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如何迅速成为主角GL(快穿) > 第271章 我种田养你(7) 她不能…

黄桥和黄小兰的婚礼办得还算隆重,这不光是以小塘村的经济水平来说,就算是放在城里,家里好几个孩子的工人家庭,也不过是办成这样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肉和菜大部分都是自家种的,不用去外面买,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大队长一家的殷实。

至少黄桥自己,感受到整个村子的年轻人看向自己的视线中都隐隐带着羡慕,心中的憋闷之气总算是散了许多,再次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纵然看到与程怀燕相携而来的巫洛阳,脸上也没有露出什么异色。

与当事人相比,巫洛阳对这件喜事的印象就淡薄多了,吃过酒席之后就将之抛在脑后。

她忙得很。

要收拾房子准备过年,要安排年夜饭时的菜色,要跟着村里组织的修路队出工……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无关紧要的人,自然很少能够在她的心里留下什么痕迹。

进入腊月之后,村里人便开始采购年货了。

其实能买的东西不多。物资紧张的家庭,能弄出一桌年夜饭就不错了。稍微宽裕一点的,添一点糖果和肉食。要是敬祖时能再燃两饼炮仗,那就是整个村子里都有数的人家了。

不过,但凡是稍微有点办法的人家,过年总要添一两样新衣裳的。大人不添,小孩也是要添的。

程家也一样。

小喜鹊像程怀燕,个子长得快,去年的旧衣服今年已经不能穿了,只好做新的。

这个时候人们很少买成衣,都是扯了布料、买了棉花自己做,能节省许多。

做衣服这个技能,巫洛阳还没有解锁,得请隔壁的杨伯妈帮忙。不过,她也打算趁此机会学起来了,总不能年年都请人做。

镇上的供销社货品少,价格也不便宜,程怀燕便打算直接去县城。

“我一个人去吧。”前一天晚上,躺在床上时,程怀燕这样建议,“要走很久呢。”

结果巫洛阳还没开口,小喜鹊已经从她的床上跳了起来,高高地举起胳膊,务必要让程怀燕看到,同时大声说,“我要去!”

“马是村里的,这是去办私事,不能带,只能走路去。”程怀燕说,“两三个小时,你能坚持吗?”

“我能!”小喜鹊毫不犹豫。

程怀燕还想说她,巫洛阳在一旁劝道,“她还没去过城里,带她去看看吧。”

人如果只生活在一个狭窄的环境里,眼睛就只能看得到这一亩三分地。走出去了,才知道世界有多大。这种事,别人讲多少遍都是没有用的,只能自己去走,去看。

小喜鹊还小,但是巫洛阳并不把她当成小孩子来糊弄,也不像小塘村的人那样,觉得养孩子只要给一口吃的就好。

其实程怀燕也不怎么把小喜鹊当孩子看,不过她怕麻烦,很多事能省则省。

不过巫洛阳开了口,她就很给面子地说,“那行吧,不过我是不会背你的,到时候只能自己走。”

“我肯定自己走!”小喜鹊斩钉截铁。

程怀燕就又对巫洛阳说,“那你也去吗?”

既然带上了小喜鹊,那不带巫洛阳,似乎就有点冷落她了。

巫洛阳说,“我也去吧。不然,怕你买东西的时候不会挑。”

这话程怀燕无法反驳。她买的时候顶多只是看看东西结实不结实,至于颜色款式、好不好看,这是很少考虑的。要不是巫洛阳,她还不知道就是一件衣服,还能折腾出那么多的花样呢。

再说她还想给买点布,给巫洛阳也做一身新衣服。

——巫洛阳来的时候,那个小小的包里,出了一点干粮,就只有两套衣服。其中当然是没有厚衣服的,这段时间,她都是穿程怀燕以前的旧衣服。

虽然,自己的衣服穿在巫洛阳身上,让程怀燕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怎么看都顺眼,但也不能总让她穿自己的旧衣服。

