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荔枝穿着红色鱼鳞状的“盔甲”, 剥开它,里面是又香又甜的、晶莹剔透的果肉, 一口咬下去,果汁一个劲地往外射, 酸甜可口、细腻爽口,满口溢满着香甜的果汁和白亮的果肉。果汁是甘泉般的独特芳馨,果肉是珍珠般的新鲜透亮,最后就是黑珍珠一般的核。
没有熟透的荔枝甜中带点儿酸涩, 熟透了的就甜津津的。按照曾经在岭南做太守种荔枝的前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说法, 荔枝是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
红颗珍珠诚可爱,四日色香味尽去。
如今荔枝是让大宋人越吃越爱吃,一边吃一边骄傲自豪的自比白居易和杨贵妃。可是不管大宋人如何喜欢荔枝,如何的和白须太守白居易或者杨贵妃一样的对荔枝犯痴, 要在三天内吃到荔枝中最好的三大品种,桂味荔枝、糯米糍以及挂绿, 都是不大容易的。
父子两个一口气吃完了这一大盘“二日”的糯米糍, 想着冰窖里的一篮子挂绿, 觉得, 意犹未尽。太上皇后轻轻的瞪视他们一眼, 没奈何父子二人只得回味着嘴里的清甜, 自觉的去净手洗漱。
接过来宫人端上来的温热的淡盐水一饮而尽, 理所当然, 就算是官家身体好消化快,他也是小肚子微微凸起。所以父子俩伸展四肢摊在特制的大软椅子上,一时之间都不想动弹一下,也不想说话。
太上皇后瞅着他俩这幅模样,忍不住笑出来。她也不指望他们开口,直接把她的打算说出来,“明儿是观莲节,虽然汴梁不如苏杭一带的讲究,但大家伙儿躲了这一个六月的太阳,也是该出门松快松快。”
“泛荷舟,赏莲花,放荷灯,品莲馔,少男少女们一起荡舟轻波,采莲弄藕,享受浩月遮云的夏夜荷塘风情,应该是惬意的很。估计五姑娘会给皇儿准备荷叶包饭和玉井饭,明天的晚饭皇儿就不要在宫里用了,直接去折家接五姑娘一起去荷塘湖边一边过节一边用饭。”
官家用心有灵犀的目光看向嬢嬢,他知道了;太上皇用目光询问他,儿子你给五姑娘准备了礼物了吗不想转动脑袋的官家看不到爹爹,就用强烈的意念回答,明儿下午准备。
懒怠的官家对于这些节日,身边每个人的生辰日等等一概不想记,哪怕他记住了到正日子的那天也想不起来其中的关联。所以他五岁的时候就让小李子把这一年四季所有的节日,重要人的生辰等等都记在一个小本本上,该送礼的送礼,该亲自去的亲自去。
现在这个小本本上添加了小媳妇五姑娘和丈母郭太夫人。所以今儿小李子来提醒他送礼的事儿,说一般少年人都是用鲜藕亲手挖一个荷花灯送给小姑娘,他就觉得明天下午再准备才好。
太上皇的眼神儿对着正前方的太上皇后闪了一下,表示自己知道了;太上皇后忍不住嘴角抽搐一下,觉得这父子俩真的是懒得让人没眼看,干脆自己唤过一个宫人去折家和五姑娘说一声。
曹家里头,笑容满面的两位国舅坐在凉亭里和儿女们一起食用官家送来的荔枝,虽然他们自家也从南方购进了一些,可是这和官家送来的,当然不一样;搬到汴梁后就一直忙碌,根本没顾得上安排买荔枝的折家人也是聚在一起开心的品尝荔枝。
郭太夫人把太上皇后派来的宫人送走后,口齿伶俐的八姑娘咽下嘴里的荔枝哈哈哈笑,“荔枝是小李子送来的,所以应该是官家自己吃荔枝的时候想起来要送给母亲和五姐尝尝;后边的相约过节应该是官家被人提醒了,才想起来明儿是观莲节。”
正在剥荔枝的郭太夫人含笑不语,官家那么忙,还那么懒,他能在被人提醒后应下来约小五出门就是难得的一番心意;和母亲想法一样的五姑娘一脸甜蜜的把剥好的荔枝放到嘴边,莹润碧透的荔枝肉和白嫩修长的小手相映成趣。
