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宋穿之懒皇帝 > 第116章第 116 章

宋穿之懒皇帝 第116章第 116 章

作者:痒痒鼠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20:03:07 来源:就爱谈小说

圣人的一生,史书上关于她的记载虽然不是寥寥几笔, 却也并不多, 尤其是对比着大宋的公主女帝们领兵打仗的那些轰轰烈烈, 精彩纷呈的人生,她的人生可谓是相夫教子的好妻子模范,保守得很。

但是她作为官家唯一的伴侣, 几乎陪伴了官家的一生, 最后还和官家一起葬在海底,后人对她怎么可能没有好奇更何况她还带头开办了小报, 开办了大宋第一家女子学院。

可是不管后人怎么好奇,赵家的后人对于家人的事儿尤其是先人的事儿向来都是三缄其口。其他的当年和圣人亲近的夫人们, 圣人的娘家人也没有留下什么记录,大臣们自然更不会写圣人的私事。

其实,圣人的一生, 可以说是圆满幸福的没有故事可写。

虽然她打小儿就失去亲生父母,但是有兄弟姐妹的关爱和照顾, 有母亲的悉心教导, 还有师父师兄乃至整个华山高人们的友好亲切, 她的童年开开心心, 她的成长之路欢乐而充实。

学文练武, 女红针织,持家理事, 兵法韬略, 聪慧伶俐的她在同龄人当中样样拔尖儿。不管是跟着大师兄下山行侠仗义, 跟着二师兄满山调皮,还是跟着哥哥们在战场上厮杀,跟着母亲姐妹们一起学人情来往,她都是一个让人真心喜欢,满口夸奖的好姑娘。

好姑娘自然是要征战沙场,冲锋杀敌。可是信心满满的她还没来得及长大正式领兵,西夏就被官家完全收复了,燕云十六州也马上在打了。

然后她还没想明白自己是偷偷地随着哥哥去边境,还是跟着师父师兄们待在华山做一个“世外高人”,她就因为朝廷的一道诏令,随着家人一起进了汴梁,来到了大宋最繁华的地方。

她和姐妹们看似很镇定,其实都是步步谨慎,生怕被人笑话外来人,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之类。

因为折家本来就是外族人,她的亲生母亲慕容氏也是外族人,外族人面对汉人的时候,骨血里头就有一种不自在。可能是自卑或者羡慕吧,他们一族人如此努力地拼搏,可是汉人看他们的目光里,有钦佩,有敬仰,有叹息,有同情,却没有那种一家人的亲近。

上皇和娘娘要给官家选后,他们一进汴梁就知道了这个消息,全汴梁的姑娘们母亲们都因为此事喜笑颜开,她和姐妹们也开心。官家才十二岁就收复了西夏,大婚亲政后岂不是更英武圣明

可是她却是从没想过此事会和自己有关。

当大娘、二娘、母亲从宫里回来告诉她们皇家和朝廷要让她们进宫一起参选的时候,姐妹们都非常的吃惊,她当然更吃惊。

折家,除了已经出嫁的姐姐们和庶出的姐妹们,年龄合适的只有她和八妹。尚且年幼的八妹满脸的孩子气,应该不符合“皇后”的要求。所以,只有她一个

一家人都不想让她进宫。说实话,她也不想进宫,她宁愿和哥哥们一起去边境或者自己去闯荡江湖。

大宋皇家如何会有外族女子做皇后

当时她想着,能够做官家的皇后,掌管六宫、母仪天下,应该是一个很大气,很有智慧,很美丽的汉家女子,怎么会是她那

虽然汴梁人都夸她长得好,她也知道她亲生母亲很美,可是她并不觉得自己的相貌如何。

不当吃不当喝的,打仗的时候敌人难道因为你长得好就不对你拔刀吗

可是当杨家人到了汴梁,他们三家的女孩子一起进宫的时候,上皇和娘娘居然一眼就相中了她。

母亲自是坚定地拒绝,然而上皇和娘娘装聋作哑地不接受母亲的回绝。娘娘拉着她的手亲切地说道:“皇儿年前就回来,元宵节你们见一面,若是没相中,我们也不勉强。”