既然是给她买的,那当然要她自己去挑喜欢的。

所以第二天一早,程怀燕就领着两个人出发了。

她们走得很早,因为县城里的市场,过了中午之后就大都散了,必须要在那之前赶到,买完。再说,走回来也要三四个小时,拖得太晚,回到家天都黑了。

进入腊月,山里的天气已经很冷了。不过一出门,她们就发现,整个村子都挺热闹的。

有不少人村民同样决定去县城采购过年物资。

大家结伴而行,一路说说笑笑,虽然山路难行,倒也不觉得枯燥。巫洛阳看着沿路的风景,只觉得来的那天那种惶恐无措的心情,似乎已经完全想不起来了。

也不过才三个多月而已。

人生际遇真是无比奇妙,就像这弯弯曲曲的盘山路,你永远想不到下一个转折会遇到什么。

她庆幸自己当初选择了下乡。

本以为是破釜沉舟,没料想竟柳暗花明。

这样想着,巫洛阳转头看了程怀燕一眼。程怀燕本来在看路,但巫洛阳的视线一转过去,她就立刻回过头来,面带关切地问,“累了吗?”

巫洛阳摇了摇头。

但程怀燕还是不放心,她朝巫洛阳伸出手,“我拉着你吧,我走前面,这样你可以省一点力气。”

巫洛阳朝她笑了一下,握住了她的手。

程怀燕的手掌很宽,指节也比一般人长,掌心温暖干燥,握住她的时候,给人一种很踏实的感觉。跟着她,再远的路似乎也不难走了。

县城跟上次看到的没有什么不同。

到了这里,程怀燕故意放慢速度,跟其他村民分开了。巫洛阳一看她这样的表现,就觉得有问题,不过她没表现出来,等人都走了,才问,“你要做什么?”

程怀燕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道,“你带着小喜鹊在这里等一等,我去去就回。”

巫洛阳挑了挑眉,视线落在程怀燕背着的背篓上,有些猜到了。

前些年,市场上管得非常严格,但凡被抓到私底下偷偷买卖,就都会被抓起来。即便如此,也还是屡禁不止,毕竟物资的流通,是所有人都需要的。可供销社和百货商店里卖的东西,不说买不买得起,大部分人就算想买,也拿不到票。

这两年,风气渐渐开放了一些,各地的黑市便也逐渐兴起了,甚至有人专门做这个生意的。

但是,也不能说一点风险都没有了。

巫洛阳牵着小喜鹊的手微微一紧,但最终什么都没说,选择了相信程怀燕。

程怀燕一个本地人,脑筋灵活,家里也有一些富余的粮食要卖,肯定有自己的渠道。

等了好一阵,程怀燕才匆匆赶回来。看她脸上的表情,应该一切顺利。她走到巫洛阳和小喜鹊面前,大手一挥,豪气地说,“赶了一早上的路,咱们先找个地方坐下来吃点东西。”

巫洛阳欲言又止,但见小喜鹊一脸兴奋,便没说什么。

话虽然说得豪气,但等真的坐下来,她们也就是要了四个包子而已。

一人一个,剩下的那个大家推来让去,最后还是一起分了。

虽然没吃饱,但是白面包子还是带来了一种无与伦比的满足感,那是粗粮无论如何都比不上的。何况包子馅儿里还用了很多调料,吃完了堪称唇齿留香。

不过,也就潇洒了这么一把,接下来买东西,依旧是精打细算。

买布的时候,巫洛阳才听程怀燕说给她也买一些,做件新衣服。

被巫洛阳干脆地拒绝了,“不用,现在的衣服够穿了。你不是还说要再起两间房子吗?要用钱的地方那么多,能省则省。我都多大的人了,过年用不着新衣服。”

程怀燕很不高兴地瞪着她。

巫洛阳捏了捏她的手指,“干什么啊,是我不买新衣服,怎么你这么委屈?”

