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不由地面露微笑, 晚年的唐玄宗沉迷享乐是事实,可是昏庸的周幽王视天下万民如同家仆,京官或者烽火官也不敢阻止, 也没人阻拦
官家对此想不通, 直接问了出来, “虽然有大周礼定天下, 万民臣服。我还是好奇的很, 周朝的君王如何就有这般的权利‘烽火戏诸侯’”
庞统将军想了一下,如果官家要在燕京来个“烽火戏诸侯”, 朝臣们, 京官们,甚至是驻守烽火台的将士们会有的死谏和阻止, 实在是想象不出来官家可以实现的可能性。
“末将也想象不出来。”
“历史不可说也。”官家想着他亲爹教导的有关历史记载、老百姓的普遍认知和真实的历史之间的关系, 再想想商纣王因为征讨塞外匈奴导致大商国力衰退,无故背负的“昏庸无道”之名, 以及“武王伐纣”的所谓正义, 只觉得“历史”真的是奇妙的很。
君臣几个站到一个小山头上,借着冬日夕阳的疏淡光辉远远的眺望连绵起伏的秦岭山脉的主峰--太白山。崇高峻伟、草木繁盛的太白山因为山顶的山高云淡、气候寒冷等原因,终年积雪不化, 在此数九寒天里自然更是白雪压顶。
“都说在三伏盛暑来长安看太白积雪最美, 和西山积雪一样的美。皑皑白雪莽莽于天际,银光四射的壮观。我们找个时间在夏天来长安逛逛。”
官家对于在夏天游览江南的计划心生小期待;庞统嘴角一抽, 官家你这是要开始享受了就连一直沉默的王颂传令官也是眼神儿小惊讶。
“大运河还没有疏通, 官家。”言下之意, 你自己骑着绝地到哪里都行,可是你要带着上皇、娘娘、圣人一起,在炎炎夏日里游江南,必须做船顺着运河南下。
“也是。”官家小眉头微皱,心里小小的担心。亲爹的身体,不知道能不能撑到运河完全疏通的那一天。
夕阳下的华清宫、松林、白雪、大山,实在是静,静谧的让人都不想说话生怕打扰它。天地灵物和人造灵物静静的躺在那里,百年千年万年的不变化。它们静静的面对人世间的喜怒哀愁,静静的听着世人的纷纷扰扰、是是非非,总是让人情不自禁的心怀柔软、感怀万千。
一阵寒风起,松涛怒吼,好似是百鬼出行,吟啸相求。啾啾颼颼二十里高风,让官家瞬间联想到他在巩县王陵听到的松涛阵阵。
官家眨巴一下眼睛,懒懒的笑。
或者将来有一天,巩县会变得和这个华清宫一样的残破不堪赵家的后人也会和唐玄宗一样被人唱诵“温泉水暖洗凝脂”
亦或者他自己也会被后人因为各种原因被留下各种污名就和商纣王,秦始皇一样
可是他们都不会在乎吧至少长眠在长安地底下的秦始皇应该不会在乎这些身后名。
官家胡思乱想的琢磨着,不知道自己将来听到后人和那些读书人一样骂他“残暴无良、不守祖制”等等,会不会在意一丝丝
应该不会。等他回去后,他一定先睡个百八千年的。心里有了好主意的官家继续心情美美的逛骊山。一行人放开胸怀听风赏景,于天黑时分下山的时候,都感觉心有所悟,心平气和。
打马回驿馆的间歇,庞统询问官家明儿的安排;官家记着展昭临走之前的交代,觉得自己应该亲自去一趟华山。
“明天我去华山看望圣人的师父,也给你们放一天假”已经被教导了“成人”知识的官家知道他应该给予将士们“私人时间”。
庞统将军沉默,虽然他确实有这个心思去拜会长安城有名的美姬,可是听着官家这么直白白的说出来,怎么感觉不大对劲儿
“谢官家。”
庞统将军干巴巴的憋出来三个字,官家非常欣慰的点了一下脑袋--他是体贴的好官家。
庞统将军等人都做出一本正经状,他们只是去逛逛长安的“美景”之一而已。他们很单纯。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冬天的曲江流饮没什么好看的,但是冬天的长安美食却是不可辜负的。莲蓬鸡、波斯羊腿、小粉鱼、槐叶冷淘、、、官家君臣几个从骊山回来驿馆后自然是大快朵颐 。
悠扬欢乐的丝竹声不远不近的传来,几粒莲子摆放的形似小莲蓬,在汤碗中微微晃动,好像荷花漂浮水面,让人一下子就联想到盛唐的美人儿犹如出水荷花的婀娜倩影--“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白色的莲子和白色的鸡肉相映成趣,盛放在精致素雅的大碗里,色、香、味、形、器俱全。官家尝了一口,忍不住心生愉悦。鸡肉酥烂,鸡酿软嫩,汤情味鲜,香醇宜人,确实是一道老少皆宜的滋补佳品。