然后她和家里人都打算好,等到元宵节见面的时候就和官家说明白。依照上皇和娘娘的亲切以及官家的大度和气度,他肯定不会为难她和折家。

她没见过他,却通过他的事迹莫名地相信他。

官家从燕京回来,带着兵马进汴梁的那一天,她和姐妹们一起到街上和其他人一起大声地欢呼。

那是一个和太阳,星海一样明亮耀眼,浩瀚无边的人。只一眼,她就和其他的汴梁女孩子一样,对他痴迷,对他情陷。

晚上回来后她对着镜子使劲地想看清自己,可是模糊的水银镜子并不能告诉她,美不美,是不是官家喜欢的那个美。

她和母亲说了自己的感情,她想进宫。

家里的长辈们都反对,只有姐妹们支持她。可是在春节的那个晚上她在瓦舍里看到官家陪着上皇和娘娘的身影,却是发现自己更喜欢他了。

好不容易挨到了元宵节,她把自己好好地收拾一番,四姐问她要不要画个汴梁女子都喜欢的那些大妆容,她犹豫了一下,终究是没有。

她想让他看到最真实的自己。

后来,她真心地庆幸自己没有画大妆容。

官家的喜好和其他男子不一样,对于妻子的要求和对待妻子的态度也和其他男子不一样。

而且他其实还很霸道,平时行事也是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身为他的小媳妇,就是他的“自己人”,这是她在他们订婚后大婚前他们的几次见面中就感受到的事实。

所以他看向她的目光不一样,对她的态度不一样,对她一举一动都是和其他人不一样的要求,包括阿姑和大姐姐她们。但是他又很平等,他不喜欢她学着宫里人画大妆容的样子,却从没有提出来。

或者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小喜好

新婚那天夜里他们没有圆房,她因为心里欢喜激动,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也忘记了这个事儿。等到她上午起来梳洗的时候,柳芽儿跟她提起,她才反应过来没有圆房。大婚之日没有圆房,这可是从未有过的事儿。

她又是担心又是懊恼,但是柳芽儿又说小李子专门给她传了话,上皇和娘娘都觉得她和官家年龄还不到。

她很吃惊,不过又觉得这样更好。

在他们圆房之前,官家身边不会有其他的女子,她可以在此期间努力地让官家多喜欢她一些。

后来发生的事儿,真的是让她感觉自己是全天下最幸福的女子。

官家说到做到,一辈子也没有纳妃,一辈子只有她一个人。

他虽然自己不想动弹,但是会骑着绝地陪着她遛小白马,会亲自指点她练功。

他还非常鼓励她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儿,鼓励她出门交友,骑马打球。

可是她只想待在他的身边。

嫁给他以后,她的喜好不知不觉中变了很多。看着他画画的样子觉得幸福,看着他睡觉的样子觉得幸福,发现他因为自己的笛声睡得更香,更是格外地满足。

或许是人心里安定,做什么都是幸福

官家和朝廷对在外领兵的叔父、哥哥们非常信任,官家对母亲更是当成半个母亲一样的关心。

但凡宫里有了新鲜的好物事,他总会想着送一份去曹家,送一份去折家。

娘家的事儿不用她操心,朝堂上的事儿她也不想过问。每天孝顺阿翁和阿姑,操持宫务弄弄小报,亲手照顾他和儿子,她感觉非常地满足、幸福。

阿翁去世的时候,虽然他们都早有心里准备,却还是难免伤心落泪。

举国哀悼中,公主们嘶声裂肺地痛哭,因为这个世上最疼爱她们的男子,不在了。阿姑眼睛红红的,身影看起来非常伤心孤单,因为失去了老伴儿;儿子哇哇哇地哭得满脸泪水,因为没有了最溺爱他的翁翁。