程怀燕还是不说话。

巫洛阳又说,“只是今年不买,以后还是会有机会的,明年,后年,大后年……咱们还有很多时间呢,房子可等不了。”

最后一句话,语气里已经带上了几分揶揄,程怀燕想起每个晚上的局促,根本无法反驳。

“明年一定给你买。”最后她说。

巫洛阳笑了笑,上前挑选布料。选的时候,她就已经想好要怎么裁剪,在脑海里对要做的衣服有了一个印象,确保做出来的一定好看。这样一来,看的时间就有些久了。

等她终于选好,回头一看,却见程怀燕一脸兴奋地从旁边的柜台走回来,压低声音说,“那边有卖毛线的。说是做一身棉衣的钱,买的毛线可以织两身毛衣了,要不要去看看?”

“去看看。”巫洛阳立刻道。

要真是这样,加一点钱,可以买三件衣服的毛线,这样大家就都有新衣服穿了。至于小喜鹊的棉衣,把程怀燕的旧衣服拆了改小就行了。有了新毛衣,想必她也不会介意穿旧棉衣。

唯一的问题是巫洛阳不会织毛衣。

不过她到了这个柜台,就发现,人家店里想得非常周到,买完了毛线,还教你怎么织。巫洛阳先旁听了一会儿,觉得不难,才让程怀燕付了钱。

之后其他的东西都是按计划买了。

中途路过卖饼干的柜台,巫洛阳想起之前她和程怀燕失败的经历,又去买了一点小苏打。

她就不信这馒头发不起来。

买完东西回家,年也就很近了。巫洛阳暂且将其他的事情放下,琢磨起毛衣怎么织。

村里也有其他人买了毛线,大家聚在一起尝试了几次,就摸索出了差不多的套路。巫洛阳手里织着毛衣,心里却在琢磨,其实这东西似乎也可以折腾出花样来。

不过时间紧任务重,她就没有去折腾那些,只用平针迅速地织了三件毛衣。

紧赶慢赶,总算是在二十五这天完工了。

别的都好说,就是整天勾着脖子,肩颈处酸痛不已,手指也被竹针磨出了茧子。就算程怀燕每天替她按揉,也还是难受。

“这毛衣虽然便宜,但更费人。”程怀燕十分心疼,“早知道还是做棉衣了。”

巫洛阳笑了,“你以为做棉衣就不累?那可比这个更费心。”

毕竟那个针脚一定要细密,否则棉花容易跑出来,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的。相比之下,毛衣实在简单太多了,学个差不离就能织,顶多成品不那么好看,但是大部分人对此也不在意。

“辛苦我们洛阳了。”程怀燕从后面抱住她,“这几天你休息一下,等着年夜饭就行。”

“那还休息不了。”巫洛阳转头看着四壁灰扑扑的墙壁,“我想把这个墙粉刷一下,亮堂一些。”

“那太费工夫了,而且石灰也要花钱买。”程怀燕叹气,“可惜今年村里不开窑,要不直接烧一窑石灰,问题也就解决了。再说,这个天气,粉刷了什么时候才能干?”

巫洛阳一听,也只好作罢。

程怀燕倒是没有放弃,而是说,“等起房子的时候,再一起弄了吧。”

“我们还有钱吗?”巫洛阳问。

她们不止一次算过账,现在手里的钱,起两间房子也就是勉强而已。而且这还是两间空房子,里面的家具,程怀燕是打算以后再慢慢添置的。反正她的主要目的是让小喜鹊搬出去,房间里有床就行,再把她的书桌也搬过去,就能暂时凑合了。

程怀燕犹豫了一下,说,“实在不行,我再进城一趟。”

巫洛阳知道她说的是什么,微微摇头,“家里没什么能卖的,也就是菜园里的蔬菜了,那才几个钱?”

