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种田之流放边塞 > 216 暗潮涌动

种田之流放边塞 216 暗潮涌动

作者:四月流春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6:11:43 来源:就爱谈小说

秋风萧瑟, 县丞的马车停在衙门外时, 已经日上三竿了。

"吁!"车夫扭头禀告:"老爷, 到了。"

闭目沉思的黄一淳睁开眼睛, 慢慢下车, 原地出了会儿神, 匆匆迈进县衙高门槛, 径直走向议事厅。

当他站在厅外示意衙役通报时,恰听见知县扬声问:

"秋收税粮, 乃本县重中之重的大事,该安排的都安排下去了, 各位若有疑虑,尽早提出来, 一同商量着解决。否则, 本官就当你们没有疑虑,只等着听圆满收税的好消息、等着看最终的账册!"

"各位可有异议?"

众小吏纷纷摇头, "没有!"

"卑职明白了, 一切谨遵大人吩咐。"

"县尊安排得非常妥当, 卑职佩服。"

这时, 衙役禀告:"县尊, 黄县丞求见。"

姜玉姝诧异看了看天色,平和道:"有请。"

少顷,黄一淳迈进议事厅, 拱手施礼,歉意解释道:"实在抱歉!下官家中出了点儿事, 今天来迟了,请大人责罚。"

姜玉姝逐渐了解副手的性格,丝毫未动怒,关切问:"众所皆知,县丞兢兢业业,一向是早到晚退的,迟到必有缘故。不知你的家事解决了没有?倘若紧急,不妨先回去处理了,官府规矩固然应该遵守,但并不是不讲情理。"

黄一淳暗暗愧疚,感激答:"多谢县尊体谅,下官已经处理好了家事,不妨碍办公。眼下催收秋季税粮,衙门正忙碌,下官绝不敢疏忽懒怠。"

姜玉姝温和道:"解决了就好。你坐吧。"

"谢大人。"黄一淳落座知县下手。

"县丞想必是为了令郎吧?"主簿闻希满脸关切,扭身问:"令郎昨儿受了惊吓,不知要不要紧?"

姜玉姝一怔,为人母者下意识问:"令郎怎么了?"

黄一淳扯开嘴角,勉强微笑了笑,"多谢二位关心,犬子只是受了些惊吓,哭了几场而已,不要紧。"

"哦,这就好,这就好!"议事大半个时辰,到了茶歇的时候。闻希端着茶杯,开始闲聊,代为告知:"唉,县尊有所不知,昨天傍晚,县丞的两个儿子外出玩耍,不慎迷路了,吓得家人四处找。卑职碰巧遇见了,岂能袖手旁观?急忙帮着一起找,幸亏很快找着了,不然得报官。"

姜玉姝纳闷问:"外出没有大人陪伴吗?"

"犬子大的九岁、小的七岁,年幼无知,贪玩,未经长辈允许,悄悄上街游逛,幸亏老天保佑,才没被拐子骗走。"黄一淳后怕叹息,"吓得拙妻哭了半天,气得下官严厉教训了他们几顿!"

姜玉姝有三个孩子,一听见"拐子",既痛恨又害怕,赞同说:"小孩子不懂事,又缺乏自保能力,为了让他们长记性,适当教训教训是必须的。"

"对,不教训不行。"黄一淳惯常正襟危坐。那份皱巴巴的旧信,一直装在他袖筒里,时不时捏一捏——仿佛揣了把尖刀,令其如坐针毡,悬心吊胆,生怕尖刀没捅死敌人,反而捅死自己。

闲聊片刻,喝了杯茶,继续商谈公务。

姜玉姝语重心长,严肃道:"忙妥秋收、算清全年税粮账,年底大家才能安心过年,否则谁也别想踏实休假。目前,代耕新令已经颁布一个多月,负责登记土地和人口的差役们,月初便开始核查各乡镇村庄,现在已经查了一半地方。"

她眸光冷静,缓缓扫视下属,"根据上交的档册,我叫人粗略一算,然后对比户部发下的旧册,果然发现对不上。部分村庄,大片大片的良田,被人以‘借耕’的名义种满庄稼,但翻翻图宁往年档册,既没有登记相关借耕人的姓名,也没有收到一石税粮。据你们看,这是怎么回事?"

"这……"

"咳。"

百废待兴的图宁,暗潮涌动,众下属霎时不自在了,不约而同低头,鸦雀无声。

最终,仍是县丞躲不过去。黄一淳清了清嗓音,含糊答:"想来是因为、因为……前几年,事多人少,而且,大部分人手被孙知县派去监督挖河道了,县衙有心无力,左支右绌,出了纰漏,不慎被贪婪小人钻了空子,未能完整登记田地。惭愧,真是惭愧。"

李启恭作为典史,只在商议邢狱缉捕时才开腔,余下喝茶旁听,谨言慎行。

但闻希作为主簿,却不能不吭声。他早有准备,正气凛然道:"居然有人敢欺瞒官府、拒绝交税?够大胆的!依卑职看,干脆趁机彻查,揪出相关刁民,审清数目,罚他补交三倍的税粮,以儆效尤!"

