若事情有变,不要逗留,立刻将此地的情况送回江淮。”

入宫无法带随侍,便是暗卫,也很难避开层层守卫潜入宫中,柳征心焦,劝阻道,“先生不如托病拒了。”

许半山摇头,侯万疆虽是武将,却心思缜密,对他的来意始终存疑,若拒绝入宫,势必引起怀疑,许半山面朝西北,叩首行礼,柳征亦知事关重大,万死也要完成圣令,便也不再言语,亦面北,跪行叩礼。

此番凭他三寸不烂之舌,定要离间吴王与司马慈。

侯万疆知晓丞相桓洼此时亦在宫中,料定那奸佞是要劝说吴王归顺司马慈,怒不可遏,他得老吴王恩待,可带兵器进殿,长寿宫中情形却与他想的截然不同。

侯万疆进去,桓洼依旧在陈述司马慈的罪孽,“此药是控制人的毒药,待察觉时,毒已入心,王上万万不可养虎为患。”

吴王迟疑,这一文一武是他信任重用的臂膀,两人都有劝说,再看侯万疆拎进来的人,面色发白浑身发抖,连站立都困难,情况越来越严重,到后面已失了理智,譬如未开化的畜生,只知跪地求药,有一人似是头疼欲裂,以头撞柱,头破血流也不知停歇,连撞十几下,倒在地上绝了呼吸。

自有神药流传以来,时间尚不足半年,要找到这两个发作的病患,并不容易,但如此失智的言行,已叫人胆寒色变。

吴王察觉最近饮用带药的茶水,确实越用越想喝,从每日一盏,到如今每日三盏,叫他不得不心惊。

“砰——”

吴王摔了手边茶盏,怒不可遏,显然已动了肝火,只似乎神情迟疑,桓洼一看,便知是不好了,只怕王上是用了神药,怕断了来源。

许半山待侯万疆劝完,出列行礼道,“王上真龙天子,若得了药方,非但不会被掣肘,反得天下百姓拥戴,何乐而不为。”

他一语击中要害,吴王当机立断,传令中郎将,“带兵将太和宫团团围住。”

虽是退居长寿宫,吴王亦没有放松对太和宫的监视,每半个时辰,探子便会来报一次司马慈行迹,司马慈此刻就在太和宫中。

中郎将点兵匆匆离去,一旦动了兵戈,便再无法回头,侯万疆桓洼目的虽不同,此时却不由都松了口气,殿外奔进来一名侍卫,呈上一封密信。

吴王打开,陡然看向许半山,桓洼。

许半山不待吴王开口,袖中软剑自后方割破侯万疆喉咙,朝桓洼暴喝一声,“桓洼!乱臣贼子,还不动手!”

“侯万疆——”

“来人——快来人!抓住这两个——”

那先生分明手无缚鸡之力,却手起刀落,顷刻便要了侯万疆的人头,桓洼哆哆嗦嗦,却到底是权臣,不再给吴王开口的机会,拔了侯万疆悬挂腰间的长剑,将吴王捅死了,赶进来的侍卫、侍从、宫女面面相觑,惊骇不已,纷纷冲上前查看。

“王上——”

“侯老将军——”

那送信的小兵已被许半山刺死,侯万疆倒在地上,睁着的眼睛里有愤怒有不可置信,但都已结束了,许半山将吴王手中带血的半寸绢帛收入袖中,转身朝侍卫厉声道,“太和宫刺客伪装成信兵,刺杀大王与侯老将军,大王遗旨,传位大王子继承王位。”

旋即朝桓洼看去,眸光锐利。

桓洼定定神,上前公布遗旨,长寿宫中议政,周遭并无宫婢侍从,也没有侍卫,如今知情人已死,遗诏如何写,便只看桓洼。

手中长剑落在地上,桓洼看向那白衣先生,后背激起一层寒意,他尚不知此人身份,但绝不会是普通名士,那么他是谁的人,大王子吴禹原本是钦定的王位继承人,且非庸才,不甘屈居人下,自然最痛恨凭空出现的司马慈,除了侯万疆与吴王,吴越军中以他威信最高。