冬天确实比较缺少绿色蔬菜,不过本地的气候是这样,种菜的也不止程怀燕一个,价钱也涨不起来——涨得太高,也不会有人买。卖菜也就是赚个辛苦钱。

山里采到的山货价格会贵一些,但上次程怀燕都已经卖完了。

卖得上价的也就是肉了,但是野味也不是那么容易打到的。程怀燕秋天的时候想弄个野鸡给巫洛阳补补,都没抓到,何况现在是冬天。

“还是去借吧。”最后,程怀燕说,“我们还年轻,还起来也快,就是要辛苦你跟着我吃苦了。”

“我就算自己一个人,就不吃苦了吗?”巫洛阳反问。

程怀燕抱紧她,亲吻她的脸颊,用坚定的语气说,“不会一直这样的。”

……

程家的年夜饭很丰盛,做了四五个菜,巫洛阳成功地蒸出了发面馒头,程怀燕甚至还在村里烤酒的人家打了二两玉米酒。

连饭也是一年到头才能吃一顿的大米饭。

祭过了祖先,坐上饭桌,小喜鹊就先欢呼一声,“今年的菜好多!”

“是啊,希望以后一年比一年更好。”程怀燕看着巫洛阳说。

一顿饭吃得十分满足。中途小喜鹊听到外面放鞭炮,连忙扒完饭,跑出去玩了。村里没什么外人来,家家户户的小孩子都是在外面乱跑,程怀燕当初也是这样长大,自然不会约束她。

再说,小喜鹊一走,就只剩她和巫洛阳的二人空间了,程怀燕哪会不愿意?

她惬意地给自己倒了一杯酒,还问巫洛阳,“你喝吗?”

“我不喝。”巫洛阳摇头,又说,“你也少喝点,喝酒误事。”

“就今天喝两口。”程怀燕一口酒下肚,人就有些上头了,她用空着的那只手拉着巫洛阳,“今年有你,真好,我真高兴。”

巫洛阳懒得理她。

偏偏程怀燕还要问,“你呢,洛阳,你高兴吗?”

“高兴。”

“你的语气好敷衍啊。”程怀燕将酒杯放在桌上,整个人钻进巫洛阳怀里,双臂搂着她的腰,“不过你说了我就信。”

巫洛阳微微一怔,再抬眼去看,却见二两酒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被程怀燕喝完了。

跟醉鬼是没有道理可以讲的,巫洛阳低下头,认真地说,“不是敷衍,我真的高兴。燕子,因为你在这里,所以我在这里也有一个家了。”

该怎么让程怀燕明白她的想法呢?

但不是跟她一样经历过那些事,不会明白今日的安宁有多么来之不易。

她本来是浮萍,是程怀燕让她扎下了根。

喝醉的人闹了一会儿,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只留下巫洛阳对着满桌的杯盘狼藉,听着外面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静静体会这一刻的心情。

新的一年来了。

新年的第一件事,就是程家要起房子了。这件事在村子里引起了一点小小的轰动,主要是按照村里的规矩,儿子长大了,要结婚了,才会造新房子。而程家两个女儿,本来似乎是不用的。

不过办这件事的人是程怀燕,也没人觉得有问题。

燕子嘛,能干是能干,不过村子里的人都很难想象,什么样的男人才能降服得住她。

大家认为,她最好是找个在城里有工作的对象,离开小塘村去享福。要是在村里找,那不光是小塘村,数遍附近的十几个村子,恐怕都没有合适的。

其实也不是没有人喜欢她,但是敢于将这一点表达出来的人却很少。

不管什么样的混世魔王,到了程怀燕跟前,都是老老实实的,自动低她一头,那感情怎么处得出来呢?