"严惩不贷,"李启恭接腔,"看今后谁还敢不老实。"

其余人纷纷附和,"万万没想到,居然有人敢占官府的便宜?简直无法无天,很应该整治一番。"

万万没想到?姜玉姝暗忖:你们分明心知肚明,个个装作不知情。至于具体是收了"偷税漏税刁民"的孝敬,或自己便是主谋,有待调查。

她面不改色,点了点头,正色道:"嗯,各位言之有理。既然发现了,官府总不能装作没发现,放过偷税漏税者,便是对遵纪守法者不公,所以,不得不罚。"

李启恭郎舅俩内心"咯噔"一下,顿感不安。

黄一淳眼欲言又止。

姜玉姝高坐上首,把下属各色神态尽收眼底,凝重说:"偷税漏税的罪魁祸首固然该罚,但此事牵连甚广,其中受雇的穷苦村民多半不知情,村民老实种地,按规定分得三成粮食,他们是无辜的。官府若想揪出主谋,必须排查受雇村民,不知得审问多少人?"

"难以估算。"黄一淳不赞同地摇头,提醒道:"老百姓往往害怕和官府打交道,突然大量传讯村民,可能会引发全县恐慌。"

姜玉姝叹了口气,"我正是考虑到图宁的安稳,才决定换另一种方式追究。"

"那,您认为应该以何种方式追究才稳妥?"闻希面色如常,实际紧张悬着心。

姜玉姝早有打算,威严答:"我考虑许久,不如这样吧:此次秋收,明面上不追究,严格按照‘代耕令’的规定,向相关借耕人收取税粮,少一罚十。然后,罚款。"

"罚款?"牵涉此案的小吏们忐忑不安,暗中叫苦不迭,强装镇定问:"罚多少?"

"具体该怎么罚?"

姜玉姝目不转睛,观察众人神色,不疾不徐道:"眼下,本县要办两件大事:一,盖作坊;二,翻修县学。工程庞大,没有银子是办不成的,偏偏图宁拮据,囊中羞涩,本官责无旁贷,日夜琢磨筹措银两的法子。"

"先说作坊。"她郑重其事,"偷税漏税者,按律本该严惩,但为了安稳起见,权宜改为罚款。由于‘代耕令’下十有八/九栽种土豆,故以两年四熟计,每一亩地,罚二两,一年便是四两,两年八两,以此类推。"

大腹便便的闻希咽了口唾沫,双下巴颤动,"一亩地、一亩罚八两?"

罚得好!黄一淳张了张嘴,却没敢吱声。

姜玉姝语气沉重,透露道:"最近,本官接连收到匿名检举信,据信透露:有人偷税漏税,囤积大量粮食,偷偷倒卖,从中牟取暴利。一亩地,两年四熟,仅罚八两而已,哼,便宜偷粮贼了。"

闻希脱口问:"谁检举的?"

蠢货!李启恭状似倾听,实则恨不能一脚踢晕姐夫。

"匿名的,不知道是谁。但无风不起浪,凡事皆有缘故,干了缺德事,不招骂,难道招夸?"姜玉姝轻描淡写,叮嘱道:

"至于,总共应该收到多少罚款,认真研究户部发下的旧册,即可推算县衙往年漏收了多少亩的税粮。闻主簿,你斟酌斟酌措辞,尽快写一份告示,写好了给我瞧瞧,明早就张贴。"

"……是。"闻希咬着牙,维持谦恭之态,"卑职待会儿就办。"

姜玉姝喝了口茶,盯着主簿,叮嘱道:"主簿是本地人,并且已经在衙门待了七八年,熟悉里里外外,收罚款与盖作坊,都交给你负责。务必用心办妥,切莫辜负本官的信任与期望。"

"啊?"

"什、什么?收罚款和盖作坊,都、都交给卑职负责?"闻希瞠目结舌,惊呆了,旋即狂喜:哈哈哈,督建作坊乃一大肥差,想不到她竟信任交给老子!

紧接着,他开始犯愁:但,收罚款……该怎么弄啊?以身作则?先罚自己,然后罚小舅子?

李启恭亦吃惊,悻悻暗忖:她居然挑草包委以重任?兴许是因为我姐夫嘴甜,擅长溜须拍马。啧,女人果然没脑子!

闻希喜忧参半,连连摆手,嘴上谦虚推辞:"多谢大人信任,但卑职才干平平,难以胜任,如此大事,还请您吩咐才干出众者去办,卑职、卑职实在不敢接。"

姜玉姝皱眉质问:"何必过谦?论资历,你是衙门仅有的几个老资格之一;论才干,近期商议时,许多人推荐你,显见你是有能力的。能者多劳,莫非你嫌苦怕累?"