官家没有哭,但是她知道,他是最心痛的那一个。

她默默地陪着他,一直到儿子长大定了亲事,他才渐渐地缓过来。

“听说北边冰天雪地,万里冰封。我们去看看好不好倾倾”儿子大婚的那个晚上,他问她,要不要出去走一走。

她自然是满口答应。出去走一走,开开心胸,或者能让他开心一些。

可是她没想到,官家要出去走一走,是因为他觉得儿子长大了,他应该带她出去看看外面的山山水水。

他们一起走过了好多地方,足迹遍布整个大圆球。是的,一个很神奇的圆球,人不会掉下去。

向北走,人住在冰屋子里,满地小黑鹅的地方,星星非常漂亮。

向南走,热得让人受不住,太阳大的要把人烧成焦炭。

虽然看到了很多好风景,尝到了以前没尝过的美食,但是浑身黑乎乎只有牙齿是白的,露胳膊露腿的当地人让她大白天窝在官家的怀里不敢抬头。

官家改变计划,带着她离开人群到处逛,他们在那里发现了好多好多石油矿。

向西走,亲眼看到大食国的风土人情,让她非常惊讶,虽然她早已从书本中知道他们的古老文化,也在大宋见过很多大食人。

她觉得蒙着黑色面纱只露出眼睛和睫毛的大食女子,有一种别致的内敛的美,从容不惊。

官家附和地点头。

然后她也带了一个面纱给官家看,官家果然又是搜肠刮肚地找词儿夸她。

她窝在他的怀里闷声笑,真心地感激和感恩苍天对她的厚待。

游牧民族和高山民族的生活落后的让她心惊。她很担心这些人将来看到大宋的好而朝大宋打,就好像当年的西夏一样。官家安慰她不用担心,说这些人打不过羌人。而羌人已经半汉化,成为大宋的一部分,不会让他们打过来。

“辽国将来会如何”她想到一直对他们很是尊重的辽国太子,忍不住问了出来。辽国国内的形势不容乐观,到处是起事。

“上次耶律洪基和我谈过这个事儿,如果有那一天,让他的儿孙们领着亲宋的契丹人来大宋定居。”

原来他们对此早有安排,不过她还是不大明白,“大宋不朝北打吗”

官家很自然的回答,“要打。上京那块地方要占下来,上京西方和北方的几个湖泊河道也要占下来,顺便再打打高丽,一直打到靠海的地方建设港口。”

“官家威武。”

她看着他,满心满眼的骄傲和自豪。官家果然是欢喜地笑,笑起来的时候眉眼间还有一股子纯然的天真烂漫。

她很开心。

然后他们坐船向东走,这里的人们的生活,虽然好一些,对比大宋也是落后的。她深刻地明白了为何那么多人拼命的要朝大宋跑。

大宋,是这个圆球上最好的地方。

她决定回去后好好地把官家曾经提到的女子学院的事儿折腾出来,至少做个先例出来。

好地方自然要好好的守护,要有足够的强大去守护。如果有一天大宋的男子们懈怠了,还有女子们站起来。

官家对此事的态度自然是大力支持。况且现在大宋“男女之别”的情况也已经不是他当年在经筵讲学上提出女子学院的时候。

现在,汉家男子应该是没有以前那般抵制女学了,尤其是在新式学院成长起来的这一辈年轻人。

西北的女子们和男子们一起进学,经营牧场和各种作坊风生水起,学语言和医术,看账本的更多,凭借自己的好本事取得的地位渐渐地超过普通男子。

虽然也有很多保守的大臣对这些羌人女子不嫁人非常不接受,但是官家认为这属于个人私事。

官家的态度对大宋人自然是很有影响。

越来越多能干的西北女子被汉家女子熟知,她在宫里头也听到了一些。

比如党项的一位梁氏女子,和和州的一位番人女子。她们一个做到了所属地方的作坊大总管位置;一个在医药方面非常有天赋,随着进了禁军的家人来到燕京后直接就进了女医科,现在随着太医们一起研究治疗痢疾的药物。

这些,对于本来就因为小报和作坊渐渐开启心智,迈出双脚的汉家女子来说,自然都有影响。

这里的语言她这些年也跟着学了一些,官家更是熟练得很。他们在这里慢慢地游逛,信奉基督教的欧洲原来都是一夫一妻,但是情妇和情夫合法,官家和她对此都非常地不认同。

渐渐被官家的行事影响的她,居然也开始认为一夫一妻不纳妾才是应该。而欧洲人所谓合法的情妇和情夫,还不如名正言顺的合离或者纳妾。

因为他们正在和西方的国家打仗,听命于教会的将士们佩戴者十字架称呼十字军,而大宋正在和他们两边交际,交易。当地人得知他们来自大宋,除了和其他地方的人尊重崇拜羡慕他们以外,更为感激他们。

因为这里原来是天花的重灾区。每次天花泛滥,都是直接把患病者和他们的所有亲人,接触到的人,甚至一个村庄的人全部杀死。官家在全世界推广种痘,挽救了数万万人的性命。

官家很开心,她也与有荣焉。但官家对此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他认为这是他作为一个“大皇帝”应该做的。

当然,他对于当地人对他的热情亲切还有夸他长得好也非常得开心。等他在这里见到一直负责这里隘口和矿场开发建设的展昭和白玉堂的时候,表现的特别激动。

上一次展昭和白玉堂回大宋,还是十年前。

展昭和白玉堂身体都很好,耳聪目明的一点儿也不像老人家的样子。当然人人都说官家和她也不像是已经有了儿媳妇的样子。官家尤其是不显老,好像岁月在他身上没有痕迹一样。

他们二人一直不成亲,官家前些年很着急,但也不忍心勉强他们,和丁姑娘谈过一次后他更是彻底放手。可是如今他们都老了,把他们当亲人的官家只想让他们安享晚年。

他速度极快地安排其他人接替他们的事务,让他们尽快回大宋养老。

官家对着他们二人说道:“玣儿给你们养老。”