四姑娘瞅着五妹和湖里荷花一样摇曳生情的风姿,想起来了她的未婚夫,不知道他今年能回来不;和五姑娘年龄差不多大的六姑娘、七姑娘则是想着等到五姐出嫁后,母亲就开始考虑她们的亲事,心里不约而同的升起了期待。
第二天,难得天公做美,中午的时候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雷阵雨,珍珠一般的水滴在浓绿的荷叶上闪烁滚动,玉琢一般的花苞经过夏雨的淋洒显得越发晶莹可爱,更是别有一番情趣,更让人流连忘返。
午饭后和爹爹在嬢嬢的监督下吃完了一小盘今日份荔枝的官家,想着他已经和爹爹画完了延福宫的东西南北四景,就爬到延福宫最高处的小阁楼里,对着下面一片片碧叶铺盖水面,一朵朵红花映日迎风,嗅着一阵阵清香袭人的荷花香,认真的画画儿。
下午上课的时候,太上皇后让宫人给几位老师都送了一份儿荔枝。曾经在泉州和福州任路转运使,还亲自领着人编写了一部“荔枝谱”的书法老师蔡襄大人,细细的品完了一小盘子桂绿,回忆着记忆中的味道,兴之所致,挥笔泼墨。
“荔子甲天下,人道敏政,地道敏树;梅妃是部民,知己者用,悦己者容。”
官家和种师道都用崇拜的眼光看着老师,这幅正楷字浑厚端庄,淳淡婉美,透着一股子妍丽、温雅却又端正、规矩的气息,两位学生顿觉一缕属于晋唐法度的春风拂面而来,室内一时间古意盎然。
就见蔡襄大人对着自己的书联不住声的夸夸荔枝。
“荔枝之于天下,兴化最为奇特也。地临壶山依兰水,北踞“宁海初日”,南占“谷城梅雪”,西接“南塘秋月”,东凭兴化海湾,以甘为味,以白为色,唯陈紫之于色、香、味,自拔其类,此所以为天下第一也。”
“闵地多宝,可惜山高水远,奇产风物大多不为人知。”
官家听着老师语气里的遗憾,想着老师不光大力的宣传南方的荔枝丹,他还一个劲儿的推广闵地的建茶香,一心要为闵地百姓谋福利,遂开口建议,“我们可否人为的造一座闵山,把荔枝移到汴梁或者河洛之地栽种就算没有南方荔枝的口味,也可为当地百姓解解馋。”
“我听说在闵地以南的其他国家,都有他们独有的稀奇果物,我们不若把它们都移到大宋来,即使北方不能栽种,和他们那里气候类似的南方比如闵地却应当可以。”
蔡襄大人本来想着造“闵山”的花费眉头微皱,待听到最后一句却是眼睛一亮,高声叫好。
“官家好主意。我在闵地任职的时候,也曾经听南方的商人提起过,说南方诸国的果物富饶奇特,而且滋补养人。虽然有些东西吃多了容易和荔枝一样会上火,但天地万物相生相克,他们还有吃了去火的果物。”
蔡大人的关门小弟子种师道安静的听着官家和老师兴致勃勃的讨论怎么移栽树木,怎么和南方诸国沟通做商贸等等事宜,眼冒金星一脸懵。为了一口吃的,如此折腾,真的真的好好。
努力地在官家和老师面前保持形象的小种师道,情不自禁的被他们描述的奇特果物勾起了馋意。
傍晚的时候,已经把蔡襄大人的这幅手书拿到手的太上皇,兀自沉浸在字体间流露出来的晋风唐韵里头,见到已经换了一身白色便服的儿子来和他道别,视线从书法上移开了一瞬就回来。
太上皇对着儿子简单的点了头交代了两句。倒是太上皇后不放心的叮嘱了儿子好几次,“多夸夸五姑娘,多动动腿。”
官家对于爹娘的嘱咐都乖巧的答应下来,慢腾腾的领着人迈步出门。等他大约出了宫,太上皇终于心满意足的从书法中回过神来,对着犹自不放心的太上皇后笑着说道“宪娘莫担心,皇儿在姑娘家的面前最是守礼。”
太上皇后瞥了他一眼,实话实话,“那是在姑娘家面前,现在五姑娘对于他而言就是自己人,他懒劲儿上来一准儿原形毕露。”
太上皇闻言笑容更大,“这样不更好他们俩要过一辈子,早点儿熟悉彼此的真性情才是正理。”
太上皇后表示不想搭理“实诚人”养“实诚儿子”的太上皇,吩咐宫人把他们老两口的晚饭放到延福宫的凉亭里。
且说官家出了宫门,慢悠悠的踱着小方步逛在去折府的路上。