"不不不!"

闻希忙不迭摇头,昂首挺胸答:"卑职虽然不才,但自认并非嫌苦怕累之人,甘愿为县尊效犬马之劳!"

姜玉姝微微一笑,"好,这就对了。作坊一事交给你负责,定个期限,限定于明年秋收之前竣工,够宽裕的了。"

"明年秋收之前?卑职记住了!"闻希殷勤应答。

"另外,官府允许偷税漏税者匿名,交罚款的方式也不限,只要数目与估测的相差不大,此事便算揭过去了,本官绝不追究第二次。但是,如果数目相差巨大的话,窃贼就是执迷不悟了,故意不给知县面子,主动放弃官府宽恕的恩惠,自讨苦吃。"

姜玉姝气定神闲,"那么到时,本官被逼无奈,不得不跑一趟图宁卫,恳请宋将军派兵协助,按照掌握的线索,挨镇挨村地排查,非揪出所有窃粮贼不可!"

"犯人拒交罚款,休怪本官下彻查令,严惩不贷。常言道‘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犯了法,官府岂能容忍犯人逍遥度日?"

她冷着脸,一字一句,"我倒要看看,谁敢同官府作对!"

李启恭郎舅俩余光一碰,颔首附和,谁也没吱声。

好!好!她正直,有胆识,有魄力,又有丈夫撑腰……她能战胜地头蛇吗?黄一淳心情激动,却不敢流露,仰视上首说:"谁敢呢?料想谁也不敢的。"

"但愿如此。"姜玉姝扭头,望了望窗外天色,头疼道:"再说说第二件大事。县学被敌兵烧毁了几年,至今仍是一片废墟,官府难辞其咎,再拖下去,怎么向学政大人交代啊?"

"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官府变不出银子,能否尝试号召本地富商、乡贤等人物捐资建造?各位觉得呢?"

黄一淳率先答:"此乃惯常做法。乡贤一贯注重乐善好施的名声,富商通常也乐意花钱把名字刻上功德碑,只是……捐多或捐少,就不好说了。"

"对!功德碑,流芳千古啊,富裕的乡贤和商人想必愿意捐资。"闻希毕恭毕敬,见缝插针地奉承:"县尊仁慈爱才,为了能让生员早日搬进新学堂,殚精竭虑,实乃图宁之福。卑职佩服!"

其余小吏纷纷附和,大拍马屁,此情此景,黄一淳以往不太吭声,此刻却由衷说:"确实,佩服!"

姜玉姝听多了,神色沉静,温和嘱咐:"此事交给县丞负责。记住,咱们只能号召,千万别强人所难,不急,你慢慢筹措,先主后次,一步一步地建,遇见麻烦随时上报。"

黄一淳站起,恭谨表示:"下官明白。一定小心处理,尽早拟出章程给您过目。"

姜玉姝满意颔首,起身捶捶酸疼后腰,吩咐道:"今天就商议这么多,散了吧,各自忙去,有事再议。"

"是。"众小吏起身,躬身告别,各自忙碌。

李启恭原本经常故意落在最后,绞尽脑汁搭讪,但今天,他因为没当上作坊管事,郁懑不乐,悄悄朝姐夫使了个眼神,两人早早走了。

久坐腰疼,姜玉姝习惯去庭院散散步,活动筋骨,边走边思考。

不消片刻.庭院花木丛中

小厮远远尾随,翠梅在旁陪伴,姜玉姝沉思前行,无心欣赏深秋风景。

"哎呀,哈哈,柿子越来越红了!"翠梅一溜小跑,停在高大柿子树下,仰望高处果子,"好多呀,得有几百个吧?"

姜玉姝随口说:"喜欢吃就摘呗。"

"现在还不够成熟,等过阵子的,更甜!"翠梅和小厮兴致勃勃,商量该如何摘果子。

姜玉姝任由随从叽叽喳喳,自顾自散步。

下一瞬,她绕过假山,抬眼,意外发现了黄一淳。

对方明显在等候自己。

"黄大人,"姜玉姝定定神,"有什么事?"

黄一淳欲言又止,使劲捏住袖筒里的旧信,深秋时节,他却冷汗涔涔,掌心冒汗,浸湿信封一角。

"瞧你这副紧张的模样,难道出什么大事了?"

"下官、下官有、有——"黄一淳嗓音发颤,警惕环顾四周,喉咙仿佛被无形的手掐住了。

姜玉姝逐渐神色严肃,审视对方,"怕什么?若是公务,不准隐瞒。若是私事,亦可直说,衙门能帮则帮。"

黄一淳犹豫半晌,最终狠狠咬牙,猛地一抽,亮出暗藏已久的旧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