但城里的对象显然也不是那么好找的。在那之前,程怀燕的日子总是要过的,她有本事,起新房子当然没什么问题。反正这房子起了也不会跑,钱也不会白花。

来帮忙的人都很踊跃。

这种帮忙,一般是不要工钱的,只要管饭就行。将来他们自家有事了,程怀燕也是一样去帮忙。

除了帮忙的,还有来看热闹的。程家的院子里,一天到晚都人来人往,吵吵嚷嚷,没个空闲的时候。

程怀燕就在院子里用石头垒了一个大灶,给帮忙的人做饭。这灶火一天到晚都不熄,就有村民把自家的红薯土豆拿过来,埋在炭灰里烤。红薯的甜和土豆的香缭绕在院子上空,老远就能闻到。

就这么忙了十来天,两间厢房就起好了。

虽然只有空荡荡的房子,但是看着崭新的房子,不少人心底都暗暗羡慕。

其实现在的小塘村,家家户户的房子都挤。尤其是孩子多的那种家庭,总共就三五间房,只能腾出两个卧室,一张床上睡三个人四个人都是常事。如果可以,谁不愿意住得宽敞一些?

不过,造房子的花费不低,也不是人人都能下定决心的。

绝大多数人还是精打细算着,想把有限的钱花在刀刃上。

新房子弄好之后,程怀燕烧火烘了几天,小喜鹊就直接搬进去了。在她这个年纪而能有自己的房间,在整个小塘村都是独一份,小喜鹊在小伙伴们之间,俨然又出了一次大大的风头,得意极了。

程怀燕也得意,只不过这种得意是隐晦的,低调的,不为外人所知的。

作为唯一知道的那个人,巫洛阳表示,还是要干的活不够多,才让她有那么多的富余精力。

好在春节一过,村子里很快就忙起来了。

先种土豆,然后种玉米,水稻,红薯,一茬接着一茬,直到秋收之前都不会有收歇的时候。

作为组长,程怀燕向来都是带头干活,自己做最苦最累的那一份。即便如此,她也还是在劳作的间隙抽出空闲来,在院子里陆续种上了不少果树,有桃树,杨梅树,樱桃树,还准备搭一个葡萄架子。

果树和葡萄藤都是程怀燕从山里弄回来的。

这玩意就这么种下去,味道当然不会很好,所以她是用嫁接的方法来改善果实的品质。

不过效果究竟如何,就要等几年之后,这些小树陆续长大,才能知晓了。

而除了这些,自家的自留地,程怀燕也没有落下,种了不少品种丰富的蔬菜。这些菜,她是打算拿去卖的,所以特意买了一些小塘村没什么人种的蔬菜种子,打算尝试一下。

有人也奇怪了,就问程怀燕,“你怎么那么有精神?地里的活还不够折腾的,还要摆弄这些。”

“日子这么有奔头,怎么会没有精神?”程怀燕这样回答。

问的人一头雾水,他怎么觉得这日子天天这样,年年这样,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呢?难不成这就是他是组员,而程怀燕是组长,并且还能把日子过得那么红火热闹的原因?

一般人当然不会明白程怀燕的奔头是什么。

其实她以前也很努力,但就只是努力而已,自己都不知道是为什么在努力,只是有能力了,就不甘心这么白放着,总要使出来才行。然而除此之外,她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只懂得干活,不知道享受。

现在却不一样了。

她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在将来的某一天,跟巫洛阳一起享受。

只要一想到这个,她身体里就有使不完的劲。

……

时间就这样安静地向前流淌,没有波涛汹涌,只有柴米油盐。

在这样的生活之中,人的感知有时候会变得很钝,对于外界的变化难以察觉。不过对于小塘村的人而言,外界的一切本来就跟他们没什么关系,以前不关心,现在也不关注。

转眼就过了三年多。

这三年来,无论是黄桥还是巫洛阳,都顺利地融入了小塘村。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提起他们知青的身份了。

当然,对于这两个人的评价,村子里的人是完全两极分化的。

黄桥在大队长的运作下,成功当上了村小学的老师——没有挤掉原本那位女老师的职位,而是另外增加了一个位置。

这件事,村里人都颇有微词。尤其是孩子们普遍反映,黄老师一点都不负责,上课就埋头讲课,下课就收书走人,根本不管他们听不听得懂,不像另一位老师那样温柔耐心,会注重每一位同学的学习进度。

