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我有金手指[快穿] > 46、不一样的六七十年代(18)

我有金手指[快穿] 46、不一样的六七十年代(18)

作者:传山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20:03: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哥, 起床,起床, 快点……”沈清舒使劲的怕打哥哥的房门。

床上的人蒙着被子翻个身继续睡,不理外面的小疯丫头。

拍打房门半个小时无果, 沈清舒撅着小嘴离开,走的时候还不死心的看了一眼紧闭的房门。

“讨厌哥哥,懒猪……”小姑娘只能自己一个人去到超市, 她现在是超市的义务工, 跟着章大娘学习外语。

小姑娘最近跟着哥哥学做饭,刚才她煮好小米粥, 还蒸好自己做的小包子,就是想哥哥第一时间吃上, 帮她评价评价,

然后给三位老爷子老太太送去。可是讨厌的哥哥不理她。

终于清静下来, 某人露出脑袋继续睡,一直睡到十一点,快要吃午饭,他才醒来。顺便解锁一样商品:一种特殊的材料, 特别是在军工上面,

是最好的材料。

数量还非常有限, 不会敞开供应。

刚解锁,常来顺就报告了上去,住在白羊集的苏同志第一时间挥舞着会员卡过来购买。

“老常,好险啊, 要是早两天解锁,这卡里面可没有时空币,咱就是知道了消息也只能看着。”苏萧摸着手上的会员卡感叹着。

“老苏,咱们每一次的运气都不错。”常来顺似乎觉察到一点什么,可是他又说不上来什么,也不好对别的人说。他感觉到时空超市的掌控者,对华夏有莫名的好感。

不管怎么样,受益的是自己的国家,也不想过多的深思。

“对,运气是很不错。”

沈清和不知道因为超市的横空出世,原本一些成分不咋滴的臭老九们还有一些文人,专家,全部提高了待遇。

大部分都已经返回到工作岗位上,还有一些也在落实政.策,有望在年底回到工作岗位,陈源和章淑芬夫妻俩是特殊的。

他们的政.策已经落实,但是还回不去,得继续在超市上班。

没办法他们的位置,可不敢轻易让出来,主要是上面怕他们把位置让出来以后,再来应聘的人可能就不是自己的国人。万一是两个歪果仁咋办。

喜事一桩接一桩,刚解锁一种新商品,接着又出现超市需要补充员工。是继续招聘四位超市员工,分两班倒。

想到三位老太太老爷子的年龄,财大气粗的沈清和才打算再招四人,打算每天分上午班和下午班。

接到信息的几人,心思各异。

常来顺高兴啊,这次说不定又可以进他们自己的同志。

还给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不管什么人都可以来应聘。

在超市还没有离开的苏同志,从常来顺那得到这个消息,快速离开。

必须马上报上去,一刻也不能耽搁。

电波划破长空,传递到燕京。

燕京得到消息以后,高层已经行动起来,必须找些根正苗红的孩子去应聘,外语要好。

已经不是第一次招聘员工,现在的要求更高了。应聘要求上唯一要求的就是懂外语,无论是那种,都行。

为了让一些人更加的重视人才,关于翻译的一些商品,沈清和都没有弄出来,还有他也是不想让人觉得,超市对于人才不重视,以为随便什么人都能来超市应聘。

要让他们都意识到读书还有知识的好处。

田家姐弟俩肯定是不能进来超市,要不会露陷。

此时,白羊集长期都有好多个国家的国际友人驻守。他们也知道了消息,他们也有他们的消息渠道,传回国。

在世界各国,此时都风起云涌,都想抓住这个机会。

万一他们的人能应聘成功呢,说不定以后能探出一些外人无法得知的消息,他们的人找超市的几位员工套近乎,一直没有套出来什么内幕消息。

华夏人真是太团结,团结到他们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步,就是白羊集的那些农民们都是一副什么也不知道的顺口溜。

白羊集的山道上,歪果仁到处都是,没事就到处瞎溜达。原本对歪果仁无比好奇的白羊集老乡们,已经能做到对这些歪果仁熟视无睹。

天天都看,已经没啥稀奇好看。

沈清和在家里做好饭菜,等待女朋友,妹妹回家吃饭。

解下围裙,听到外面的门铃声,打开门,两位青春靓丽的佳人挽着手,俏生生的站在门口。

“快进来,都做好了。”

“哥,你几点起床的?”沈清舒看着哥哥浑身清爽精神百倍,就知道哥哥肯定又睡到很晚才起来。

老哥现在是越来越能睡懒觉,每次休息都要睡到很晚才起床。

“十一点多点吧,怎么了?”沈清和已经给亲.亲女朋友盛好饭,递给她。“文悦,多吃点。”

“嗯!”