此人一句话便将吴王之死推到司马慈身上,吴禹继位,势必与司马慈势不两立。

人换了,王换了,但依然与秋修然要挟他要达到的目的相同。

山雨欲来。

宫中哭声一片,桓洼派十二谒者出宫传旨,昭告遗令,伏地哭了一会儿,到宫人侍从们进出收拾遗体,眼见那白衣名士要走,当即叫禁卫拦住了。

许半山半身是血,“如果我是丞相,当立刻护送我安全出宫。”

未避免露出行迹,便是与秋修然同在吴越,二人也从未有过交接,但桓洼此人无信义,秋修然此人做事缜密周全,必然拿捏住了桓洼,桓洼是奸臣,却是个爱子如命的奸臣。

“否则我未必能保证贵公子周全。”

桓洼早料到此人与秋修然是同伙,此时却依旧不敢相信,这二人短短数月,将吴国搅得翻天覆地,侯万疆死了,吴王死了。

但桓宗在他们手里。

桓洼目光阴鸷,也只得放人离开。

许半山疾步出了长寿宫,吴王虽是拥立司马慈为帝,却没有蠢到交付宫防禁卫,一路上并未遇到太多阻拦盘问,出了昭阳殿,有两名黑衣人攻来,柳征,洛英,洛方二人现身,护送他快步出了宫城。

许半山边疾步走边吩咐,“洛英你轻功稍好,立刻通知秋修然,撤出陵林。”

洛英低声回禀,“宫中起了兵变后,秋庄主便启程离开了,给先生准备了马车,就在北门外。”

许半山闻言,不免也摇头失笑,秋修然如何精明的人,只怕早早便有准备,宫变一起,便洒然抽身,来时,是不沾泥尘的秋庄主,去时依旧风度翩翩不急不缓。

马车简单朴素,一路往城郊前行,有三王子腰牌在身,一路畅通无阻,到出了城门,柳征才长吁一口气,面露不忍,“只是可惜了侯老将军。”

袖袍上俱是侯万疆喷溅的鲜血,许半山往身前慢慢浇了一盏温茶,自袖中拿出那半寸绢帛:

许秋暝、桓洼乃大成奸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字迹平淡,绢帛也是普通的布料,看不出来处,柳征看到上面的字迹,后背出了一层细汗,“方才太险了。”

侯万疆是武将,本身有武艺在身,只要他一动,命休矣。

只确实是忠君爱国的良将,且对待百姓诚心诚挚,对他亦是诚心结交,许半山轻叹,思量给吴王送信的人是谁。

侯万疆请他入府前,必定彻查过他的来历,若能避过侯万疆等人的盘查,许半山自认没有露行迹的地方,此人竟是拿实了他与桓洼两计,并及时送信给吴王,险些坏了大计。

究竟是谁?

信报送到崔漾手中,她已过了淮水,与二十万麒麟军屯驻长江北岸,奏疏里短短数语,却也能想象当日是何等惊险。

许先生是书生文人,并不擅武,此番差点叫他与秋修然折在越国都城。

徐令看完信报,神情凝重,“如论如何,此人不可小觑。”

如果是吴王的人,那么后续吴禹不会顺利继承王位,桓洼必死,如果是司马慈的人,桓洼与吴禹也必死。

显然送信的人不属于这两方势力。

吴王与司马慈联手,再与大成争斗,大成便要吃力许多,此人不希望吴王与司马慈内斗消耗,只怕是冲着大成来的。

崔漾在书房里踱步,片刻后吩咐洛英,“既然对方能勘破越地的谋算,只怕南国边境的情形也会生些变故,你速速前往南国,将消息告知梁将军,着令他机变行事,目的只有一个,攻下南国。”

洛英应声称是,收了密令,立刻出发了。

作者有话说:

时间长了不写手生了,明天会修改一下,oo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