“当年的长安御厨们,真是匠心独运。”庞统将军发自内心的赞叹。美人白骨,然而“莲蓬鸡”永存,这才是真正的“秀色可餐”。
“别人一格、独树一帜。”官家也是赞叹不已。
王颂传令官瞅着官家和庞统将军吃的神魂飞扬,好似要专门去大唐一趟打赏那些御厨们一样,不知不觉中微笑开来--有一个“爱江山不爱美人”的官家,带动的身边的人也都有模有样的表现出应有的君子气度--“爱美食美景胜过美人”。
因为心里头的高兴开怀,王颂传令官即使对饮食向来感觉不大灵敏,也觉得口中的“莲蓬鸡”好吃的很。
庞统将军用着美味的佳肴,内心的“文人情结”涌现,情不自禁的高声畅想一番盛唐的光景。
“富丽堂皇的园林里到处春光明媚,春风暖熏。亭台起伏、宫殿林立、绿树环绕,花枝招展。溪水洄流,片片花瓣逐水而流,水中的鱼儿自在地游。踌躇满志的新科进士们,放杯至盘上,放盘于曲流上随水转,轻漂漫泛至谁前,谁就执杯畅饮。”
最后他又总结一句,“当年大唐盛世的新科进士们玩‘曲水流觞’,却是有其文雅之处。”
官家不舍得口中的美味,自觉没有嘴巴说话,用目光表示他的认同。
王颂传令官突然接了一句,“浪费时间。”
庞统将军一愣,随即咧着嘴巴笑。确实是浪费时间,每人抱着一个酒坛子大口的喝多好。
等到传自波斯的名菜“波斯羊腿”被端上来,几个人都是食指大动。用明火烤制的羊后腿色泽紫红,看起来就是酥嫩鲜美,醇厚馨香。还没吃他们就感受到了传说中的“回味悠长”。
官家用小刀切了一小块进口,美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其余的几个人齐齐动手,在心里感叹一声长安的“波斯羊腿”确实是风味独特。
每个地方都有其特色菜,地方菜,其他的地方就算知道做法配方没有当地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搭配,怎么也是做不出来这个味儿。官家觉得,他真的应该带着爹爹、嬢嬢、小媳妇多多的出门,亲自走走,亲眼看看,亲口尝尝。
上次他带着小媳妇在燕京吃烤羊腿,小媳妇只说了两个字“好吃”,可是他却是清楚地记得她话中的愉快。微微翘起的嘴角显露着和平时的端庄守礼不一样的俏皮开怀--好像是对好吃的美味发自内心的欢喜和肯定,又好像不全是。
小媳妇浑身洋溢着的欢快气息,闪闪发光的脸庞,脉脉含情的眼睛,每一个眼神动作都好像会说话一样,那是来自灵魂,由内而外的欢快。官家在心里描绘着小媳妇说“好吃”的时候的样子,嘴角翘起,眉眼飞扬。
“波斯羊腿”好吃到想睡觉觉。
庞统将军惊愕不已。
官家这是开窍了
没有,但是应该是想到圣人了。王颂同样用目光回答。
那也不错。庞统将军想着自己的少年时光,独属于少年人的知慕少艾,笑容怀念。
羊肉“甘温暖中,补气滋营,御风寒”,少年郎们多多吃哟。
第二天,天还是乌漆嘛黑一片的时候,用了“波斯羊腿”一夜好眠的官家被小张子从美梦中唤醒,迷瞪着眼又要睡过去。
小张子赶紧开口,“今天要去华山,官家。”
官家瞌睡的脑袋缓慢的反应过来,卷着被子在床上滚了几滚。
心里感叹一声自己真是一个好夫婿的官家,慢吞吞的爬出了心爱的小被窝,快速的洗漱穿衣用膳。
早上的霜冻凝结,白茫茫的覆盖在屋顶的瓦楞上,光秃秃的树枝上,天地间一层一层的细节被省略,五彩缤纷的色彩悉数褪去,一切都变得这般的简单、概括、纯白。
阴绵绵的小寒风丝丝缕缕的吹着,没有燕京冬天的西北风来的直率,它是好像春风绵绵细雨般的朝人的血肉里面钻,不像是北方的寒风是朝你的袖口里,领口里钻,扎脸却又能你在深切地感受到彻骨切肤的寒意之外,还能体会到数九寒天才有的,冰冷带来的畅快。
阳气旺盛,不惧寒热的官家被小李子收拾了一身尽显其“翩翩风采”的白色锦衣,出来官道后突然发现了他对于燕京冬天的想念之情。