田文悦性子温柔还特别容易害羞,此时她就脸红红的,很不好意思。男朋友的眼神太宠溺,让她都觉得要沉沦在这样的眼神中,不可自拔。

“哥,你是猪吗,太能睡了。 ”小姑娘小嘴一撅,还记得早上怎么也不给她开门品尝她的早餐那事。

“我是猪,你是啥?”沈清和盛好饭自顾自坐下,不想和妹妹争论。

下午继续在家里发呆,女朋友要上班,他也不想下去超市转悠。

天天都看的地方,说来也看腻了。

“讨厌,一点也不知道让着我。”小姑娘被小气哥哥气死了。碗里的饭被她使劲戳啊戳。

转眼就是年底,常来顺依然没有回去过年,而是他家里的父母带着他的妻儿一起来到白羊集,陪他过年。这也是沈清和提议的,超市的员工都可以让家人来白羊集看看,也省的家里人担心。

他也不能回去,父母也是早早的请假来到白羊集。

沈爸爸,沈妈妈为了见儿媳,特意早点请假来的,儿媳也要回燕京过年。员工多了,他们的亲人前来,肯定是要去县里接送,为此他还特意多给员工们配了一台越野车,用来过年时接员工的父母亲人们。

陈源,章淑芬夫妻俩和曾泰最是高兴,他们的孩子都来白羊集陪他们过年。

特别是陈源夫妻的一对儿女两家人,之前因为成分问题去到东北最寒冷的地方改造,这次不但会来陪他们过年,上面也照顾他们,让他们回燕京原单位上班。

他们的房子也还给了他们,这一切都是因为时空超市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被改变命运的人很多,知识分子的命运都得到了改善。曾泰的两个儿子也带着妻儿从部队赶来陪伴老父亲。

腊月二十,白羊集沈清和一家是大团聚。田文悦在厨房帮着准婆婆忙前忙后,说话温温柔柔,还挺会为他人着想。

沈妈妈越看越喜欢,准儿媳不管什么事情,都是把她的儿砸放在心上,事事为他着想。怎么能不让她这个做婆婆喜欢,在她眼中这就是好儿媳,完全符合她心中好儿媳的标准。

“文悦,去外面休息会儿,都忙忙叨叨一上午,也没有休息。累坏了吧?”

“阿姨,要不咱一起去休息,您也累了吧?”

田文悦一直蹲在一角落择菜确实有些累了。揉揉有点不是很舒适的腰,站立起来。

“行,咱们俩聊聊天。”

沈妈妈拧开水龙头,洗洗手,在擦手的干净毛巾上,擦干手上的水。等候准儿媳洗手,亲热的拉着文悦的手去到客厅。

家里的另外几位,又溜达去了超市。

坐在客厅,沈妈妈刨根问底的探究准儿媳家里的情况,主要是田家的父母性格,她可不想儿媳的父母是那种拎不清,只会拖后腿,胡搅蛮缠的人。

害羞的田文悦,一一回答准婆婆的刨根问底。她知道父母都是这样,她见过堂哥谈对象时,大伯母也是如此,她能理解。

下次男朋友去燕京或者见她父母时,肯定是一样的待遇,爸妈也会如此盘问。她不蠢只是性子恬静,很多事情心里明白就行,不一定要咋咋呼呼说出来。

几天以后,沈清和送走田家姐弟,在车站直接接上陈源的儿子一家 。“小沈,麻烦你了。”

“陈哥,嫂子,顺道的事,你们带着孩子们上车,咱们马上回去,章大娘他们在家里等着呢?”

沈清和关上后备箱,看了一眼后面,看着他们一家四口已经坐好坐稳,才缓缓启动车子,回白羊集。

陈逸飞坐在副驾驶,一直望着道路两旁,给他的第一眼感觉就是荒凉,很快就到了白羊集,再给陈逸飞的感觉就是世外桃源,冬天还能看到满目的绿色,粗壮高大的树木,还有满山遍野的牛羊,以及村道上笑容满面的农民。

“小沈,白羊集和别的村落很不一样啊?”

