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种田之流放边塞 > 167.艰难之择

种田之流放边塞 167.艰难之择

作者:四月流春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6:11:43 来源:就爱谈小说

姜玉姝心如擂鼓, 进厅便问:“孩子怎么样了?”

“别急, 我已派人请大夫去了。” 郭弘磊沉声答, 旋即关切问:“沈钦差没追究你什么吧?”

姜玉姝摇摇头, “他只是责问一番, 匆匆交代几件事, 就过去了, 并未追究。”

龚益鹏一家三口尚未离开,温和说:“无事便好。”

“二嫂。” 郭弘哲让开去路, 郭弘轩讷讷宽慰道:“别太担心,小烨会康复的。”

姜玉姝一听, 霎时更不安了,几人疾步迈进卧房。

须臾

王氏坐在榻边, 忧心忡忡, 黑着脸质问:“事先我就说,硬掰开嘴灌药是行不通的!烨儿喝不下药, 你是大夫, 难道就想不出别的办法了吗?啊?”

方胜额头冒汗, 满脸为难之色, 赔着小心解释答:“老夫人息怒, 小公子的热症,十分复杂,既因为受伤, 又因为受惊,还因为——”

“我不管那些!”

丫鬟仆妇大气不敢喘, 捧着几盏烛台侍立四周,照得碧纱橱亮堂堂,王氏白发苍苍,急得抬手拍大腿,连声催促:“唉哟,你倒是赶快想办法啊!任由孩子这么发热,不吃不喝的,伤口怎会痊愈?身体怎能康复?”

“是,是。” 方胜硬着头皮,“我、我正在想办法。”

王巧珍叹了口气,劝道:“老夫人消消气,相信他已经使出浑身解数了,您且耐心等一会儿,兴许外头请的大夫能药到病除也未可知。”

“是啊,吉人自有天相,孩子会平安的。” 廖小蝶附和道。

“那,外头的大夫怎么还没请来?” 王氏扼腕,不得不把期望移向别的大夫。

郭弘磊快步靠近,安慰道:“母亲别急,刚才已经派人去请了,稍后便到。”

姜玉姝顾不得和婆婆等人打招呼,径直奔至榻边,定睛一望:

婴儿平躺昏睡,烧得小脸红扑扑,唇干裂,呼吸急促。

“烨儿?烨儿?” 姜玉姝伸手一摸孩子额头,心惊胆战,恐惧喃喃:“天呐,太烫了…… 中午我走后,他都吃了些什么?喝药了没?”

潘嬷嬷和奶妈、小桃一直守着照顾,赶忙你一言我一语地禀告:“原本喝了挺多奶!”

“还吃了点儿稀粥。”

“但一灌药,就、就全吐了。”

“然后又喝了些奶,但再也不肯吃药,渐渐发起热来,一直睡到现在。”

姜玉姝眼眶发烫,鼻尖泛酸,扭头急切问:“方大夫,你看该如何是好?”

“惭愧,方某医术不精,令夫人失望了。” 方胜擦擦汗,言辞恳切,直言不讳地说:“因此,方某绝不敢含糊其辞、耽误小公子病情,趁还不晚,恳请老夫人、夫人和公子尽快设法另请高明,以免紧急时手忙脚乱。”

“你以为我们不想吗?” 王氏愁眉不展,唉声叹气,“问题在于附近哪儿有名医?你自称‘医术不精’,但事实上,你的医术在赫钦算高明的了,所谓‘县里其他大夫’,估计比你强不了多少。” 语毕,她抚摸婴儿脸颊唤道:

“烨儿?好孩子,快醒醒,喝了药再接着睡。”

姜玉姝登时撑不住了,心如刀割,迅速泪水盈眶,泪珠滚滚,滴在衣摆上。

“别哭,别哭。” 郭弘磊夹在母亲和妻子之间,暗暗焦急,极力安抚道:“先别慌,或许稍后请来的大夫会有办法也未可知。”

王巧珍与两个小叔子在旁陪伴,反复宽慰 “吉人自有天相,孩子必会康复” 等语。

入夜时,小厮架着三名白胡子大夫,匆匆返回。

“大夫,快!” 王氏眼睛一亮,忙起身指着病人,“快给我孙儿瞧瞧。”

姜玉姝让开位置,胡乱擦泪,满怀期待,颤声说:“还请几位大夫救救我的孩子。”

“夫人放心,老朽自当尽力而为。”

四名大夫望闻问切,商议良久,合力开了一副新药方,火速抓药并煎好,叮嘱道:

“待老夫设法唤醒病人后,抓紧服药。令公子太小,尚不懂事,喝药只能靠哄、灌,他不太可能乖乖喝下的。”

“这、这——唉!” 王氏无可奈何。

郭弘磊狠狠心,“既然没办法,那就听大夫的,先哄一哄,如果实在不肯喝,只能灌了。”

少顷,其中一名大夫从药箱里取出一白瓷小瓶,拔塞,瓶口搁在小病人鼻下——几个呼吸后,婴儿迷迷糊糊清醒,打了个喷嚏,本能地抬起双手,想揉揉鼻子。

姜玉姝一把按住孩子左臂,喉咙发梗,心里堵得慌,柔声说:“乖,痊愈之前别用左手,否则伤口该拉扯痛了。”

“药端来,大家哄他喝。” 王氏一声令下,潘嬷嬷和奶妈忙上前,六七个女人想方设法,连哄带灌,在婴儿的挣扎与拒绝哭声中,累出半身汗,才勉强把药灌完。

孩子受苦,令几位长辈揪心不已,干焦急。

深夜

姜玉姝弯腰,把自己的额头与孩子贴了半晌,惊喜耳语:“太好了,总算没发热了!看来,大夫们新开的药方效果不错。”

“当赏!”