把香色的貂皮袍子牢牢的系在身上,把礼物放在绝地的背上,官家和小李子、小张子、王颂等侍卫们打了个招呼,带上指套端坐到绝地身上,随着绝地的飞奔直奔华山而来。
一片枯叶掉落在他的头上,随后又飘飘然的落到苍茫一片的大地上,整个过程没有引起任何人的留意。官家偶尔瞄到官道两边的风景,没有了树叶装扮的树枝交错在空旷的天地间,显得格外的清隽和真实。
官家认为,它们是在尽情地显露人间万物最真实的内容。
“自古华山一条路,奇险天下第一山。”安居南方的华山以“险、奇、峻、绝、幽”著称于世,成为五岳之一;又以它的奇瑰壮观和神奇传说,成为关中一景,为天下英豪向往,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当然,不管是盛名天下的“华岳仙掌”,美名遐迩的百尺峡、老君犁沟等景点,还是途中遇到的那些道观寺庙,东、西、南、北峰的日出日落等等,都不是官家此行的目的地。
他只是觉得展护卫说的对,到了长安,应该亲自去拜会一番自家小媳妇的恩师。当然,华山一日游也是他的“顺带”目的。
晨光微露,天色见晓。终年云雾缭绕的华山主峰之一的太华峰顶,一位让人一眼看去就想到“仙风道骨”这个词的老道站在小茅屋前,摸着保养得意的白胡须笑容满面的高声吟唱。
“贵客如春风,融化千山雪,蕴生茅屋辉。”
一位丰神俊朗的高个年轻人可能是天生的不喜言笑,就见他走过来不动声色的应和师父的开心,“官家是佛,入道,所过之地自然是万物复苏,热闹繁华。”
“哎幺,我说你们师徒俩这个酸劲儿,想见官家就去见吧,非要神神叨叨的,到了汴梁也不露面,到了燕京也不露面。我要是有这么一个徒弟夫婿,我早吃上门了。”一位胖的如同弥勒佛一样的大和尚刷地一下子蹦出来。
老道师徒不想理会这个“俗气的只知道吃”的大和尚,奈何大和尚今儿是铁了心的要蹭这顿饭。
“贵为官家的徒弟夫婿亲自上门,老道你收藏的那些骆驼掌、熊掌、龙肝凤髓,鲤尾鹿唇,都要搬出来幺。我徒弟说,他昨天就看到青木和青草在准备食材。”
“这是自然。”老道并没有阻止大和尚蹭饭的意思,认真的解释道:“不去见他,只是不想显得太过刻意。但是官家主动前来,一番心意,老道如何能不高兴”
叫青木的高个年轻人没有说话,叫青草的少年人端着师父几人的早膳从后山过来,恰好听到了这句话,热情的开口,“大和尚师叔说的对。我也觉得师父和师兄就是矫情。”
老道和师兄一起瞪向他,大和尚乐的哈哈哈大笑。
大约辰时左右,官家到了华山脚下,圣人的师父领着她的两位师兄用过早膳就在等候,发现他的身影后立刻迎了上来。
“官家安。”
“师父安,两位师兄安。”
官家特别实诚的随着小媳妇称呼,声音清朗,笑容疏阔。师徒三人俱是心中欢喜不已。
他们虽然早就见过官家好几面,也从圣人的信中对官家了解颇多,但是近距离的接触却是第一次。幸好彼此都不是讲究繁文缛节的人,官家也是大而化之的性子,都不用多寒暄。
官家和老道简单的说着他在长安的行程安排;青木和青苗一边在心里赞叹官家的气度和风度,一边帮着官家把绝地放好,把礼物背在身上。四个人提起轻功从北峰、东峰、南峰和西峰的“一条路”朝太华峰顶上来。
风轻云淡嵌山间,似烟似雾在云端。朦胧飘渺非凡境,试问华山可有仙
官家登上太华峰顶的时候,恰好天气放晴。一枚小太阳从不知名的山峰背后露出头,于云雾中隐隐约约的显露,白晃晃的好像小小的月牙儿。随着它一点一点上升,露出鸡蛋黄的全貌。虽然因为在正月里太阳光实在是不耀眼,它还是极尽可能的灿烂。
小太阳的努力和可爱姿态让官家的心里溢满了快乐。放目四望,但见千峰逶迤,匍匐脚下;天地空阔,八方贺拜。整个世界显得那么洁净、空茫,他的脑袋里有那么瞬间也是一片空濛,大有飘飘欲仙腾云驾雾之感。
一股非常熟悉的感觉由脚底直贯头顶--脚踩南风俯群山,胸怀顿开纳百川。
“华山果然是地灵人杰的好地方。”官家端坐在竹凳上,用着太华峰特有的荷花茶、荷花糕,呼吸着直透肺腑的新鲜空气,望着触手可及的白云,很是开心的笑。
“好地方。”青木的眼里有着对华山的喜爱和骄傲。