“陈哥,等您回家以后,大爷大娘他们会原原本本告诉您的。”

“看来是有故事。”陈逸飞好奇的四处张望,眼睛定格在炫目的银色小楼上。

时空超市的员工们,在过年时,得到超市赠送的很多物资,肉,鱼,新鲜的蔬菜,面,米,油等,还有用时空币发的红包。第一次大家感受到老板的慷慨。

在年前的一次时空交易中,沈清和赚了大笔的时空币。他也毫不吝啬的给他的员工们送上过年物资和红包。

常来顺得到红包后第一件事,就是开始找大家收每人账户上的时空币,当然他肯定是代表国家收,按照比例兑换。用华夏币和一些券票兑换。

如今时空币可是全世界上层通用的货币。留守在白羊集的国际友人们都眼巴巴的望着超市的员工们,都希望也能兑换。

可惜,没有人敢兑换给他们。

白羊集现在被人戏称为小的联合国。一年四季,这里的国际友人最多,还有最是齐全。稍稍国力不错的都有人会常驻在白羊集。

燕京

多户人家混居的一座三进的大四合院中,正院大四间正房和连接的两间偏厦都是田家,是田家爷奶用一辈子积蓄买下来的。分给两个儿子,田文悦的父亲是田家老大,他还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

现在这里的六间房,平均分给田父和田二叔。

田家每年都是兄弟两家一起过年,今年也是一样。

腊月二十五,田父特意请假去火车站接孩子们,电报上还特意交待田父,一定要借上田二叔自己鼓捣拼凑出来的三轮自行车。

早上,天不亮,田父穿上旧军棉大衣蹬着三轮车就出发。赶到火车站,还有半个小时火车即将到站。

站在寒风凛冽的站台,眼巴巴的望着,不远处一位中年男人凑过来,递给田父一支烟,“兄弟,也是来接人的?”

“嗯,谢谢,接我家孩子,您也是?”

田父接过烟夹在耳朵上,他没有抽烟的习惯,喝酒是他唯一的喜好。

“是啊,孩子都出去插队一年多,第一次回家。 ”中年男人想到即将见面的孩子,轻声笑了出来。看来是个疼孩子的好父亲。

“我家的也是,出去一年多,第一次回来。”田父想到自家的一对儿女,也是露出老父亲般的微笑。

两人闲聊没有几句,就听到“呜呜”的汽笛声,由远至近,火车“轰轰隆”的快速出现在他们的视野中。

田家姐弟是沈清和用关系给他们买的卧铺,姐弟俩在火车进站前就已经准备好。

把自己带的行李归拢好,田文峰趴在窗户边,一直观望着外面。

远远的看到站台上穿着旧军棉衣的父亲,田文峰的眼眶发热,离开家转眼间就已经一年多。

田文峰见到站台那高大的身影,扯开嗓子就喊了起来,“爸,爸,往前走。”

可是呜呜的汽笛声和轰隆隆的火车声,掩盖了他略带嘶哑的呼喊。

后面一巴掌轻轻怕打在他的肩上,“喊啥,咱爸也听不到。”

“姐,我想咱爷爷奶奶,想爸爸妈妈,想弟弟,想二叔,姑姑他们。”说着说着,眼泪就滴落下来。

“好了,好了多大了,还哭。”火车已经停稳,田文悦没有时间再给弟弟伤感,现在应该马上下车。

站台上,田父到处张望着,寻找孩子们电报上说的车厢号。

姐弟俩分工合作,姐姐在火车上看着行李,弟弟带着第一袋行李下去找父亲 。

吃力的拖着第一袋行李下去,就找到一直也在寻找他们姐弟俩的田父,“爸,这边这边。”田文峰见到田父,用他的大嗓门使劲的呼喊双手还不但的挥舞着。

父子俩合作,轮流的从火车上搬下来四大袋行李。

“悦悦,里面装的都是什么呀?”死沉死沉的袋子,田父搬下火车觉得能累死自己。

“爸,咱回去再说。”到处都是人,田文悦也不方便说什么。

虽然白羊集的周边都知道了时空超市,但是燕京的普通人就不一定,她也不想在此处解释。

三人回到家里时,已经是八点多。

姐弟俩跟在三轮车的后面,帮着推车,田父一个人骑着车。

“哟,悦悦和小峰都回来了。”进四合院的大门就遇到院子里面最八卦的美红婶,她也就是八卦,但人不坏,也不会故意说谁家的坏话,除非你得罪了她。

“美红婶好。”