他连作业都不批,交上去什么样,发下来还是什么样。

后来被批评过一次之后,索性就选了一个课代表,让课代表去办公室里帮他批作业。

学校的工作做得不怎么样,学校外面的事,他更是一样不沾。至于家务事,那他就更不可能做了,下了班,就捧着自己去县城选购的故事书看。偏偏黄小兰就喜欢他的这种“上进”,觉得读书人本来就不应该做那些杂事,心甘情愿地照顾他。

而巫洛阳呢?几年来她始终跟着程怀燕一起下地,现在已经是能拿满十个工分的壮劳力了。

在她和程怀燕的努力下,债自然是早就还完了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现在她们家的玉米饭里已经能掺上等量的大米饭一起蒸了。逢到年节,更是只蒸又香又甜的大米饭。

肉还是很少吃,不过程家的鸡养得好,三只鸡一起下蛋,隔一天就能吃上一个鸡蛋,还能余下一些拿去城里卖。

像瓜子花生这样的零食,在能自己种之后,家里更是没有缺过。

到现在,程家已经是整个村子的小孩最爱去的地方。只要去了,绝对不会空着手走。

人们有时候也会感慨,觉得这么好的两个年轻姑娘,婚事上却迟迟没什么进展,令人嗟叹。不过,当事人对此表现坦然,甚至说出“找不到就不找了,不结婚又不是活不下去”这种话,人们就算背后议论,当面也没人说什么。

这一年,似乎仍旧是很平静的一年。

直到一个炸雷一般的消息传来。

高考恢复了!

其实前几年,“有办法”的知青们,早就纷纷找门路回城去了。

虽然据说回去之后他们也很难找到工作,日子不会比下乡的时候更好,但是能回家,这些年轻人们还是前赴后继。

不过小塘村实在太偏僻了,而且能被分到这里的知青,家里自然是没什么门路的,所以这个消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黄桥经常去县里买书,买的也是故事书,什么新闻政治,他是从不关心的。

直到恢复高考的消息由大队长通知下来,才像是一个炸雷一般,将黄桥的生活炸了个天翻地覆。

高考当然是要参加的,黄桥根本没有考虑过第二种可能。只要有一点机会,他肯定要回上海去。他狂喜地在家里宣泄自己的喜悦,以及这三四年来淤积在心底的不满、不甘、不忿,却没有注意到,无论是妻子还是老丈人,脸上的表情都是冷淡的。

一旦黄桥回上海去了,他还会承认黄小兰这个妻子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连村里的小孩子都知道——不可能的。

好比龙游浅滩,屈居在龙虾队中,一朝脱身,难道还会回头去看与它朝夕相伴的那只龙虾吗?虽然也带着个龙字,但是彼此之间天差地别,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

当然小塘村里没人觉得黄桥是龙,但他自己不会这么想吗?

他甚至连一秒钟的犹豫都没有,从始至终没有多看过妻子一眼,满心满眼只有他能回家了!

直到黄小兰忍无可忍,冲出去问他,“你回去了,那我呢?”

黄桥愕然。

直到此刻他才意识到,自己不是一个人,他已经在这里结婚了。

这个瞬间,黄桥心底只有一个念头:万幸黄小兰还没有孩子。虽然三年来,他偶尔也会因为这件事而烦闷,但现在,反倒觉得没有孩子不是什么坏事了。

带着黄小兰回上海?那是不可能的。他自己回去之后都不知道要去哪里落脚,甚至不确定家里是否还有自己睡的地方,带着老婆回去要怎么安顿,怎么养活?而且——别人会怎么看待他?

让黄小兰留在这里等他?那也要看老丈人一家答不答应。

黄桥很快就冷静了下来。

他意识到,自己要想参加高考,要想拿到各种证明文件,就必须要哄好大队长和黄小兰。

否则他们只要稍稍动一点手脚,就能按得他无法动弹。

“你当然是跟着我。”他毫不犹豫地说,“等我考上大学,就带着你一起去。”

黄小兰相信了。

也许理智并不是那么认可,但是黄桥开了口,她就愿意相信。

她怎么会把自己选择的男人想得那么坏呢?