青草发现官家如此平易近人,举手投足间的懒劲儿也是可爱的紧,真是越看越欢喜,越看越觉得师妹嫁得好。他听到官家夸华山的“地灵人杰”,当下就直爽的接口,“官家你不知道,以前人都说师妹是华山的第一“杰”。”
官家小惊讶,他对于小媳妇过去的生活了解的并不多。小媳妇很少提及,他也没有问过,如今听了青草的话,忍不住小好奇地问道:“烦请青草师兄细细道来。”
上山途中经过“擦耳崖”、“苍龙岭”等等地方,青草师兄都是滔滔不绝地讲解,虽然官家来之前看了很多华山的书籍,可是听着青草这个地道的华山人说来也是别有一番体悟。
官家一路上很是认真地倾听,非常真诚地道谢,这让自从师妹下山后就没人听他长篇大论的青草对他的印象特别好。所以此刻他听了官家的问话,自然是倒竹筒子一般的呱呱呱说个不停。
凡是圣人在山上的趣事儿,偶尔下山行侠仗义的大事儿,青草师兄都是原原本本的“细细道来”。
官家这才知道,从小媳妇五岁的时候被师父带上山,到十二岁下山进汴梁,几乎是有一小半的时间是在山上过的。然后他又发现,原来小媳妇偶尔露出的小调皮不是她的错觉,练功的时候显露出来的杀气也是实打实的存在。
这是不同于大家闺秀的知书达理,娴雅宁静。就好像这千姿百态的华山一样,既有彰显秦汉风骨的豪迈气势,又有谱写出晋唐神魂的大气凛然。还不乏婉约柔美的少女情怀,水墨丹青般的清新淡雅。
鲜红的小太阳在远处的山凹处自在的玩耍,时隐时现;对面石壁上,一株不知名的树木在寒风中簌簌抖动着,几片枯黄的树叶挂在树枝上,向他昭示着生命力的顽强。
官家承认,小媳妇就好像这生生不息,亘古流长的华山一样;又好像这无处不在、诗情画意的华山的石、华山的水、华山的风、、、一样,一丝一缕,不停不息的流进他的心里。
高耸云天的华山仿佛在微微轻颔,附和着他。峰顶的云雾变换,好似圣人的芙蓉面对他微微笑。
怀揣太阳问古今的官家,蓦地笑了出来。
一股懒怠的风流气息一收一放,感触灵敏的青木和青草自然是捕捉到了官家刹那间的情绪变化。师兄弟对视一眼,非常有默契的感叹--幸好官家懒得很,否则师妹眼睛都要哭瞎了。
中午的时候,官家用着两位师兄精心准备的奇珍,听着大和尚和青草师兄一唱一和的聊天斗嘴,笑容不断。下午的时候他听着青木师兄弹奏的古筝声,陪着老道手谈一局--官家拿出平时哄亲爹开心的技艺,把老道乐的见牙不见眼。
傍晚时分,他牵着身上驮着两大箱子回礼的绝地,走在华山的脚下,回头对着师父和两位师兄招手让他们回去。
《山海经》论华山,“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虽然他今儿只是在华山粗略的行走,却已经真切地感受到了华山的壮观和雄伟,尤其是它的阳刚之美。
怪道有人和他信誓旦旦的说过,踏访九洲方园内所有赫赫有名的山脉山峰,都给人以雄浑的印象,而最能使人体会到雄性之美的,当属华夏大地上的西岳华山。
一份真诚,一顿佳肴,一首古筝,一个棋局,人间仙境如是也。雾润古树新苔绿,天高云淡群峰埋。魅力无穷的华山把它的阳刚之气掩盖在一片柔美之中,融进了每一个华山人的骨血中,就连他的小媳妇也是一身浩气不输男儿。
官家回到驿馆的时候,天色渐黑,小李子已经在屋子里点起了石蜡烛,官家沐浴更衣后出来和庞统他们聊天,说起他今儿的感受,官家只有一个字,“奇”。
“山无石不奇,无纯石不大奇。华山不光是大奇,还有奇人、奇物、奇珍。”官家对华山的评价很高,“我们明天还会在长安呆一天,我去周边村县逛逛,你们可以去华山看看。”
晚上临睡前,因为知道了小媳妇的成长痕迹,心情还有点儿莫名奇妙的无法平静的他,干脆拿出画具,把他今天看到的华山画下来。
官家对于今天爹爹和嬢嬢,小媳妇都不在身边有点儿小遗憾。不过他画完画儿,一阵困意袭来,也就睡了过去。
两天后,他们从长安出发继续北上,专门找以前没有走过的地方走,绘制地图,赏风赏景,视察民情。慢吞吞的行进速度终于让远在燕京的亲爹娘待不住了,一封信快马加鞭的送到他手里--十五岁的生辰礼之前要回燕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