郭弘磊由衷松了口气,低声说:“病一好,伤口就会慢慢痊愈,我才能放心回营,否则,后天叫我如何启程?”

“宋将军准的假不少,十分慷慨,后天一早无论如何你都得启程,切莫耽误了规定的日子。” 姜玉姝欣喜含笑,凝视孩子睡颜,轻声说:“对了,到时要捎上小桃,带她回刘村和林勤成亲。”

“叫她跟上就是了。”

“你顺路带领钦差去庸州,龚大哥同不同行?”

郭弘磊颔首答:“约定了的,他早已有意,想前往庸州谋一份差事,托咱们家再照顾他妻女一阵子。”

“嗯。” 姜玉姝一颗心全在孩子身上,没说什么。

“今儿下午,挨骂了吧?夫人受委屈了。”

“其实不算骂,应该算是善意提醒,所以不觉得委屈。” 姜玉姝笑了笑,“沈大人表面严厉、嘴上不饶人,实际是在教导后辈,对我而言,堪称良师。咳,若说‘委屈’,魏旭气得不轻,毕竟他上午多挨了一场训。”

“不奇怪,听说他父亲与沈大人有些不合,对上时,或多或少难熬些。”

“哦?” 姜玉姝诧异问:“你听谁说的?”

郭弘磊顿了顿,挑眉反问:“我没告诉你吗?”

“告诉我什么?” 姜玉姝茫然不解。

郭弘磊一拍额头,懊恼告知:“上次在庸州见面,事情太多,竟彻底忘了那件事!我曾怀疑魏旭的家世,不太放心他跟着你,故写信请都中朋友打听了一番,得知,魏旭确实是刑部侍郎之子,但既非嫡出也非庶出,而是私生子。”

“啊?”

“私生子?” 姜玉姝愕然。

郭弘磊点点头,“具体不清楚。据说,魏旭生母乃富商之女,不知怎的,悄悄为刑部侍郎生下一子,一直养在她兄长名下,但四年前被魏侍郎发现了,追着不放,魏旭最终认祖归宗。魏侍郎对外称:嫡幼子体弱多病,遵照大师指点,寄养在外地庙里,养结实了才敢接回家。”

“去年,魏旭金榜题名,想必有些赌气的意味,毛遂自荐为西平仓副使,成为你的同僚。”

姜玉姝认真听完,一股火猛地燃起,皱眉斥骂:“魏侍郎简直不是东西!”

“人外祖家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魏家不仅坐享其成,更害得魏旭背上‘私生子’的骂名!观察言行举止,他在外祖家应该颇受宠,朝廷明明允许商籍子考功名,当年他快二十岁了,突然认祖归宗,外人势必议论纷纷,‘侍郎之子’的名头,对他而言弊大于利。”

“难怪,闲聊谈起父亲时,他的脸色立刻变了。”

郭弘磊目不转睛,专注端详儿子气色,“别人的家务事,咱们只当不知情吧。”

“唉。” 姜玉姝怜悯了同僚几句,才把话头岔回孩子。

郭烨病情好转,众长辈均松了口气。

岂料,半夜时,孩子再度发起高热,连夜请大夫救治,忙乱至天明才逐渐退热。

众长辈悬着心,晌午时,郭烨又发热,昏睡中烧得浑身泛红,不吃不喝,吓得王氏接连责骂大夫,捶胸顿足。

次日 · 夜间

十余人围着病榻,束手无策。

姜玉姝万分焦急,心都快碎了,拿凉帕子覆着孩子额头,眼眶通红,恐慌暗忖:碍于医技所限,莫说平民百姓,即使皇室权贵,孩子也常有一病而亡的,早夭,早夭…… 怎么办?究竟该怎么办?

王氏急切催促,“弘磊,你是烨儿的父亲,赶紧拿个主意,拖不得!”

军令如山,明早必须启程回营,郭弘磊煎熬至极,握着儿子的手,沉思不语。

“益鹏,” 王氏忧心如焚,“你在府城为官多年,可知道什么名医吗?烨儿急需妙手回春的大夫!”

龚益鹏仔细想了想,谨慎答:“有虽有,但其一,不知懂不懂得治此症,其二路途遥远,孩子太小了,恐怕受不住颠簸。”

“能否把名医请来赫钦?”

龚益鹏不得不提醒,“伯母请想:即使大夫愿意,可一去一回的,耽误时间啊。”

“那、这、这——究竟该怎么办呐?” 王氏焦头烂额,老泪纵横。

姜玉姝咬咬牙,猛地抬头,艰难说:“如今只有一个办法了!” 夫妻对视一眼,郭弘磊心领神会,打定主意,先问:“母亲还记得管御医吗?”

“管御医?” 王氏眯了眯眼睛,“哦,记得,当年就是他保住了阿哲性命。” 顿了顿,她蓦地一惊,忙问:

“但我记得玉姝曾经提过,说管御医也倒了霉,也被流放了,正在弘磊营中当军医——你们该不是想带烨儿去庸州吧?”

姜玉姝无奈答:“论医术,西苍与庸州两地,他是我们所确定的、最高明的大夫。”

“事不宜迟,立刻收拾收拾,明早我带上孩子一起启程,管老应该有办法!” 郭弘磊毅然道。

潘嬷嬷和奶妈言听计从,立即开始收拾行李。

王氏左思右想,却极不赞同,摇头说:“不行,不妥!图宁卫实在太远了,不仅翻山越岭,还要渡江,等赶回营,都什么时候了?烨儿病得这样重,万万禁不起那等颠簸。” 她提议道:

“依我看,不如去府城,近多了。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到时把有名气的全请上,挨个诊病,其中肯定会有能人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