她脸上的表情放松了,又问,“那我们到时候怎么生活?我……我没去过城里,你又要上学,钱从哪里来?”

“到时候我们一起想办法。”黄桥握住她的手,说,“天无绝人之路,我相信到时候一定会有办法的。只要咱们在一起,什么困难闯不过去?”

说这话的时候,他心底忽然微微一动。

是啊,现在还不知道上大学要花多少钱,他更不能跟黄小兰撕破脸了。黄家家底厚,有了他们的支持,他在大学里日子也会更好过。

黄桥脸上的表情更加真诚了,好听的话不要钱一样地说。

黄小兰被他哄得彻底昏头,最后一点疑虑也暂时放下。

然而在一边旁观的大队长却始终很冷静。他比黄小兰老辣太多了,黄桥那点心思,在他的眼皮底下根本无所遁形。不过以前,黄小兰喜欢,他也压得住黄桥,就不在意。反正这男人没出息,一辈子只能靠黄家,就绝对不敢跟黄小兰翻脸。

但是政策一来,任凭他再怎么能干,也不可能真的把黄桥留在小塘村。

黄桥担心大队长给他使绊子,但大队长是不可能做那种事的。这是国家政策,如果真的出了这种丑闻,事情闹大,他这个大队长也就到头了。一个黄桥,还不值得他这样。

不过他也有别的打算。

黄桥明显心有忌惮,知道忌惮就好,就怕那种愣头青,不管不顾,才叫人头疼。知道忌惮,就有办法拿捏。

当下,他没有说什么,回头却让妻子将黄小兰叫到家里,面授机宜。

黄小兰去了一趟回来,就支支吾吾地对黄桥提起,他们两个的年纪都已经到了,要不要去政府那里把结婚证给领了。

三年多以前,他们摆酒的时候,两个人都是没到年纪的。在村里,这也不算什么大事,只要摆了酒,就是大家都认可的夫妻。这种事情屡禁不止,就算政府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很多夫妻到了年纪,也不会去补领结婚证。

没什么用不说,还得交一笔钱。

反正结婚这种事,全村的人都知道,还能不认了吗?

黄桥之前还没有想到这里,但黄小兰这一提,他立刻就意识到,如果没有结婚证,他确实是可以不认的。

可是黄小兰提了。

这明显不是她能想到的,而是大队长说的。

既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黄桥当然不愿意领证,给自己套上一个枷锁。他搂着黄小兰,给她分析了一大堆,主要就是讲这个结婚证领了没必要,还浪费钱。

可惜黄小兰听他的话,更听她爸的话,咬死了一定要领证。

黄桥说得多了,她就质问他,“你是不是想上了大学就甩了我,所以才不愿意领证?”

也不知道这小夫妻俩是怎么说的,一开始气氛还很好,后来就开始口角,到最后两个人的情绪都越来越激动,竟然动起手来。

程怀燕大半夜被大队长拍门叫醒,让她送黄小兰去县医院。

当下她没有多想,匆匆穿上衣服,就去套上马,跟着大队长走了。

等到了医院,人进了手术室,她才知道,黄小兰竟然是小产了,起因是黄桥跟她动了手,而动手是因为黄桥不愿意领证,不愿意领证是因为他要高考,去上大学,想做陈世美!

听到这个有些曲折的故事,程怀燕不由目瞪口呆。

然而呆过了,她心底又莫名地升起了几分不安。

这一刻,程怀燕是很能共情黄小兰的。其实从听到恢复高考这个消息之后,她心底就免不了生出几分担忧,怕巫洛阳会借助这个机会离开小塘村,回到她的大上海去。

黄小兰尚且可以借助领证的事试探黄桥,她却连这样的立场都没有。

她不能说、不能问,只能闭着眼睛等那一天到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