被人称为“富丽甲天下,繁荣兴旺达到鼎盛”的汴梁城,在傍晚时分完美的诠释了它的“东京梦华”。官家瞅着街道上因为过节而浑身洋溢过欢快的汴梁人,想着大宋迁都后汴梁会有的变化,心里升起一股小小的惆怅。
同样想到这些的汴梁人,却是真的收起了内心的伤心和不舍不管他们会不会跟着搬到燕京去,都要用比往年更多的热情度过仅剩不多的“东京梦华天”,过最后一个观荷节。
观荷节,是荷花的节日。荷花在华夏文化中,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花卉,集花、叶、香三美于一体,汇食用、医用、佛用、道用于一体,引得历代诗人骚客对它情真意切的吟咏。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就这样不加任何修饰的词语,却实实在在的写尽荷花的清新之美。唐朝大诗人李白赞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当朝大文人周敦颐的爱莲说更让大宋人口口相传。
路边三三两两手持荷花的人在忘情的唱诵今儿苏东坡先生新作的荷花词,官家笑了笑,暂且把汴梁的事儿放下;折家后院里,同样正在和姐妹们一起吟诵东坡词的五姑娘听到官家来接她,立刻站起身。
天生大力的侍女小柳芽提着她准备好的荷花馔,主仆二人快步来到前庭,一路上还能听到仆从们有模有样的唱诵“荷背风翻白,莲腮雨褪红。”
在今儿这个荷花生辰的日子里,汴梁的各条河流湖泊都是一副画舫云集、满目裙袂,挥扇如云,笙歌如沸的热闹画面。官家辞别了郭太夫人领着五姑娘慢腾腾的晃悠,正好卡着不早不晚的时间来到了汴河枝蔓上的一个小湖泊边。
传令官王颂领着亲卫们把东西都搬到小荷花船,又亲眼看着官家和五姑娘上了船,正欲领着剩下的人包括五姑娘的侍女去找地方休息等候,突然发现官家没拿浆而是直接盘腿坐在一个船头好像是用内力把小船动起来
不说他们,就是其他正在卖力在心仪的姑娘家面前努力划桨的少年郎们,也都是无言。
小官家轻轻润润的目光看向盘做在他对面,正捂着嘴对他笑的五姑娘,小姑娘清秀绝伦、清净无染的山眉水眼在开始落山的阳光、蓝天白云,以及满湖的碧波、荷花映衬下,显的尤其通透、洁净、澄明如水。
心有所感的官家觉得,五姑娘就好像华夏文化中的荷花一样,情趣盎然、美轮美奂,独具风姿神韵。等到他捧着五姑娘亲手做的玉井饭慢慢的品尝的时候,又觉得五姑娘就好像是集妙用于一身的荷花、荷叶、荷根一样,清热解暑、清心安神,是华夏人理想中的人格品质。
助食欲,解暑热,利安眠,五姑娘甚香美,甚香美也。
荷风送香气,竹浆划清响。手里把玩着官家亲手用藕根挖出来的荷花灯的五姑娘,一直安安静静的看着官家用饭,眼神儿静谧温柔。她发现官家把玉井饭吃的一粒米也没剩,虽然知道这是他的用膳习惯,还是开心的眯起眼睛。
抬手给他倒了一碗沉香水递过来,官家接过来喝了几口,想起来嬢嬢交代的话,语气认真的说道“传说以险峻闻名的华山主峰之一太华峰顶有一水池生有千叶莲花,花开十丈藕大如船,服之能飞升羽化,因曰“华山”。”
“太华峰的玉井莲和五姑娘的精湛手艺搭配,甚妙。”
一番心意被吃出来,五姑娘眼睛发亮,满脸欢喜,声音也是轻轻软软,“师父喜欢华山,常年呆在太华峰。他老人家月中的时候来过一趟汴梁,带了一些新鲜的莲子和荷花、莲藕来。”
“师父奇人。”官家没问五姑娘的师父是谁,估摸着应该是一个武林奇人。自觉自己今儿好口福的他,看着这份分量十足的荷花包饭,感觉自己好像吃不完。
拿过另外一双筷子分了一半到刚刚盛放玉井饭的空碗里,官家捧着还剩下一半儿的荷叶包饭,特不见外的对着五姑娘说道“五姑娘可以稍稍用用,吃不完再留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