官家带着他们一起回大宋,阿姑看到他们非常地开心,她一直担心等她百年后,官家的身边没有长者看着。玣儿一直对两位伯伯很崇拜很尊重,他以前出海的时候经常被展昭和白玉堂照顾,所以他对官家的话是打心眼里接受。

展翼和白云润都在禁军发展很好,对两位叔父也很孝顺;展家庄和白家庄的人都希望他们回家乡养老。只是展昭和白玉堂在外头呆惯了,不习惯家里的温情日子,就答应了官家跟着我们过。

不过他们终究是闲不住,恰好孙儿和孙女儿特别喜欢听他们讲故事,他们就做了两个孩子的老师。

因为玣儿和官家当年一样,对孩子们“放羊吃草”,而他们和当年的阿翁一样,非常不能接受。

官家把皇位传给玣儿,三个人有空的时候一起出门逛街,听风赏景喝美酒尝美食,好像年轻人一样的闹腾。

偶尔她和阿姑从孙子和孙女儿的口中得知当年他们一起打西夏时候的故事,也是开心得很,那是她们不知道的官家的曾经。

阿姑笑着说道:“我就知道当年你们翁翁一定不会乖乖的待在后方,他果然是领着人打仗了。”

孙儿很好奇,“翁翁打仗啊,我们都知道,太婆不知道”

孙女儿拍了他肩膀一下,一脸嫌弃地说道:“翁翁打仗,自然是瞒着太翁和太婆。”

她安静的听着孙辈的闹腾,听着官家当年的故事,由衷地认为阿姑的“不放心”很有道理,也真心地感激展昭和白玉堂。

官家身边亲近的人太少了,很多人崇拜他,敬仰他,可是真正能和他亲近起来的人寥寥无几。

幸好还有他们一直在。

至于他们的儿子,孙子,将来估计都会和官家差不多的性子。虽然她很担心,可是她也管不到那般长远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造化,他们会遇到属于他们的知己好友,遇到可以像亲人般信任的好友。

阿姑了了最后的心事,一年后就走了。

很多人都说这是喜丧,可是官家怎能不伤心

她默默地陪着他恢复,觉得很幸福。

过了二十年他们送走了展昭和白玉堂,官家和她也老了。

孙子和孙女儿长大成人了。孙子懒得吃饭都嫌累,大婚后有媳妇管着终于好点了;孙女儿文韬武略很有官家的模样,却一直不成亲,扛着官家的浑天进了禁军做女将军。

儿孙自有儿孙福,按照官家的说法,让他们自己折腾。

她只想努力地活,想多陪官家几天,想走在他的后头。

可不管她怎么努力,她还是没能做到。

昏迷几天后醒来,头脑突然清醒地很。她知道自己这是回光返照,可是她不甘心闭眼。

“倾倾别担心。”

官家拉着她的手安慰她,可她如何能走得放心

“倾倾不放心,我们一起离开,好不好”

官家的语气平常的就好像当年那句“我们去看看好不好倾倾”

她忍不住哭了出来。

他们一起走,挺好。

儿孙们,朝野上下的大宋人都希望官家可以活过百岁之年,她知道他可以,但是她不希望。

她先走了,万一玣儿将来也走在他前面,他该有多伤心

据说人死后要喝孟婆汤,拒绝也没用。因为那个时候作为魂魄状态的一个鬼魂,浑浑噩噩的,如何知道拒绝所以她听到官家按照他们当年在巩县的约定,吩咐玣儿给他们火葬,并且把骨灰撒入大海的时候,她非常得开心。

一把火烧干净了,骨灰撒了,是不是就没有魂魄了

她不想要投胎转世从头开始新生活。如果有一天注定她会忘了她的这辈子,忘了官家,不如就彻底消失在天地间。

这样,等到官家回到天上做回神仙,偶尔还能想起她来也不一定。

她拉着他的手,回忆着她第一次见到他的情景,第一次和他见面的场景,带着甜蜜幸福的笑容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我有一个心上人,心有千千结,丝丝系他身,元宵夜定情,梦中也牵魂。

我有一个心上人,懒怠又迟钝,祈愿白头老,沐晨赏黄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