田文悦笑着和美红婶打招呼,眼前的人她可不想得罪。

“悦悦,长成大姑娘了,越来越好看了。”邹美红笑眯眯的看着田文悦,四合院中脾气最好的孩子就是眼前的田文悦 。

“哪有?”田文悦不好意思的脸又红了。

要不是要去买菜,邹美红还得拉着田文悦闲聊。

进到自家门前,田爷爷,田奶奶已经站在大门口,迎接远方归来的孙子孙女。

田奶奶拉着孙女的手,小声的说,“我的悦悦受苦了。”

坐在炕沿边,依偎在奶奶的怀里,“奶奶,没有受苦,我很好。”

真的是这样,除了刚开始时下地劳作,吃的差,后面进了招待所工作以后,过的很舒服,和男朋友确定恋爱关系以后,她吃的也好了很多倍,连带着小峰也跟着吃的不错。

她不觉得苦,想到她的同学们在信中说的,她简直是掉进了福窝 。

给她写信的好几个同学都在信里诉苦,说他们吃的有多差,住的有多差,还有他们的活有多累,有的去到兵团,那一望无际的麦子还有棉花地,简直是要了他们的命。

也有的同学,去到两湖之地,那里虽然能吃的七八分饱,可是一年四季都有农活,两季的水稻,还有棉花,花生,种油菜,还有的地方到季节收茶油。

一年四季都有干不完的活一样,也就是下雨天能休息。

其实白羊集就没有那么累,虽然开始穷苦,可不是一年四季都忙到死。

说来不管去到哪里下乡插队都有利有弊,但是白羊集的知青们是最舒服的。

小峰依然在队里劳作,可是除了春耕春种秋收时繁忙一些累一些,其余的时候都还好。他们都能吃饱,还有菜园子,秋收后能分到足够的粮食到了年底还能分到不少的钱票。

菜园子的菜还能赚外快,比那些在兵团领工资的知青一年到头的存款都多。

用常哥的话说,白羊集的知青是最享福的。能吃饱能赚钱活计也不是多累,还有外面的狂风暴雨都不会进到白羊集。

无论外面怎么乱,可是白羊集依然平安和.谐。队里还有军人不但巡视,安全也有足够的保证。

“傻姑娘,农村种地怎么可能不苦,别安慰奶奶。 ”老人粗糙的双手,在孙女披散的头发上,轻轻的抚摸。

“我换了工种没有种地,小峰有种地。”

父母的房中,田文峰正在和爸爸,爷爷整理行李中带回来的东西。

有他们姐弟俩在超市买回来的米,面,油,还有他们提前卖肉,鱼做的腊肉,腊鱼。“小峰,怎么这么多?”

田父的脸都严肃下来,孩子们插队,怎么弄回来这些东西,不会是投机倒把来的吧。

四合院中,也有别的人家的孩子下乡插队,写信回来都说乡下有多苦多苦。这一年多,自家的两个孩子虽然写信回家说他们插队的地方很好,但是他和妻子都不信。

不说他们不信,就是四合院中的邻居们也不信,只是夸姐弟俩懂事不让家里担心。

农村不累不苦,怎么会有人削尖脑袋的想进城。他们做父母知道儿女的心思,也就不写信和孩子们争执此事。

“爷爷,爸,我们白羊集和别的生产队不一样,涉及到一些秘密,虽然没有硬性规定不能说,可是大家都自觉的想不扩大……”

在父母的房间,田文峰详细说了白羊集的奇迹。还有他们姐弟俩在白羊集的生活。

田爷爷和田父第一次听到如此神奇的事情,有点不敢相信,但是他们也没有打断孩子说的话。

最后听到小峰说,“爷爷,爸,别不相信。我姐可以作证的,实在是不信的话,过完年让爷爷奶奶跟着我们去住一段日子就知道了。”

爷爷奶奶早就退休,也可以去白羊集住上一段时间,反正姐夫家有房间住。借住一段时间,应该没有问题的。

孩子如此说,两人不得不相信,还有孩子手里拿着的能量灯也是够神奇的,由不得他们不相信。

隔壁堂屋,耳朵也好使的田奶奶也听着孙女在说她对象的情况。老人一直担心孙女的婚事,在农村插队也不知道以后能不能回燕京,是在农村找一个他们一起插队的知青还是回燕京以后再找。

听到孙女说,她对象是安市的下到一起的知青,还是有点担心。万一以后孩子能回到燕京,未来的孙女婿难道也能来燕京不成,两地分居吃苦的都是女人,她不想孙女以后受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